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動畫

加速世界 Accel World

「加速世界」改篇自川原礫的輕小說,與他的出道作「刀劍神域比較」,兩者同樣也是以虛擬遊戲為題材,但「加速世界」的設定大幅改良,修正了「刀劍神域」設定不合理的毛病。這次不用打機打到昏迷睡在醫院兩年,遊戲世界中時間比現實世界快一千倍,遊戲中發生的事件在現實中不過是幾分鐘的時間,不會影響角色的日常生活,因此可以保留校園戲份的描寫。這種校園加冒險的雙軌式平行發展,最大好處是方便作者轉換故事氣氛,給讀者輕鬆與緊張的交替變化。而且主角如何因為遊戲世界的經歷,從而對現實世界的自身作出改變,也是很王道的少年漫畫成長故事的骨幹。

輕小說開後官賣萌少不能免,男性角色除了肥仔主角春雪外,便只有他的童年好友拓武,其他圍繞主角陸繼出場的角色,全部清一色是女性,讓人誤以為加速世界是女玩家的天下,可是遊戲性質明明的格鬥戰,不會是一般女生所喜歡的類型。動畫版改篇小說頭五卷的內容,並加插第十卷追加的三個短篇故事,讓故事順著發生時間的先後次序。從黑雪姬把肥仔主角拉入遊戲開始,故事逐點逐點地介紹遊戲世界,向觀眾拋出一個又一個的專有名詞,一對一限時戰,軍團領土戰,無限中立領域,心意系統等等,有時我也不清楚到底是作者原有的設定,還是他寫到某段時才加進去的超展開。動畫版前半部交待世界觀,慢慢加入伙伴重建黑暗星雲軍團,後半部則是一氣呵成的肥仔主角失去銀翼與奪還事件,並帶出故事日後的最大敵人加速研究會。

我看完動畫版意猶未盡,一口氣讀畢所有已出版的十二卷小說。第六至九卷是災禍之鎧事件,完全收回動畫版中放出災禍之鎧的伏線。不過同時間又埋下更多新伏線,七神器,皇官中的神秘玩家(白痴都估到那個日本皇子吧),另外二個加速世界遊戲的測試版等等。第十一卷開始是新故事,黑暗星雲與加速研究會正面衝突,繼續拋出更加多的謎題,人造金屬色,黑暗心意插件,從夢境侵入遊戲服務器。至於從故事最初一開始已定下來的迷題,晉升第十級通關爆機以及遊戲本身存在的密秘,則依然沒有什麼頭緒,還還看不到作者有完結的意思。故事長寫長有,好像永遠寫不完,像美國電視劇集一樣,是輕小說的一個特色,這亦是令我對輕小說又愛有恨的地方。愛是因為遇到好看的故事就不想它那麼快便完結,恨是因為很多時完結要來就來得突然,是落兩收柴草草收場還好,最怕是作者放棄故事爛尾,永遠也不會知道結局。

「加速世界」的虛擬世界帶出很多值得玩味的科幻點子,在加速世界裏的時間遠遠超前現實世界的時間,當玩家在加速世界中渡過數月甚至數年的歲月,忘記潛入前現實世界發生的事情只是小問題,更大的問題是心理年齡與實際年齡不相乎,回到現實世界後產生不適性。故事中提及黑之王與紅之王也有這個問題,但作者並沒有再深入發揮,而她們兩人的性格,只是很典型樣版萌角色。另外加速點數原本是很有趣的設定,讓玩家在現實世界也可以進行加速,用來考試出貓比賽作弊等等。有些玩家像染上毒癮般花費點數,單靠在遊戲中對戰贏來已不能滿足需求,甚至不惜訴諸現實世界的暴力手段來搶奪點數。不過加速點數在第六卷後,其重要性已大幅降低,一來主角們升上很高級數,不用擔心點數不夠用的問題,二來那些把對戰只視作賺取點數途徑的人,有怎會是在全心全意享受對戰過程,磨練戰鬥技巧不繼升級的認真玩家的對手。故事至此,差不多已把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完全切割開來,把故事集中拉回到虛擬世界中發展。

可惜這套作品不是「攻殼機動隊」,甚至也不是「電腦線圈」,作者沒有探究虛擬世界帶出的問題,那些好點子只是輕輕帶過,讓虛擬世界局限為遊戲上演的舞台。作者甚至讓肥仔主角常常強調這個觀點,說中心思想就是要快快樂樂地玩遊戲。而作者在有意無意之間,讓遊戲的事情遊戲內解決,把遊戲世界與現實世界分隔開,並沒有如另外兩套作品般,把虛擬世界視作現實世界不可分割的一部份,虛擬世界中發生的事件,可以釀成現實世界的危機。故事中的虛擬世界只不過是玩遊戲的地方,並不是現實世界的無限申延,所以輕小說始終有輕小說的規則,以娛樂性和商業計算優先,至於還有沒有其他得著,則要看每個讀者有多少悟性了。

魔王勇者 Maou Yuusha

一般的日系RPG情節,總離不開勇者和伙伴一行人,千辛萬苦排除萬難打倒大魔王,從此世界和平遊戲破關完場。尚若當勇者遇上魔王時,魔王向勇者伸出友誼之手,衷心與勇者手攜合作,改變人類和魔族不是你死便是我亡的世界,那故事又會如何發展呢?「魔王勇者」便是基於這一個顛覆傳統的提問,很認真地玩轉傳統RPG的世界觀。

魔王要改變世界的力量,並不是武力的統治,而是把現代的科技,經濟,政治,軍事知識,投入相當於中世紀的RPG世界。把人類長達三個世紀,農業革命,啟蒙運動,工業革命,平權精神等等的歷史,壓縮在短短數年時間內改革完成。RPG世界中人類與魔族戰爭經過數百年,戰爭已淪成為人類和魔族的權貴欺壓人民的手段。權貴宣稱要把敵人趕盡殺絕,可是他們自身的榮華富貴,卻是建立在敵人繼續存在這大前是之上。弱小但充滿智慧的魔王,與擁有無可匹敵力量的勇者,能否從最根本去改變這個世界,讓農奴和人民得到解放,人類與魔族通商建貿易伙伴,互惠互利的共存關係,達到真正的和平呢。

「魔王勇者」的原著是網絡小說,後來結集成五卷小說出版,中文版則只出版到第三卷。小說的體裁很特別,內容是一篇又一篇的對話,沒有任多餘的描述文字。作者已假定了讀者對於日系RPG,與書中引用的現代知識有一定程度的認識,作者只寫下最核心最有趣的觀點,和其引發的重大事件與世界變遷,其餘不那麼重要的旁枝末節劇情,讀者可以自行運用想像力補完。

把這樣的原著改篇為動畫版有好有壞,好處是原著留白地方很多,動畫版有很大發揮空間。壞處是原著內含海量資訊,動畫版因篇幅所限和保持情節緊湊關係,書中對白必定要有所取捨,有些地方無可奈何地要輕輕帶過。幸好我看了第一集動畫,便已急不及待上網追看原著小說,所以能夠好好享受接下來十二集的動畫。沒有看過原著小說,對日系RPG和現代知識又不熟悉的朋友,恐怕會看得一頭霧水,不能理解劇中情節安排精妙之處,只會不停吐嘈說這裏不合理,那裏說不通。那是因為他們不理解劇中世界的邏輯,又或者可以說其實他們也不了解現實世界的歷史和邏輯。描寫得太真實反而在動畫中看起來不合理,那是因為動畫世界中不合理才是常態。

雖然故事的主題十分認真嚴肅,但也需要加插些輕鬆的元素,去保持觀眾的興趣。大乳魔王,純情勇者,與女騎士三人之間的戀愛線,為故事加添不少笑話作點綴。好色老賢者,跳線火龍公女,天然呆女魔法使,吐嘈弟子組等人,初時以為他們插科打諢為主,想不到後來他們也各自擁有自已的故事,是魔王改革世界計畫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份。不過始終受原著文體的影響關係,故事以事件推進為主,角色描述在動畫中比較弱,觀眾沒有足夠時間去了解和喜愛劇中的角色。事實上角色連名字也沒有,原著中只是以職任作稱呼,可見作者只不過把角色當作劇情道具。

很可惜這套動畫的收視並不理想,可能是目標觀眾層太窄,要懂門路的人看起來才過癮。若果只看表面賣點的話,賣萌又不夠萌,動作場面又不夠刺激,名乎其實口水多過茶,講多過打,笑位又不夠多,製作水準也只是一般,的確很難吸引膚淺的主流觀眾。儘管製作組在片尾舖路會有第二季,但情況不太樂觀,畢竟投資者也要看收視作掏荷包的指標。動畫版結局看來無望,唯有耐心等待中文小說版吧。

以下內容包含劇透,未看小說者慎入:

時隔兩年,終於看完小說版。整本書以對話形式行文,好處是資訊密度高,基本上沒有癈話,所有對白都在推劇情。壞處則讀起來很費神,閱讀速度很慢,要三個多小時才看完一本。魔王勇者聯手改革世界,到最後發現世界停滯不前的元兇,竟然是創世神光之精靈。不過故事始終貫徹文戲為重心,打大佬不是用暴力,而是用言語去說服她,開解她的心結。光之精靈並非壞人,不過是保守與進步理念之爭,有點像羅德島灰色之魔女的理念,讓世界在勇者打魔王的無限輪迴中,無知的人民在小衝突小戰鬥中生存下去。當魔王引進現代科技和想思,打破了停滯世界的平衝,天秤可以向兩個方向發展,好那方面可以是社會進步,為人類帶來幸福,反之亦可能帶來滅亡。身為現代人,作者的取向十分明顯,寧願打破安逸平靜的生活,換取自由去尋找更好的可能性。其實不外乎是絕大部份RPG的正面思想,魔王與勇者在最後一戰前退場,讓各人用自已力量守護人類的未來,倒是少有的故事發展與主題互相乎應。不似W高達無盡華爾滋那樣,主角這邊廂在講同樣一番說話,在那邊廂以主角威能大殺四方,豈不是成為以絕對武力鎮壓一切的無上權威。若果魔王與勇者用自身力量左右戰局,他們不過是取代光之精靈的人類家長地位,空談人類自由發展便顯得偽善。

Macross FB7 超時空要塞 銀河流魂

炒冷飯不一定差,也可以炒得香口好吃。「超時空要塞」三十週年,沒有新的動畫企畫,只有這套偽劇場版「銀河流魂」,翻兜十幾年前的舊作Macross 7。電影的表達手法很有創意,借用早前大熱Macross F的角色,從他們的角度觀看Macross 7的錄影帶。對!就是上世紀古老科技的錄影帶,當年Macross 7上映時還未有DVD。情節有點無厘頭不用深究,錄影帶忽然從天上掉下來,一班人圍著個電視邊看邊吹水,最後一齊開演唱會全城大派對。

電影中Macross 7的舊片段,與新畫的吹水會片段梅花間竹。舊片段始終是十多年前的作畫水準,很難與現代的水準作比較,不過Macross 7當年的製作水平也不是特別出色。當年看五十多集的Macross 7,只記得套動畫又長又悶,很痛苦才煲完全套。這次的重溫版,把五十多集濃縮到一個多小時,只留下主要情節,劇情緊湊推進快,意想不到的頗為好看。當年因為故事留下極差的印象,連帶讓我討厭Fire Bomber的歌。今次再聽,其實Fire Bomber的歌也不錯哦,音樂一向是Flash Black的賣點。

電影最後五分鐘,便是萬眾期待,兩大歌姬的開咪時間。蘭卡和雪露眾人,化身為Fire Bomber,露天搖滾音樂會。最精彩的鏡頭,大部份在廣告已看過了。蘭卡和雪露的拉花痛機VF-11和VF-19,現身前後總共不足一秒,明顯是為賣玩具舖路。電影名稱既然叫作Flash Back,目標觀眾自然是老擁躉,新朋友恐怕看得一頭霧水不知所云,而我這個老一輩的菜迷當然十分喜歡。不過三十週年只有碟炒冷飯,讓我等菜迷有些失望,希望「超時空要塞」快點推出全新企畫吧。

Ironman Rise of Technovore 鋼鐵俠:納米魔崛起

這套動畫是兩個月前看的,那時「鋼鐵俠」第三集還未上畫,剛好這套「鋼鐵俠:納米魔崛起」出影碟,正好拿來望梅止渴。製作社仍然是早兩年「鋼鐵俠」日本動畫版的Madhouse,影片的質素除了加強一些電腦特效外,與舊日本動畫版分別不大,完全不能和真人電影版相比。忠實的鋼鐵俠迷不妨一看,不過除了那幾場打鬥外,不要心存其他什麼的期望,故事零分完全不知所謂。至於其他跟風看鋼鐵俠的朋友,我勸你們還是不要浪費時間看這套動畫,要看鋼鐵俠不如索性直接看電影,要看動畫有更多更好的選擇。

故事中有不少「復仇者」角色來客串,神盾局局長,黑寡婦,鷹眼等等,當然少不了飛天空母基地。其中黑寡婦和鷹眼搭當,決戰鋼鐵俠和另一個Marvel漫畫角色懲罰者那場戲最精彩,是整套動畫的最大亮點。四人中除了鋼鐵俠有那件犯規武器的盔甲外,其餘三人只是身手了得使用普通武器的普通人,力敵鋼鐵俠僅憑智取打成平手,若果給他們度身訂造一件War Machine,大慨可以輕易把鋼鐵俠秒殺。

至於故事的正印奸角納米魔,看起來好像很強,身體藏著生化裝甲,鋼鐵俠的武器全無效用,身體還可以放出納米霧,能輕易入侵鋼鐵俠的電腦,讓鋼鐵俠彈動不得。納米魔從那兒獲得生化裝甲,故事並沒有說清楚,不過如果有多幾個納米魔,要統治地球也不是難事。納米魔這樣強,鋼鐵俠如何反敗為勝呢。第一,納米魔衰婆媽,明明可以一炮了結鋼鐵俠,卻長篇大論說什麼新世代精神,還要很仁慈地放過鋼鐵俠。第二,鋼鐵俠身上的方舟反應爐有意想不到的新功能,不只為盔甲提供能源,還可以清除納米病毒,不知是那兒橫空飛出來的設定。第三,鋼鐵俠其實沒有打敗納米魔,只是納米魔體內的納米機器失控,反吞噬了納米魔的身體,讓他變成一團不能動的巨大怪物,企定定等鋼鐵俠召喚衛星地圖炮。

最後大戰在上海發生,神盾局飛天空母迫降黃浦江,納米魔怪物與鋼鐵俠打到天翻地覆,摧毀了大半座城市,不過上海卻像空無一人的死城,沒有走難的人群,解放軍也不知所蹤,製作十分慳水慳力。與其看與鋼鐵俠公式地打納米魔,倒不如加多插個後篇故事,講鋼鐵俠和神盾局如何逃出上海,突破包圍與解放軍大力出手,那就十分有看頭了。

人類衰退之後 Jinrui wa Suitaishimashita

不要被這套動畫的外表欺騙了,盡管它那童話式的風格,粉色的畫風,可愛的女主角和小精靈,這絕不是治癒系或幼童向的動畫,內容充滿腹黑惡搞和諷刺幽默。這套動畫破格玩味之處甚多,先有把故事返過來說,第一集發生的時間最後,結局則是時間最早的故事,其次是動畫的主角沒有名字,只被小精靈稱呼為人類小姐,可說是打破近年動畫千篇一律賣萌的悶局。其實這套動畫都頗惡搞賣萌,如果不留意內容只看片頭畫面,長髮可愛美少女加色彩繽紛的小精靈,很容易會誤會是「外星小美兒」那類善良的動畫。

故事設定在遙遠的未來,人類是已步入衰退期的物種,人口銳減科技倒退回中世紀水平,只餘下古代高科技文明的遺蹟。小精靈是主宰地球的新物種,他們神出鬼沒,不知從那兒冒出來,也不知道消失去那裏。他們生性善良和平貪玩,卻擁有比小叮噹還超乎想像的高科技,特別喜歡吃甜點和捉弄人類。女主角擔任小精靈和人類之間的調停員,工作基本上就是處理小精靈弄出來所有的大小問題,亦就是構成這套動畫故事的大小事件。

動畫以一至兩集為一個單元的獨立故事,所以雖然敘事時間倒轉了也影響不大。每集內容異想天開天馬行空,宅文化,到哲學科幻,到現實中的社會問題,題材很多元化很廣泛。第一集那些要統治世界的冰鮮雞,(對,就是超級市場那些沒頭沒腳,用保鮮紙包裝著的冰鮮雞),就已經讓觀眾笑個翻天。主角一人行被吸入漫畫裏面變成漫畫角色,要不停做戲保持人氣谷排行榜,不然漫畫便會被編輯腰斬,掉進永不超生被癈棄漫畫的黑洞,畫中畫不乏漫畫作者的自嘲。人類小姐和小精靈流落荒島,把島上所有天然資源轉變為糖果,不限制地發展建立糖果王國,結果引發環境大災難,壓縮在一星期之間,重演人類文明興衰的歷史。在這套講述人類衰退的作品出現這情節,便顯得加倍的諷刺。

這套動畫一共十三集外加特別篇,篇幅短輕輕鬆鬆很容易入口,一下了便看完了。原著輕小說還在連載當中,我嘗試看小說去追進度,不過小說的文體很鬆散碎碎唸,害我沒有心機看下去,還是耐心地等待動畫版第二季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