
《驚爆危機》又名《全金屬狂潮》第一季動畫2002年初播,到2005年第三季動畫播完沒有下文後,我想大慨這動畫已經升上神枱入有生之年系列。幸好小說和漫畫於2011年和2013年相繼完結,故事好頭好尾總算看到宗介和千島要的結局。估不到時隔十三年,竟然開拍第四季動畫版,只能用感動兩個字來形容。
早期的《驚爆危機》可以說是校園搞笑X機戰的始祖,後來將這條公式發揚光大的《反逆》都是抄它。另外故事中有一個非常特別的機械設定λ-drive,讓這套作品成為唯一一套合情合理地,穿梭往來真實系和超級系的機人番。最初是非常硬派軍事風格的真實系,然後黑科技λ-drive出場變成鬥熱血的超級系,後來找出破解λ-drive的方法,汎用機都可以打贏λ-drive搭載機,戰鬥又變回實刀實槍的真實系。可惜開頭三季動畫版製作失準,導至第四季遙遙無期,這套作品才淪為滄海遺珠。若果以原著故事的水準來衡量,FMP在機械人動漫中是殿堂級的作品,在真實系中名列三甲,只排在《超時空》和《機動警察》之後。
這次第四季動畫是全粉絲向,跳過了比較平淡的遊輪篇,一開波就大直路秘銀全滅篇。只有看過舊動畫版的觀眾,會對故事有點一頭霧水,小泰莎的孖生大佬在何處彈出來。不過都過這麼多了年,相信真正的粉絲早已看了小說或漫畫。最可惜的刪掉遊輪篇,連帶成個故事人最感人剪頭髮那幕也刪了。一季十二集動畫要拍三本小說,不過編劇把節奏控制得很好,沒有趕戲的感覺,記憶中要交待的重要對白也全都交待了。
不過Xebec的製作就有點強差人意,全電腦繪畫的機械人戰鬥成本相對較低,打起來又好看。不過戰鬥場面紿終要燒銀紙,為節省成本兼時間打得有點不夠喉,不過戰鬥場面貴精不貴多,打得很精彩,尤其是白色青蛙先打M9,再殺入市中心單挑聯賽所有機械人。此外製作組很明顯時間不夠,一季中竟然有兩集總集篇,原本預定的第十一和十二話要延期播放。不過看到烈焰魔神出場,宗介與Al這對最佳拍檔重逢,開λ-drive一炮打爆巨人,小要在直升機的感人無線電告白,一切的等待都是值得的,偶然的畫面崩壞可以包容,只能要忠於原作拍出來,FMP粉就心滿意足了。
第四季看完了又變回有生之年系列,何年何月何日才等到第五季呢?若果大家想看到第五季,就要多些幫襯笨大,努力入貨支持Metal Build,等笨大覺得FMP仍然有市場價值,肯出錢投資開拍第五季大結局。

近年異世界轉生類的輕小說泛濫,什麼狗屎垃圾都可以改篇動畫,而同時間機械人動畫沒落,有時候一季可以一套機人番也沒有。今次《騎士與魔法》的組合卻讓人有點意外,異世界轉生X機械人,把重度機械人宅丟去有機械人的異世界,然後讓他的宅知識來大開無雙。雖然故事只重彈異世界轉生的老調子,但打鬥設計精彩,還有不少讓人會心微笑的機人梗,令我等機人迷看得十分爽快過癮。
主角在現實世界的身份並不重要,在異世界中只保留了他機械宅的屬性,以及在現實世界中關於機械人的空想知識。按照異世界轉生的慣例,主角是人生勝利組的超級天材。在使用魔法驅動巨大機械人的異世界,作者很方便地把魔法設定為與寫電腦程式的技能一樣,於是同樣身為電腦宅的主角,就很輕易地成為最強魔法師。其次是世界觀停留在科技原地踏步的中世紀,機械人已經有幾百年沒有重大改進,於是主角的空想知識為異世界帶來衝擊,製造出一台又一台革命性的機體。故事就是環繞這個兩主軸發展,靠著最強魔法和最強機械人兩張皇牌,一路過關斬將逢凶化吉。
十三集動畫版改篇了五卷小說的劇情,一如其他輕小說改篇的動畫般,犯下拍得太趕的毛病,尤其是小說中很多給機人迷的吐嘈位刪掉了,很可惜。不過打鬥場面倒是落足功夫,在中世紀以劍為主的格鬥戰,拍出當年《天空之艾斯卡科尼》的氣勢,一招一式打得清清楚楚,主角機只以擁有黑科技所以規格超高,倒沒有忽然必殺的主角威能,制敵致勝的每招都合情合理,畢竟原著可是機人迷作者寫給機人迷讀者,機械人戰鬥是整本書的賣點啊。
故事本身有點普普通通的行貨,太過平舖直述一條大路向前走,故事為機械人戰鬥服務。從主角在騎士學校遇上孖生兄妹,收了兩條好打得嘅頭馬開始,他的人生就是一帆風順。出道戰打大怪獸初顯身手,然後國王授命成立實驗部隊,一路試新機一路打怪獸練功,兼前國王與王子成了莫逆之交。開發了幾台新型機後,終於獲製作核心的秘密,製造出威力強大的主角機。第一部最有趣最好看,因為械械人梗夠新鮮。第二部邪惡帝國開發了飛船科技發動侵略戰,吞併了王子表妹的國家,於是主角一行人組成遊擊隊遠征大陸,救出被囚禁的表妹兼為她復國,然後一路反攻邪惡帝國。
第一部打怪獸只是熱身賽,第二部人類之間戰爭才是戲肉,機人番的既定公式,當然是實驗部隊以少勝多扭轉戰局了。動畫拍到第五部打贏邪惡帝國剛剛好,在最精彩的地方就大結局完滿結束。小說版之後的故事開始無聊拖戲,大慨作者的機人材資用盡,巨人篇同機械人沒有什麼關係,我看到一半覺得太悶便放棄追看最新小說連載。
《騎士與魔法》是一套拍給機人迷看的作品,非機人迷觀眾恐怕不懂欣賞戲中的機人梗,機人迷觀眾必定看得開心爽快,一次過滿足機人迷內心的吐嘈和FF。

《鐵甲夢工場》由製作精美的小豬社(Production I.G.)出品,改篇自PS3著名遊戲系列《Steins;Gate》的續作,我心想牌面這麼漂亮一定沒有走寶,結果有點小小失望。這套動畫各方面分開來看都很出色,可是故事太貪心支線太雜太亂,總體上失去重心焦點,讓觀眾有點無所適從。奸角毀滅世界的大陰謀,更是最後幾集忽然橫空出世,感覺就是為打大佬而夾硬給你塞個大佬。遊戲改篇動畫很多時有同類毛病,玩遊戲時因為投入享受打大佬的過程,不為意大佬的存在是否合理,但觀眾看動畫時自身抽離故事,這樣不通順的設定就很覺眼了。
《Robotic;Notes》港譯《鐵甲夢工場》,讓我聯想起舊遊戲《美少女夢工場》,心想這會不會是育成系遊戲。反而大陸直譯《機械人筆記》或台灣直譯《機械學報告》比較傳真。故事環繞著一間高中的機械人學會,強氣美女會長,天才打機宅男,外援天才駭客宅女,夢想建造巨型機械人參加世界博覽會,原來以為是輕戮青春勵志劇,結果伏線謎題越扯越多,每個人都有一大堆身世秘密,太多陰謀反而削弱故事性。故事算是好頭好尾,要解開謎底都有所交代,不過過程三級跳缺乏舖排,總之一副理所當然不要追問的樣子。
撇開故事結構上的死症不計,劇中有很多有趣的近未來科幻元素,可以想像不久將來應用在現實世界。小型機械人打擂台賽,很多年前無敵三四郎柔王丸已經出現,不過將手機格鬥遊戲的操作系統,移殖去操控小型機械人真打就很有新意思。以前起巨大機械人外表一定要威風,這套故事中的巨大機械人就只有可動骨骼,純裝飾用的外殼只存在於虛擬世界,想看威風八面的巨大機械人,請舉起電話用AR看,不用起外殼成本便宜很多。至於故事中那一大堆謎題,AR世界創世主留下的線索,主角打機必勝的「超能力」,AR世界內的謎之少女,天上掉下來的單極磁石,劇中劇動畫未出街的最後一話,感覺上是為解謎而解謎,太強烈的遊戲慨視感,動畫觀賞性大打折扣。
近年機人番沙漠化買少見少,這套雖然不是傳統定義的機人番,不過好歹也有巨大機械人出場,勉強可以歸類為機人番,我這個機迷點都要捧下場。

2014年的科幻動畫電影《樂園追放》,虛淵玄負責劇本,竟然毫不狗血,沒有死人,甚至很歡樂,有點兒大跌眼鏡。故事講述未來世界大部份人類放棄肉身,意識上載軌道上的天宮衛星的電腦中運行。地面上只剩下少數沒拾棄肉體的舊人類,在荒蕪的大地上爭扎求存。天宮是一個沒有物質貧乏,每個人都在虛擬世界生活富足的樂園。來自地球的駭客入侵天宮的網絡,於是天宮派出保安官女主角,下載到地球上肉體去追查駭客。讚美電影畫面靚,動作場面精彩的客套癈話少說,東映動畫和專軟體公司Nitro+合作,拍出足以比媲手繪的3D電腦動畫,至於劇中那兩場機械人戰鬥,更加是CG電腦特技的看家本領。
《樂園追放》的主題很明顯是「何謂人?」,說起把人類在電腦中生活的動畫,很自然聯想起另一套科幻經典《Zegapain》。虛擬世界是否就是永遠富足一無所缺,這兩套動畫同時指出電腦本身也有物理限制,記憶體和運算器並非無限,電腦亦要電力來運行。現實世界中的金錢可以購買的物質,在虛擬世界中變成記憶體和運算器等電腦資源。《Zegapain》記憶體有限,人類只能不停重過同一年的生活。《樂園追放》中的天宮,每個人擁有多少電腦資源,亦要按社會階級來分配。罪犯甚至連思想的權利也沒有,沒有足夠的運算器去執行自我意識。像《攻殼》般可以隨便把自我意識上載網絡,完全不用考慮電腦的物理限制,反而太過天馬行空不夠這兩套科幻。
男主角是生活在地上的舊人類,思想雖然受肉體束縛,反而比在電腦中更自由。若果只有女主角新人類,與男主角的舊人類作對比,純萃討論捨棄肉體是解放還是失落,未免太過老生常談了。來自地球的駭客,原來是產生自我意識的人工智能,新舊兩種人類外再加上第三類,三種不同形態的人類並列,回應電影「何謂人」這個命題。舊人類大家都熟識,只用來作參考對比,反而另外兩種形態,展現出人類進化的可能性。新人類安逸地在電腦中生活,雖然擁有自我意識,但思想受到監控,生活沒有變化沒有目的,退化至與機械人差不多的空洞靈魂。人工智能身體雖是機械人,卻承繼了人類的思想,藝術感情和冒險精神。故事最後太空船成功升空,人工智能延續人類的精神,向未知的外太空進發。不過我認為結局有點美中不足,反正女主角意識只是資料,她除了選擇肉體和男主角有情人終成眷屬外,該應把思想複製一份上太空船,與人工智能成為新新人類的亞當和夏娃。

看《機動戰士高達雷霆戰線》第二季劇場版,看完才發現只是四集OVA版重新剪輯,原本還以為劇場版會繼續故事。OVA第四集結尾時故事說到一半,第一季的女艦長竟然未死,還當上敵軍的指揮官,想知接下來發展如何,上網找原著漫畫來看,才發現第二季己經追上了漫畫連載進度,看來第三季還要等多一陣子。
第一季沒有什麼特別的故事,感覺只是找個藉口讓全裝高達和感應渣古打一場,第二季的故事倒有板有眼,雖然又是秘密行動又是被抹去的歷史,但新類型人憑其精神力當上宗教領袖,奪取感應渣古的殘骸後,在南亞同盟起義要打倒腐敗的聯邦,引來聯邦和自護殘黨爭奪感應渣古,形成三方勢力互相牽制的微妙關係。新類型人的能力早已被觀眾吐嘈多年,除了開祼體聊天室外或變魔術變走小行星外,看來沒有多大實際用處,今次新類型人終於出人頭地,善用其精神力有一番大作為。
第二季的械械設計偏重打水戰,在以宇宙戰為主的高達世界很有新意。主角機水用高達Altas樣貌古怪,完全不似UC年代的產物,不知是那套機械人動畫走錯了地方。其他機體如女主角的水用鐳射大炮,她手下的水中吉姆小隊,高達頭吉姆身的喬裝小隊,倒合乎正常UC的機體設定。自護的龜霸小隊潛入作戰,是第二季中最精彩的戰役,想不到笨鈍可愛的龜霸經改裝後,都會有師氣殺敵的一面。南亞同盟用拾回來的舊渣古,但換成聯邦配色和吉姆頭,又另有一番風味,可惜全部都是當炮灰。
很看不慣第一季美漫風格人設,今季的人設倒不覺得有問題。拿第一季和第二季的設定集比較,又不覺得人設有什麼大改變。想了一會回終於想通了,問題原來出在女主角的面相上,說到底沒有多少人留意男角或配角。第一季兩個女主角都很重美漫風格,完全不似平時看慣的日系女主角,第二季的女主角是新角色,雖然走硬朗路線完全不萌,但眼睛大大臉蛋沒有多餘線條,比較接近一般日系女角。估不到只是一個角色的面相,便足以左右觀眾是否接受整套動畫的人設。
《雷霆戰線》第二季比第一季好看,是少數續集好看過第一集的作品。第二季故事只是去到一半,第三季相信應該會保持水準,很期待感應渣古再戰高達。這套作品是行雙主角制,我可以預言感應渣古和高達的結局,最後會是兩敗俱傷的下場。
蘋果日報作者 – 陳馬:書評,影評,動漫,旅行,哲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