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動畫

Blood+ 血戰

Blood+ 血戰的女主角音無小夜該有點像西片Blade﹐自已本身是吸血鬼﹐但因為著保護人類﹐拿起長劍對抗自己的同類。當然穿校服的美少女﹐比起著黑板褸的黑鬼好看得多﹐而且內容的深度更是有天淵之別。畢竟Blade只是少本製作的電影﹐扣除打鬥場面外沒有多少時間說故事。血戰是則的五十集長篇動畫﹐不論劇本人物描寫各方面是近年少見的佳作。

這套動畫在2005年上映﹐在沒有同類對手下輕易成為年度最矚目的大作。製作公司是攻殼機動隊的I.G.Production﹐單是這個名字已經是質素的保證。作畫風格與攻殼近似﹐人物採用寫實造型﹐沒有身材跨張面孔耍萌的女角﹐沒有古靈精怪的配角。在分鏡和場面設計上有很重的電影感﹐其他動畫常犯一般的毛病﹐如偷格定鏡很少出現。打鬥場面同樣著重現實感﹐不會熱血地互喊招式名字﹐一出手就是一刀起兩刀止取敵性命﹐這以少贏多的最有效打法。所以實際打鬥的鏡頭不多﹐但出手的每個動作﹐都能夠清楚地看見。不用快線定格拉鏡的偷懶方法﹐認真的每格畫一張畫﹐令動作異常流暢接近劇場版的水準﹐其他低成本的電視動畫望塵莫及。音樂方便也是十分出色﹐每季的歌曲也有驚喜﹐聽落味道各有點不同﹐配合那一季劇情的氣氛。片頭和片尾音樂影片的構思很有心機﹐不是隨手把劇中片段剪輯交貨﹐而是嘗試以不同風格表達去畫面﹐可以看成為一件獨立存在視覺藝術。

製作精美足可以製造人氣吸引觀眾﹐但血戰在眾多同樣精美的動畫中脫穎而出﹐是全靠劇本寫得十分出色的功勞。血戰的故事龐大背景複雜但毫不凌亂﹐劇情推進起承轉合恰到好處﹐前段留下的伏筆在中段發揮出契子的作用﹐結局高潮後再有高潮捉緊觀眾心理﹐所有伏線也有圖滿的答案沒有尾巴留下。有些看慣普通不需用腦動畫的朋友﹐發現沒有他們期待的動畫元素﹐如密集式的笑話服務鏡頭大灑狗血﹐可能會覺得血戰初期比較閒慢。不過他們誤解了血戰﹐這套其實是套劇情片﹐以人性這個最傳統的戲劇元素﹐讓觀眾感受角色心中內心的爭扎﹐引起共同克服困難面對成長的共鳴﹐找緊觀眾去追看下去的心﹐從而達到思考人生的終極問題的目標。

竟然動畫的中心想思是成長﹐讓我們看看男女主角的成長過程﹐有著截然不同的取向﹐產生出很強烈的對比。在開始的日本篇中﹐小夜和Kai只是平凡的高中生。Kai對小夜那份感情既簡純又複雜﹐介乎於兄妹和男女朋友之間﹐而這份感情一直到最後也維持這份曖昧。畢竟生命有限的人類與不死的吸血鬼﹐愛情始終隔著一道不可跨越的牆﹐在同一屋簷下的親情就沒有這種隔漠。小夜的成長是典型的失憶少女故事﹐無憂無慮的生活給闖入學校的怪獸打破﹐意識到自己不是一個平凡人﹐身內流著有對抗吸血鬼能力的血。其後的越南篇和蘇聯篇是解謎之旅﹐讓她回憶起過去二百年的記憶。從單純要保護身邊的人所以作戰﹐到明白打倒孖生妹妹歌后是她的業﹐一切由她開始就要從她的手去結束。不少科幻小說也有用過雙生兒實驗為題材﹐辯論性格是天生還後天的問題。小夜的童年在人類社會中呵護長大﹐感受到人類的感情和溫暖﹐成為她日後保護人類的源動力。相反歌后的童年是冰冷無情﹐只是給困高塔中的實驗動物﹐她對人類的憎恨和任性就這樣培養出來。

在頭三篇的故事中Kai的成長很慢﹐甚至懷疑他是不是只是個配角﹐小夜的不死騎士Haji才是直正的男主角。Haji出場到完場沒有太大改變﹐那雙睡不醒的眼神﹐憂鬱拉大提琴很師。分不清他守護小夜是出於愛情﹐還是因為血的契約而成為忠心的僕人。Kai在故事上半部著墨不多﹐只是個很典型的衝動少年。他的最大作用就和弟弟一起給小夜家的感覺﹐成為小夜守護人類的牽絆。他成長的轉捩點是小夜為救弟弟﹐而把弟弟變成不死騎士。他爭扎了很久才接受到兩個最親不是人類的事實﹐他開了竅明白人類與吸血鬼是可以互利共存﹐而不一定要互相殘殺。

故事突變發生在最尾十三集﹐當一切好像變得很美好目標慢慢達成時﹐吸血鬼對抗的組織紅盾給連根拔起。這個事故令到Kai完全成長了﹐站出來成為能夠獨當一面的大人。一直充當老師角色帶領著眾人的大衛先生﹐因受到太大打擊每天要借酒消愁。小夜在失蹤回來後變得性格自責﹐不想身邊的人受到傷害而封閉自己﹐為責任去打一場沒有任何希望的仗。雖有Kai的力量有限﹐他卻成為支持團隊的靈魂﹐為所有人帶來希望。最重要是他告訴小夜她不是一個人﹐讓她重振新作找戰鬥的意義。只向後望掉念著過去是必敗的哀兵﹐向前看捉緊那百分一的希望﹐才能夠創造出把不可能變成可能的奇蹟。特別值得稱讚的是人設師﹐隨著角色在故事中成長﹐他們的面相造型和表情也跟著起變化﹐捉摸到角色當時的心理狀況﹐用面部畫面線條些少不同去表達出來。

血戰中的人物的描寫實在很出色﹐不論是主角配角也有真性情的一面﹐沒有其他動畫用紙板人樣的問題。在這篇短短的影評中不能逐一分析﹐要讀者自己觀看這動畫﹐才能夠感受到那份細膩的感情。血戰是本年度我看過最好看的動畫﹐很久沒有追看這樣有滿足感的動畫﹐到最後一集高潮後轉歸平淡﹐雖有對這套動畫要完結有點依依不捨﹐但也覺得那是個不流於套俗的最好結局。

Z Gundam 劇場版

Z Gundam 說Z高達是高達史上最顛峰之作﹐沒有什麼人會反對﹐它的經典地位已是事實。故事承接一年戰爭結束﹐在聯邦和自護停火後宇宙有短暫的和平。可是聯邦從保護人 民的勝利者急速腐化﹐軍中的鷹派組織泰坦斯當權﹐對宇宙實行鐵腕式統治。更用毒氣屠殺反對統治的殖民衛星﹐重蹊自護的覆轍。聯邦軍中看不過眼的人﹐連同月 面都市和舊自護的軍人﹐組成反聯邦軍革命軍﹐要把宇宙從泰坦斯的魔掌中解放。當中有錯縱複雜的政治利益關係﹐軍工業為利潤暗中資助奧干﹐在外太空流亡的自 護殘黨亦蠢蠢慾動﹐Z高達的舞臺就是構建在這樣的時空上。元祖高達大家熟悉的人物亦有出場﹐林艦長﹐阿寶﹐馬沙各有自己的理由重出江湖﹐觀眾亦喜見他們的 成長。富野還在Z高達中大玩他的新人類主義﹐不知有哲理還是充大頭扮高深﹐總觀眾看得一知半解就大讚特讚。一部高達作品當然少不了機動戰士﹐主角機Z高達 可以說是歷來最型的高達﹐其他機體如MkII﹐百式等也獨當一面。綜合劇情哲學﹐人物感情﹐機械設計﹐Z高達為出色高達作品的地位無人可及。

笨 大在Z高達二十週年的時候﹐重新推出分上中下三集的Z高達劇場版。美其名是記念作回饋多年忠實的高達迷﹐事實上是新的高達系列一蟹不如一蟹﹐靠排山倒海的 廣告谷到人氣高企﹐可是熱潮過後只不過是普通的年度大作。只不過是消費性的大作每季也有不少﹐始終吸引不到新的高達忠心擁躉。這個死硬派多年來對高達不離 不棄﹐是笨大最贏錢的印鈔機器。有見及此﹐笨大把舊Z高達重新包裝剪輯﹐加插一些以電腦製作新的鏡頭﹐又可以Z高達的玩具模型重新出過大掙一筆﹐說不定還 可以為死硬派補充新血。三集劇場版﹐星之承繼者﹐戀人們﹐星的鼓動是愛﹐分別於去年上映﹐夾著Z高達威名與大灑金錢賣廣告﹐輕易地打進日本票房十大賣座電 影。

我不打想評論原著的劇情﹐隨著年歲已經原諒和接受劇中的瑕疪。為什麼Z高達可以發光﹐變成飛機用機頭插死高洛斯永遠是一個的謎。新劇 場版的故事大致上跟足原著﹐把五十集的電視濃縮成六小時的電影﹐必然要分棄很多部份。給刪去得最多是反派角色的描寫﹐尊尼在舊作是個人物﹐在劇場版中就淪 為紙板壞人。刪去這樣旁枝劇情反而令故事更加緊湊好看。反而有幾段經典場面則應該保留﹐嘉美由第二次重遇科沒有了﹐這件事對嘉美由的情感發展很重要。馬沙 在聯邦議會那場演說也刪了﹐那可是奧干對泰坦斯的戰爭中最大的轉捩點﹐成功爭支聯邦主流支持的關鍵。改得最過份是結局﹐舊作中嘉美由明明用盡新人類力量後 變成植物人﹐今集則可以完全無事同花園麗來個太空擁抱。據說富野改結局是想重拍ZZ高達﹐把高達史上最失敗的作品徹底改寫。希望這計劃會落實﹐那在高達的 正史中﹐在Z高達和馬沙之失擊中間﹐不會再有ZZ高達這個污點。

劇場版新畫鏡頭的比例比我想像中少﹐第一集有很多鏡頭是重用舊作﹐第二三 集則多過一半重新製作。在新畫中人設有大幅改善﹐保留原著的特徵﹐重新設計面相繪畫方式。原本平平無奇的花也可以變到可愛的萌樣﹐原本貌似大嬸的愛瑪的整 容師更是鬼斧神工﹐躍升為劇中最索的女角。機械人的交戰場面﹐戰艦殖民星遠鏡近鏡﹐轉用電腦動畫不用多講﹐以笨大在這方面的經驗﹐自然駕輕就熟。若要說對 這齣動畫有什麼不滿的話﹐就是竟然循環再用二十年前的舊片。以笨大的財力和預見可觀的收入﹐把整套劇場版重新作畫也不是難事。偏偏卻很沒有誠意的東拼西湊 ﹐弄出來的效果很礙眼﹐上一個鏡頭十分精細華麗﹐下一個鏡頭就粗糙不堪﹐越看就越勞氣﹐有點被騙的感覺。

不過無論如何﹐Z高達劇場版始終 是Z高達﹐江湖地位無可取替。看了高達十幾年的老朋友固然要支持﹐還而一而再﹐再而三翻看再翻。新一代才接觸高達小朋友更加要看﹐不要再少看UC系列的魅 力﹐Wing和CE系列的高達根本還未夠班。若叫人棍王基拉出來同嘉美由對打﹐Strike Freedom一定打不過Z高達﹐單是機師的級數就已經差幾皮。若叫馬沙之反擊中的阿寶來﹐人棍王自已被削成人棍也不出奇。

Gundam Seed CE73 Stargazer 高達 觀星者

Gundam Stargazer 觀星者是高達系列的最新作品﹐是劣潮如評的高達命種的外傳故事。這套作是類型很特別﹐既不是電視不是劇場版亦不是OVA﹐而是在網絡上播放。 總共只有三集每集短短十五分鐘﹐講述地聯軍特別部隊偷襲中立的深太空研究站。對了﹐為什麼要偷襲呢﹖不外乎又是搶新高達。與其說這部作品是一套獨立動畫﹐ 不若說是笨大速銷玩具模型的長篇廣告。製作水準很參差﹐有些畫面有OVA級數﹐可是下一個場面的人物面相卻變型。主題曲很好聽﹐帶點優怨色彩配合主題﹐不 過由於時間關係﹐只有尾片一面播下回預告一邊播。

在觀星者還未上映前﹐流出來新機體的宣傳圖毀譽參半。主角機Strike Noir樣子邪惡主體帶有舊Strike的影子﹐學Mark哥拿雙槍本應很師﹐可惜背包飛翼太過累墜。第一眼看上有點不順眼﹐不過後來發現它在街機很好用 ﹐漸漸習慣了他的陋醜是後話。二台配角機是改良版的Duel和Bluster﹐看不出和舊版有多大分別﹐設計師分明偷懶。另一台主角機觀星者頗有趣﹐是無 人駕駛的AI機體﹐這點子在高達外傳漫畫出過不少﹐但動畫化的無機人是第一次。它外型獨特﹐背部頂著一隻大飛碟﹐說是外太空推進器﹐不過看起來似印度神像 多些。觀星者到第三集才正式起動﹐是以速度快槍法準取勝。最跨張是死光護身身﹐凡進入笵圍者一律切片﹐開了後衝入敵陣就把敵人完殲滅。

對 只有四十五分鐘的劇情﹐也不期望會有什麼故事發展。想不到此劇為正傳作補完﹐讓觀眾從另外一個角度去看命種世界中﹐自然人與改造人間衡突的前因後果。第一 集坦白說有點失望﹐故事發生在命種中殖民地七墮下地球的時間﹐大半集像拍災難片﹐講地球人民大逃難﹐女主角千辛萬苦搭上太空船上太空。後半集是改造人的遊 擊隊攻擊自然人城市﹐某大叔閒角用坦克決戰MS壯烈犧牲。若果沒有看過Ms igLoo﹐這個對戰也有點新意﹐不過現在看來似是翻抄舊橋。Strike Noir小隊最後一分鐘才出動迎敵﹐影著它飛出基地就播字幕﹐很不爽。

第二集是最好看的一集﹐Strike Noir決戰遊擊隊的戰狗﹐雖然有點跨張但可以接受。Duel高達死得很白癡﹐個女機師出場前後也沒有三分鐘﹐對白也講唔夠十句就戰死了。戰狗咬死 Duel很像看自然紀錄片﹐不過在戰場上花時間去咬死敵人雖然很影像化﹐但一槍了結不能動的敵機不是更安全省時嗎﹖不怕敵機爆炸央會給自己﹐也怕背門大露 給Noir有機可乘吧。這集還簡單交代主角成長的背景﹐地聯給機師洗腦訓練﹐讓他們憎恨改造人。主角去屠殺改造人的難民營前﹐也質問這樣做是否正確﹐不過 身為軍人的他很快就接受上級的命令。

第三集是戲肉﹐Phantom Pain去DSSD太空站搶觀星者﹐結果MS部隊給觀星者全滅。配角同樣也是死得很白癡﹐Bluster發炮打太空站打至沒有能源﹐給雜兵擊殺。問題就是 那些雜兵在Bluster瘋狂開火時去了那兒﹐他們的任務不是要保護太空站嗎﹖最後是人造衛星鐳射炮立大功﹐一槍幹掉Strike Noir﹐再一槍幹掉Phantom Pain。威力如此強怎麼不早些開炮﹐要等到太空站受到嚴重損壞死了很多人才還擊。不明白那時地聯軍已經失勢﹐還去搶新高達作什麼。那台高達只是試驗機﹐ 就算搶了回來也扭轉不了戰局的劣勢。最白癡是有命令要殺死發新機體的科學家。試驗機本身的價值﹐還不如背後的研究隊伍重要。沒有些科學家的頭腦﹐有誰懂得 如何去維修試驗機或將之量產化﹐也不說DSSD為地聯軍提供技術﹐催毀了DSSD的太空研究站﹐不怕影響新一代機體的開發計劃嗎﹖

最後觀 星者和Noir同歸於盡飄流太空﹐但結尾的神來之筆讓女主角和男主角相遇。女主角救敵方的男主角不為什麼﹐只不過想死前不那麼寂寞﹐有個可以說話的人爾﹐ 有點人之將死﹐俗世恩仇轉眼成空的無奈。結局沒有說他們是否獲救﹐DSSD站的救援隊能不能趕及氧氣用完前趕到﹐就留給觀眾去想像。一個很完美的結局﹐比 MS igLoo夾硬大團員結局有味道。

這套試驗性質的動畫十分成功﹐雖有劇情安排上很多犯駁不合理之處﹐但整體成績比命種高達優勝。細 節上表現出色﹐對白精簡細膩﹐與人思考空間。在短短的篇幅中﹐觀眾對男主角的了解﹐比起有出場百集的正傳主角基拉還深入。不論是新舊高達迷﹐也不應錯過這 齣作品。以看一個拍攝精彩的廣告的心態去看﹐那些不足之處可以略過看不見。希望以後有更多這類型的小品推出﹐讓高達世界嘗試新風格。在廣告中加入創意元素 ﹐總好過把電視劇變成廣告。

Zone of Enders 終極地帶

Zone of Enders 話說當年遊戲大師小島秀夫開發Metal Gear Solid時﹐為了測試PS2的性能﹐寫了一個實驗性質的遊戲﹐內容是玩家駕著機械人對戰。後來加入故事元素﹐就這樣無心插柳成為廣受歡迎的Zone of Enders﹐或簡稱為Z.O.E.。Z.O.E.的世界觀很宏大﹐除遊戲主線故事外﹐還可容納一套OVA和一套電視版﹐分別為Z.O.E. 2167 Idolo以及Z.O.E. Dolores, I。這兩套作品同時期推出﹐OVA是動畫化遊戲中的一件歷史事件﹐電視版則是一個完全獨立於遊戲的故事。在OVA可以說同是電視版和遊戲故事的前因。雖然動畫依附在遊戲的世界觀中﹐但沒有玩過遊戲的觀眾也不會看得一頭霧水。除了一些關於機械人特性的資料﹐和有幾個客串場戲的配角需要補完外﹐所有主要的背景也交代得很清楚﹐

Z.O.E.的畫面製作水準不過不失﹐電腦特技十分配合戰鬥場面。演導的拍攝手法比一般動畫優勝﹐懂得用影像把故事的意境表達出來。特別是最後決戰一場﹐把OVA中的婚禮場面和械機人對戰交疊﹐用幻想場面把雙方放在同一個地方﹐可以用肉搏比喻實戰中的情況。而在決戰雙方對話的時候﹐不用只是輪流影著兩個駕駛室那樣單調﹐配樂方便沒有什麼深刻印象﹐唯獨主角機械人常哼的安眠曲十分入耳﹐當然那首歌亦是連貫整個故事的關鍵。機械設定源用遊戲中的設計﹐小島設計的機械人很帥氣有型﹐只是駕駛倉的位置很易令人想入非非﹐那部位突了出來像條巨大的小弟弟。不過看著活靈活現的戰鬥場面﹐這個小問題很快就略過變得不顯眼。

OVA版的故事在電視版中已經有交代﹐不過以當事人的角度重新演譯一次﹐讓觀眾同情電視版中大反派的過去﹐並嘗試解釋他仇恨地球人的原因。電視版故事的主線很大路﹐主角收到一台來歷不明的無敵機械人﹐卷入橫跨地球火星的重大陰謀﹐被政府冤枉惹來殺身之禍。他一邊逃亡一邊找出真相﹐一路由地球打到去火星﹐最後沉冤得雪還個清白﹐更成為唯一能夠阻止大反派毀滅地球的英雄。這套動畫與眾不同的地方﹐就是在人物設定。主角不是一般的死靚仔﹐而是個四十幾歲有兒有女的大叔。在其他動畫中常見的三角戀愛情線﹐變成了父親與兒女間的親情線。一家三口齊齊被通輯﹐卻成為修補關係的橋樑。主角早年沒有好好照顧家庭﹐現在要臨急抱佛腳看親子書﹐希望兒女會原諒自己﹐過程自然笑話百出。最好笑他還是個標準呷醋外父﹐看見女兒和男人獨處就會坐立不安。主角坐駕機械人的性格設定也很有趣﹐大慨沒有其他機械人的人工智能﹐會是個情荳初開但愛上大叔的小女孩。雖然這套動畫加插很多笑料﹐但是編劇把張馳捉到恰到好處﹐笑料不影響主線營造的緊張氣氛﹐反而讓觀眾更加喜歡劇中的角色﹐會更加為他們的安危著緊擔心。很多其他動畫的劇情進度失控﹐以至最終正邪大對決要草草收場。這套動畫預留了三集去作最後總結﹐在把最後三集推上劇情高潮後﹐竟然還可以出人意表峰迴路轉再上高峰﹐這個結局讓觀眾感到很滿足。

機械人對決的設計很有心思﹐雖然主角駕駛的是劇中最強的機械人。但這套動畫始終是真實系而不是超級系﹐主角機每次取勝的招式﹐都是意想不到但在合情合理﹐不是憑空變出來讓人邊看邊罵編劇垃圾。劇中有一項科技是連接所有情節的戲劇元素﹐編劇總是不著意地輕輕帶過﹐甚至角色也不強調那項特別的技能﹐只是機體理所當然的標準配備﹐但劇中每次應用的方法也不同﹐給豐推理聯想力的觀眾帶來驚喜。這就是機械人的空間壓縮的能力。這個能力原意只是方便攜帶武器﹐這個能力第一次出場時﹐是用來收藏背下的浮沙﹐以便飛起擺脫困境。第二次使用時﹐利空間壓縮作武器儲存庫﹐也只是意料之中的用法。反而敵方把空間壓縮的用發揚光大﹐計數壓縮的時間來反彈來襲的飛彈﹐又把身邊的空間壓縮至零距離作短程空間跳躍。最叫人意想不到的應用﹐是壓縮機體和月球之間的距離﹐利用月球的引力為太空船減速﹐這應用完全乎合科學原則﹐不禁令人拍案叫絕。

Z.O.E.不論在娛樂性或是科幻性也是極之成功的一套作品﹐當然借用遊戲中構建出來的世界觀功不可抹。我沒有玩過遊戲﹐但絲毫不影響我去享受這套作品。Z.O.E.遊戲迷可能開始會有點抗拒﹐畢竟主角機是一台粉紅色的小女孩機械人﹐不吻合遊戲原著的寫實軍事風格。但隨著劇情發展﹐故事出現更多遊戲的背景元素﹐遊戲迷的親切感回來。最後更解開機械人小女孩性格之謎﹐小女孩是在OVA女主角的其中一份意識﹐邪惡的意識寄居在壞人機上﹐正義的意識則在主角機中沉睡變成小女孩。這個解釋是借用伐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理論﹐對心理學認識的觀眾特別有共鳴。電視版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雖有遊戲版中最強的機體在動畫有出過場﹐但沒有和動畫版中最強機體交手﹐Z.O.E.迷不知道那台機誰才是直正最強﹐那只好比較那兩機對次級機體的戰績去作出猜測。我認為電視版的壞人機最強﹐遊戲版的機次之﹐而主角的小女孩機最弱。電視版最後的正邪大戰﹐好人機是因為壞人機一時大意﹐把握時機奇兵突變﹐才能夠送上致命一擊。

據說小島工作室已表示已有計劃出Z.O.E.遊戲第三集﹐不過要完成MSG4的PS3版才有資源開發﹐Z.O.E.迷只好慢慢等待了。

MS igLoo 高達 一年戰爭秘錄 默示錄0079

MS igLoo 近幾年的高達一蟹不如一蟹﹐命種高達更是劣評如潮﹐新舊擁躉齊聲狂插。還以為高達這個百年老號﹐後繼無人要壽終正寢之際﹐想不到笨大竟然有驚喜。MS igLoo是一共六集的OVA﹐分上下兩部份各三集。上半部是一年戰爭密錄﹐下半部是默示錄0079。這套作品原本是製作給笨大博物館放映的﹐全電腦動畫製作。以前的全電腦製作只是限於超短篇﹐長篇在高達史上是首次。畫面質素同Final Fantasy還有一段距離﹐人物長情比較生硬。不過戰鬥場面則十分出色﹐難得顯出戰場中千軍萬馬作生死鬥的氣勢。這部作品不是拍給兒童看的長篇玩具廣告﹐觀眾對象的老一輩的高達迷。這套作品帶有0080那種寫實反戰風格﹐劇情忠實表現出戰爭殘酷的一面﹐以及兵士那一份身不由已的無奈。值得一讚是主題曲和配樂的創作﹐能夠配合這套作品陰暗的情調﹐聽到來有一絲淒美的感覺。

這次的故事是以自護軍作主角﹐亦是高達史上首次沒有高達出場的作品。男主角隸屬於第603實驗部隊的技術官﹐職責是測驗自護軍的新武器。故事由一年戰爭爆發掉落殖民星作戰開始﹐看著自護軍初勝控制大半個地球﹐到最後聯邦反擊而節節敗退﹐一路退守阿巴空要塞戰敗的最後一場戰役。每一集的故事很公式化﹐都是環繞著一件新的實驗武器﹐而很不幸每集的駕駛員贏了也戰死沙場﹐片尾都是主角寫實驗報告。以故事來說可以說是有點重覆﹐不過重覆只是如實反映實驗部隊的工作。每一件實驗武器也是個符號﹐代表著戰爭歷史中的每一個轉變的面目。消失的大蛇標誌著大炮巨艦時代的結束﹐渣古坦克代表兵器被時代淘汰的命運。MS-10是宣傳戰的犧牲品﹐鼓勵士氣和睜眼說瞎話只是一線之隔。飛蟹是對新人類觀念一個諷刺﹐憑感應避開了導彈﹐卻不小心給戰機擊落。自護軍的鐵桶等同聯邦軍鐵球﹐都是被稱為宇宙中會動的棺材。送新兵上前線當炮灰才是常態﹐那有這麼多天才少年坐上無敵兵器扭轉戰局。最後的巨型MA火力強性能好﹐可是它的命令就是要死守據點到戰死而亡。人在戰場身不由已﹐自己的性命早已不在自己的手裏。

這套作品還有以人物的描寫取勝﹐實驗部隊中每一個人的性格很立體﹐沒有樣版的典型好人壞人。男主角不是王牌機師﹐他只是一個工程司。看見死幾十億人的殖民星墜落計劃﹐他會反問自己戰爭的正義何在。看見每次實驗也悲劇收場﹐會質問上司為什麼讓有缺陷的機體上戰場送死。直至最後被送上駕駛座﹐從觀測者的角度變為被觀測者﹐他才明白戰鬥的義意。女主角原本以為自己可以冷酷無情﹐只要拿到實驗數據其他人死活可不理﹐但看見有血有肉的人一個個死亡﹐她對國家對軍隊的信念也動搖了。到發現自己的弟弟被送上前線﹐在自己的指揮下送命﹐她卒之完全崩潰了。我最喜歡的角色是艦長﹐他是一個有經驗的老兵﹐會懷緬過去的戰友﹐亦會有感而發偶然說幾句發人深省的話。他們都是很踏實平凡的角色﹐但在任何人也是超人的高達世界中﹐平凡才顯得他們與眾不同有血有肉。

這套六集的高達MS igLoo﹐每集下載回來後我也連續看兩次才罷休。第一次急不及待看劇場發展﹐第二次仔細回味精彩的畫面和故事中的深意。在芸芸眾多的高達系列中﹐每套以一年戰爭為背景的作品也十分出色。希望笨大在不停推出新高達搶錢之餘﹐也會記起跟隨多年的忠實高達迷﹐久不久推出些這類有主題思想深度的作品﹐這才是高達系列的真正神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