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蜘蛛俠:跳入蜘蛛宇宙》叫好叫座,還贏了今屈奧斯卡最佳動畫,是否實至名歸,我只能說我替《犬之島》不值。至於另外三套入圍作品,它們從一開始就已是陪跑。很多影評說這電影是最佳的超級英雄電影,這點我倒十分同意,因為大多行貨超級英雄電影,拍來拍去套套內容差不多。《蜘蛛宇宙》至少充滿新意,六個來自不同平行世界的蜘蛛俠,濟濟一堂為了回家一起打壞人。
電影的畫面不是一般的電腦動畫,在3D模型上加插紙本印製漫畫的風格,陰影部份加上網貼處理,採光突顯四原色的色調,粗線條動作線等等,製作十分認真用心,看起來就是會動的漫畫,但又與卡通看起來完全不同。單純以美學角度去評論,與《犬之島》的停格動畫不分高下,各有各精彩。
故事的唯一賣點就是六個蜘蛛俠同場,把漫畫經營多年不同版本的蜘蛛俠共治一爐。撇開六個蜘蛛俠不計,就只是個很王道的超級英雄初出茅蘆的故事。今次主角蜘蛛俠不再是Peter Parker,改成黑人高中生被幅射蛛蜘咬,家庭背景完全不同,不再無父無母的孤兒,可以講父子和叔姪的感情。第一個傳統Peter Parker蜘蛛俠一開場領便當,倒很別開生面。從異世界來的另一個Peter Parker,卻是個中年落泊大叔,老婆走路兼身型發福,與主角組成一對歡喜師徒。粉血配白的女蜘蛛俠最搶鏡,一老一嫩兩個男蜘蛛俠當笨蛋搞笑時,女蜘蛛俠簡直是精明的化身。不知是否近年女權當道,女角多在搞笑時當上把,男角就當被取笑挖苦的下把。
另外餘下三個蜘蛛俠的戲份不多,純萃拿來湊數。黑白蜘蛛俠是漫畫中的老前輩,一定要請他出來壓場。蜘豬俠是另一個經典,原本只是惡搞原作,結果大受歡迎,還有自己的專屬漫畫世界,有美國貓隊長,變型怪兔等同伴。蜘豬俠肯定是六個蜘蛛俠中能力最強,因為他的卡通威能完全漠視物理定律。至於日系萌妹蜘蛛機械人,我認為她是亂入的角色,她不是慨有漫畫的舊角色,而是特別為電影企畫推出的新角色。若果要找蜘蛛機械人,應該要找來很多年前日系特攝那個蜘蛛機械人嘛。
這套戲的賣點是不同蜘蛛俠之間的交流,有時他們的對白有玄外之音。壞人方便就完全描寫不足,大慨正方蜘蛛俠已有六人,實在沒有多餘戲份留給壞人,要不然不同世界的八爪博士也很有趣。不少網上影評說這套戲的主題是「人人都可以是蜘蛛俠」,我覺得這個解法附穿鑿會居多。要被幅射蜘蛛咬了才可以變身蜘蛛俠,又不把蜘蛛俠的能力量產,每個世界也只有一個蜘蛛俠咁大把,又怎說得上是人人都可以是蜘蛛俠,沒有超能力就當不成蜘蛛俠啊。
美中不足是六個蜘蛛俠其實是六個完全不同的角色,只是合巧他們都有蜘蛛超能力罷了。如果是六個不同世界的Peter Parker,各有各因際遇而產生的微妙性格差異,但本質上還是同一個人,有自己同自己對話的搞笑,相信拍出來會更加好看。

第三部樂高電影《旋風忍者》,未上映已經雷味甚濃,似玩具促銷廣告多過似是一部正正經經的電影。沒有了第一集《樂高大電影》的新鮮感,沒有了第二集《樂高蝙蝠俠》是惡搞笑料,這套電影只是一部平平無奇的小朋友戲,還要是家長陪看會悶死那種。幸好片長只有六十分鐘,還不算太難忍受。戲院上映時我刻意不告訢阿仔,以免他話要去看嘥我錢。雖然我沒有告訢他任何關於這套戲的事情,不過班上總會有同學仔有看,回到學校猛講《旋風忍者》什麼什麼,又炫燿買了那盒《旋風忍者》的玩具,於是阿仔又成日講紅色綠色忍者。為免他太過大鄉野,《旋風忍者》出了影碟,便找回來給他看看,好讓和同學仔有計傾。
一開套戲竟然見到成龍,還以為自己看錯電影。電影的故事不用提,反正只有劇情簡介說的那麼單薄。有影評拿綠忍者和大魔王的父子情大做文章,說如何感人云云,很有可能那篇是膳稿,因為除了這點子外,其他劇情乏善可陳。明明劇中有五個忍者,除了綠忍者和大魔王有點戲份外,另外四個忍者完全是路人,個性背景一概沒有交代,連唯一的女角水忍者,都沒女主角應有的戲份。英文原版成龍替胡師父配音,在鬼佬心目中的成龍,還有代表功夫的品牌價值,可是在香港成龍的名字早已是負資產,所以粵語版不找他配音是明智的決定。《旋風忍者》其中一個賣點,是戲中的武打場面,由成家班的龍虎武師真人演出,再用電腦合成去控制樂高人仔的動作。不過樂高人仔短手短腳,看戲時我看不出有什麼特別,要後來上Youtube看製作特輯才知有此事。
開場的機械人大戰很明顯是為賣玩具服務,忍者為什麼會有機械人?劇中唯一給成年人看的笑位,是一口氣玩舊功夫電影戲名的急口令偽片頭。忍者是日本貨,功夫是中國貨,明明是兩件不同的東西,不過鬼佬中日不分,總之東方武術就混為一談,才會有胡師父教忍者中國功夫。戲中玩真貓扮怪獸大鬧樂高城市,超級武器就玩貓的laser pointer,雖然真貓倒亂樂高積木是很好笑,但與整套電影很格格不入,不似第一集那段真人父子戲般,畫龍點睛帶出整套電影的意思。至於片頭片尾成龍演的講故佬,把這套戲的分數拉低了,原本僅僅合格變肥佬。
《旋風忍者》粗製濫造,票房失利是意料中事,原本預期首週美國本土有四千萬票房,結果票房勉強才過一半二千萬。電影不賣座,玩具便不好賣,拖累樂高母公司盈利,給果年中要大裁員止血。儘管電影不好看兼票房失敗,仍然無損阿仔的熱情,聖誕假翻看了三遍。不過我堅持不買《旋風忍者》的玩具,我才不會讓樂高的奸計得逞,想賣玩具,請先用心拍一套好作品,不要隨便推出三流貨色濫芋充數。

我自問曾經也是憤怒鳥的忠實擁躉,第一代手機遊戲所有關卡三星爆機,之後第二代,憤怒鳥太空,慎怒鳥星球大戰等等,全部都打爆機。去到後來的Stella,玩法開始重覆沒有新意,才放棄沒有玩。後來Rovio江郎材盡,不斷推出掛憤怒鳥招牌的羊頭,賣抄其他熱門遊戲的狗肉,我也再沒有玩那些偽慎怒鳥遊戲。在我心目中,沒有彈射丫叉,沒有物理模疑,根本不配稱為慎怒鳥。
想不到手機遊戲都可以拍電影,Rovio有心進軍卡通早已有跡可尋,憤怒鳥遊戲中加入搞笑卡通,加上有卡通可以幫助推銷週邊適品,在憤怒鳥品牌價值完全蒸發前,Rovio當然是有幾多賺幾多。我完全沒有意欲看《憤怒鳥大電影》,見到憤怒鳥有腳就沒有胃口。雖然一眾影評彈多於讚,想不到《憤怒鳥大電影》意外地賣座,更成為芬蘭電影史上最高票房的電影。為了證明這套電影一如所料般垃圾,我特別花了五分鐘時間,去《谷阿莫》看了超濃縮精華版,心滿意足判了這套電影死刑。
豈料時隔大半年,阿仔說要看憤怒鳥,於是我陪太子看電影,坐定定陪他由頭看到尾。不知是之前亳無期望,還是其實電影娛樂性的確豐富,我對《憤怒鳥大電影》完全改觀。《谷阿莫》那五分鐘沒錯是把整個故事說了出來,但個故事本身就超低能,根本沒有人會為故事看這套電影。反而戲中的細節無厘頭夠搞笑,三五分鐘便一個笑位密集式攻擊,阿仔故然睇到咔咔聲大笑,我也看得十分開心過癮,連帶有腳的慎怒鳥看起來都順眼多了。
拍給小朋友看的卡通,小朋友看得開心,家長陪看未至於悶死,相關角色商品大賣,就是一套成功的商業作品。這套電影讓我對《谷阿莫》另眼相看,原來他替自己辯護講的沒有錯,看五分鐘真的不能替代看全套電影,看精華版覺得《憤怒鳥大電影》不值一看,反而看全套時又不覺得它那樣差。當然有些電影則是反過來,看全套時悶到想死,看五分鐘精華反而又不太差。

不經不覺《反斗車王》已經有十年歷史,第二集白痴Mater做主角令故事超爛,以為Pixar把這系列玩死了。想不到第三集找回初心,再以賽車場比喻人生,為這系列劃上一個完滿句號。戲中時間與現實一樣,十年過去主角McQueen從第一集的新晉小子,漸漸成熟為車壇老將,勝出四次Piston Cup大賽,比師傳Doc Hudson還要多一次。可惜長江後浪推前浪,面對新世代跑車的挑戰,不論是引擎馬力,車身風阻,最高時速等,上一代的車款在比賽中顯得力不從心。與McQueen同期的車手,大部份都退休了,讓出位置給跑得更快的新人。昔日的車神面臨中年危機,在退與不退之間要作出選擇。可是他對跑道亦仍留戀,不甘心就此退下來,希望再闖高峰,保持王者地位。
下文包含劇透,不過電影玩具的車身拉花,早己經完全劇透了,所以在此我透不透也沒多大關係。
第三集與第一集的格局很相似,開場第一場比賽主角落敗(還要炒車大難不死),中段是很王道的練功加尋找自我的旅程,最後結尾的那一場比賽反敗為勝。第一集的「壞人」是出矛招的綠色鬍鬚車,這集的「壞人」則是目中無人的新晉車手Storm,戲中沒有說他們二人是師徒關係,不過二人同樣喜歡撞人,可能有點淵源。McQueen的贊助商Rusteze被賽車迷億萬富豪收購了,他出手闊卓興建高科賽車技訓練中心,決心建立一隊最頂尖的車隊。黃色跑車Cruz原來是McQueen的訓練員,亦是這齣電影的女主角。不過觀眾不用擔心Sally的正印地位,她和McQueen只限於師徒關係。仍舊與第一集一樣,中段笑聲不絕,McQueen老人家不適應高科技訓練模式,轉移陣地沙灘到特訓,然後McQueen和Cruz誤打誤撞參加了Demolition Derby(即賽車MMA混戰),特別是McQueen智勝怪獸校巴那段,阿仔笑到起身拍手。
第一集故事的轉折點是McQueen發現Doc Hudson的真正身份,而這集的轉折點是Cruz講出她想當車手的夢想,身為女生不被接納當不成車手,只好退而求其次當訓練員。電影初段一直有舖排Cruz的賽車天份,從她輕輕鬆鬆在模疑器上跑出佳績,沙灘特訓剛學慬跑沙地便能追貼McQueen,在Demolition Derby大混戰中存活下來並奪得冠軍,加上預告中的劇透,這轉變完全不意外。第一集McQueen從Sally身上學懂慢下來的道理,這一集則從老前輩身上,學懂薪火相傳的道理。當年Doc當他的師傳,找到跑道的第二個意義,現今McQueen把當年從Doc身上學到的,回饋給Cruz。結尾那場賽車的高潮,並不是McQueen反敗為勝,而是他退下來成全Cruz,給她一個當賽車手的機會。至於Cruz使出Doc的「絕招」反擊Storm,大慨已是觀眾意料之內的套路。第三集與第一集一樣,雖然McQueen沒有贏得比賽,但他贏得比獎盃更加重要的東西。
《反斗車王》一向被批評為在眾多Pixar作品中缺乏深度,今次大結局(車王都退休了,應該不會再拍續集吧)竟然有驚喜。McQueen的中年危機小朋友肯定看不明白,但陪太子睇戲的家長相信會有所共嗚。戲中的道理拍得淺白,年輕時總有無窮無盡的夢想,認為自已能有一番作為。可是隨年紀增長,不能夠永遠拼死硬闖向前衝,轉而憑經驗智取補救力量上的不足,勉強應付一眾新人的挑戰。然而花無百日紅,沙場上不許見白頭,總有一天要退下來。高峰過後退下來,如何適應轉換跑道,大慨就是所謂的中年危機。退可以退得很蕭灑,像McQueen一樣提攜後輩,退而不休贏得尊敬。亦可以不情不願留戀高位,繼續當個老海鮮指手橫腳,阻住個地球轉。但時間永遠站在新世代那邊,最後在鬥爭敗陣被迫退下來,恐怕連身為前輩的尊嚴也輸掉。

早兩年的《樂高英雄傳》大收,戲中的蝙蝠俠非常搶鏡,於是由配角榮升主角,主演樂高蝙蝠俠大電影。不要以為樂高積木拍電影,只是給小朋友看,陪同入場的家長也能盡興。戲中有不少笑位和致敬位,更特別為蝙蝠俠迷度身訂造,單是看用樂高砌出舊蝙蝠俠的名場面,蝙蝠洞中自初代起的蝙蝠車和蝙蝠衫,一眾客串出場蝙蝠俠故事中的壞人,便已經值回票價。
蝙蝠俠一向以孤單英雄形像示人,不論是在電影或是漫畫中,多側面描寫他的性格陰沉的一面,來塑造故事氣氛加強劇力。想不到這次《蝙蝠俠英雄傳》把蝙蝠俠的性格矛盾直接挑破,乾脆用來作電影的主題。因為害怕再次失去,寧願封閉自己的心扉,把感情關係拒諸門外。不論你外表多麼堅強,人不能獨自一個生活,內心深處空虛無助,最渴望還是感情的溫暖。電影只是把老掉牙的大道理,重新用樂高積本的世界來包裝,在歡樂搞笑的外表底下,是一個有笑有淚的感人小品,就如劇中蝙蝠俠愛看的愛情輕喜劇一樣。羅賓,老管家,蝙蝠女,不只是與蝙蝠俠一起打壞人的作戰的伙伴,更加是可以互相依靠信任的家人。小朋友看電影得到「團結就是力量」的正面訊息,大人看卻有另一番更深層次的體會,藉此檢視自已內心深處的感情關係。
每次小丑與蝙蝠俠同場演出,小丑必定比蝙蝠俠更出位搶鏡,今次又怎會例外呢。這次小丑與蝙蝠俠演出的「基情」,小朋友應該看不明白,但大人肯定笑破肚皮。怎麼小丑鬧扭曲的台詞,那麼像那些愛情電影的橋段。小丑為了要蝙蝠俠開口說一句「我恨你」,召集華納電影的所有壞人齊出動,去把破壞葛咸城破壞炸開兩半。一般壞人總是有互有目的,不是為了復仇就是為了征服世界,只有小丑這個完全不按理出牌的壞人,他的存在意義只有找蝙蝠俠麻煩,好一對歡喜冤家。最搞笑是小丑從良自動投案,葛咸城沒有壞人,蝙蝠俠沒事可幹,頓時失去人生意義,幽了所有超級英雄電影一默。當世界沒有危機,超級英雄便要失業了。
在戲院雖看過了《蝙蝠俠英雄傳》,待影碟推出後一定要再重溫多次回味。電影的畫面太快,藏在背景的彩蛋看不清楚,停格重播逐一找出來,也是蝙蝠俠迷看電影的樂趣。
蘋果日報作者 – 陳馬:書評,影評,動漫,旅行,哲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