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數今年香港最有創意的電影﹐非這套由七條導演的「愛鬥大」莫屬了。說穿了導演七條並不是一個人﹐而是七條友共用的代號。由專拍鬼片彭氏兄弟的彭順領軍﹐帶領六位學生導演﹐合作拍攝一套另類青春喜劇。電影的演員全部是偶像新人﹐典型的俊男美女組合加騎呢怪綠葉。這套電影實驗味道很重﹐無無聊聊大顛大肺﹐大慨老一輩會說其不知所謂。不過我們看慣Youtube的這代人﹐倒看得大呼抵死好玩過癮。
這電影其實沒有什麼劇情主線﹐兩組青年人玩鬥大遊戲﹐比賽誰更大膽誰去得更盡﹐故事的作用只是勉強串連起六場遊戲。最叫人驚喜是六個遊戲的內容﹐可謂天馬行空兼噴飯爆笑。入殯儀館靈堂唱生日歌﹐潛入果欄拿蔬果比武﹐扮省港奇兵入金舖買金鍊﹐去快餐店不準用錢砌一碟雜排餐﹐站在天台欄桿上比賽拔河﹐午夜去墳場派江蘇餅。一場比一場激﹐一場比一場無厘頭。雖然明知不是現場偷拍﹐但看起來就是有大整蠱的快感。
不知是否香港的年輕人太守規矩﹐大學沒有絞盡腦汁作弄別人﹐讓人哭笑不得的古靈精怪傳統。現實中香港年輕人﹐才不會花精神時間玩愛鬥大這類遊戲。大慨中國人沒有幽默感﹐玩不起又愛面子﹐愛鬥大的玩意只能容於電影之內。我倒很期待有真人版的愛鬥大﹐可以玩得像外國大學生般瘋狂。或許電視台可以舉辦愛鬥大形式的遊戲節目﹐總好過每年也翻炒千篇一律的獎門人。
坐沒有私人電視的舊式飛機有一個好處﹐就是會看到些平常自己不會選擇的電影。反正在長途飛機沒有其他事情可做﹐抱著不妨一看的心情﹐有時也許偶有驚喜。「魔法奇緣」是迪士尼出品的愛情童話﹐觀眾對像大慨是十多歲的小女生﹐又或者是幾十歲人但不願長大﹐整天幻想自己是公主的老女人。雖說這套電影是愛情故事﹐但劇中的愛情觀純過蒸溜水﹐絕對老少咸宜適合一家大細欣賞。
電影開始那一段是正宗的迪士尼卡通﹐故事是老土到點搞笑的王子救公主﹐惡毒後母施魔法阻止婚事﹐把公主送到一個沒有快快樂樂地生活下去結局的地方﹐這個地方就是現代的紐約曼克頓。接下來鏡頭風格一轉﹐從卡通變成真人演出﹐上演一齣童話公主紐約街頭落難記。男主角是前妻走路﹐獨力撫養小女兒的律師。他從來不相信童話故事﹐認為世界只有殘酷的現實。男主角與女兒回家路上公主﹐駁不過心地善良的小女兒﹐於是好心收留落難公主。現實與童話交錯相遇﹐男主角幾乎以為公主有精神病﹐不過這個公主又真係顛得幾渾循。另一邊廂王子發現不見了公主﹐於是與 小松鼠追來紐約救人。後母發現公主竟然未死﹐於是派出下手帶同毒蘋果追殺公主。正如所有童話故事的壞人手下一樣﹐永遠也是撞板多過吃飯。後母最後還是要親自出馬﹐從老遠的童話世界跑過來紐約。童話故事當然例牌大團員結局﹐有情人終成眷屬﹐快快樂樂地永遠在一起。咦~ 不過到底誰才是公主的真命天子呢﹖
說這套電影是童話故事只說對了一半﹐這套電影同時也在惡搞大家耳熟能詳的童話故事。平時在卡通中看那些老土情節﹐換上了真人很認真嚴肅地演出﹐間中加插現實的吐嘈諷刺﹐竟然意外地很滑稽惹笑。白雪公主唱歌叫動物幫手做家務﹐戲中的公主也有樣學樣﹐不過在紐約能只請老鼠烏鴉蟑螂來幫手。戇直王子上演巴士屠龍記﹐壞蛋手下千方百計送免費蘋果給公主吃﹐也同樣生鬼有趣。最抵死是公主要去舞會﹐現實世界找不到仙女幫忙變身怎麼辦。小女兒人細鬼大說有樣東西比仙女更管用﹐原來是偷爸爸的信用咭帶公主去買晚裝。
這套電影可以說為迪士尼七十多年的公主卡通作一個總結。在戲中落難公主身上﹐觀眾可以找到經典公主﹐白雪公主﹐灰姑娘﹐美女與野獸﹐睡公主﹐小魚仙等的熟悉影子。故事劇情雖然老老土土﹐但混入新鮮的現實元素﹐效果卻出人意表地討好。這套電影始終是迪士尼的作品﹐不會像史力加般瘋狂惡搞童話故事﹐只是在美化王子與公主故事之飾﹐在細微處讓人會心微笑。特別值得一讚的是女主角Amy Adams﹐雖然只是藉藉無名的新人﹐她完全演譯出童話公主應有的氣質﹐讓觀眾信服那個真的是從平面世界跑出來的難落公主﹐她可以說是這套電影的靈魂。城市人也許不再相信童話﹐但仍然愛看童話式的電影吧。
以前成年的電影﹐拍出來總是像倒模一樣﹐套套差不多﹐看多了也覺得悶。今次「寶貝計劃」狀態大勇﹐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可愛趣緻的嬰兒誰不愛看﹐想出把嬰兒和動作電影﹐兩樣不干相的東西加來坐的這個編劇應記一功。電影有老中青三代男演員﹐許冠文﹐成龍﹐古天樂﹐不過最搶鏡的還是那個嬰兒﹐他才是這套戲的真正男主角。
故事是說三個神偷做世界﹐偷不到錢卻偷了個嬰兒。成龍和古天樂變湊仔公﹐鬧出笑話一大堆。原本打算是嬰兒換錢﹐不過兩個男人又拾不得。最後壞人要搶嬰兒﹐於是大打一場大團員結局。主線的劇本一般﹐犯了港產片於理不合的毛病。不過細節處理得出色﹐有讓人噴飯的笑話﹐有緊張刺激的動作﹐也有感動窩心的場面。
兩個大男人給嬰身弄得手足無措﹐又要餵奶又要換片很好笑﹐雖然有點似抄西片Pacifier。開場電梯飛身教嬰兒﹐中場嬰兒車大戰運款車﹐這兩場的動作設計巧妙生鬼。成龍抱著嬰兒入賭場那一幕最有真情﹐不想教壞嬰兒只好自己戒賭。古天樂湊仔湊上癮﹐由不負責任的男人﹐變成負責任的爸爸也很妙。
這套戲有很多地方好看﹐最悶的反而是成龍那些招牌動作場面。最後的冰窖大戰施得太長﹐不停騷成龍的猴子戲功夫。其實他這些招式耍了二十多年﹐觀眾早已看膩了。拍電影與學習一樣不進則退﹐成龍大哥怎可以靠食老本﹐不停重覆他那些動作招式呢﹖
終於寫完了所有影評﹐還清了在飛機上看的電影債。下個月我要出差飛長途機﹐恐怕又會一口氣看很多套電影﹐又要晚晚筆耕寫影評了。
荷里活的爛片也有三斤釘﹐但始終是大製作靚特技﹐尚餘不少觀賞價值。香港爛片則糙製濫造﹐內容無聊低俗﹐免費下載也嫌浪費硬碟空間﹐更不要說浪費時間看。看後完想寫點評論﹐除了盡情地狂罵勁踩外﹐基本上沒有什麼好寫。
王晶導演早己是爛片的代名詞﹐這套「美女食神」又怎會例外。那一期興美女廚房﹐於是他便開部話題電影湊熱鬧﹐順便騙騙無知觀眾口袋的錢。總票房好像只有百多萬﹐證明香港的觀眾眼睛還是雪亮的。故事內容不詳細說了﹐八成抄周星馳那套食神﹐不過當然畫虎不成反類犬。電影找來一班電視明星演出。李克勤唱歌好聽﹐但做戲真的不敢恭維﹐好像自「浪族闊少爺」以來﹐演技從來沒有進步過。余詩曼是無記視后﹐不過她把拍肥皂劇那套拿來拍電影﹐表情跨張虛假﹐用來拍歡樂今宵的搞笑劇就差不多。其他的演員全是大綠葉﹐表出功多藝熟﹐可惜劇本白痴胡鬧所限﹐完全沒有發揮機會。戲中最過癮倒是周中師傳﹐比美女廚房時更抵死。
大慨我給荷里活的爛片寵壞了﹐看完「美女食神」才知什麼叫低處未算低。若果不是坐長途機百無聊賴﹐我絕對不可能與這套電影拉上關係。原本打算看來接觸香港流行文化﹐看看現在香港興什麼樣的電影。不過電影沒有觀票不流行﹐並不能代表香港流行文化。除了李余二人的死忠粉絲外﹐我倒好奇有什麼人會購票入戲院看這套戲﹐不知道他們是什麼心態入場呢。
當一個導演成名之後﹐就不用受制於幕後老闆的商業條件﹐可以擁有較高的自由度﹐去拍攝他心中的理想電影。可惜導演想拍的電影﹐未必是觀眾想看的電影。有閒情雅緻去看藝術電影的人﹐畢竟只是一小撮電影觀眾。一直以來我也十分喜歡彭浩翔的電影﹐尤其欣賞天馬行空的黑色幽默。他在「出埃及記」中嘗試發掘新風格﹐很多影評大讚電影中的藝術元素﹐把彭浩翔捧為黃家衛的接班人。老實說﹐我不懂欣賞什麼細緻畫面﹐凌厲影像﹐構圖意境。對於我來說﹐「出埃及記」是一套超級沉悶的電影﹐我按著極大的耐性﹐心懷對彭浩翔的敬意﹐才可以挨到完場。
這套電影節奏嚴重緩慢﹐九十分鐘的故事﹐若用正常的手法來拍攝﹐大慨半個小時就可以講完。 節奏慢還不是最差﹐電影中間夾雜很多無厘頭鏡頭﹐也不知與故事有什麼關係。啊﹗那些藝術電影的愛好者﹐大慨可以分析每個鏡頭﹐解構每個細節與電影的關係﹐寫篇洋洋數十萬字的論文出來。不過對於一個普通觀眾﹐只能聯想到呵吹連連。開場那段祼體蛙人打人場面﹐有人認為導演別出心裁﹐與未段的伏筆首尾呼應。我則看了十秒後心想﹐大件事﹐整套戲會不會也是這些古怪場面﹐還來得及按停止鍵。我還是懷著一絲希望繼續看下去﹐一廂情願以為還是我熟悉的彭浩翔﹐結果白白浪費了個半小時。
電影的故事很怪雞有趣﹐用藝術電影的手法拍攝﹐糟塌了一個有潛質的好劇本。任達華飾演一個老差骨﹐給卷入了一宗離奇的案件﹐女人集體謀殺男人。劉心悠演任達華的妻子﹐演技比「阿嫂」時成熟不少。不知她是否不好運﹐接拍的都是悶藝電影﹐命中注定要當票房毒藥。張家輝演偷拍女廁的變態佬﹐給任達華落證供時﹐說自己入女廁偷拍﹐是要調查女人殺人組織。他戲中大講粗口﹐電檢處沒有把這齣戲列為三級﹐算是製造個宣傳的小話題。不過想聽粗口不用看電影﹐入夜後去旺角打冷宵夜﹐保證聽到比戲中更粗的粗口。溫碧霞久休復出演張家輝的老婆﹐在張家輝被謀殺後﹐與任達華發生肉體關係。大慨她是整齣戲演得最好的演員。雖然整齣戲也過份沉悶﹐但我十分喜歡任達華不停打嗝的結局﹐好玩聰明之餘亦合情合理。
大慨我對這齣電影有錯誤的期望﹐原本想看彭浩翔讓人捧腹大笑的招版電影﹐卻變成一套悶死人的藝術電影。期望越大失望越大﹐難怪我會邊看邊罵﹐差點想學張家輝爆粗。希望彭浩翔吸取今次的教訓﹐下套開拍的電影回歸主流﹐做回那個帶給我們「買兇拍人」和「大丈夫」的彭浩翔。香港有一個王家衛也嫌太多﹐藝術電影還是留給藝術學院裏﹐那些無所事事的學生去拍吧。
蘋果日報作者 – 陳馬:書評,影評,動漫,旅行,哲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