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動畫

Overlord 死者之王

《死者之王》(俗稱《骨王》,不過有另一同名輕小說,不要弄錯)是近年流行的異世界系輕小說,本來我對這類作品沒有特別興趣,這套作品的簡介乍看之下,我以為與《刀劍神域》同類題材,而我對《刀劍》十分失望,所以一直沒有看。今次回香港與親戚的小孩聊起動畫,他大力推介《骨王》這套作品,並且保證比《刀劍》好看得多。加上今季我追看爆笑半話番《異世界四重奏》,沒有理由不把四套異世界系列補完。

動畫版雖然人氣超高,但製作略嫌粗糙,可能製作成本不算高,畫面只是合格水平,主要是靠原著的故事帶動。我從最省時間的漫畫開始看,漫畫出版到王國篇一半,故事很吸引吊我胃口,只好轉戰看輕小說。因為漫畫中有些故事交待得不清楚,小說從吸血蘿莉篇開始看(即第一季動畫結尾),然後一口氣把十三卷小說看完,然後只是隨便跳看幾集動畫,感受一下畫風和聲優。

《骨王》與其他異世界輕小說最大的分別,大慨是眼界與態度。一般異世界只是主角一人穿越,然後利用附送的主角威能當勇者去冒險。《骨王》則是大魔王帶著軍隊連秘密基地穿越,陰差陽錯下以統治世界為目標,格局龐大很多。故事中沒有傳統正邪善惡的概念,反正主角是邪魔外道,除了屬下NPC的性命矜貴外,異世界所有人的性命如螻蟻。不會要拯救世界的矯情,只是很現實地考慮如何生存下去,理所當然地拋開身為人類的道德包伏,亦是這套作品的其中一個魅力。例如要大量製造不死者魔物,最簡單方法就是屠殺平民取屍體作原材料。盡管主角殺人如麻草管人命,讀者卻很自然地認同他,反正是從遊戲世界直接穿越去異世界,把人命像玩遊戲般視作一堆數字也不為過。

主角骨王設定為死者之王,內裏空洞洞的一副骸骨,沒有感情沒有生理慾望,令到這套作品避開中二後官的套路,讓故事可以更黑暗成年向。當然輕小說例牌會有美女投懷送抱,但主角可無福消受兼全不過電,反差下產生很微妙的喜劇效果。雖然目前唯止主角天下無敵,連手下NPC的能力也大幅超出任何遇到的敵人,但沒有用主角威能硬輾過去的毛病,每個事件都有板有眼,有時甚至有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驚喜。這套作品看得很爽很過癮,但完全沒有劇情夾硬來的違和感。設定上主角只是一個有常識的普通人,但他有智力超班的天材手下。故事中一個時常重覆的吐嘈位,就是主角要在手下面前扮很聰明。雖然不知胡蘆裏賣什麼藥,又要裝腔作勢讓手下以然自己運籌在握,最後又是靠絕對無敵的力量加少少運氣,大步過沒有穿崩。

除了主角骨王外,大公墓的眾NPC佔很重戲份,某程度上這作品是群戲,每個NPC都有自己的支線故事,性格鮮明讓讀者留下深刻印象。另外小說中還些有支線以人類作主視角,花很多筆墨塑造角色,然後就主角群輕輕殺掉。初看時有點不喜歡這種寫法,認為作者是在欺騙讀者的投入感,不過看多幾個人類角色時,原來有些人竟然死不去,就開始明白作者的安排。主角和NPC有主角光環不能死,但人類角色就不同了,劇情需要隨時話殺就殺。他們的存在為小說存增添懸疑性,就好似看《Survivor》般不知那個角色何時出局。

主線是大魔王要統治世界,但不是傳統邪惡大佬的純武力征服,反而似在玩《Civilization》那類遊戲。骨王要當一個柏拉圖式的獨裁哲王,讓國內人民大至上安居樂業,各人類與非人類種族和平共處。征服過程中不理敵人有多大犧牲,但臣服後對統治下的人民倒愛護有加。小說最初主角去當冒險者收集世界的情報,下一步計劃是以大公墓附近領土建國獨立,另一邊廂滲透控制週邊國家,目前小說進度大至上吞併了王國,帝國,矮人國和聖王國,不過作者一早舖了之後其他國家的伏筆,教國和評議會國,還有上一代玩家八欲王和十三英雄留下來的故事,相信短期內都不會看到結局。到現在的故事都以輕鬆為主,畢竟主角還未遇過真正的危機,不知道到骨王碰上其他穿越玩家時,故事發展會有什麼的可能性呢?

笑容的代價 Egao no Daika

今年冬番唯一的機械人動畫,加上由老字號龍之子出品,還要動畫原創劇本,不是漫畫或輕小說改篇,當然要支持。看完後很失望,我看了一個什麼展超開的故事?不要被OP的片段欺騙了,我以為公主和敵方女王牌機師會開百合,等到結局那集最後五分鐘,兩個人才相遇,前後講唔夠十句,百合就只有一齊手拖手按掣。不知這套動畫的結局是否向Turn-A致敬,結束戰爭不只有打贏仗或互相理解等方法,還可以用古代遺留下來的超兵器,把戰爭雙方的機械人無效化,沒有機械人就世界和平了。

開場第一集還蠻正常,某星球大國侵略小國,偽男主角駕高性能白色試作機,小國公主魯魯修上身,懂得暗黑兵法之炸地型,心想大慨是公主加騎士的王道復國故事。第二集試作機原來不是無敵,還立即量產化投入實戰,偽男主角初陣耍帥後領便當。然後第三集轉個鏡頭,講敵方女王牌的小隊,從卒仔的視角去寫戰爭的殘酷。故事不按套路出牌,一度讓我喜出望外,以為這套作品有機會是神作。

接下來的敘述梅花間竹,一集公主一集敵女。公主那條是主線,小國被滅轉打復國游擊戰,然後發現機械人引擎會破壞環境的秘密,於是改為執行Plan B月光碟。敵女那絛線就繼續戰爭的暗黑日常,以故事舖排而論,作為單元寫得不錯。不過在十二集動畫中,分了一半去寫與公主毫無交雜的敵女,難免有糊了焦點的毛病。編劇大慨想藉敵女那條線,令觀眾同情公主不惜全人類文明大倒退,也要結束戰爭換取和平的決心,可惜我完全無感覺。

機人番故事寫得不好,那戰鬥場面又如何?不知是製作成本的問題,還是導演功力不夠,戰鬥完全沒有迫力,只見兩幫機械人亂跑亂射亂砍,然後司令部就宣告某方打勝。機械人的3D模型很生硬,兩軍陸上要塞列陣對壘的場面,似小朋友玩兵仔多於似戰爭。白白浪費渭柳瀨敬之和原敏明的機設,他們二人在行內可算薄名氣,《交響詩篇》、《Zegapain》、《驚爆危機》等機設,便是出自他們手筆。《笑容的代價》的機械人設計不錯,王國軍機體騎士風格華麗貴氣,帝國軍機體則二戰軍事風格實而不巧,不過動畫收視口碑皆差,玩具化模型化看來沒有希望了,除非那天在機戰中登場,還有一點機會咸魚翻生。

我向龍之子強力建議,不如盡地一煲拍多集OVA,淨係講公主和敵女開百合,有得諗。

足球小將2019

人的記憶很不可靠,以為自己清楚記得小時候過看的《足球小將》,現在再看2019年新動畫版,才發現記憶中把故事完全撈亂了。原來「雙腿比阿媽打」是片尾曲不是主題曲,原來戴志偉和林源三一開場不打不相識,原來林源三和泰萊打完小學就出國,小學篇沒有衝力射球,原來最後一場南葛沒有贏波,戴志偉同小志強只係打和啦super,原來盧比度叔叔沒有和戴媽媽搭上了。

《足球小將》是日本國民級動畫,更在海外擁有極高人物,重拍是理所當然的事。動畫製作談不上精美,偷格接近鏡兼容卡全部出齊,不過只要畫得不太過份走樣,懷舊的觀眾照樣收貨,反而如果畫面變得太華麗,缺少那種親切的平面感,才真正的趕客。故事差不多是百份百忠於原著,只是在細節上加入現代感,如用手提電話不用再寫信。劇情節奏明顯照顧現代觀眾,沒有以前不斷的回憶又回憶,射波起腳拍兩集的老毛病。基本上每場比賽一兩集打完,對明和小學篇決賽,和對東邦的中學篇決賽,也不過是打了三四集。

新動畫版總算沒有讓我失望,兒時記憶中的各種足球絕招,倒掛金鈎,孖仔踢龍門柱,剃刀射球等等,一一重現眼前。當然不能缺少兩大絕招,衝力射球和猛虎射球,還有梁仔的超級厚面皮,用臉擋下可以射爆石屎的猛虎射球。不知是我記錯還是故事改動了,健威那招用帽接球不見了,健威和林源三的龍門互射對決也不見了。故事熱血得來其實有點悶,每場波都是南葛隊至諸死地而後生的套路,有幾場波甚至看到在捱的感覺。戴志偉能力值遠遠拋離所有人,要每次都夾硬讓他帶傷上陣,比賽有才有得打,若果讓他百份百使出全力,恐怕只是單方面的屠殺。

第一季五十二集打完中學篇就完結,故事中已舖好伏筆拍第二季歐洲篇和世青篇。《足球小將》單是廣告贊助已經回本,動畫製作成本又不高,第二季鐵定開拍。不過看《足球小將》已是小學年代的事了,後來的歐洲篇和世青篇我沒有看過,畢竟那時我已讀大學,對《足球小將》如此單純的動畫看不入眼。新《足球小將》第一季我是抱著懷舊的心情去看,我對後來的故事沒有什麼興趣,所以第二季應該不會再看了。在我心目中,中學篇就是《足球小將》最完美的結局。

Puella Magi Madoka Magica 魔法少女小圓

856137005377_anime-puella-magi-madoka-magica-the-movie-rebellion-dvd-blu-ray-hyb-limited-cd

從各種意義來說《魔法少女小圓》(以下簡稱《小圓》),都是一套劃時代的神級作品,不單捧紅了編劇虛淵玄,還完全顛幅魔法少女動畫的慨念,大慨如同《鹿鼎記》之於武俠小說一樣。當年電視播映時我沒有看,乍看以為《小圓》只是又一套魔法少女動畫,那些拍給女孩子看的動畫,一向不是我那杯茶。後來從不同途徑聽到《小圓》成為經典,讀了很多關於《小圓》的評論,覺得沒有看過這套經典,枉自稱為一個動畫迷,就好像說自己讀英國文學,但沒有看過莎士比亞一樣無知。

下文內有劇透,其實《小圓》成名已久,沒有看過也聽過劇情。儘管我看前已知劇透,仍無損作品的可觀性,不過可以想像到當日首播時,觀眾發現真相時有多震憾。

這篇不是關於《小圓》的評論,看畢網上舖天蓋地《小圓》的全方位影評,有些甚至是寫文化研究博士論文的級數,我實在沒有什麼可以補充,只是隨便說說感受。最初頭幾話很普通,不外乎少女遇上吉祥物,變身魔法少女與邪惡的魔女戰鬥保護地球,唯一給觀眾違和感只有吉祥物毫無表情。接下來的發展完全破格,遇上好人前輩師姐教路,然後下一集就慘死,正式展露《小圓》的真面目。之後陰暗劇情一浪接一浪,靈魂石與魔法少女不是人的真相,魔女是黑化後的魔法少女,到再有同伴角色死亡,吉祥物原來是最後大佬,焰為拯救小圓的無限輪迴,觀眾完全沒有喘氣的空間。

有那一套魔法少女的主角,是到結局才訂契約成為魔法少女?劇本不斷滿充驚喜,真係完全估佢唔到,最神是最後圓神出場大團圓結局,而且還合情合理兼感人,不愧為二十一世紀打後最偉大的電視動畫。電視版已完滿結局,劇場版竟然可以再下一城。前兩部劇場版是電視的總集篇不意外,誰說是總集篇卻是全身美容大執,連配音配樂也全部重新製作,不似其他隨手重用電視片段的劇場版般亳無誠意。第三部新篇把故事延繼下去卻是神來之筆,戲中魔法少女同伴全部復活,再次一起生活和冒險,然後發現原來被困於圓神創造的新世界。劇場版真正的結局評價很兩極,我自己就很喜歡圓神再度變回小圓的結尾,而且由焰來當主角也沒有什麼好挑剔。或許以這種形式存在的劇場版,不只是在消費觀眾對電視版的愛,實實在在地有新主題新故事,同時又保持著與原著的傳承關係,在從電視拍劇場版的動畫中難能可貴,其野心和精神理應受到讚賞。

不要被掛著魔法少女的名字,人設畫風可愛非常被欺騙了,這套不是一般魔法少女動畫,這套就是只此一家的《小圓》,不可不看。

哥布林殺手 Goblin Slayer

今季最受矚目的異色動畫,肯定非這套《哥布森殺手》(簡稱《哥殺》)莫屬,第一集哥布林強姦女勇者非常震撼,打破一般人心中那個純真的RPG冒險世界。《哥殺》改篇自網絡小說,原本開始只是一本正經地開玩笑,玩轉RPG世界的公式,當所有勇者目標都是打倒魔王,若果有一個專門殺哥布林(遊戲中最低等的怪物)的玩家,故事會如何發展呢?

故事舞台是非常典型的RPG世界,勇者去公會接任務,市鎮可以買武器補給,體力可以用魔法恢復。哥布林是最弱的怪物,單打的話初級勇者也可以輕易打敗牠。遊戲中玩家只會在初期遇上哥布林,而戰鬥畫面中也不過打三四隻。若RPG世界要現實合理化,哥布林連群結黨襲擊村落,總要有勇者去收拾牠們。

這套動畫令我聯想起另一套網絡小說改篇動畫《魔王。勇者》,同樣都是角色沒有名字,直接稱呼角色職業當名字。我們的男主角哥殺哥,就是一個專門獵殺哥布林的上級勇者。故事沒有什麼明顯主線,女主角祭司初陣遇上哥希林全滅,只有她被路過的男主角救了,然後兩人開始一起冒險專殺哥布林。後半部有新同伴,精靈,矮人,蚚蜴人加入團隊,然後一起殺死更多的哥布林。

故事非常富有獵奇色彩,不是講哥布林如何殘忍地殺死人類,就是講哥殺哥如何用各種奇謀妙計殺哥布林。故事也有交待哥殺哥的過去,為什麼他對哥布林這麼執著等等,不過其他角色全當當陪襯。十三集動畫分成五至六篇故事,觀眾仍然被各種新奇死法吸引,為哥殺哥的戰法而鼓掌。不過若果想要拍長篇的話,很難重覆玩同一條橋的變奏,觀眾不停看類似的東西遲早開始覺悶。不知小說後面有沒有主線故事,看《哥殺》感覺著在看處境喜劇,每章故事完結一切又重新回到起點,冒險完再冒險,接新任務殺更多的哥布林。

這部動畫在外國非常受歡迎,開正愛看動畫鬼佬的口味。《哥殺》在有限成本下,不論是打鬥,畫面,角色上,交出來作品的質素一點都不失體。哥殺哥這個角色很高調搶鏡,其他只有職業名稱的配角都恰如其份,RPG世界標準角色就應該這樣。另外女巫師的設定很有心思,她說話很特別要逐個字停頓,為了平時說話不會誤發動咒文。雖然動畫很好看,亦之後的故事也有原著小說,但我卻提不起趣興去看,只有話題性缺乏追看性,大慨是《哥殺》的最大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