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動畫

Eureka Seven Hi-Evolution 1 交響詩篇劇場版 第一部

有些作品完結便讓它完結好了,《交響詩篇》算是一代機械人動畫經典,時隔十幾年無啦啦推出劇場版,擺明是騙老影迷的錢。《交響詩篇》早幾年出了續集AO,延繼新故事不是好地地嗎,為什麼要搞這個重新剪輯的劇場版呢?這套劇場版完全是騙錢,除了首半小時是新畫面,交待Summer of Love的經過,餘下來只是重把舊電視版重新剪輯,還要保留4:3的畫面比例,完全沒有誠意。

新片段其實可有可無,在本傳中的對白早把Summer of Love交待清楚,這次只是用動畫重新演譯一次。若果作為OVA特別篇來看,看見Holland同Beams兩公婆與珊瑚死鬥,軍隊對Ground Zero發動總攻擊,Eureka與博士乘著機械人衝入去,畫面好看是可以收貨的。不過完全沒有新的故事內容,而且這段同之後的劇情沒有什麼關連,不過是交待向舊觀眾前事。看完這段,可以關機走人,餘下來的一個小時,完全浪費時間。

把舊電視版重新剪輯當劇場版本身已經是死罪,仲要剪到亂七八糟就更加罪無可恕。時間線跳來跳去,主要講Renton遇到Beams兩公婆收他做養仔那段。大佬呀,觀眾十幾年前睇過電視版,仲邊記得咁多劇情,看得我好辛苦。至於沒有看過電視版的新觀眾,肯定唔知個故仔講緊乜。最慘係導演眼高手低,剪了電視版幾場好感人的場面出來,不過片段就跳來跳去,無前無後無舖排,叫觀眾如何投入去感動呀。

這是一套很垃圾的電影,請不要破壞觀眾美好的童年回憶了。第一部已經爛成這樣,還有餘下的兩部劇場版,看不看好呢?

電光超人 SSSS Gridman

今季讓人大跌眼鏡的黑馬,是翻拍九三年特攝片《電光超人》的動畫版。特攝風格的打鬥場面,鏡頭以貼地的角度呈現超人和怪獸的巨人,清脆利落叫人熱血的絕招,連支援戰車合體也跟足原著,特攝迷高歡看得過癮。《電光超人》有一定班老擁躉,超人打怪獸也有一定的捧場客,加上這套作品故事王道,畫面精彩拍得出色,收視打底有保證亳不意外。最叫人意想不到是,劇中兩位女主角六花和茜平地一聲雷跑出,成為自《福音戰士》凌波麗和明日香以來,萌倒一眾宅男雙妹嘜的二次元女神,成為動畫界的一個文化現像。

我沒有看過舊版《電光超人》,亦不特別喜歡看特攝,不過今季沒有機人番,這套算是與機人最接近的動畫,抱著不妨一看的心態。故事是很王道的超人打怪獸,藏身回收店舊電腦的異次元超人,兩男一女中學生三人組,超人變身出場等名場面,基本上沿用舊作的設定。今次加添支援武器四人組,可惜動畫只有十二集,四人組沒有太多描寫空間,如果有兩季的長度,加多些他們胡鬧搞笑的情節,劇集會加更豐富好看,特別是矮妹與四眼,靚仔與媽媽這兩對,應該會好好笑。故事有特輯名物壞人變忠,怪獸獲得自我進化成人,變身電光騎士與主角並肩作戰,又是因時間不夠深入。

雙妹之一的茜跑出毫不意外,身為創造城市世界之神,同時卻被外星人迷惑,製造怪獸來破壞不喜歡的事物,她是故事的奸角兼受害者。尾片曲中茜那短短三秒對足嘴形來畫的唱歌,更是令她角色的好感度提升另一個層次。反而六花跑出完全是個驚喜,一個很普通的女學生,劇份在舊特攝中只屬花瓶角色,沒有戰鬥沒有計謀,但在動畫卻成為是三人組的靈魂,成為茜和電光超人的牽絆。至於導演「惡意」地晒腿賣萌,臀大這個劃時代的人設,更加是令六花爆紅的重要原因。人設「傳統」大路的茜,在六花面前反而成了陪襯。零八年最受歡迎的動畫女主角,肯定非寶多六花莫屬。

《電光超人》意外地大收,週邊商品特別是囡囡figure大賣,製作社肯定不會放過這個生金蛋的企畫,等著看第二季和更多六花的腿。

佐賀偶像是傳奇 Zombie Land Saga

總覺得這套《佐賀偶像是傳奇》的正式中文譯名很別扭,裝模作樣扮斯文,我寧可直譯為《佐賀喪屍樂園》(Saga是佐賀的羅馬字拼音)。這套動畫由Cygames原創,據說Cygames老闆家鄉在佐賀,所以拍套動畫為老家做宣傳,吸引遊客振興經濟,有錢就可以任性,真好。這動畫的題材很亂來,玩喪屍 X 少女偶像團體,咁都俾佢諗到,寫個服字。

雖說是主角們設定上是喪屍,內容其實是很王道的要奮鬥當偶像,只是剛好所有成員都是死人,偶然會甩手甩腳甩頭,不按理出牌加添些笑料,加上死人不用交待愛情線,可以集中編幅寫偶像團體生活。七個少女雜牌軍成團,經歷磨合到互相扶持,從寂寂無聞站街賣唱,要去老人院表演,唱洗腦廣告歌,一步步累積人氣,最後終於開成演唱會。中間穿插不同隊員交待身前事的故事,解開未完成遺願的心結,有搞笑有感人,氣氛描寫得很好。最後一回講正印主角櫻的故事,玩失憶兼天生黑仔王太過跨張,沒有之前其他隊員講親情友情星途的故事般好看,作為總結篇有點失望。不過這套動畫不按理出牌,會有什麼展開也毫不意外,最終回玩喪屍不怕再死的特點,也算是個完滿結局。

偶像動畫主打音樂唱歌,戲中的插歌理所當然地好聽。動畫大部份作畫用手繪,不過有幾場唱歌MTV用3D電腦模型演出。用電腦模型畫面很華麗,之後表演同一首歌可以節省成本,把3D模型換件衫換個背景舞台就行了,但角色的面相和身體動作,總是有一絲不協調的感覺。唱歌我始終比較喜歡看手繪,寧可分鏡攝影角度少些,跳舞動作用鏡頭偷位遷就,定格拉鏡減工省張數,也不想看像遊戲畫面的貨色。

大慨這套動畫不會有第二季,黑超男為什麼找七具女屍來當偶像永遠是個謎。不過早說了劇本亂七八糟,觀眾從不期望會交待清楚,編劇想到什麼就寫什麼,最緊要當下這一集好笑,舖排連戲不在考慮笵圍以內,反正這套只是佐賀的旅遊宣傳廣告。

Ingress 動畫版

遊戲改篇的動畫通常出事,手機遊戲改篇的更常中地雷。今次Netflix拍擋Niantic(即出Pokemon Go那間公司,原本隸屬Google旗下,創辨人曾發明Google Map,到Pokemon Go成功才分析出來。),為一個已經營運六年的手機出動畫,竟然出乎意料地好看。明知是幫遊戲宣傳,但我覺得好看。劇情四平八穩,好頭好尾沒有爆死,但勝在畫面精彩,兼與遊戲內容相輔相成。我是《Ingress》第一代玩家,沒有登入也好幾年,今次出新版本拍動畫崔谷做勢,至少讓我這個老玩家重拾興緻,登入遊戲幫手搶地盤。

《Ingress》是第一個AR遊戲,玩法很簡單,玩家分成兩隊,藍軍鬥綠軍,在現實世界中玩搶地盤。現實世界中的地標在遊戲中變成泉門,藍綠兩隊互相攻守爭奪控制權,很簡單的放炸彈扣能量值,扣到零就失去控制權。最特別是玩家要在開GPS在現實中站在地標附近才可以發炮,玩這個遊戲要在街上走來走去。相同顏色的泉門可以連線,連結三個泉門可以在地圖畫出三角形,三角形越大領土越多,兩軍以全球領地去計分。有些領地大得很跨張,大三角覆蓋半個太平洋,由美國西岸畫到去夏威夷。順帶一題,我們第一代玩家收集的地標,後來就成為《Pokemon Go》的道場。

遊戲本身很簡單卻非常耐玩,背後一個科幻故事當舞台。泉門流出神秘XM能量,會影響人類的進化云云,藍色是反抗軍,綠色是啟蒙軍,兩個陣營對XM持相反意見,於是爭奪XM的控制權。Niantic定期拍些影片放上Youtube,搞些全球玩家聚會的特別活動,按藍綠勢力每季加入新故事。雖然故事基本上對玩遊戲毫無影響,但玩家抱著追連續劇的心態樂在其中。遊戲有一群忠心玩家,每次有全球活動甚至會搭飛機去玩,他們玩遊戲時亦為Niantic收集現實世界的資料和測試新技術,所以Niantic才能在眾多AR遊戲中一枝獨秀,《Ingress》可以說是Niantic的先行部隊。遊戲營運了六年,界面開始有點過時,於是Niantic出新版本,希望吸引新舊玩家。

動畫版很聰明地沒有選藍綠其中一方,動畫總不能開罪一半遊戲玩家吧。兩個男主角一藍一綠聯手合作,打敗要毀滅世界的紅色邪惡力量。動畫的故事與遊戲中講Ninatic的故事沒有直接關係,可以當成外傳或平衡世界。兩個英雄男主角,擁有XM帶來的超能力,當然很例牌地用來救公主,某擁有特殊XM基因的金髮美女。公主被邪惡集團追捕,要利用她的超能力,透過泉門來操控別人思想,企圖統治世界。故事初段是直線的逃逃打打,中段公主被捉了去做研究,兩雄借藍綠兩軍的幫助,殺入邪惡集團總部救公主。尾段再來多一個計中計,原本以為是盟友的科學家,借刀殺人消滅了邪惡集團後,又想搞人類補完計劃,高潮又是全人類集氣,主角三人很熱血地打敗魔王。

若果把動畫獨立來看,不過不失沒有什麼特色,若連同玩遊戲一起看,又多了一層趣味。平時在遊戲中搶地盤畫三角,到動畫中變成建立XM力場,主角要在力場內才能開超能力,於是玩遊戲時又多一重意義。登入遊戲和動畫片頭時,都會有把電腦女聲講「世界正面臨重大危機,請從速登入拯救世界」,明知遊戲的故事是虛構,不過遊戲要在現實世界中玩,與其他戰友一同搶地盤,很自然產生一份代入感,這就是AR遊戲的魅力了。

銀河英雄傳說 Die Neue These

第一次接觸《銀英傳》是會考過後的暑假,某天路過中華書局,看見一套二十本黑色的尖端版,很醒目地放在書架上做推廣,隨手翻看第一章,不看猶自可,一看便為書中史詩般宏大設定而著迷。二話不說把二十本小說捧回家,一口氣讀完整套小說。《銀英傳》不只是科幻版的三國志,更是我政治哲學的啟蒙課。楊威利關於民主與獨裁的思想,大慨影響了一整代宅男的世界觀。多年來我與人在網上討論,尤其在討論政治題目時,久不久就見到有人引用楊威利的金句,來申論民主制度的優點和缺點。

經過了這麼多年,搬了很多次家,那套《銀英傳》仍然陪伴著我,放在客廳的書櫃供奉,最後一次重看《銀英傳》小說已是十年前的事了。愛屋及烏,喜歡《銀英傳》連帶喜歡田中芳樹,他的大部份小說我都看過,不過沒有一套長篇比得上《銀英傳》。應該說除了《銀英傳》外,他的其他長篇小說套套爛尾。《銀英傳》很多年前動畫化,前後十多年拍了一百二十集,間中還有三套劇場版。我不記得到底看了多少集,劇場版我全部看齊,不過OVA版肯定沒有看到結局。《銀英傳》人物眾多關係複雜,最記得每個人出場要打名字出字幕。超過十萬艘戰艦的太空戰爭場面壯觀,以古典音樂作為戰爭配樂更讓人津津樂道,我還買了銀英那套大盒交響樂CD全集,是少數我不會打瞌睡的古典音樂。

想不到時隔二十年,Production I.G竟然重拍《銀英傳》動畫版,我很懷疑小豬社有沒有拍到結局的決心,還是只是炒冷飯試水溫,短線獲利便離場。今次從第一本小說開始重拍,電視版目前只有一季十二話,講到同盟入侵帝國,被帝國的焦土戰擊退。預計明年會出戲場版,講埋亞姆立札星域會戰下半場,楊威利與萊因哈特第一次的正式對決,留下常勝對不敗的神話。今次重新啟動《銀英傳》,應該至少可以拍多一季,拍到同盟滅國,楊威利做漂流艦隊。不過那還只是小說的頭兩卷,才整套小說(計埋外傳)的六分一。如果可以拍到楊威利死就非常感動,至於楊威利死後拍不拍也沒有所謂,最後三分一只是收線埋尾,好看的情節全部在前面。

《銀英傳》的故事相信我不同多作介紹,在遙遠的未來,人類征服了銀河系,然後分裂成兩個國家,獨裁的帝國和民主的同盟。一邊廂英明的新皇帝,推翻昏庸的舊皇帝,打倒剝削人民的貴族。另一邊廂同盟有民主卻政治腐敗,卻出了一個不敗名將,以一人之力抵抗帝國,守護著民主的星火。兩個天材生於同一世代,在戰爭上在理念上互相碰撞,一場我的正義對你的正義的戰爭。今次新動畫版非常忠於原著,所以銀英迷不用擔心。頭兩集我特登重看舊版作比較,今集除了動面更精美,萬艦齊發用3D拍攝外,人物描寫比較集中,第一季還未有故事的角色就很少戲份,連講一兩句對白也省掉,好處是節奏明快,不似舊版有點沉悶。我對舊版的古典配樂先入為主,認為新版的配樂很普通行貨。

不過新版的最大敗筆,是帝國戰艦的新機設,同盟那邊戰艦反正一向醜陋,新設計看起來分別不大。舊版帝國戰艦很流線型很優美,新版在外殼亂加一大堆喉管機械元索,完全破壞舊設計的美感,伯希爾倫應該要純白色閃亮亮。舊版伊謝爾倫要塞有液態金屬外殼,戰艦像潛水艇飛天般出發很壯觀,新版伊謝爾倫要塞用CG繪畫,就只是一個死板板的鐵球,沒有數千艘戰艦升空的場面。新版CG戰鬥場面是精美了,反而拍不出舊版手繪的氣勢。看小說時不覺《銀英傳》的戰鬥有問題,反而只讀文字然後腦補,舊版也沒把真正的戰況畫出來,手繪戰鬥場面觀眾也只能意會。當新版嘗試把戰況按小說中的描寫畫出來時,忽然間就看到田中芳樹用中世紀騎兵戰的寫法,去寫宇宙中幾十萬隻戰艦的戰爭很有問題。有河有山靠地勢的平面戰略,怎可以照版煮碗套落立體宇宙戰上呢?

看小說時沒有這麼強烈的感覺,這次看新動畫版,其中一話講金毛和紅毛的童年住事,其實《銀英傳》不是什麼史詩戰爭故事,只不過是講兩個姐控,為了從皇帝手上奪回姐姐,只好搞革命推翻皇帝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