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美劇

Star Trek Discovery S3 星空奇遇記:發現號 (第三季)

文章刊登於蘋果日報

曾幾何時《星空奇遇記》的粉絲與《星球大戰》的粉絲,各不相讓勢成水火,爭論那套作品比較好。說來慚愧,我原本屬於《星球大戰》派,當年去外國讀書住寄宿學校時,全宿舍每天都一起看《新星空奇遇記》(Star Trek : The Next Generation),加上正值《星戰》前傳三部曲的黑暗年代,讓我變節成為《星空奇遇記》派。估不到這兩大《星》科幻系列,從電視機和大銀幕鬥足幾十年,鬥到今天的串流平台,仍然難分高下。正當《星戰》繼續食老本販賣懷舊,《星空奇遇記》早已先走一步,勇踏前人未至之境 (to boldly go where no man has gone before)。

《星空奇遇記:發現號》(Star Trek : Discovery)在上一季結局時,發現號為保護艦上的億年外星記憶,免於落入Sector 31暴走的AI手中,導至全宇宙所有有機生命滅亡,緊急啟動單程九百年時空跳躍,從二十三世紀直去三十二世紀,由原本只是一部前傳作品,一下子變成整個系列時間線最遠的續集。有別於上兩季偏重追求觀感刺激的太空大戰,第三季終於回到《星空奇遇記》系列的傳統主題,探索未知世界的科幻故事。畢竟劇中的太空船並不是宇宙戰艦,只是恰好有武裝用來自衛的科學研究船啊。

來到三十二世紀,若果凡事順風順水,故事便沒有戲唱了。《星空奇遇記》世界中最嚴重的危機,莫過於保護宇宙和平的星際聯邦瓦解了。一百年前發生神秘的wrap drive大爆炸事件,一夜之間大部份宇宙飛船沉沒了,各個星系倒退回各自為政的局面。擁有僅餘飛船的商業霸權Emerald Chain,壟斷宇宙航運謀取暴利,並奴役削剝落後星系的外星人。發現號來到這個弱肉強食的未來世界,他們能否堅持聯邦的理念,找出大爆炸的原因,打倒商業霸權,重建和平公義的聯邦呢。

儘管發現號在科技上是落後千年的老古董,但它擁有能時空跳躍的spore drive這項黑科技,立即跳回到地球看看發生什麼事。估不到連地球都脫離聯邦獨立,採取閉關鎖國的策略獨善其身,但得知部份的聯邦仍然殘存在宇宙的某角落。發現號在尋找聯邦的旅途上遇上不同星系,彰顯出聯邦和理非眾生平等的大愛理念,只要雙方坐下來好好溝通,不必動干戈亦可以達至雙贏的解決之道。不是再只是一味打打殺殺,重拾初代《星空奇遇》和《The Next Generation》中科幻單元劇的味道。很對老一輩《星空奇遇》迷的胃口,但恐怕新一代的觀眾會得不夠精彩刺激。

千辛萬苦終於找到殘存的新聯邦,在聯邦最煇煌的日子,曾擁有超過三百個星系,如今只剩下不到三十個星系,連維持境內安定繁榮的資源亦捉襟見肘。看劇時我還在估新聯邦背後藏有什麼陰謀,會否是一百年前大爆炸的元兇。故事比我預期的簡單直接,聯邦原來真是單純的好人。而百年來無人能解的大爆炸之謎,因發現號的AI吸收了億年外星記憶而進化出自我意識,很輕易地計算出大爆炸的原點,是一個蘊藏豐富wrap drive燃料dilithium的星雲。發現號前往大爆炸原點進行拯救任務,履行聯邦對人員不會棄之不顧承諾的故事很感人,儘管已經等待救援等了一百年。可惜大爆炸發生的理由過份牽強,那可是第三季一開始就舖排的大謎團,身為觀眾的我就認為編劇不合格。

幸好另一條主線有驚喜,在結局篇Emeral Chain攻入新聯邦總部,不是為了打倒聯邦取而代之,反而很文明地前來談判,商業霸權動議收購合併新聯邦,很有資本主義色彩的方案。雖然聯邦的實力已大不如以前,但聯邦的名字始終是代表公義的金漆招牌,在商言商Emeral Chain想發財立品,用金錢去購買政治權力。聯邦的尚高理念是非賣品,唯有靠發現號擊退敵人。

在《發現號》的眾多演員中,我最欣賞飾演平行宇宙地球帝國的女帝楊紫瓊,她的做人原則與聯邦理念剛好相反,往往在危急關頭卻依靠她的不擇手段制敵取勝,她的存在突顯劇中角色不同理念的張力。因為她的角色太受觀眾觀迎,將會開拍她擔當主角外傳《Sector 31》,所以女帝不能留在三十二世紀,劇中只好找個理由把她送回二十三世紀,《發現號》第四季沒有了女帝可會失色不少。

Star Wars: The Mandalorian S2 曼達洛人 第二季

文章刊登於蘋果日報

過去幾年的聖誕節,總有套新《星球大戰》電影上映,陪伴星戰迷共渡佳節,今年的十二月則十分冷清,星戰迷只有Disney+剛剛播放完的《曼達洛人》第二季,以解相思之苦。上季超可愛的Baby Yoda Grogu意外爆紅,冷峻的賞金獵人Mando Din Djarin當帶子雄狼,帶著Baby Yoda浪跡天崖逃避追殺,今季二人繼續上路尋找他鄉的武士(Jedi)。《曼達洛人》的西部電影風格有別於其他《星戰》電影,作為一個獨立故事,為觀眾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今季卻回歸《星戰》宇宙的大家庭,確認《曼達洛人》在《星戰》的官方歷史的定位,為迪士尼接下來一口氣開拍的眾多《星戰》外傳舖路,實行把《星戰》宇宙威漫MCU化,量產《星戰》劇集直至觀眾疲勞飽和吃不消為止。

Baby Yoda雖然萬分可愛賣萌殺死人,偷食青蛙星人媽媽的蛋,用原力(The Force)搶隔離位同學仔的曲奇餅食,為觀眾帶來不少歡笑聲,但迪士尼知道這些據頭已經不能滿足星戰迷。在上一季片尾Moff Gideon亮出黑色光劍,己經預告今季將會登場的新角色。上季《曼達洛人》故事簡單直接,照顧非星戰迷觀眾的程度,就算只看過最近幾套《星戰》電影,也能夠看得明白。今季對《星戰》知識要求的門檻,一下子從小學跳去大學程度,不單要看齊九套正傳電影,還要睇埋一般星戰迷都沒有看,要超級星戰迷才會看的《星戰》卡通《The Clone Wars》和《Rebel》,才會知道黑色光劍等於曼達洛族的「龍頭棍」,曼達洛星淪陷大屠殺的典故。

上季我還在悶納曼達洛人幾時有不準除頭盔的新規矩,明明《The Clone Wars》中的曼達洛人就不時拋頭露臉。今季Mando遇上誓要光復曼達洛星的Bo-Katan,終於解釋了那只是曼達洛人原教旨異端的古怪規矩。主演的Pedro Pascal終於可以脫下頭盔,讓觀眾欣賞他英俊的臉孔,不過與他演出《權力遊戲》時比較,明顯Mando比沙漠王子好食好住,所以變得有點身廣體胖了,不過他仍然保持性感小鬍子的標誌。Mando打倒Moff Gideon承繼了黑色光劍,半推半就加入Bo-Katan的復國運動,大慨會是下一季《曼達洛人》的故事吧。

在第十三章出場的Ahsoka,一般觀眾看起來以為只是路人武士,與Mando一起上演《星戰》宇宙最強戰力的夢幻組合,使白色光劍雙刀流非常帥氣。在資深星戰迷眼中,Ahsoka可是大有來頭,是《The Clone Wars》和《Rebel》的主要角色,在Rey之前的第一位女武士,Anakin Skywalker(即未變黑前的黑武士)的入室弟子,並將會開拍她的外傳劇集。她拒絕教Baby Yoda使用原力,是因為她是極少數非Jedi非Sith的原力者,她經歷過光明與黑暗正邪兩股原力的洗禮,明白讓Baby Yoda遠離原力保持童真,才是對迪士尼最有價值的市場選擇。觀眾也不想看到Baby Yoda拿著光劍砍人,好打得的Yoda一個就足夠了。

《曼達洛人》在企畫階段,早已傳出Boba Fett會隆重登場。他多年來在星戰迷人氣中高企,主要是因為在《星戰》聖誕特輯以神秘角色初登場,讓初代星戰迷期待一整年,而其盔甲真的很有型。若果記得他在《武士復仇》的滑稽死法,其實他是一個頗癈的角色,浪得宇宙最強賞金獵人的虛名。今次在《曼達洛人》中死而復生,終於一雪前恥重拾雄風,取回他應有的名譽,以及又一套專屬外傳劇集。

今季結局中Baby Yoda召喚Luke Skywalker來大開無雙清關,老星戰迷看到有點百感交雜。喜是再次看見熟悉角色的感動,儘管他的CG臉似打得太多Botox。悲是原本《曼達洛人》為《星戰》開創出新的方向,今季卻退回保守路線繼續販賣懷舊情懷,長此下去還可以食老本食多久。不過見《星戰》兩大吉祥物R2D2和Baby Yoda碰面,萌倒所有觀眾,就算食老本又如何?

The Expanse 太空無垠 / 蒼穹浩瀚

文章刊於蘋果日報

很多香港人對科幻片存在誤解,會把Marvel漫畫改篇的電影,又或《星球大戰》《怪奇物語》歸類為科幻片,以為有太空船有外星人就等於科幻。正宗科幻片除了要某程度上有科學根據外,最重要是帶出「如果…會怎樣」(what-if)的核心科幻命題。今次我想為大家介紹被譽為近年最佳科幻劇集的《The Expanse 蒼穹浩瀚》,爛蕃咖(Rotton Tomato)網站滿分100%的評分,第五季將於12月16日在Amazon Prime Video播放,趁這個機會把未看的朋友推入坑一起煲劇。《蒼穹》改篇自同名的科幻小說系列,該小說剛榮獲2020年度雨果科幻大獎(等同科幻界諾貝爾文學獎)的最佳科幻系列,其世界觀之宏大甚稱太空版的《權力遊戲》,而《權力遊戲》的作者George R.R. Martin更加是《蒼穹浩瀚》的忠實擁躉。

《蒼穹浩瀚》的故事發生在二百年後,科技發達人類殖民太陽系,並分裂為三大政治勢力。坐擁最多資源的地球聯邦,依然認為地球才世界的中心,只有地球才能帶領全人類。正如高達的世界一樣,地球人同樣是懶躲和貪腐的像徵。成功脫離地球獨立的火星,很有一戰前卑詩麥時代德國的影子,國家權力集中高度工業化。擁有比地球最先進的軍事技術,雖然在數量上處於劣勢,亦能在與地球的冷戰中勢均力敵。散居於在小行星帶的各殖民星,主要從事外太空採冰採礦等高危工作,受地球和火星兩大勢力控制和迫壓。那是一個水和空氣也要購買的世界,人民嚮往解放獨立渴望自由,表面上殖民星由各大企業管理,但革命軍才是枱面下的話事人。與其說《蒼穹浩瀚》是一個科幻故事,更加貼切的說是在這個非常真實的科幻舞台上,展開的一連串的架空歷史事件。科學家在木衛三發現外星生命體,人類總是犯上同樣的錯誤,把外星生命體武器化,打破三個勢力的微妙平衡,史詩式故事從此打開序幕。正如《權力遊戲》中幾個同家族不斷的權力鬥爭,儘管人類正陷入滅亡危機,地球人、火星人和殖民星人之間,為搶奪資源和權力而引發的衡突,一直是貫穿著這部作品的主線。

這部作品除了故事吸引,太空的特效非常真實外,劇中人物的描寫亦十分立體。主線環繞「劣馬號」的四人展開,他們原本是殞石採冰船的船員,在歸途上接到救求信號前去調查,採冰船被神秘戰艦擊沉,成為地球和火星開戰的導火線,他們死裏逃生卷入驚天大陰謀。船長James代表著地球,火星,小行星帶三族共融的尚高理念,他就是很典型的正義英雄主角,一心想要拯救所有人。然而當他力有不及未能盡救的時候,便作出把誰犧牲的艱難決擇。另外三位船員分別來自三地,小行星帶出生的工程師Naomi,火星軍退役機師Alex,在地球有不為人知過去的保鏢Amos。他們四人從最初只求保命四處逃亡,然後誤打誤撞兼有少少運氣,一路追著線索置身風眼之中,最後阻止太陽系大戰拯救全人類,代表著人與人只要互相信賴,可以衝破國族之間的分歧。

除了「劣馬號」的冒險主線外,三大勢力在背後權力鬥爭各有不同支線,有不少角色讓觀眾留下深刻印像。地球聯合國副秘書長Chrisjen在眾多配角中最為突出,估不到一個印度婆婆原來是比媲《紙牌屋》的權謀高手。聯合國內的野心家想趁外星病毒引發的亂局,想借機統一自古以來是地球領土的火星,挑起足以讓地球火星共同核子毀滅的世界大戰。她為和平大局著想乍傻扮慒,暗地裏與小行星帶革命軍和「劣馬號」檯底交易,還自親上陣深入險境與背後金主交涉,找出野心家叛國的證據,繼而坐上聯合國秘書長地球最高權力的寶座。在第四季中地球與火星達成和平協議後,她卻如二戰後的丘吉爾的下場。和平時代來臨民心思變,選票不是用來答謝拯救世界的大恩人,而是投給為人民帶來更好明天的希望使者。她甚至淪落到為拉票造勢,出兵打擊恐怖份子引發人道災難,是否又與現實世界的政治有點相似呢。

看美劇有一個結構性的問題,不論劇集在開頭多麼好看,很多時最後總是爛尾收場,不是收視不好電視台閂水喉腰斬,就是收視太好死拖難拖埋不到尾,很少美劇能夠有善終的結局。《蒼穹浩瀚》幾乎也逃不過爛尾的命運,最初《蒼穹》在SyFy頻道播放時,正值串流大戰之初有線電視嚴重流失觀眾,加上劇集忠於物理學的太空特效所費不菲,SyFy只拍了三季便因經費問題宣告投降。幸好世界首富Jeff Bezos是個超級科幻迷,他的夢想就是人類像《蒼穹浩瀚》般殖民太陽系,他既然能豪扔百億美元成立Blue Origin研發火箭,穿針引線讓《蒼穹浩瀚》落戶Amazon只是小菜一碟。第六季大結局已經拍板決定開拍,一來有原著小說作為劇本的骨幹,二來大老闆自己也有追看,相信爛尾的機會不大,然後《蒼穹浩瀚》將成為一代科幻神劇,與《星空奇遇》同樣在電視史上名垂千古。

碳變第二季 Altered Carbon Season 2

看美劇的最大問題是爛尾,找不到金主支持開拍下一季,觀眾從些不知道故事的真正結局。在我看《碳變》第二季中途時,Netflix決定不繼續開拍第三季,早知劇集會爛尾,我就無謂看第二季了。《碳變》第一季是科幻佳作,改篇自Richard K. Morgan的科幻小說,講述一個人類的靈魂可以自由上載不同肉體的未來。電視第二季跳過第二本小說,大幅魔改第三本小說的內容,把故事改到面目全非,夾硬加入遠古外星人復仇的橋段,讓一部一流科幻作品,淪為很行貨的三流作品。

故事的設定中肉身如衣服般輕易換掉,所以第二季順理成章由新演員主演。但導演又貪心地想借用上一季的演員去討觀眾歡心,很牽強的在虛擬裁判中,讓第一季人氣女主角女警和妹妹出場,反而顯得過份造作。今集由反抗軍領袖當女主角,又夾硬扭橋去解釋為什麼她會有同一副肉體,反而小說中只保留靈魂用新肉體更乾脆利落。主線故事和上季相比大大失色,甚至可以用有點悶來形容。軍方從備份中復製年輕版的主角,去守獵多三百年戰鬥經驗的主角,想出這個方法的人肯定是腦殘,整個故事最大亮點就是年老版主角決戰年輕版的主角,一邊打一邊感化他加入反抗軍,有很多精警有趣的對白。上集大配角AI酒店經理演出生鬼十分搶戲,今集卻玩AI柏金遜症,記憶逐漸崩壞販賣催淚,原本應該負責搞笑變成煩膠,新加入的女AI又一本正經沒有特色,整套劇集的平衡很差。至於動作打鬥和特技場面,不知是否製作削減經費,比上季遜色很多。

其實只是看今季的海報就知出事,第一季的肉體超市包裝海報多麼有視覺衝激性,今季的海報就只有毫無新意的主角大頭相。第一季故事宏大有又多新意,來到第二季故事格局很細很寒酸,令觀眾對主線謎題提不起興趣。打鬥又不精彩,女主角又唔靚女,解謎平舖直述欠缺懸念,亦沒有承接上季繼續探討靈魂和肉體分開的科幻命題,拍得這樣差怪不得Netflix砍掉第三季。未看的朋友可以不用看,反正爛尾劇集只會浪費時間。

Star Trek Picard 星空奇遇 光頭艦長

《星空奇遇The Next Generation》是陪伴著我成長的電視劇集,當年去外國讀寄宿學校,還未有互聯網的年代,放學吃完晚飯後唯一娛樂,就是成班同學在common room看電視。可能是男生宿舍的關係,每天都是看科幻頻道的TNG重播。後來讀大學以後,每個星期也有追看新一集的TNG,大慨沒有全部集數都看過,也至少也有看了超過九成。

《星空奇遇》自從《企業號》爛尾後沉寂了多年,中間夾雜了三套變成動作片的reboot電影版,沒法滿足一眾老《星空奇遇》迷的胃口。去年CBS開拍平衝宇宙線的《發現號》,雖然有Spock又有Captin Pike,但始終不是正統的續篇。CBS在去年開打的串流大戰中,終於使出王牌殺手鐧,請光頭艦長Patrick Stewart重出江湖,主演這套TNG的正統續作《Picard》。

《Picard》的故事發生在TNG後三十年,主角光頭艦長已是八十歲的老頭,雖然他不能走不能跳不能打,但氣定神閒地發號司令依然保持著艦長的魅力。劇集的模式與風格和《發現號》相似,不再是每集完的單元劇,而是一整季說一個大故事,再是TNG年代充滿理想希望的銀河聯邦,而是開始腐化有陰暗面的權力組織。第一集的開場讓我這個老觀眾有點無所適從,劇中三十年的世界觀轉變得實在太快,快到我懷疑自己是否漏看了一套作品。在TNG中人造人Data是主要角色之一,來到《Picard》竟然發生智能叛變,聯邦立法取締人造人。聯邦的宿敵Romulan的太陽爆炸,淪為無家可歸太空流浪者兼恐怖份子。主女角是複制Data大腦的女兒,被Roumlan神秘組織的特工追殺,跑來找光頭艦長求救,不過第一集出場就領便當,然後又很老土地原來有個孖生細妹。

主線的故事有點牽強,Roumulan的反人造人教派完全無中生有,之前這麼多套作品也沒有提及過。他們害怕人造人召喚異空間的究極人工生命體,過來屠殺有機生命體解放人造人。如果人工生命體真的那麼先進,為什麼他們不會觀測我們的宇宙,不用等到人造人喚召才出來。二來他們要接走人造人也不用屠殺人類,原本可以描寫成有深度的反派,結果淪為無頭無腦又醜樣,只是來毀滅世界的樣版大壞蛋。《星空奇遇》一貫以以刺激觀眾思考科幻為主旨,結果今次變成光頭艦長用大愛感化世人,失去深討科幻命題的機會。甚至女主角質疑自己是否為人也只是隨口說兩句,以前TNG有關Data的集數有啟發性多了。

這套劇集對老影迷最吸引的地方,大慨就只有舊角色客串出場,再見闊別銀幕幾十年的老朋友。副艦長與靚女輔導員結了婚生了女,變成了阿叔和大嬸,不過與光頭艦長重聚很溫馨。光頭艦長亂講野得罪上司被貶職,副艦長憑著戰功平步青雲當了上將,最後關頭還是要靠他晒馬拖救兵來護駕。兩隊大艦隊佈陣戰爭一觸即發,還以為結局篇會有場激烈的太空大戰,結果壞人原來是紙老虎,被人兇兩句便夾著尾巴逃走。大慨電視劇的製作成本有限,大艦隊看起來每隻船都是copy and paste,很行貨。另一個讓人驚喜是Seven回歸,她當borg后連結啟動癈棄borg cube是全套劇最精彩一幕。Data在TNG電場中忽然壯烈犧牲,今次終於讓他有時間與光頭艦長道別。至於新角色靚仔船長,爛口黑婆機師,煩膠科學家,人造人女主角,他們的角色完全水過鴨背,沒有什麼特色不留印像,只有小鮮肉保鏢不苟言笑卻很有喜劇感。

據聞Patrick Steward一口氣簽了拍三季《Picard》,第一季主要是靠食《TNG》老本,好好醜醜老觀眾一定捧場。下一季如果再不花多些心機在故事上,恐怕老覯眾也會離之棄而去,到時《企業號》就可以不用當唯一的爛尾《星空奇遇》劇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