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成年的電影﹐拍出來總是像倒模一樣﹐套套差不多﹐看多了也覺得悶。今次「寶貝計劃」狀態大勇﹐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可愛趣緻的嬰兒誰不愛看﹐想出把嬰兒和動作電影﹐兩樣不干相的東西加來坐的這個編劇應記一功。電影有老中青三代男演員﹐許冠文﹐成龍﹐古天樂﹐不過最搶鏡的還是那個嬰兒﹐他才是這套戲的真正男主角。
故事是說三個神偷做世界﹐偷不到錢卻偷了個嬰兒。成龍和古天樂變湊仔公﹐鬧出笑話一大堆。原本打算是嬰兒換錢﹐不過兩個男人又拾不得。最後壞人要搶嬰兒﹐於是大打一場大團員結局。主線的劇本一般﹐犯了港產片於理不合的毛病。不過細節處理得出色﹐有讓人噴飯的笑話﹐有緊張刺激的動作﹐也有感動窩心的場面。
兩個大男人給嬰身弄得手足無措﹐又要餵奶又要換片很好笑﹐雖然有點似抄西片Pacifier。開場電梯飛身教嬰兒﹐中場嬰兒車大戰運款車﹐這兩場的動作設計巧妙生鬼。成龍抱著嬰兒入賭場那一幕最有真情﹐不想教壞嬰兒只好自己戒賭。古天樂湊仔湊上癮﹐由不負責任的男人﹐變成負責任的爸爸也很妙。
這套戲有很多地方好看﹐最悶的反而是成龍那些招牌動作場面。最後的冰窖大戰施得太長﹐不停騷成龍的猴子戲功夫。其實他這些招式耍了二十多年﹐觀眾早已看膩了。拍電影與學習一樣不進則退﹐成龍大哥怎可以靠食老本﹐不停重覆他那些動作招式呢﹖
終於寫完了所有影評﹐還清了在飛機上看的電影債。下個月我要出差飛長途機﹐恐怕又會一口氣看很多套電影﹐又要晚晚筆耕寫影評了。
荷里活的爛片也有三斤釘﹐但始終是大製作靚特技﹐尚餘不少觀賞價值。香港爛片則糙製濫造﹐內容無聊低俗﹐免費下載也嫌浪費硬碟空間﹐更不要說浪費時間看。看後完想寫點評論﹐除了盡情地狂罵勁踩外﹐基本上沒有什麼好寫。
王晶導演早己是爛片的代名詞﹐這套「美女食神」又怎會例外。那一期興美女廚房﹐於是他便開部話題電影湊熱鬧﹐順便騙騙無知觀眾口袋的錢。總票房好像只有百多萬﹐證明香港的觀眾眼睛還是雪亮的。故事內容不詳細說了﹐八成抄周星馳那套食神﹐不過當然畫虎不成反類犬。電影找來一班電視明星演出。李克勤唱歌好聽﹐但做戲真的不敢恭維﹐好像自「浪族闊少爺」以來﹐演技從來沒有進步過。余詩曼是無記視后﹐不過她把拍肥皂劇那套拿來拍電影﹐表情跨張虛假﹐用來拍歡樂今宵的搞笑劇就差不多。其他的演員全是大綠葉﹐表出功多藝熟﹐可惜劇本白痴胡鬧所限﹐完全沒有發揮機會。戲中最過癮倒是周中師傳﹐比美女廚房時更抵死。
大慨我給荷里活的爛片寵壞了﹐看完「美女食神」才知什麼叫低處未算低。若果不是坐長途機百無聊賴﹐我絕對不可能與這套電影拉上關係。原本打算看來接觸香港流行文化﹐看看現在香港興什麼樣的電影。不過電影沒有觀票不流行﹐並不能代表香港流行文化。除了李余二人的死忠粉絲外﹐我倒好奇有什麼人會購票入戲院看這套戲﹐不知道他們是什麼心態入場呢。
當一個導演成名之後﹐就不用受制於幕後老闆的商業條件﹐可以擁有較高的自由度﹐去拍攝他心中的理想電影。可惜導演想拍的電影﹐未必是觀眾想看的電影。有閒情雅緻去看藝術電影的人﹐畢竟只是一小撮電影觀眾。一直以來我也十分喜歡彭浩翔的電影﹐尤其欣賞天馬行空的黑色幽默。他在「出埃及記」中嘗試發掘新風格﹐很多影評大讚電影中的藝術元素﹐把彭浩翔捧為黃家衛的接班人。老實說﹐我不懂欣賞什麼細緻畫面﹐凌厲影像﹐構圖意境。對於我來說﹐「出埃及記」是一套超級沉悶的電影﹐我按著極大的耐性﹐心懷對彭浩翔的敬意﹐才可以挨到完場。
這套電影節奏嚴重緩慢﹐九十分鐘的故事﹐若用正常的手法來拍攝﹐大慨半個小時就可以講完。 節奏慢還不是最差﹐電影中間夾雜很多無厘頭鏡頭﹐也不知與故事有什麼關係。啊﹗那些藝術電影的愛好者﹐大慨可以分析每個鏡頭﹐解構每個細節與電影的關係﹐寫篇洋洋數十萬字的論文出來。不過對於一個普通觀眾﹐只能聯想到呵吹連連。開場那段祼體蛙人打人場面﹐有人認為導演別出心裁﹐與未段的伏筆首尾呼應。我則看了十秒後心想﹐大件事﹐整套戲會不會也是這些古怪場面﹐還來得及按停止鍵。我還是懷著一絲希望繼續看下去﹐一廂情願以為還是我熟悉的彭浩翔﹐結果白白浪費了個半小時。
電影的故事很怪雞有趣﹐用藝術電影的手法拍攝﹐糟塌了一個有潛質的好劇本。任達華飾演一個老差骨﹐給卷入了一宗離奇的案件﹐女人集體謀殺男人。劉心悠演任達華的妻子﹐演技比「阿嫂」時成熟不少。不知她是否不好運﹐接拍的都是悶藝電影﹐命中注定要當票房毒藥。張家輝演偷拍女廁的變態佬﹐給任達華落證供時﹐說自己入女廁偷拍﹐是要調查女人殺人組織。他戲中大講粗口﹐電檢處沒有把這齣戲列為三級﹐算是製造個宣傳的小話題。不過想聽粗口不用看電影﹐入夜後去旺角打冷宵夜﹐保證聽到比戲中更粗的粗口。溫碧霞久休復出演張家輝的老婆﹐在張家輝被謀殺後﹐與任達華發生肉體關係。大慨她是整齣戲演得最好的演員。雖然整齣戲也過份沉悶﹐但我十分喜歡任達華不停打嗝的結局﹐好玩聰明之餘亦合情合理。
大慨我對這齣電影有錯誤的期望﹐原本想看彭浩翔讓人捧腹大笑的招版電影﹐卻變成一套悶死人的藝術電影。期望越大失望越大﹐難怪我會邊看邊罵﹐差點想學張家輝爆粗。希望彭浩翔吸取今次的教訓﹐下套開拍的電影回歸主流﹐做回那個帶給我們「買兇拍人」和「大丈夫」的彭浩翔。香港有一個王家衛也嫌太多﹐藝術電影還是留給藝術學院裏﹐那些無所事事的學生去拍吧。
期望越大失望越大﹐這是我看罷 「跟蹤」的第一個感想。在這套電影暑假頭上畫時﹐不論是報章上的專業影評﹐還是網絡中的博客﹐均對這套杜琪峰出品讚不絕口。受到眾多輿論的影響下﹐我熱切期待著DVD推出。在網絡看見立即下載回來﹐插隊硬碟中下載很久但沒有時間看的十幾套電影﹐第一時間播出來欣賞。以戲論戲「跟蹤」只屬中上水準﹐可能近年港產片太過不堪入目﹐餓戲已久的觀眾久旱逢甘露﹐才一面倒的鼓掌叫好。
「跟蹤」是圍繞著俗稱狗仔隊﹐即警察情科跟蹤隊﹐與一班械劫銀行重匪鬥智的故事。徐子珊飾演新隊員豬女﹐在隊長狗頭任達華帶領下﹐與狗仔隊的一班手足﹐監視跟蹤梁家輝為首的金行劫案疑犯。導演游乃海是杜琪峰的御用編劇﹐這次處男下海首次執導。他處理戲中那幾場跟蹤場面的手法很純熟﹐雖然沒有什麼刺激的動作場面﹐只是憑狗仔隊員的一靜一動﹐便凝造讓觀眾屏息靜氣的緊張氣氛。槍戰在杜琪峰電影的招牌菜﹐不過在這電影中只是過場性質﹐與匪徒駁火的警察只沒有名字的咖喱菲﹐砰砰隆隆的亂轟一通。首三分之二故事很出色﹐觀眾伴陪豬女經歷驚險懸疑的跟蹤過程﹐和面對同僚受襲的生死決擇。可是受制於劇本的先天性不足﹐最後一定要把壞人繩之於法的限制﹐狗仔隊又不可以親手拉人﹐結尾只好加速推進草草收場。找到賊竇的經過太過巧合﹐實在有太多不合理之處﹐很難自圓其說讓觀眾心服口服。綁架犯與銀行劫匪是鄰居已經很牽強﹐在交贖金處重遇梁家輝拜師父機會還細過中六合彩。豬女發現擊警兇徒的行蹤﹐又不立即通知上級增緩﹐反而以身犯險走入餐廳﹐簡直是蠢到無可救藥。梁家輝喝奶茶的幾分鐘時間﹐已足夠讓警察把成條街封銷包圍﹐那他就插翼難飛只好束手就擒。
現實中的警察狗仔隊 ﹐大慨比電影中的先進幾倍。電影裏的跟蹤方法很原始﹐多數只是扮鬼扮馬做吊靴鬼。「無間道」傻強也懂說﹐那做時不專心﹐又看著你的話﹐那個人就一定是警察。那些扮路人甲乙丙的狗仔隊這麼明顯﹐有些少警覺性的賊看一眼就可以識穿身份。還以為狗仔隊不會有占士邦式的高科技﹐也至少要有GPS自動追蹤器吧。原來跟蹤工具是平常人也買到的電子產品﹐劇中用得最多的是手提電話。不知道香港的流動電話網絡是否比外國的先進﹐在外國以手提電話訊號去作三角定位﹐還是實驗研究階段的技術﹐香港的解像度卻已以分辨疑犯身在那條街。還未計這技術涉及私隱問題﹐法律上的灰色地帶必須先要立法澄清。
若想看港產片的話﹐「跟蹤」可以不妨考慮﹐但不要期望太高﹐網上評價譽過其實。畢竟杜琪峰只是這套電影的監製﹐始終與杜琪峰導演的其他電影相差一個級數。
馮德倫是香港發展最多元化的藝人﹐在幕前他曾經與雷頌德合組Dry樂隊﹐可惜他的歌藝平平﹐樂隊最終以拆伙收場。他曾參與多部電影和電視劇的演出﹐同樣他的演技也不甚出色﹐只靠賣靚仔怎樣也紅不起來。除了業餘表演魔術做得比較出色外﹐他看來沒有什麼觀眾緣。他在幕後倒有不錯的成績﹐他為很多紅歌星擔任唱片監製﹐不過我認為他最勝任的工作是當導演。他是少數能夠拍出叫好又叫座電影的香港新一代導演。「大佬愛美麗」是馮德倫第一套執導的電影﹐當年上映時票房不俗。他在照顧商業需要之餘﹐還展現出一些導演的個人風格。讓人意想不到的幽默橋段﹐大眾但不低俗的搞笑點子﹐奠定了馮德倫日後作品所走的路線。
單看片名中大佬二字﹐就知道「大佬愛美麗」選用是港產片最熱門的題材﹐黑社會。那年流行法國電影「天使愛美麗(Amelia)」,愛美麗二字顧名思義代表女性化﹐兩者合組起來就成為這齣搞笑黑幫片的名字。故事講述黑幫大佬去世﹐欽定在海外留的兒子當接班人。飾演兒子的吳彥祖不想插手社團事務﹐他的好友陳奕迅則自細發夢要當大佬﹐誤打誤撞下被誤認是接班人﹐吳彥祖於是陪陳奕迅回港讓他一償心願。劇情編排特別的地方﹐就是原來吳彥祖是同性戀者。於是一個基的真大佬﹐一個扮基的假大佬﹐捲入一場瘋狂惹笑的江湖仇殺中。諧星杜文澤與羅家英在戲中飾演黑幫高層﹐忠心為主替大佬保守性取向的秘密﹐他們在戲中有很多機會發揮爆笑威力。莫文慧是競爭對手社團的千金﹐對方大佬想用政治婚姻加強兩幫的合作﹐一邊廂女主角愛上真基佬﹐想盡辦法幫他回復正常。另一邊廂假基佬愛上女主角﹐但又要欲拒還迎以免被識破扮基的身份。劇中溤德倫也一過戲癮飾演反派﹐他的戲份不多﹐主要功用只是向一眾主角尋仇﹐好讓打敗壞人來個大團員結局。老實說他真的不懂演戲﹐還是專心當導演好了
同性戀與黑社會這兩個慨念好像格格不入﹐社團中人只會聯想起無惡不作的紋身大漢﹐又或者古惑仔主角的型仔師哥﹐絕不會與娘娘腔的基佬扯上關係。江湖漢子間很著重講義氣兄弟情﹐每每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比自己的老婆還重要。可是當他們當中有同性戀出現﹐仿忽就會污染肝膽相照的關係﹐越過那一條禁忌的底線﹐在純潔的情義中蒙上黑點。大家一同去按摩焗桑拿肉帛相見會尷尬是小事﹐心理上承受不了被同性愛慕才是大件事。奇怪的是他們可以為兄弟上刀山入火海﹐有今生無來世連命也可以不要﹐卻不能夠接受兄弟的同性愛慕﹐可以為他去死﹐但寧死也不做他的人。所謂的情義其實並不是真心對兄弟好﹐只不過英雄形像的自我意識投射﹐命也可以不要﹐錢也可以不要﹐不過是用來滿足自私的虛榮心罷了。雖然同性戀是這齣戲的主題﹐但劇中吳彥祖除了說話硬裝陰聲細氣外﹐他左看右看也不似基佬﹐未能拍出同性戀者在黑社會中遇到的處境。反而在「江湖救急」中﹐替大佬梁家輝擋了槍的保鏢﹐倒在大佬懷中作愛的告白﹐那個反錯喜劇效果的震撼力則強大得多。
這套電影不是精緻的藝術電影﹐只是一套笑位計算得十分好的商業電影。可是單憑大佬變基佬這條絕橋﹐加上充滿喜劇細胞的導演和演員﹐就已有足夠吸引觀眾收看的魅力了。
蘋果日報作者 – 陳馬:書評,影評,動漫,旅行,哲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