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動畫

Hotori ~ Tada Saiwai wo Koinegau 幸福的祈禱

Hotori ほとり ~たださいわいを希う Hotori 幸福的祈禱是一套十分感人的動畫小品。雖然原作者宮崎麻耶只有十八歲﹐卻已經憑這套作品奪得2005年的第三屈Animax動畫大賞。這套動畫片長四十分鐘﹐以一集過的OVA形式發行。故事屬軟科幻類形﹐沒有搞笑也沒有打鬥﹐只有讓觀眾反覆回味的劇情 ﹐鶴立雞群於時下那些只重娛樂性欠缺內涵的動畫之上。雖然只是小成本製作﹐畫面與配樂也配合得很好﹐風格很清新脫俗﹐應該可以歸入治療系動畫。

幸福的祈禱描述兩個小孩子在醫院相遇的故事。小男孩其實是一個人格機械人﹐因為一對夫妻的小孩在車禍去世﹐他們要求醫生把兒子的記憶複製到機械人中﹐好讓他們保存對兒子的思念。小男孩每天給注入新的記憶﹐在護士的悉心教導下﹐他慢慢成長為那兒子的替身。在一天他在醫院中遊戲閒逛時﹐無意中遇上醫生的女兒﹐一個患有慢性失憶症的小女孩。小女孩的情況正好與小男孩相反﹐她每天也會失去一些記憶﹐逐點逐點地失去自己的人格。兩個小孩子成為好朋友﹐小男孩因為遇上小女孩產生出自己的人格﹐不再只是那死去兒子的替身。當有一天小女孩忘記了小男孩﹐小男孩卻堅定地認為那個依舊是他認識的小女孩。故事的結局出人意表﹐我不便在此透露﹐不過可以肯定的說句十分喻意深長。

這套動畫探討人的身份是什麼這個哲學問題。到底一個人的記憶是否他的身份的全部呢﹖若把一個人的記憶複製去另一個身體﹐我們會得出兩個相同的人﹐還是兩個不同的人呢﹖那一個身體才是原來的身份呢﹖兩個身體間的分別﹐對第三者又有什麼關係﹖當一個人失去記憶後﹐他還是原本的那個人嗎﹖同樣的若給一個人注入新的記憶﹐他又會變成了誰呢﹖動畫中沒有明確的答案﹐哲學課本中也沒有。不過我們可以對照那對夫妻與醫生對記憶與人格關係的取態。那對夫妻明知械械人不是他們真正的兒子﹐但他們卻有想讓兒子的記憶永遠活著陪伴他們﹐對於他們來說記憶就是身份的一部份。那個醫生知道機械人不能代替他的女兒﹐他堅決不把女兒的記憶稙入機械人內﹐只要女兒活在他自己的心中就足夠了﹐因為他認為雖然思想一樣﹐但機械人始終不能取代女兒的身份。置身其中的小男孩與小女孩雖然對身份有點迷惘﹐但天真的他們倒沒有身份危機的問題。對於他們來說﹐記憶不論在械械人中還是在肉體中﹐也不能改變那是正在思考的「我」的這個事實。正是哲學家笛卡兒所說的「我思﹐故我在。」

Sky Girls 天空少女

Sky Girls 作為一套只有短短二十分鐘一集完的OVA﹐天空少女的水準只是一般。雖然畫面細絰流暢﹐女角夠萌﹐機設也很師氣﹐但因為篇幅所限故事內容空洞無物﹐浪費了其他配合元素。背景是地球人決戰外星機械生物﹐在幾經艱辛地球受重創係才打退敵人。時隔八年機械生物再臨﹐地球方面今次亦有備而戰﹐作戰的王牌就是最新實驗兵器﹐由三個少女主角駕駛的變形機械人。

與其說那些兵器是機械人﹐不如說可變飛行型態外骨骼裝甲﹐有點兒像武裝姬娘的設計。駕駛員差不多完全暴露在機械之外﹐保護駕駛員是靠只有二十分鐘效力的納米液薄漠。所以作戰有時間限制﹐必需在納米裝甲失效前消滅敵人。敵人的設計十分馬虎﹐只是典型的外星怪獸﹐主要攻擊武器是幾百條觸鬚﹐單看這個設定就已經覺得很老土。因為時間關係﹐劇中只有一場打鬥﹐戰況一面倒不是太精彩。三架小戰機對付一隻打不死的大怪獸﹐最後出一擊必殺的絕招極速完場。若一出場便用絕招就不用浪費彈藥了﹐不過奇怪小小的戰機怎樣好像有打不完的彈藥﹐大慨只好用神奇的動畫魔法去解釋了。

若改用測試市場作品的眼光去評論這動畫﹐那它也不是只有一無可取之處。在短短的篇幅中﹐動畫清楚交代三個主角的性格﹐加插適量的服務鏡頭和笑料作為前菜﹐然後才拿出主菜空戰場面。在打敗敵人後﹐還加送隱隱可見的大陰謀作為甜點。故事雖然只有平舖直述式發展﹐但背景設定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若果稍後推出長篇的電視版可以不妨一看。

不過劇本有一個邏輯問題﹐開場獨白說在上次大戰中地球的男性死掉七成﹐所以才要讓少女當兵上戰場。不過在劇中的戰艦上﹐卻有一大群男人圍著幾個少女團團轉。若果在正式電視版中﹐改為大部份船員是女性﹐只有少數的男船員會合理得多﹐亦可以增加動畫的賣點。

Diebuster 飛越顛峰2

Diebust Diebuster是Gainax社紀念動畫經典Gunbuster二十週年推出的續集。我一口氣把Diebuster緊接著Gunbuster看完。兩套動畫上映前後相隔二十年﹐珠玉在前﹐新的那套除了畫面華麗些外﹐不論任何一方面也遠遜於舊作。不是說Diebuster一無是處﹐若作為一套獨立的短篇OVA來看﹐Gainax已經交足功課﹐照舊有打有笑﹐劇情也有讓人意想不到的轉彎﹐場要設計武打動作配樂也是一流水平。可惜還欠缺原版那感人動魄的精萃﹐沒有能力背起Gunbuster這個招牌﹐給人一個借前集名氣滔光的感覺。

故事同舊作其實沒有多大關係﹐除了源用一些舊作的名稱外﹐就是最後一幕夾硬把Diebuster說是Gunbuster一萬二千年後的世界﹐前作的最後一幕﹐是代表駕駛倉的兩個紅點是漂遠降落地球。這集的最後一幕﹐則是從地面看著那兩個紅點逐漸漂近。讓女主角從地球的角度去歡迎典子和天野的歸來﹐十分牽強。今集的機械設計改動最大﹐沒有了舊作中真實系和超級系完美的結合。劇中那些buster machine (BM)﹐總是讓我想起Gad Guard的機械人﹐他們的神態真的很相似﹐不知是否同一個設計師所畫。

以下內容包含情節﹐若未看想看又要保留驚喜的朋友﹐請跳過不讀。

背景依然是地球人大戰太空怪獸﹐不過今次的太空怪獸就常襲擊太陽系﹐要依賴一群駕著BM的超能力少年去保衛地球。今集照舊有兩個女主角﹐一個是出場時已經天才機師拉璐﹐另一個則是想當機師的女侍應諾諾。奇怪的是那個諾諾﹐原來不是人類而是機械人﹐還擁有打不死的能力。中段有出人意表的劇情轉變﹐一邊廂全力超力戰隊總動員挖掘外星人的BM﹐另一邊廂諾諾則去尋找屬於自己的BM﹐一隻給太空怪獸擊落在冥王星的BM。忽然間來過無間道﹐忠變奸﹐奸變忠﹐外星人的BM才是真正的太空怪獸﹐一直襲擊人類的那些原來是上古留下來的太陽系防衛系統﹐最驚人是諾諾自己原來本是隻BM﹐有指揮太陽系防衛系統的能力。結局超級跨張﹐太空怪獸大舉來襲﹐聯軍打自用地球撞向敵人母艦同歸於盡﹐諾諾變身成為個大過地球的機械人﹐在友情正義加根性的推動下﹐與拉璐合力消滅敵人﹐大團員結局等待Gunbuster的典子歸來。

上集中所有伏線都有完滿答案﹐這集的謎題則成了無頭公案。超力戰隊的頭領是兩個怪人﹐原本還以為她們掘了外星人BM出來後﹐
還會有什麼陰謀。結果在真相大白發現掘出來是太空怪物時﹐她們第一時間就掛掉了。超力戰隊還有很多台BM﹐那些駕駛員統統是臨記﹐有幾台BM還未看清楚就當了炮灰。最重要的謎題到底BM是什麼﹐今集的BM同上集的BM有什麼關係完全沒有說明。只有一點可以肯定﹐就是今集的BM能力看起來很強﹐但實際上威力遠遠給不上第一代BM。那些掘出來的太空怪物是母艦﹐上集典子很簡單就可以料理幾百隻。今集一隻已經令到BM戰隊元氣大傷﹐最尾那集多一隻就要用地球撞過去﹐上集典子用黑洞彈殺死的太空怪物的數目可是以億做單位啊。

諾諾是上古人類高科技創造出來﹐默默地守護著人類的女神。劇中的科學家問為什麼諾諾造成人形﹐接著回答因為神是依照人模樣造成﹐與很多古代神話中﹐神依照自己的模樣創造人剛好相反。大慨不論是神或是人﹐也想自己的創造物有自己的投射﹐諾諾最後挺身而出保護人類﹐不只是因為與生俱來的那份使命﹐單單是那個保護的命令不足以令她留下。最後她肯回來保衛地球﹐而是因為她和人類產生了感情﹐感情才是想去保護的最大的源動力。在現實中很多人敬拜神﹐若只是出於害怕或貪圖死後賞報﹐在受到考驗時也會離開﹐唯有出於發自內心的感情﹐才會不離不棄。

總括來說﹐短短六集OVA的Diebust可以不妨一看﹐但不要抱太大期望。千萬不要把它看是Gunbuster神話的延續﹐不然就只會好像那樣﹐期望越高失望越高。最初看完時有點想喊回水﹐不過現在寫影評細心再回味﹐發現我覺得Diebuster差﹐是因為剛剛才看完Gunbuster啊。吃完好甜的東西才吃沒有那麼甜的東西﹐自然覺得後者淡然無味﹐其實是因為Gunbuster太好看﹐我才會覺得Diebuster不好看。

Gunbuster 飛越顛峰

Gunbuster Gunbuster飛越顛峰是動畫史上典經名作﹐很後悔時隔這麼多年才第一次看。以前在大學時代的動畫同好會中﹐常常也聽人談論這套動畫﹐甚至成為用來衡量新動畫的標準。那時我還以為鬼仔看動畫的口味不同﹐不懂得欣賞正宗的機械人動畫。剛好在Gunbuster二十週年間﹐Gainax社推出了續集紀念這品不朽名作﹐我想看續集沒有理由不先看原著。加上最近我看過一篇Gunbuster的影評﹐覺得也頗為精彩吸引﹐終於立下決心播來看。不過從幾年燒錄下來的碟子找這套動畫出來﹐也得費一點功夫。看過後才發現原來我一直錯過了這部劃時代的動畫。

先說說這套動畫的背景﹐由Gainax社製作﹐當年還是未出名的小公司﹐後來憑福音戰士一躍成為日本動畫界的巨星。庵野秀明動畫不一定要動的風格﹐早在Gunbuster已有跡尋。這套動畫以現今的作畫水準來看﹐當然有欠缺時代感﹐人設也是八十年代風格。若減去電腦後期製作的差別﹐畫功與構圖的依然比很多新作優勝。這套作品最出色的地方是無限創意﹐在現今很多動畫的標準服務鏡頭﹐例如女角胸部上下跳動的特寫﹐也是由這套動畫開創先河。最後一集全採用黑白繪畫﹐連草稿也拿來用﹐直到最後一個鏡頭才用回彩色﹐是很大膽的藝術創意﹐能夠突出人類在存亡間爭扎的史詩感。那個年頭還未興起惡搞熱潮﹐但這動畫已經把七十年代的日本勵志劇玩得出神入化。劇中一樣也有典經的掌上壓﹐跳繩﹐黃昏太陽﹐海灘跑步﹐拖車軩等鏡頭﹐不過換了由機械人來做就充滿滑稽感。短短六集的OVA中﹐包括了所有典型熱門動畫元素﹐勵志﹐惹笑﹐打鬧﹐友情﹐愛情﹐熱血﹐宿命悲劇﹐還要有一個感人的故事﹐最難得是所有元素配合得天衣無縫。集風格﹐畫功﹐劇情之大成於一身﹐ 怪不得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

故事是典型的勵志故事﹐地球人對付外太空怪物﹐像Starship Troopers。女主角高谷典子的父親是宇宙艦隊的船長﹐太空船給太空怪物攻擊而殉職。她入讀宇航員訓練中心﹐學習駕駛機人參加宇宙軍為父親復仇。在學堂中她經歷到友情和愛情﹐亦有鬥氣敵人變為親密的戰友。最後她坐上超巨型械機人Gunbuster﹐人類對抗太空怪物的最終武器﹐為人類存亡與太空怪物作最後一戰。雖然人物的感情描寫十分出色﹐但單看這個故事介簡會覺得劇情很行貨。神來之筆是借用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在太空旅行作超光速飛行﹐時間的流逝與在地球的時間不相同。典子第一次偵測任務用多了十二秒﹐她回來時已經是地球時間六個月後。參加遠征軍去掃蕩太空怪物﹐戰況失利回到時地球己經過了十年﹐她在學堂時的好朋友已經做了媽媽﹐令到還是少女的典子感慨萬分﹐亦激起她要保護下一代的決心。最後一戰為著保衛人類生存的空間﹐遠征在銀河系中心太空怪物的根據地﹐為引爆黑洞彈她不惜漂流到一萬年後。時間流逝就成為這套動畫最扣人心弦的地方。典子知道自己以後也沒有機會﹐再看到她關心的人﹐但是為著他們未來的幸福﹐不得不走到遙遠的未來。典子的朋友也不捨得她走﹐但是離開不是死亡﹐雖然沒辨法重遇再見﹐只要知道她生活得好就足夠了。最後一幕典子在一萬二千年後重回地球﹐那幾分鐘靜默的等待是動畫史上最感人的結局。

在典子的搭檔天野出發去作終極決戰前﹐她朋友問了她一個發人深省的問題。我們人類有權力去滅絕太空怪物嗎﹖在Gunbuster的世界中﹐太空怪物為繁殖一下代﹐把沿途星系太陽的能吸乾源消耗盡﹐變成沒有生命力的紅矮星。人類為了保護自己的太陽﹐不得不冒險用黑洞彈把來犯的太空怪物消滅。為了保障人類長遠生存的空間﹐地球決定反攻太空怪物的根據地﹐把原本建造來逃亡的太空船改為戰艦﹐將木星的質量壓縮成為超級黑洞彈﹐要一口氣消滅所有太空怪物。當兩種無法共存的生物在爭奪生存空間﹐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時候﹐就不能對著要消滅人類的生物講生存權。太空怪物在吞食我們的太陽時﹐然沒有考慮過人類的生存權呢﹖若果對方沒有意思要和平共存﹐消滅對方就是保護自己的唯一辨法。滅絕太空怪物的權力並不是上天賜與﹐而是由人類掙扎求存爭取回來的權力。

Ghost in the Shell: SAC Solid State Society 攻殼機動隊 OVA

SAC SSS 攻殼機動隊的最新一輯OVA﹐肯定是本年度最出色的動畫作品。片長108分鐘﹐不論製作水準還是劇情完整性﹐也都是劇場版的級數。相對抄冷飯的Z高達﹐讓人大失所望的地海戰記﹐這套動畫毫無疑問優秀很多。這輯攻殼沒有通常續集越拍越差的問題﹐再次肯定攻殼系列的經典地位。動畫由仍舊由I.G. Production製作﹐畫面和音樂無懈可擊﹐配樂依然很重techno風格﹐配合攻殼未來世界的主題。按分類攻殼應該不是動作片而是劇情片﹐動作場面貴精不貴多﹐舖排得宜保持整體的緊湊氣氛。最突出那場戲是兩個狙擊手對決﹐由始至終只開了一槍﹐卻比很多無無謂課亂打一場的動作片刺激好看。片名中的Solid State﹐是矽半導體的代名詞﹐相對於初代電腦是使用真空管。固態社會的意思﹐就是指存在電腦晶片內的另一個世界﹐網絡的虛疑世界。故事是承接上一輯SAC完結後兩年﹐第九課在素子失蹤後獨立發展。第九課擴充警力加入新的成員﹐多古薩取代素子成為新的領導﹐巴特則選擇續繼當副手。故事由一連串看似無關連的事件開始﹐被第九課追捕恐怖份子自殺﹐疑犯臨死前吐出鬼儡師這個名字。在破獲其中一個恐怖份子巢突時﹐發現大規模拐帶小孩子洗腦的陰謀。巴特調查關鍵人物時遇上素子的替身﹐素子還警告他安全受到威脅不要干涉Solid State Society的事。劇情採用多線交差平衡發展﹐幾個主要角色追查不同的事件﹐但故事依然有條不紊沒有混亂的感覺。直到素子為救多古薩再次出場﹐將所有伏線全部連接起來﹐觀眾才惚然大悟看出到鬼儡師的陰謀。

這輯的故事進度十分緊湊﹐時間全部用在主線發展上﹐沒有加插多餘的戲份。細心留意可以察覺到第九課眾人微妙的變化。素子走後老頭子線向現實底頭﹐以前第九課不賣任何人的賬﹐只要認為是傷害公義的事就要查過水落石出﹐現在他會向女總理妥協作條件交換。巴特的變化最大﹐雖然看來和以前一樣﹐但他的兩個最愛素子和攻殼車都走了﹐看到他常常沒精打彩像行屍走肉﹐連晉升的機會也讓給多古薩﹐以前堅持不離不棄的心愛座駕也換掉。多古薩成長最多﹐由第一輯新出道的小伙子﹐成為可以獨當一面的領導人材。故事中段他身體被鬼儡師控縱﹐身不由己綁架自己女兒去洗腦﹐令他在身為父親與警察兩個責任間作出決擇。主角素子在這輯的描寫反而不多﹐她失蹤兩年發生的時事一無所知﹐只知道她靠接棘手任務為生。第九課甚至一度懷疑素子是鬼儡師﹐不過同伴間的信賴感否定他們這個想法。最後素子重歸第九課﹐結束她在網絡上的流浪生活﹐真正原因沒有說清楚﹐可能是她明白個人的力量始終有限﹐還是要依靠第九課出生入死的伙伴。最讓人驚喜是舊攻殼車重新出場﹐新攻殼車沒有舊攻殼車的人性設定﹐淪為與裝甲車無異的戰爭道具。可愛的藍色攻殼車不單是第九課的吉祥物﹐很多時候比主要角色還要搶鏡。

每一輯的攻殼也是環繞著相同的主題﹐就是未來網絡世界的犯罪問題。故事有讓觀眾反思社會現實的深度﹐第九課不是正義的化身去對付邪惡的壞人﹐而是那些罪犯以實現公義為理由﹐才要挑戰和改變百病叢生的社會制度。第一輯的笑面人要披露大公司隱暪產品危害市民健康的事實﹐第二輯的久世暴力抗爭為難民爭取權益。這輯的鬼儡師作大規模社會工程﹐把獨居老人死後的資產﹐轉到受家庭虐待的兒童﹐並虛構新身份過新生活。鬼儡師繞過法律﹐一次過解決政府充公遺產﹐以及家庭暴力兩個社會問題。攻殼帶出的這個課題和死亡筆記相似﹐兩者也是因為社會上的不公義﹐從而令人採取行動繞過制度去實行公義。死亡筆記把這個課題輕輕帶過﹐只成為月和L耍帥鬥法的佈景版﹐攻殼故事則繞這個課題發展作深入探討。雖然每次也都大團員結局﹐第九課偵破案件﹐直正的壞人受到制裁﹐但夾在社會公義和法律制度之間﹐不同的理念沖擊著劇中眾人的想法。第九課的性質是制度保衛者﹐雖然第九課眾人也有一套公義的理念﹐但也那是建立在法律的框框底下。素子就是為找出公義的答案才離開第九課。攻殼沒有與給觀眾明確公義的答案﹐但留給觀眾無盡的思考問題﹐讓我們和第九課眾人一起去思考公義的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