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漫畫

Break Blade 破刃之劍

「破刃之劍」是本年度唯一的真實系機械人動畫(高達雙蛋已經進化為超級系,所以不計)。六集ODA由I.G.Production負責製作,畫面和動作場面無懈可擊,機械人間的戰鬥畫功精細,特別是格劍一招一式也清脆利落,比媲有當年「天空之艾斯卡科尼」的水準。近年少見了機械人動畫,身為科幻動畫迷,餓了機械人動畫很久,自然對這套動畫厚愛有加。老實說撇除超水準的畫面不算,這套動畫的故事只是一般,與九十年代機械人動畫全盛時期差很遠。不過池中無魚蝦為大,只能說這部己是近年最好看的機械人動畫了。

動畫改篇自漫畫作品,頭四話半照漫畫劇情,可是後來追上了漫畫進度,動畫版自行另創結局,氣勢差了一大截。真接一點說,動畫最後爛尾。我寧可動畫等多一話,忠於原著重現王都防衛戰的劇情。現在主角忽然大發神威,打倒敵方將軍草草完場。完全略去主角戰敗後意志消沉,到後來重新尋找到機械人的殘骸,領悟到不能放棄要重新振作,沉著氣忍耐等一瞬間的反擊機會的感動。

動畫背景富有幻想世界的史詩風格,在遙遠的大陸上三國鼎立,以魔力作為驅動各種機械的能源,而魔力驅動的巨型裝甲步兵,便是國與國之間戰鬥的主要兵力。劇中的機械人很低科技,戰鬥以刀劍為主,槍也只是物理性的投射攻擊。故事以軍武風格為主,大國入侵小國,主角受舊朋友國王之託,坐上古代科技的超強機械人,成為左右戰事的關鍵。主線除了交戰三國不同陣營,在外交政治和軍事戰略層面的交鋒外,便是主角從新兵到王牌的成長經過。故事很王道,從上戰場歷程隊友因自已太天真而死亡,到同類動畫必有的特訓橋段,再而從戰場上高低起跌成長,最終手刃敵將為死去的戰友復仇。而劇中最深刻的一句說話,是老將軍對主角述說戰爭的殘酷,對敵人仁慈便是對友軍殘忍,若有天真想不殺人而生擒敵人的想法,便要準備我方會有三倍犧牲的覺悟。

主角的機械人擁有古代科技,但故事卻完全沒有解謎的意圖,好像只是借來用的劇情道具,好讓主角可以開主角威能,才勉強有點主角的模樣。不過除輸出力強大以外,主角機械人的其他設定也尚算合理,並不是完全犯規的天下無敵。為免戰事太過一面倒,設定了運作時限只有五分鐘。裝上重裝甲便要減少靈活性,只靠一股蠻力也不可能打不嬴身經百戰的對手,機體要被擊中也會破損。說到最後機體性能不是一切,駕駛者的技術才是勝負的關鍵,這便是真實係和超級系的分別了。

除了看機械人外,女主角也是一大賣點。西宮皇后的天然呆屬性,加上在劇中是天材科學家,負責開發王國的機械人和武器,也萌到不少動畫迷。主角和國王是讀書時代的好朋友,當年與西宮也有一段似無還有的情史。因為敵方開出的投降條件要處死皇室成員,為保謢愛人他才願意坐上機械人戰鬥。如今只有他能駕駛古代機械人,成為對抗敵人的最重要的戰力,他公然和皇后眉來眼去,給國王帶綠帽對他也無可奈何。奇怪是國王好像對皇后也沒有多大興趣,常常嚷著要把皇后讓給朋友。搞不好當年娶皇后回來,也只是以軍事考慮為先,找過免費的天材軍事研究員。女主角竟然是男主角好朋友的老婆,所以「破刃之劍」又名「勾義嫂之劍」。

動畫爛了尾,幸好還有漫畫版,漫畫版的故事才真正開始。王都保衛戰完滿落幕,大國輸了第一仗還不死心,正結集更多兵力重新入侵。一直袖手旁觀的第三國,乘兩國交戰大傷元氣也蠢蠢欲動。不過作者仍依沒有解謎的打算,古代科技和大陸以外的地方還是一片空白。如果一直都沒有補完的話,那將會是故事的一個遺憾。另外我可以預言,國王最後一定難逃一死,不然男女主角怎可以名正言順走在一起呢。

年輕彗星的肖像

在一般情況下﹐主角通常是一套動畫最受歡迎的角色。在高達UC系列中﹐駕高達的才是主角﹐但演反派的紅彗星馬沙﹐論人氣肯定比眾主角高出很多﹐甚至連他駕的機體也比高達受歡迎。他那個假面的經典造型﹐更成為了後來高達系列中﹐反派角色標準服飾。漫畫「年輕彗星的肖像」﹐便是講述一年戰爭完結到Z高達之間﹐他在那空白七年中的故事。當了這麼多年大配角﹐這次終於輪到馬沙擔正做主角﹐亦是少數以從自護角度﹐去看殖民衛星獨立運動。

在UC歷史中這空白的七年相對和平﹐漫畫不能過份歪曲正史的事件﹐所以沒有大規模的戰鬥場面。漫畫中的戰鬥場面﹐只限於幾台MS之間的游擊戰﹐連最後那場阿古捷斯內亂﹐參戰機體數目也只有十數台。每場戰鬥有點像自護MS博物館巡禮﹐所有一年戰爭的經典機體也有出場﹐還有一些當年只出過MSV模型的機體﹐裝上腳的完全自護號﹐黑色三連星高機動渣古﹐搭載卡碧尼系統的大魔試作機﹐京寶梵改良型等等﹐讓老高達迷可以懷舊一番。

故事的主線﹐當然是細說馬沙和哈瑪嘉的情史。一年戰爭後﹐馬沙逃到地球圈外圍﹐自護在小行星帶的阿古捷斯基地。哈瑪嘉當年只是個十四歲情竇初開的少女﹐還未成為日後新自護的女魔頭﹐只是阿古捷斯提督的千金少姐。這套漫畫終於為馬沙一洗蘿莉控的污名﹐哈瑪嘉單戀馬沙﹐但他卻選擇成熟的女軍官。說不定馬沙如果接受哈瑪嘉﹐她便不會後來性格乖張﹐奧干與新自護談判就不會破裂。在奧干與新自護聯手下﹐泰坦斯和哥洛斯大慨不堪一擊﹐Side 3再獨立也不是沒有可能。後來到馬沙之反擊的年代﹐兜兜轉轉馬沙又回到阿古捷斯﹐那當初又何必離開呢。倒不如留在哈瑪嘉身旁﹐以男色迷惑小女孩﹐自己當個攝政皇﹐可以更快建立新自護的勢力。

萌是現今漫畫的主流﹐連走軍武派路線的UC高達也不能幸免。漫畫中新人類泛濫﹐更巧合全部都是美少女。看Z高達那個哈瑪嘉﹐完全想不到在她剪招版冬菇頭前﹐竟然也有可愛的一面。那個駕三連星機的女生﹐除了不能用浮炮外﹐大慨新人類能力是UC之冠﹐可以用一發子彈角決一台高達。可惜她拋下一句她不管奧干和泰坦斯之間聯邦內戰便走了﹐要不然在Z高達或馬沙之反擊中出場﹐阿寶和嘉美尤也得靠邊站。至於駕黑色白雪號的女生﹐戲份不多像是臨完場才安排出來﹐與哈瑪嘉做場對手戲﹐好襯托她的新人類能力。

笨大拍完獨角獸的OVA﹐如果想繼續在UC世界淘寶﹐不妨考慮把這套漫畫動畫化﹐相信會有很多UC老餅支持。

荒川爆笑團

很難形容《荒川爆笑團》這套動畫﹐改篇自中村光的漫畫﹐第一季是十三集的短篇動畫﹐跟漫畫話數採用一集多話﹐每話只有三數分鐘。故事完全無跡可尋﹐描寫荒川橋下一班怪人的日常生活﹐他們嚴重脫線非常好笑。一般這動畫可以歸類為電波系﹐不過我其實也不太明白電波系這個字的意思。一說電波是指來自外太空的電波﹐被電波干擾的人行為超乎常理﹐旁人難以理解他們的想法和行為。

故事完全無厘頭違反常識﹐甚至挑戰一般人對常識的理解。在外人看來﹐荒川橋下生活的人全部精神有問題﹐有幻想自己來自金星的少女﹐有穿著綠色塑膠衣扮河童的村長﹐有以為自己是修女的傭兵大叔﹐有頭載星星頭套的過氣歌星﹐有只會源著白線走的中年社會人﹐有頭載鐵筒以自已有超能力的鐵頭兄弟。可能顧及市場需要的關係﹐樣貌騎呢只限於男性角色﹐女性角色外貌清一色賣萌﹐不過性格同樣跳線。她們當中有天然呆和毒舌系﹐甚至會變身北斗之拳式肌肉人的雙重性格。劇中的男主角算是最正常的角色﹐可是當他在橋下生活了一段日子﹐他自己也漸漸被同化了﹐適應習慣了橋下那套生活模式﹐甚至懷疑起自己的常識性來。

原本看動畫無需特意考究﹐不過看日劇時偶然發現﹐荒川河原來是流入東京灣的主要水源。河床兩岸的景色如動畫中描述一樣﹐是沒有被開發的綠化地帶。在河床地帶建立自給自足的小社區﹐有種菜的菜園也有養牛羊的牧場﹐社區中的眾人雖有古靈精怪﹐但他們也守望相助﹐以物易物去換取生活所需。在鬧市中被遺棄的地帶﹐建立烏托邦式的小社區﹐也是一件很浪漫的事情。在動畫中可以無視常理﹐加上主角又很方便地是全日本最大財伐之子﹐他們一眾怪人才可以優哉悠哉地生活。雖然在現實不可能發生﹐但日本畢竟有給人這樣的想像空間﹐香港四週也是石屎森林﹐在城市中浪漫地流浪完全不可能。試把荒川河換成城門河﹐想想也覺得大煞風景。

Fullmetal Alchemist Brotherhood 鋼之鍊金術師

荒川弘的漫畫《鋼之鍊金術師》﹐二零零三年首次改篇為動畫﹐隨即捲起一陣鍊金術熱漸﹐引來不少以此為題材的動漫。劇中的「等價交換」和「一即是全﹐全即是一」等慨念﹐更從動漫界打進日常生活中﹐讓不少自以為追貼潮流的文化人爭相引用。《鋼鍊》更衝出日本和東南亞﹐瘋靡西方的動畫迷。可惜當年漫畫版只連載到一半﹐動畫版要自行創作結局﹐故事虎頭蛇尾大玩哲學﹐觀眾投訴結局看到一頭霧水。後來的劇場版更是評劣如潮﹐純萃借動畫的名氣趁機賺錢之作。

二零一零年《鋼鍊》動畫版砍掉重鍊﹐跟足漫畫版原著的故事﹐重新製作六十四集的新電視動畫版。更難得是荒川弘和動畫企畫的緊密配合﹐史無前例動畫和漫畫在同一個月完結的創舉。當年看完舊動畫版後﹐我也有斷斷續續追看漫畫版﹐基本上休斯遇害後兩者的發展完全不同。原著可以說是很王道大路的少年冒險故事﹐鍊金術和找回失去的身體等等﹐不過是用來帶起後來故事的契子﹐不像舊動畫版由始至終著找這點不放。

六十四集動畫看似很長﹐但漫畫版要說的故事實在太多﹐每集動畫的劇情也很緊湊﹐完全沒有多餘的拖戲情節﹐才可以在把故事主線交待清楚。不過細節難免有所刪減﹐早期作舖排介紹的短篇冒險﹐因為與舊動畫版重覆被大幅略去﹐只留下對日後伏筆有影響的重要事件﹐保持故事的完整性。

漫畫版的壞人不再是鋼鍊兩兄弟的父親﹐而是外貌似父親的燒瓶裏的小人﹐發動國土練成陣﹐用國民生命製成賢者之石﹐達成他要吞下神的野心。鋼鍊兩兄弟開始旅途只想找回自己的身體﹐到了發現關乎全國人民性命的大陰謀﹐他們已將自己的身體拋諸腦後﹐與其他主要角色一起努力﹐阻止末日的發生。

漫畫版的故事規模更龐大﹐出場人物更多﹐結局收線合理而巧妙﹐沒有舊電視版亂來局的問題。舊動畫版刪去了清國王子﹐小梅﹐北方軍等重要角色﹐在漫畫中斯卡更是逆向國土鍊成陣的關鍵。新版結局弟弟用自己的靈魂﹐在生死關頭換回哥哥的右手﹐打倒大壞蛋後哥哥用真理之門換回弟弟的身體﹐是熱血感人的神來之筆﹐比舊版真理之門通住現實世界的結局合情合理。

人物作畫以漫畫為根據﹐新舊版感覺差不多﹐只不過溫莉在新版比較萌﹐但鷹眼上尉則舊版樣子好看些。新版所有戲份集中在主線發展上﹐我倒有點懷念舊版用來攝時間﹐炎之鍊金術士和他一眾手下的輕鬆劇情﹐特別是可愛的黑色疾風號﹐新版牠只有剩下過場客串的出場機會。

喜歡舊版《鋼鍊》的朋友﹐一定不能錯過新版《鋼鍊》﹐補完原著漫畫版真正的結局。認為舊版《鋼鍊》不知所謂的朋友﹐更加一定要看新版《鋼鍊》﹐因為這將會令你對《鋼鍊》完全改觀。

灣岸 Midnight

在以前我還去街舖的年代﹐我最喜歡是賽車類遊戲。在機街玩賽車遊戲彷如置身駕駛座中﹐是家庭電玩無法比擬的感覺。《灣岸》我從第二代開始玩﹐到現在第三代最新版本﹐已經不知交了不多少錢學費。我知道《灣岸》遊戲改篇自漫畫﹐但我卻從來沒有深究背後故事﹐反正賽車遊戲就是鬥快﹐誰理會電腦車手的角色是誰﹐漫畫的背景不過是提供賽道和汽車罷了。一來我喜歡看賽車動畫﹐二來玩了這麼多年街機﹐也有興趣知道故事說什麼﹐《灣岸》動畫版當然逃不過我的眼睛。

《頭文字D》掀起賽車動畫熱潮﹐在街機《灣岸》是與《頭文字D》齊名之作﹐會被動畫化是意料中事。兩套動畫均是同一公司出品﹐我還以為兩套動畫會差不多﹐想不到《灣岸》卻完全截然不同。第一次看頭兩集讓我放棄了﹐時隔半年調整好心態﹐才能把整套動畫看完。《灣岸》並不是賽車故事﹐而是說改裝賽車的故事。首都高速不是秋名山道﹐沒有一較高下緊張刺激的比賽﹐比賽沒有開始也沒有完結﹐只有不停在首都高速上跑圈﹐創造出最高速的神話。

《灣岸》描寫的黑夜賽車世界﹐是一群車痴傾家蕩產不惜一切﹐改裝自己的車子去挑戰首都高。他們不是為名利也不是為贏﹐而是要挑戰自己的極限。《頭文字D》的比賽很重火藥味﹐把勝負輸贏看得比生命還重要﹐甚至為求勝利不擇手段的惡性競爭。在《灣岸》的比賽完全不像比賽﹐倒不如說是改裝車同好一塊兒兜風飈車﹐交流改裝心得看看如何可以跑得更快。他們甚至常常交換車子來駕﹐互相幫大家整備改良車子﹐看似對勝負毫不在乎。

正常人不明白車痴的世界﹐動畫也說很多玩車的人﹐玩了幾年便覺自己的愚蠢﹐萌生退意回到正常人的平淡生活。正如劇中的一個主角常說﹐何時退出是自己的自由﹐只要鬆開油門不再踏下去便可以了。可是總有些人無可救藥﹐把車子視為生命的全部﹐在黑夜中以時速三百公里飛馳﹐才能找到生命的意義﹐白天的工作只為養活車子。幸運的車痴進化為改裝技師﹐可以一輩子也與車子打交道。不過再愛車子的人為吃飯也要向現實低頭﹐淪為口不對心為進口車寫膳稿的車評人﹐為做更大生意把改裝店轉型成一般的汽車維修店。

三個主角還是年輕人﹐他們愛車的理由很單純﹐只是一頭栽進首都高速車痴的世界。明雄的惡魔之Z是動畫的正印主角﹐最大主角威能便有免費做維修改裝服務﹐明雄才可以不用擔心吃飯的問題每天跑首都高速。零奈和達也雖然也是愛車如命﹐不過他們一個是明星一個是醫生﹐正職收入足夠維持玩車開支。三個主角不吃人間煙火﹐當然玩車玩得很蕭灑。其他角色沒有這麼好運了﹐他們倒像是現實中車痴的寫照。第一類車痴玩車玩到沒飯開也要玩﹐那是年輕不成熟時才有的熱情。 故事便是說他們遇上主角﹐明白車痴不過是人生的一個階段﹐明白夢想不能當飯吃﹐最終還是要像普通人過生活。第二類車痴是上了岸成功人士﹐他們當日為生活放棄賽車﹐今天事業有成有錢有空閒﹐遇上主角讓他們重拾昔日遠去的熱情。

日本車痴的世界離我太遠我不懂﹐但看看身邊的加拿大滑雪痴﹐也可以看見這兩類人的存在。大慨沉迷興趣與尋找人生意義﹐不論文化背景或地域差異﹐或多或少也是都這個模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