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有小孩,很自然會看中文卡通。麥兜是老字號港產卡通片,有新戲推出,當然要陪阿仔一起看。自問尚算仍有童真,之前的《我和我媽媽》,《噹噹伴我心》都看得很開心,甚至那套評論好壞差半,講麥兜去武當學功夫的《麥兜响噹噹》,我都覺得幾好看。今次這套《飯寶奇兵》,是我第一次覺得麥兜好悶,笑話唔好笑,低能無聊兼浪費時間,不過阿仔似乎不介意,只要是卡通就照看如儀。
今次《飯寶奇兵》的最大敗筆,是除了主角是麥兜,有麥太,校長,Miss Chan Chan客串出場外,完全不感覺不到舊日熟悉的麥兜。麥兜麥太的精警語錄欠奉,一眾可愛的春田花花同學仔消失了,反正都是當路人甲乙丙,大可讓他們繼續當鮮魚行小學的同學。最讓麥兜迷氣憤的是,麥兜見異想遷,拋棄Mary女朋友仔變了Lisa。其實源用Mary牛對故事沒有影響,不知何解要為轉而轉。
麥兜的故事主線一向不是重點,重點把場景串連起來的笑料。今次不知是要遷就大陸市場,還是謝立文創意乾溏,戲中笑位多數是夾硬唧人笑,肉麻當有趣,而且密度不夠,又重覆使用,麥兜不好笑就是死罪。這套麥兜不再是大人小孩都愛看的親子卡通,而是全面低齡向的幼兒卡通。大人不愛看不等於不好看,更加不能用一般寫影評的標準,幼兒卡通有其市場價值。我個仔看扎肉超人出場,飯寶機械人打怪獸,也看到咭咭聲笑,睇完仲跟住跳SORRY舞,只是家長要很痛苦地苦太子看電視。

以羽毛球為題材的電影,不論古今中外,皆鳳毛麟角,上網查問Google大神,只有一套十幾年前印尼出品,《全力扣殺》是全球第二。我身為羽毛球愛好者,自然想看看《全力扣殺》拍得好何。戲中一眾演員,鄭伊健,何超儀等,連導演郭子健,全是圈中知名的羽毛球發燒友,拍一套打羽毛球的電影,自已開心又餘,又可以搵真銀,很理所當然。
《全力扣殺》是羽毛球版的《打擂台》,故事大網,角色設計和攝影風格都同出一轍。很多影評說郭子健抄自已冇新意,但從商業角度去看,羽毛球是冷門題材,若果走日式熱血青春的路線,不過在香港肯定是死路一條。既然最重要是羽毛球這個題材,倒不如新瓶舊酒保險些,玩cult玩懷舊功夫片風格。反正《打擂台》是零名星的小成本製作,就當《全力扣殺》是改良版《打雷台2.0》好了。可能我很多年前看《打擂台》,除了那幾句金句「強身健體﹐可以行山﹐游水﹐踩單車﹐練武係用來戰鬥」,「唔打就唔輸,要打就一定要贏」,「你明唔明?過多幾廿年你就明」,細節早已忘記得七七八八,所以看《全力扣殺》看得十分開心。抄不是問題,最緊要係抄得好唔好。
林敏聰和鄭中基很好笑,甚至連肥谷都比主角鄭伊健和何超儀搶戲,娛樂性豐富,沒有悶場。反正他們兩人從來不是演技派,觀眾都不會對他們有什麼要求,鄭伊健扮下浩南哥型下,做生招牌便足夠了。不同《打擂台》的硬橋硬馬的比武,戲中的羽毛球比賽場面,很明顯與真實羽毛球比賽不同。在氣氛張力和搞笑之間,我認為做到一個不錯的平衝。不過在沒有其他電影可作比較之下,實在不知道該如何評價。練功那段很頂癮,尤其是林敏聰的砍豬肉練扣殺,超級搞笑,可惜太短。若果可以加長些,多幾個鬼馬有趣,又不失真實的練功怪招,就大大加分了。
電影的中心思想,不計輸贏,喜歡打就盡力去打,不需要問原因,出於最單純的愛好,正正是運動精神的核心價值,與《打擂台》精神上一脈相承。戲中最能把這個精神發揮出來的,不是「浪漫失敗者」的主角們,而是成套戲都騎呢搞笑的鄭中基。在換人賽制中的最後一分,鄭中基原本打算繞起雙手不接球,利用賽制漏洞對手因為沒有人可換而自動落敗。可是他的拍擋罵醒了他,若果用這種方法來贏比賽,當初的訓練又有什麼意義呢?贏就要贏得光彩,打就要全力以赴。然後一如所料地,輸了分贏了比賽,鄭中基茫然若有所失的表情,面對訪問時的無言,這幾個鏡頭真係好演技,可以拿影帝。他回到座位對萍姐講:「我一直以為我拿到冠軍,就冇人會再睇我唔起。拿到後,又覺得無乜分別。同佢地練習,搏命咁打波,又流汗,又幸苦,又腳軟,反而覺得好實在,真係百思不得其解」,就係呢一段,從勝利者的角度去看整件事,讓《全力扣殺》比《打擂台》向前行多一步。
最後不得不吐嘈,我知李寧牌贊助片中球拍,不過真正愛打羽毛球的人,只要有能力負擔,球拍一定係用Yonex,絕不例外。

港漫除了傳統打書不堪入目之外,港漫還是有值得一看的漫畫。鄭建和的「野狼與瑪莉」,三期完短篇作品,是近年港漫的經典。漫畫家宅男在家中意外殺死好友,用慢火烤熟的方法去毀屍滅跡,期間意外發現好友與女朋友有路,女朋友找上門撞破屍體,而前來調查的警察竟然是殺人狂。這本漫畫非常重口味,很cult,很血腥,很黑色幽默,變態的笑位不是人人接受得了,但愛好此道的人自會樂在其中,擊節不已。
這本漫畫會改篇拍電影有點意外,不過小成本Cult片一向有市場。電影由台灣電影公司投資,大慨依賴大陸合拍片的香港影壇,沒有膽色和眼光拍這個故事。電影的環原度十分高,漫畫中的名場面一個不少,監獄壯男,菊花變太陽花,烤屍擺pose,鋼筆殺人等,變成真人更富喜劇效果。電影更追加一些超重口味的場面,切J噴精,敲碎黑炭J,更加瘋狂更加好笑。有人會投訴要廣東話才夠原汁原味,不過這個故事本身構思出色,Cult是普世的語言,超越香港文化的限制,國語對白無損故事的味道。
兩個男主角是台灣新人,兩個我都不認識。演殺人狂的朱俊丞,與漫畫的角色倒很匹配。女主角是連詩雅,與漫畫的女主角雅詩同名,不知是巧合還是導演特別找她來演。這類二級半要裸露賣性感的角色,連詩雅在「喜愛夜蒲」也拍過,沒有什麼特別,最讓人驚喜是她想殺人那一幕,原來她的喜劇細胞也不錯。漫畫版用開方式結局,有點落雨收柴,對比之下,我更喜愛電影版的原創結局。殺人二人組四出殺人拍照,很有早年彭浩翔的影子。最後一幕野狼與瑪莉的電腦對話,漫畫家下決心殺死殺人狂,重獲自由重過正常人生,便很有諷刺意味,殺人者被人殺,讓故事更加完整。
希望鄭建和在連載長篇打書,賣書搵飯食之餘,有空多些創作這類破格的短篇作品,為港漫爭一口氣。


「竊聽風雲」拍了三集,每集都是不同的故事,不過起用相同的演員。第一集的吃重的角色是隊長劉青雲,第二集換了要代父報仇的吳彥祖,今集終輪到上集當路人的古天樂擔正。比起前兩集這集中竊聽的成份少得可憐,不如索性改名做「手機駭客風雲」,一句背後有全港四大地產商做後台,便可以截聽任何一間電訊商的手機,要聲有聲,要畫面有畫面,連用打機也可以即時轉播,這竊聽科技未免太過鬼扯,讓戲情發展完全一面倒,與拿機關槍屠殺手無寸鐵的對手無異,令劇情張力大打拆扣。
無可否認,劇本的背景很有話題性,新界收地,起丁權大廈,很自然讓人聯想到地產霸權,與發展新界東北等新聞,戲中亦有不少諷刺時事的對白,輕易地引起觀眾的共嗚。可惜主線故事十分簿弱,沒有幕後大奸角主角沒有對手,流水帳式把故事說完便收工完場。電影的開局看似宏大,發展下去卻不過是家族公司的內鬥,利益分不均,籠裏雞作反,陸氏四兄弟表面上替六國集團做事,暗地裏想另起爐灶取而代之,葉璇飾的六國集團太子女便叫古天樂幫手查內鬼,把他們揪出來一網打盡。
原本以為六國集團的大水喉,大陸富商萬總會是最後大鱷,結果他完全是個路人,還要是一個心地很好的路人,返而太子女狠心殺父才叫人意想不到。因為鄉下人傳男不傳女的傳統思想,太子女不惜代價要讓集團上市,好用財技把身家從老父身上轉移到自已名下,雖然作為主線的陰謀弱勢了點,不足但倒也合情合理。至於三位男主角,感覺他們像是掛名當主角的男配角,吳產祖毫無存在感,古天樂完全像扯線公仔,劉青雲演鄉下佬倒有點喜戲感。至於另一個女主角週迅,純萃花瓶可以不用理會。反而配角方中信和林家棟很搶鏡,但林嘉華則格格不入,與其他三人比老了一截,像是叔父多個似兄弟。有他這個年紀大的坐鎮,劉青雲當四兄弟的頭頭沒有說服力。
幸好麥兆輝和莊文強說了,竊聽系列不會再開拍第四集,第二集比第一集差,第三集比第二集更差,如果有第四集的話,實在不存厚望。還是在竊聽系列徹底爛掉前,在此劃上句號,為觀眾留下一點美好印象。

我過看「紅Van」的小說,知道結局最終爛尾。我也看過不少「紅Van」電影版的影評,知道電影有頭無尾,陳果只拍了上半集。明知前面遍地地雷,依然無懼向前走,所以看完電影我沒有失望,因為早已把心態調節好,欣賞一齣港產cult片,不能用平常看故事的心態去評價。
電影的畫面很震撼,平常我們熟識的香港是一座不夜天的城市,不論什麼時間都人多車多。電影中整個香港忽然變成空無一人的死城,只剩下一架紅Van和車上的十七人。電影最成功的地方,就是營造出這十七人,在空城中孤獨無助恐懼的感覺。每一個角色的行動和想法,都帶有你我他的影子。讓觀眾不禁想,若果易地而處,你身在紅Van的世界,你又會做什麼呢。電影中加插原著小說沒有的細節,例如眾人犯私刑處決強姦的一幕,絕對是神來之筆。在法律和警察都消失了的世界,私刑是眾人彰顯公義,還是瘋狂式的復仇,找個出口發洩心底的黑暗。劇中三個老劇骨,肥佬司機林雪,過氣大佬任達華,神婆惠英紅,都有超水準的演出,希望他們在香港電影金像獎中,能夠拿個最佳配角。
可惜電影細節豐富,仍然不足以掩飾主線的單薄。我明白cult片要死人,人體自燃,變喪屍碎開,全身發紫,手腳變泡,各種死法應有盡有,就算死得不明不白,為死而死亦無可厚非。但各人的死狀完全唔協調,到底是什麼古怪病毒,病徵完全沒有共通點。整個故事的最大謎團,紅Van如何去了2018年,全香港的人為什麼消失了,防毒面具人是何方神勝,教觀眾完全摸不著頭腦。雖然不能夠怪責陳果,因為原著也是這麼無厘頭。只是看小說的時候,有作者加插似通不通的旁述,不如電影表達出來那麼直接荒謬可笑。
電影最大的敗筆,是臨完場那幕追車,紅Van決戰裝甲車,陳果自已加上去,完全是畫蛇添足。CG特技太假也算了,始終是小成本製作,不能苛求有荷里活水準。裝甲車的司機是白痴嗎?五台裝甲車對付一付紅Van,竟然全部裝甲車都自爆退場。印像中小說只有一台裝甲車,然後是什麼在追車時,肥佬司機有熟悉道路的優勢,讓裝甲車閃避不及滾下山,這個劇情的展開合理多了。
我估「紅Van」應該沒有下集了,一來陳果自已也說沒有錢拍,二來下集的故事更犯駁,更加不合理的地方。現在這樣把謎團放棄不理,來個開放式的結局,保持獨守空城的絕望感,比要強求真相亂來解釋更好。
蘋果日報作者 – 陳馬:書評,影評,動漫,旅行,哲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