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動畫

Crest of the Stars 星界之紋章﹐星界之戰旗

Crests of the Stars 星界系列是在動畫界中少數硬科幻類的作品﹐改篇自科幻作家森岡浩之的小說。以前也聽聞這齣動畫的評價﹐但對由美少女與少年為主封面有多少抗拒﹐加上設定中沒有機械人﹐以至在未觀看前﹐我誤認這是一部幼稚胡鬧的作品。但當看過第一輯星界之紋章後﹐發覺這是現今動畫中少數有深度的作品。動畫的制作十分嚴緊認真﹐電視版的畫面可以比媲電影的質素。最令人留下深刻印像的是﹐在動畫中為宇宙帝國創做一套語言文字﹐每集開始時用報告的方式去交代背景﹐配樂是方便則是科幻電影常用的交響樂﹐兩者配合越來帶出古典史詩式的華麗效果。這齣動畫所構建的世界十分宏大﹐但故事卻只集中在兩位主角身上﹐用大時代小故事的手法﹐去引領觀眾進入感受動畫中設定的未來宇宙。

故事的背景是在未來借助基因工程科技﹐造出可以適應宇宙生活的人種。那些改造人原本不過被當成發展外太空的工具﹐而在他們尋求獨立的叛亂中﹐他們逃出被控制的命運﹐在太空深處建立自己的國家。在過了很多代之後﹐改造人國家發展成為宇宙中最強的軍事力量﹐亞布族人類帝國。他們有自己獨立生存的文化﹐由於他們的祖先是被製造為技術人員﹐整個種族的性恪也就和正常人有點不同﹐他們不善於感情的表達﹐而對於客觀理性有過份的執著。他們認為要防止人類間互相殘殺﹐避免星際大戰的發生﹐就必需要由帝國控制星際間的航道﹐以及連接各星系的平面空間的飛行技術。亞布族雖然名義上管治半個宇宙﹐但他們給與控制星系的地面高度自治﹐只是管理太空圈外的事務。亞布族的居住在太空的種族﹐他們沒有所屬的星球﹐帝國首都以及其他設施﹐也是建立在太空中的大型都市。相對地管治宇宙其他區域的聯合國家﹐就視亞布族人類帝國為外星侵略者﹐雙方緊張的敵對關係在一觸即發的邊緣。

在星界之紋章的開始﹐帝國侵佔男主角的星系﹐而他的父親身為該國家總統﹐以無條件投降來換取帝國貴族的身份。轉眼間男主角已長大成人﹐並要進入帝國軍服役。在宇宙港他與來迎接他的少女見習機師相遇﹐因為對帝國階級的無知﹐誤打誤撞間他與這位身為帝國公主的少女成為好朋友﹐展開了兩人一起的冒險歷程。我原本以為劇情就這個開頭來開看﹐故事只不過是王子公主老套調子﹐只不把舞台變成在太空中﹐但過罷後我對這齣動畫的印象完全改觀。兩位主角之間的關係描寫很十分細膩﹐地面上生活和宇宙中生活的人﹐因為成長環境不同而衍生出不同的性格﹐兩種性性碰在一起﹐便會產生出時而幽默﹐時而反人深省的火花。在他們乘搭驅逐艦住帝國首都途中﹐遇上了聯合國家向帝國開戰。為了通知帝國後方敵方來襲﹐主角二人乘坐連絡艇逃出戰場。在逃亡的過程中﹐兩人因互相照應而產生信賴和感情﹐有在宇宙上男主角凡事也要依賴女主角﹐但到要迫降地面躲藏等侍援軍﹐從沒有踏足過土地的女主角﹐則反過來要男主角照顧。值得一提的是﹐戰爭場面的處理很軍事化﹐有在太空間兩軍船艦交戰的真實感。第一輯十三集的動畫包括了頭三本小說﹐內容十分之充實﹐每一句對白﹐每一個場面也沒有浪費﹐不是讓觀眾更加了解故事中的世界﹐就是加深兩位主角的感情發展。故事中有不少配角﹐雖然出場時間不多﹐但每一位也性恪立體鮮明﹐充份展現出帝國文化下﹐亞布族人的思考生活漠式。

第二輯星界之戰旗是發生在第一輯之後的三年﹐女主角已晉升為攻擊艇的艦長﹐她特意安排男主角為她的副官。不少觀眾認為在上一輯中太空戰爭場面不夠﹐希望可以多加點。在這一輯故事是以帝國艦隊﹐出征反攻聯合國家為主幹﹐當中有大量交戰場面。不過相對地﹐故事發展就因時間用在戰爭上而拖慢了﹐只包括一冊小說的內容。這一集中除了男女主角外﹐還有其他帝國軍貴族出場。他們的為動畫作出很好的點綴﹐繼續深入塑造出帝國文化的各個層面。承接上一輯以小故事去交代大時代的風格﹐和其他動畫不同的地方﹐就是主角的戰艦根本上沒有左右戰局。他們只不過是憑實力加上點運氣﹐才可以一仗接一仗地存活下去。

第三輯星界之戰旗二緊接第二輯之後﹐帝國軍不單收覆失地﹐還向前推進入聯合國家的領土。在奪取新星球的控制權後﹐
帝國軍派出使節去作出談判。在不喜於人際關係的亞布族當中﹐當使節通常是被視作苦差。隸屬佔令軍的女主角因為皇族的關係﹐就常被任命為負責交涉的使節﹐而男主角則是擔任輔助的角色。故事是發生在一個佔領聯合的監獄星球時﹐情況出現意想不到的亂子。地面的囚犯因軍隊撤離發生叛亂﹐而獄警們要求帝國軍保護逃亡。這令帝國的不干預地面政策受到考驗﹐更加讓男女主角經歷生離死別﹐讓兩人明白對方的愛意。這輯動畫重回第一輯以人物為主的路線﹐只交侍少量的必需戰爭的場面。開場時用倒敘法看似死亡畫面帶來的震撼﹐男女主角以觀眾聽不懂的帝國語交談﹐真的讓人嚇了一跳。到最後故事首尾呼應﹐解釋一路以來在觀眾心中的疑團。

小說目前還在連戴當中﹐總共推出了八本﹐不知道何時才會完結﹐大慨故事是會朝著女主角登基的方向發展。有消息指第四輯動畫星界之戰旗三﹐將會在今年下半年上映﹐真是令星界迷引以期待的一個大喜訊。很多人把星界系列和銀河英雄傳說比較﹐因兩者也同樣架構出整個世界觀。身為銀英迷的我﹐認為兩者各有所長各有不同﹐很難相題並論作出比較。銀英是用從高處向下望的手法﹐直接表達銀河帝國與民主同盟之間﹐因不同政治制度矛盾間所帶來的衝突。而星界故事性強則著重人物的描寫﹐
以兩個文化之間發生的愛情故事﹐從側面交代亞布帝國和聯合國家交戰的背景。總括來說﹐星界系列是一齣不容錯過的動畫﹐隨了設定給觀眾無窮的相像空間﹐主線的感情發展捉緊觀眾的情緒﹐還有很多讓人會心微笑的小插曲。若果有機會的話﹐我想閱讀原著小說來加深對這系列的認識﹐我覺得亞布族的思考模式很像典型的高科技書呆子﹐令我不禁認真的想像﹐若世界真由這類思想的人作主導﹐會是什麼的樣子。

Zipang 漂流艦隊

Zipang 漂流艦隊(大陸譯作次元艦隊)是沉默艦隊的作者川口開治的最新漫畫﹐故事現在還連載之中。而從漫畫改篇的電視版﹐則剛剛上映完第一季二十六集。以現今的動畫潮流來看﹐這齣作品和其他動畫有著根本上的不同。角色中沒有任可大眼晴的可愛女孩﹐甚至連女性角色也是寥寥可數。在萌系作品和服務鏡頭嚴重泛濫的今天﹐可以說得上是一個宏宏異數。這齣動畫在畫功﹐配樂﹐人物造型方便﹐比同期的其他作品略為遜色。因要忠於漫畫原著的關係﹐人物造型不能作出太大的改動﹐而然這方便一向不是作者的強項。至於在動畫場面的處理上﹐雖然運用不少電腦特技﹐但只給觀眾留下實而不華的感覺。配樂是並不怎樣用心創作的行貨﹐某一種場面就必然配上會某一種罐頭音樂。可是這些種種的視覺包裝上的缺陷﹐絲毫沒有影響這齣作品的可觀性。因為它的賣點本來就不是花巧的表面功夫﹐而是編寫嚴緊富有深度的故事內容。川口老師的專長是畫軍事漫畫﹐在他作品中出場武器戰爭場面全都有根有據﹐可謂是日本的Tom Clancy。當然在這齣以軍事為主題的作品中﹐亦能夠同樣忠實地展現出戰爭的本來面貌。

劇情開始和荷里活經典電影﹐核子空母遇險記(Final Countdown)很相似。分別的就是回到二戰大次時期的船﹐變成一艘日本海上自衛隊的神盾級駒逐艦。劇中自然少不了現代高科技戰艦﹐與六十年前的大炮巨艦對決的精彩場面。作為一個軍事愛好者﹐單是看神盾艦以反潛戰術對付海狼潛艇﹐以地對空導彈截擊大和號的主炮﹐以及神盾系統全開對付空母戰鬥群﹐就已經完全值回票價了。最初開始看這作品時﹐我有點擔心這作品會否是﹐日本軍國主義的宣傳工具﹐把歷史改寫去美化日軍的罪行。但在看了幾集劇情開始明朗化後﹐這個憂慮亦一掃而空。故事的主題其實是去探討﹐把現代人視之為真理的價值觀﹐如各國之間人民的也是平等﹐拯救人命是最高原則等﹐放在二次大戰中的環境會帶來的影響呢。這齣作品沒有像電影回到未來般﹐拘泥於時空的連續性。在神盾艦回到中途島戰役的那一刻﹐歷史就已經出現了斷層﹐讓故事是在一個平衡世界中發展。藉著對劇中幾位主角性格的描寫﹐把各種不同價值觀的比較流露出來。

神盾艦在不知明的原因下回到過去﹐大多數船員的反應是只想回到現代﹐不希望介入任何事件而引起歷史改變﹐而導致他們熟悉的現代消失。劇情的轉折點是在基於人道理由的情況下﹐拯救了一名被擊落的日軍情報員。一個在歷史上應該已經死去的人﹐卻偏偏在船上洞悉了未來的秘密。他不相信歷史是命中注定﹐要用未來的知識和力量去扭轉日本戰敗的命運。雖然他也不認軍國主義發動﹐日本無節制無策謀的向外侵略。他理想的和平路線﹐正是發動偷襲珍珠港的山本五十六所主張的﹐在戰況對日本有利時和美國講和﹐放棄南太平洋以換取中國東北的控制權。在不想改變歷史的情況﹐和不能乾坐著看因戰事拖延令大量無辜軍民喪命﹐神盾艦的船員要在這兩個難題之間作出選擇。他們是喝著可口可樂﹐受美國文化熏荼長大的人﹐不能單純把美國視作敵人﹐而去盲目作戰。同時鷹派當道的日本聯合海軍﹐亦不把不願受其指揮的他們視作盟友。諷刺的是﹐船上第一個犧牲的人﹐是給舊日軍的戰機打死的。在過去的世界中﹐他們只能孤軍作戰﹐去灌徹公義平等自由的信念。一路上他們也迴避戰鬥避免傷亡﹐使用現代戰術展視壓倒性優勢的威嚇警告﹐一方便以非暴力的手段來達到目的﹐另一方便保存沒有辨法補給的導彈戰力。而然在日本海軍令神盾艦介入戰事的陰謀﹐令到他們和現代的歷史正式斷裂。在艦長決定動用戰斧導戰還擊美國空母的一刻﹐充分表現出要承受改寫歷史﹐踏上不歸路的責任和誘惑所展現的張力。

這齣動畫的第一輯在神盾艦千辛萬苦﹐回到六十年前的潢濱基地後就告一段落。這輯主題是在改變與保存歷史的掙扎﹐最後以一艘船決戰一隊艦隊改寫了歷史。下一輯將會是不同值價觀之間的角力﹐決定塑造出新歷史的方向。很期待下一輯劇情發展的方向﹐回答現代軍力在二次大戰出現假設性問題。不過由於動畫已追上漫畫出版的速度﹐不知道下一輯何時才會改篇播映。希望這次漂流艦隊不會像上回沉默艦隊般﹐只出了四集OVA就無影無蹤。若喜歡軍事題材﹐愛看硬科幻﹐或對政治歷史有興趣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難得集合上述所有元素於一身的漂流艦隊了。

Elfen Lied 妖精之旋律

Elfen Lied 很多人認為在日本動畫界中﹐自從九五年的新世紀福音戰士後﹐已經沒有劃時代創新之作。至今所有後來推出的動畫作品﹐只是在現有的題材上作技術性改良﹐新瓶舊酒翻炒舊日流行元表之作。而在零四年度﹐卻是出現兩齣完全令人眼前一亮的動畫﹐足以為動畫界寫上新的一章。這兩齣動畫不單在動漫界引起廣泛的話題﹐亦在氣勢上足以比媲當年的福音戰士。那就是已介紹過的鋼之煉金術士﹐以及在這裏介紹的妖精之旋律。動畫的名字Elfen Lied本身是德文﹐直譯的意思就是妖精的歌曲﹐香港台灣譯法比較優雅含蓄一點﹐那就成了妖精的旋律。基本上作為一齣劃時代的作品﹐畫功設定造型和配樂也是無懈可擊。這作品是總共十四集的OVA製作﹐畫面水準自然比一般電視作品優勝。在動作場面的流暢度上﹐使用的電腦特技效果亦和同期的其他作品看齊。動畫中的音樂悅耳動聽﹐更難得的是把兩種截然不同的風格融合在一起。主題音樂有很重的歌德風格﹐歌詞引用了聖經中詩篇的章節﹐配合為開場而特別繪畫的後現代插畫﹐以及第一個鏡頭中貞子滴眼淚﹐完全表達出這作品詭異的氣氛。片尾插曲的風格則是完全相反﹐是流行的輕鬆愛情小品﹐亦是這動畫的另一個賣點。

不得不佩服導演和編劇的技藝。在這齣作品大量的裸露鏡頭下﹐完全不帶有色情成分。在被譽為史上最血腥暴力的動畫中﹐可以同時平衡發展純情房東俏房客﹐那種一男多女同住一屋的愛情小品。劇情可以從在陰暗恐怖的場面﹐一下了轉到可愛惹笑的場面再轉回去﹐而當中沒有任何不銜接之處。難能可貴的是這作品故事性很強很有深度﹐劇中探討包括人性﹐愛情﹐友情﹐基因進化等﹐哲學性的問題。在劇中人物的舖排上﹐每個角色因應其戲份得到恰到好處地發展﹐沒有只為拖時間的多餘場面﹐亦沒有因時間不足以勿勿帶過。結局清楚交待事件的來龍去脈﹐亦若有若無的為觀眾留下想像空間。由於這齣是屬於短篇作品﹐我不便把劇情透露令讀者失去驚喜﹐只可以說看這齣作品前要有心理準備﹐不要把一般動畫的公式套用其中。這劇在顛覆傳統框框之中﹐劇情的發展卻依然顯得合情合理﹐甚至比起觀眾的老土預期來得更巧妙。

很可惜這齣動畫由於取材的關係﹐相信很難在電視上公開播映﹐只可以流出專為動畫迷而製作的OVA市場。沒有大眾傳媒的崔谷﹐這作品只能靠動畫迷之間互相推介﹐成為慢熱長青的經典。

Irresponsible Captain Taylor 無責任艦長泰勒

Taylor 無責任艦長泰勒是九十年代初的經典動畫﹐以地球和外星人的太空戰爭為背景﹐襯托出情節輕髮惹笑的故事主幹。當年初映時在A-Club雜誌上的介紹﹐讓我對這齣作品留下特別的印象﹐一直以來也想看看為什麼有這樣高的評價。卒之在幾個月前給我網上下載回來﹐總共有最初播放二十六集的電視版﹐以及後來乘勢加添的十集OVA版。我自然是急不及待的打開了來看﹐最初的十多集的確的不負所望很有看頭﹐笑料抵死有趣劇情出人意表﹐人物的描寫更是讓人留下深刻印象﹐不禁喜歡上那艘戰艦上古靈精怪的船員。但在中段以後笑話沒有了新鮮感﹐生硬地讓故事發展而令劇情變得沉悶﹐故事在後段更是完全失去方向﹐末能給觀眾一個滿意的結局。雖然這齣動畫虎頭蛇尾﹐但在收視上十分成功﹐並建立起一批忠實的支持者。有見及此﹐製作公司在三年後推出新一輯OVA﹐把故事延繼下去再賺一筆。不過這新一輯的無責任艦長劣評如潮﹐把原本電視版留下的聲名完全破壞了。原本電視版的畫功和配樂並不特出﹐只是普普通迅的九十年代初水平﹐由於觀感效果不是這齣作品的賣點﹐所以這也不太影響它的可觀性。一般觀眾對於OVA版的視覺上會有更高要求﹐但是三年後推出新一輯的泰勒﹐畫面和電視版沒有多大分別﹐有些場面甚至連前作的水準也不如﹐不知是製作公司沒錢還是技不如人﹐唯一可取的只是主題曲還算悅耳。十集的作品中除頭尾四集是外﹐每集也是只說一組角色的獨立單完故事。沒有了把眾角色凝聚一起的戰艦﹐故事性也相對到顯得失色了。而OVA版結局雖說是真正的完結篇﹐但留下來的空白比起電視版結局還多。

這齣動畫最精彩吸引人之處﹐就是劇中的人物性恪設定獨特﹐在同類的科幻動畫中罕見。在表面看來主角泰勒可以說是一個無賴﹐做事沒有任何計畫整天吊兒朗當﹐雖然機緣巧合地當上了艦長﹐但無論裏裏外外也不像是一個艦長的料子。對比起其他科幻動畫的角色﹐像泰勒如此不似樣的艦長﹐也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矣。而然雖然他這樣的不中用﹐他做事總是抱一著自己那套簡單的想法﹐最後總能傻人有傻福地吉人天相﹐每次也很幸運的化險為夷。圍繞著泰勒身邊眾多船員的性格也各不相同﹐有典型軍人的副官﹐有泰勒暗戀正經嚴格的情報員﹐有怕女人的王牌機師﹐有柴娃娃的孖女天才菜鳥機師﹐有一大隊終日無所事事的海軍陸戰隊﹐有當和尚的靚仔戰艦駛駕員﹐有暗戀泰勒的貪靚通訊員﹐有嗜酒如命的醫生﹐以及他的機械人間碟護士助手﹐有迷戀泰勒將他變為寵物的敵軍女王﹐有誤認泰勒為軍事天才的敵軍將領﹐還有在已方司令部想將泰勒置諸死地的將軍。眾人最初是都不認同泰勒的作風﹐甚至發生船員集體叛變。但隨著故事發展大家相處日子久了﹐他們或多或少也被泰勒的魅力感染﹐打開自我不再拘緊原本的執著。動畫中的泰勒精神可以說是跨張到極點﹐放在現實世界中自然行不通﹐泰勒有一百條命也不夠用。但是想深一層﹐換一個角度去看泰勒這個人﹐這可能是劇中刻意安排對現實的反諷。藉著泰勒那超出常理的巧合經歷﹐去說明總是有些事情在我們掌握之外﹐過份緊張擔心也是沒有用的﹐倒不如順其自然隨遇而安。只要抱著善良直正的心﹐總是會得出好結果的。這個道理正好和宗教信仰上﹐人要把事情交託給神的想法不謀而合。

總括來說﹐若只是每個星期看一集的話﹐無責任艦長這齣動畫是不錯的選擇﹐當中的笑話可以日常生活提供鬆馳的機會。但是因為這齣動畫的情節薄弱﹐不適合一氣呵成的連續看﹐以至造成我對這齣動畫的種種不滿的主要原因。其實我看完了差不多有一個月﹐至今還沒有心機動工為它寫篇影評。不過拖了這麼久也不是辨法﹐一日未寫影評一日不看其它新戲﹐所以今天還是立心還了這篇文債﹐把應該要做的事做完後才鬆口氣。

Initial D Fourth Stage 頭文字D 第四輯

Initial D 頭文字D的近年賽車年動畫的作表作﹐其首創的電腦合成動畫賽車場面﹐大量在現實生活中常見的名車﹐以及天馬行空但又不過份失實的駕駛技術﹐吸引了不少愛好玩車的非動畫迷。這作品亦衍生出一系列週邊商品﹐由電玩模型到汽車改裝零件也有。主角的座駕本田八六更因此被受追捧﹐不少玩車人士更沉迷劇中的瓢移甩尾技術。在日本甚至香港台灣的漫畫市場中﹐模仿其風格的作品多得雨後春荀﹐但都是東施效顰不能威脅頭文字D的地位。自一九九八年第一輯動畫版開始﹐頭文字D至今已經推出至第四輯﹐亦追上了原著重野秀一的漫畫版連載速度﹐相信要等一段日子才會有下一輯。主角藤原拓海已由最初不喜歡汽車﹐但幫老爸送豆腐特訓成的天才駕駛者﹐成為高橋涼介Project D旗下的皇牌車手﹐連同高橋啟介一同創下四出征戰﹐挑戰所有其他地方的賽車隊﹐要創下日本街道賽全勝的記錄。

頭文字D的故事連續性不強﹐總括來說只是一山還有一山高不繼的比賽﹐而每一個賽事的至勝秘決也比之前的不同﹐從而吸引觀眾不斷地追看下去。今集在平面上的畫功和第三輯沒有大分別﹐人物的臉型沒有第一二輯那麼古怪﹐由於受制漫畫版人物計設的關係﹐人物方便始終和其他主流動畫有一段距離﹐但也可以說是有其獨特的風格。至於佔多於一半時間的電腦效果賽車場面﹐每一集在技術上也有新的突破﹐不單是繪畫得更加緻仔細﹐車子動作更加流暢﹐下雨天賽道上發濺的水點和光射的反射﹐華麗炫目得可以比媲真實鏡頭。在拍攝角度上也更加多樣化﹐分鏡組合明顯的比以前定鏡追車有力得多。配樂沿用上幾集Eurobeat風格的歌曲﹐用以配合賽車時的緊張氣氛。主題曲和片尾曲則只是不過不失﹐半Rap半舒情式的快歌也算動聽﹐但不令讓人留下特別深刻的印像。

今次的主要對手是以訓練職業賽車手的東堂塾車房﹐和埼玉縣的當地車隊。在賽事的編上排亦有能保持新意﹐拓海的第一場賽事內彎胎子淩空﹐以用外彎的兩個胎子行駛超前。第二場賽事涼介使詐讓對手掉以輕手﹐在第一圈時隱藏實力把引擎只用九千轉﹐第二圈拓海就很輕易的贏了。和東堂塾車房的最後較量中﹐拓海使出的在比賽中關掉車頭燈的戰術﹐使車子從對手的倒後鏡中消失更是一絕﹐在最後的比賽中他亦重用這一招。

上半部東堂塾和下半部埼玉中間﹐以兩個短單元賽事作為連結﹐第一個短篇是文太的掃把佬初次出場﹐在秋名山道上很輕易的把拓海拋離﹐還差點讓拓海失去賽車的自信﹐結果發現那只是自己的老爸換了新車。照劇情編排來看﹐文太應該是頭文字D中所有車手中實力最強﹐大慨最後會是以拓海超越自己老爸作為最終結局。第二個短篇是以搞笑為主﹐拓海再次以阿樹給人侮辱的八五應戰﹐他自然是結局駕什麼車也贏的車神。

琦玉的第一戰卒之輪到啟介當主角﹐最後還與駕FD的對手恭子墮入愛河。愛情線在頭文字D佔的篇幅比較少﹐拓海的女朋友夏樹今集就完全沒有出過場﹐也不要指望在這愛情線方便的劇情﹐會有比一見鐘情有更深入的描寫﹐不過人物的感情關係從來不是這作品的賣點﹐相信觀眾也是可以原諒這些不足。依我估計下一個會發展浪漫關係的主角﹐應該也輪到涼介了吧。第二戰算不上是正式的賽事﹐只不過是用作交代在第三輯出過場的秋山﹐如何在理論上找出戰勝八六的方法﹐而在最終戰上想出了用輕型車的戰術。面對比八六強項入彎還優勝的超輕型車﹐在第三戰中拓海陷入苦戰。最後拓海反常的靠馬力在直路取勝﹐令他超出了拘泥於形式的層次。完結前還加道有半場啟介和秋山的上坡賽﹐不過第五輯就不要何時才會推出了。

相信在一直建立起來的擁躉基礎上﹐憑著每星期在少年JUMP雜誌上的漫畫連載﹐以及不定期推出的動畫版幫助下﹐頭文字D的熱潮應可以持繼好一段日子。今年暑假由周杰倫主角的頭文字D真人電影版﹐相信會把這系列捧上新的高潮。希望真人版不會原本漫畫動畫的情節改得面目全非﹐不然極有可能會引起公憤。不知道頭文字D的故事會何什麼方向發展﹐而劇中最大的謎題﹐涼介Project D背後的目的又是什麼﹐大慨觀眾要慢慢的耐心等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