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科幻

Crest of the Stars 星界之紋章﹐星界之戰旗

Crests of the Stars 星界系列是在動畫界中少數硬科幻類的作品﹐改篇自科幻作家森岡浩之的小說。以前也聽聞這齣動畫的評價﹐但對由美少女與少年為主封面有多少抗拒﹐加上設定中沒有機械人﹐以至在未觀看前﹐我誤認這是一部幼稚胡鬧的作品。但當看過第一輯星界之紋章後﹐發覺這是現今動畫中少數有深度的作品。動畫的制作十分嚴緊認真﹐電視版的畫面可以比媲電影的質素。最令人留下深刻印像的是﹐在動畫中為宇宙帝國創做一套語言文字﹐每集開始時用報告的方式去交代背景﹐配樂是方便則是科幻電影常用的交響樂﹐兩者配合越來帶出古典史詩式的華麗效果。這齣動畫所構建的世界十分宏大﹐但故事卻只集中在兩位主角身上﹐用大時代小故事的手法﹐去引領觀眾進入感受動畫中設定的未來宇宙。

故事的背景是在未來借助基因工程科技﹐造出可以適應宇宙生活的人種。那些改造人原本不過被當成發展外太空的工具﹐而在他們尋求獨立的叛亂中﹐他們逃出被控制的命運﹐在太空深處建立自己的國家。在過了很多代之後﹐改造人國家發展成為宇宙中最強的軍事力量﹐亞布族人類帝國。他們有自己獨立生存的文化﹐由於他們的祖先是被製造為技術人員﹐整個種族的性恪也就和正常人有點不同﹐他們不善於感情的表達﹐而對於客觀理性有過份的執著。他們認為要防止人類間互相殘殺﹐避免星際大戰的發生﹐就必需要由帝國控制星際間的航道﹐以及連接各星系的平面空間的飛行技術。亞布族雖然名義上管治半個宇宙﹐但他們給與控制星系的地面高度自治﹐只是管理太空圈外的事務。亞布族的居住在太空的種族﹐他們沒有所屬的星球﹐帝國首都以及其他設施﹐也是建立在太空中的大型都市。相對地管治宇宙其他區域的聯合國家﹐就視亞布族人類帝國為外星侵略者﹐雙方緊張的敵對關係在一觸即發的邊緣。

在星界之紋章的開始﹐帝國侵佔男主角的星系﹐而他的父親身為該國家總統﹐以無條件投降來換取帝國貴族的身份。轉眼間男主角已長大成人﹐並要進入帝國軍服役。在宇宙港他與來迎接他的少女見習機師相遇﹐因為對帝國階級的無知﹐誤打誤撞間他與這位身為帝國公主的少女成為好朋友﹐展開了兩人一起的冒險歷程。我原本以為劇情就這個開頭來開看﹐故事只不過是王子公主老套調子﹐只不把舞台變成在太空中﹐但過罷後我對這齣動畫的印象完全改觀。兩位主角之間的關係描寫很十分細膩﹐地面上生活和宇宙中生活的人﹐因為成長環境不同而衍生出不同的性格﹐兩種性性碰在一起﹐便會產生出時而幽默﹐時而反人深省的火花。在他們乘搭驅逐艦住帝國首都途中﹐遇上了聯合國家向帝國開戰。為了通知帝國後方敵方來襲﹐主角二人乘坐連絡艇逃出戰場。在逃亡的過程中﹐兩人因互相照應而產生信賴和感情﹐有在宇宙上男主角凡事也要依賴女主角﹐但到要迫降地面躲藏等侍援軍﹐從沒有踏足過土地的女主角﹐則反過來要男主角照顧。值得一提的是﹐戰爭場面的處理很軍事化﹐有在太空間兩軍船艦交戰的真實感。第一輯十三集的動畫包括了頭三本小說﹐內容十分之充實﹐每一句對白﹐每一個場面也沒有浪費﹐不是讓觀眾更加了解故事中的世界﹐就是加深兩位主角的感情發展。故事中有不少配角﹐雖然出場時間不多﹐但每一位也性恪立體鮮明﹐充份展現出帝國文化下﹐亞布族人的思考生活漠式。

第二輯星界之戰旗是發生在第一輯之後的三年﹐女主角已晉升為攻擊艇的艦長﹐她特意安排男主角為她的副官。不少觀眾認為在上一輯中太空戰爭場面不夠﹐希望可以多加點。在這一輯故事是以帝國艦隊﹐出征反攻聯合國家為主幹﹐當中有大量交戰場面。不過相對地﹐故事發展就因時間用在戰爭上而拖慢了﹐只包括一冊小說的內容。這一集中除了男女主角外﹐還有其他帝國軍貴族出場。他們的為動畫作出很好的點綴﹐繼續深入塑造出帝國文化的各個層面。承接上一輯以小故事去交代大時代的風格﹐和其他動畫不同的地方﹐就是主角的戰艦根本上沒有左右戰局。他們只不過是憑實力加上點運氣﹐才可以一仗接一仗地存活下去。

第三輯星界之戰旗二緊接第二輯之後﹐帝國軍不單收覆失地﹐還向前推進入聯合國家的領土。在奪取新星球的控制權後﹐
帝國軍派出使節去作出談判。在不喜於人際關係的亞布族當中﹐當使節通常是被視作苦差。隸屬佔令軍的女主角因為皇族的關係﹐就常被任命為負責交涉的使節﹐而男主角則是擔任輔助的角色。故事是發生在一個佔領聯合的監獄星球時﹐情況出現意想不到的亂子。地面的囚犯因軍隊撤離發生叛亂﹐而獄警們要求帝國軍保護逃亡。這令帝國的不干預地面政策受到考驗﹐更加讓男女主角經歷生離死別﹐讓兩人明白對方的愛意。這輯動畫重回第一輯以人物為主的路線﹐只交侍少量的必需戰爭的場面。開場時用倒敘法看似死亡畫面帶來的震撼﹐男女主角以觀眾聽不懂的帝國語交談﹐真的讓人嚇了一跳。到最後故事首尾呼應﹐解釋一路以來在觀眾心中的疑團。

小說目前還在連戴當中﹐總共推出了八本﹐不知道何時才會完結﹐大慨故事是會朝著女主角登基的方向發展。有消息指第四輯動畫星界之戰旗三﹐將會在今年下半年上映﹐真是令星界迷引以期待的一個大喜訊。很多人把星界系列和銀河英雄傳說比較﹐因兩者也同樣架構出整個世界觀。身為銀英迷的我﹐認為兩者各有所長各有不同﹐很難相題並論作出比較。銀英是用從高處向下望的手法﹐直接表達銀河帝國與民主同盟之間﹐因不同政治制度矛盾間所帶來的衝突。而星界故事性強則著重人物的描寫﹐
以兩個文化之間發生的愛情故事﹐從側面交代亞布帝國和聯合國家交戰的背景。總括來說﹐星界系列是一齣不容錯過的動畫﹐隨了設定給觀眾無窮的相像空間﹐主線的感情發展捉緊觀眾的情緒﹐還有很多讓人會心微笑的小插曲。若果有機會的話﹐我想閱讀原著小說來加深對這系列的認識﹐我覺得亞布族的思考模式很像典型的高科技書呆子﹐令我不禁認真的想像﹐若世界真由這類思想的人作主導﹐會是什麼的樣子。

Zipang 漂流艦隊

Zipang 漂流艦隊(大陸譯作次元艦隊)是沉默艦隊的作者川口開治的最新漫畫﹐故事現在還連載之中。而從漫畫改篇的電視版﹐則剛剛上映完第一季二十六集。以現今的動畫潮流來看﹐這齣作品和其他動畫有著根本上的不同。角色中沒有任可大眼晴的可愛女孩﹐甚至連女性角色也是寥寥可數。在萌系作品和服務鏡頭嚴重泛濫的今天﹐可以說得上是一個宏宏異數。這齣動畫在畫功﹐配樂﹐人物造型方便﹐比同期的其他作品略為遜色。因要忠於漫畫原著的關係﹐人物造型不能作出太大的改動﹐而然這方便一向不是作者的強項。至於在動畫場面的處理上﹐雖然運用不少電腦特技﹐但只給觀眾留下實而不華的感覺。配樂是並不怎樣用心創作的行貨﹐某一種場面就必然配上會某一種罐頭音樂。可是這些種種的視覺包裝上的缺陷﹐絲毫沒有影響這齣作品的可觀性。因為它的賣點本來就不是花巧的表面功夫﹐而是編寫嚴緊富有深度的故事內容。川口老師的專長是畫軍事漫畫﹐在他作品中出場武器戰爭場面全都有根有據﹐可謂是日本的Tom Clancy。當然在這齣以軍事為主題的作品中﹐亦能夠同樣忠實地展現出戰爭的本來面貌。

劇情開始和荷里活經典電影﹐核子空母遇險記(Final Countdown)很相似。分別的就是回到二戰大次時期的船﹐變成一艘日本海上自衛隊的神盾級駒逐艦。劇中自然少不了現代高科技戰艦﹐與六十年前的大炮巨艦對決的精彩場面。作為一個軍事愛好者﹐單是看神盾艦以反潛戰術對付海狼潛艇﹐以地對空導彈截擊大和號的主炮﹐以及神盾系統全開對付空母戰鬥群﹐就已經完全值回票價了。最初開始看這作品時﹐我有點擔心這作品會否是﹐日本軍國主義的宣傳工具﹐把歷史改寫去美化日軍的罪行。但在看了幾集劇情開始明朗化後﹐這個憂慮亦一掃而空。故事的主題其實是去探討﹐把現代人視之為真理的價值觀﹐如各國之間人民的也是平等﹐拯救人命是最高原則等﹐放在二次大戰中的環境會帶來的影響呢。這齣作品沒有像電影回到未來般﹐拘泥於時空的連續性。在神盾艦回到中途島戰役的那一刻﹐歷史就已經出現了斷層﹐讓故事是在一個平衡世界中發展。藉著對劇中幾位主角性格的描寫﹐把各種不同價值觀的比較流露出來。

神盾艦在不知明的原因下回到過去﹐大多數船員的反應是只想回到現代﹐不希望介入任何事件而引起歷史改變﹐而導致他們熟悉的現代消失。劇情的轉折點是在基於人道理由的情況下﹐拯救了一名被擊落的日軍情報員。一個在歷史上應該已經死去的人﹐卻偏偏在船上洞悉了未來的秘密。他不相信歷史是命中注定﹐要用未來的知識和力量去扭轉日本戰敗的命運。雖然他也不認軍國主義發動﹐日本無節制無策謀的向外侵略。他理想的和平路線﹐正是發動偷襲珍珠港的山本五十六所主張的﹐在戰況對日本有利時和美國講和﹐放棄南太平洋以換取中國東北的控制權。在不想改變歷史的情況﹐和不能乾坐著看因戰事拖延令大量無辜軍民喪命﹐神盾艦的船員要在這兩個難題之間作出選擇。他們是喝著可口可樂﹐受美國文化熏荼長大的人﹐不能單純把美國視作敵人﹐而去盲目作戰。同時鷹派當道的日本聯合海軍﹐亦不把不願受其指揮的他們視作盟友。諷刺的是﹐船上第一個犧牲的人﹐是給舊日軍的戰機打死的。在過去的世界中﹐他們只能孤軍作戰﹐去灌徹公義平等自由的信念。一路上他們也迴避戰鬥避免傷亡﹐使用現代戰術展視壓倒性優勢的威嚇警告﹐一方便以非暴力的手段來達到目的﹐另一方便保存沒有辨法補給的導彈戰力。而然在日本海軍令神盾艦介入戰事的陰謀﹐令到他們和現代的歷史正式斷裂。在艦長決定動用戰斧導戰還擊美國空母的一刻﹐充分表現出要承受改寫歷史﹐踏上不歸路的責任和誘惑所展現的張力。

這齣動畫的第一輯在神盾艦千辛萬苦﹐回到六十年前的潢濱基地後就告一段落。這輯主題是在改變與保存歷史的掙扎﹐最後以一艘船決戰一隊艦隊改寫了歷史。下一輯將會是不同值價觀之間的角力﹐決定塑造出新歷史的方向。很期待下一輯劇情發展的方向﹐回答現代軍力在二次大戰出現假設性問題。不過由於動畫已追上漫畫出版的速度﹐不知道下一輯何時才會改篇播映。希望這次漂流艦隊不會像上回沉默艦隊般﹐只出了四集OVA就無影無蹤。若喜歡軍事題材﹐愛看硬科幻﹐或對政治歷史有興趣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難得集合上述所有元素於一身的漂流艦隊了。

Elfen Lied 妖精之旋律

Elfen Lied 很多人認為在日本動畫界中﹐自從九五年的新世紀福音戰士後﹐已經沒有劃時代創新之作。至今所有後來推出的動畫作品﹐只是在現有的題材上作技術性改良﹐新瓶舊酒翻炒舊日流行元表之作。而在零四年度﹐卻是出現兩齣完全令人眼前一亮的動畫﹐足以為動畫界寫上新的一章。這兩齣動畫不單在動漫界引起廣泛的話題﹐亦在氣勢上足以比媲當年的福音戰士。那就是已介紹過的鋼之煉金術士﹐以及在這裏介紹的妖精之旋律。動畫的名字Elfen Lied本身是德文﹐直譯的意思就是妖精的歌曲﹐香港台灣譯法比較優雅含蓄一點﹐那就成了妖精的旋律。基本上作為一齣劃時代的作品﹐畫功設定造型和配樂也是無懈可擊。這作品是總共十四集的OVA製作﹐畫面水準自然比一般電視作品優勝。在動作場面的流暢度上﹐使用的電腦特技效果亦和同期的其他作品看齊。動畫中的音樂悅耳動聽﹐更難得的是把兩種截然不同的風格融合在一起。主題音樂有很重的歌德風格﹐歌詞引用了聖經中詩篇的章節﹐配合為開場而特別繪畫的後現代插畫﹐以及第一個鏡頭中貞子滴眼淚﹐完全表達出這作品詭異的氣氛。片尾插曲的風格則是完全相反﹐是流行的輕鬆愛情小品﹐亦是這動畫的另一個賣點。

不得不佩服導演和編劇的技藝。在這齣作品大量的裸露鏡頭下﹐完全不帶有色情成分。在被譽為史上最血腥暴力的動畫中﹐可以同時平衡發展純情房東俏房客﹐那種一男多女同住一屋的愛情小品。劇情可以從在陰暗恐怖的場面﹐一下了轉到可愛惹笑的場面再轉回去﹐而當中沒有任何不銜接之處。難能可貴的是這作品故事性很強很有深度﹐劇中探討包括人性﹐愛情﹐友情﹐基因進化等﹐哲學性的問題。在劇中人物的舖排上﹐每個角色因應其戲份得到恰到好處地發展﹐沒有只為拖時間的多餘場面﹐亦沒有因時間不足以勿勿帶過。結局清楚交待事件的來龍去脈﹐亦若有若無的為觀眾留下想像空間。由於這齣是屬於短篇作品﹐我不便把劇情透露令讀者失去驚喜﹐只可以說看這齣作品前要有心理準備﹐不要把一般動畫的公式套用其中。這劇在顛覆傳統框框之中﹐劇情的發展卻依然顯得合情合理﹐甚至比起觀眾的老土預期來得更巧妙。

很可惜這齣動畫由於取材的關係﹐相信很難在電視上公開播映﹐只可以流出專為動畫迷而製作的OVA市場。沒有大眾傳媒的崔谷﹐這作品只能靠動畫迷之間互相推介﹐成為慢熱長青的經典。

Appleseed 2004 蘋果核戰記

Apple Seed 今年對於來說士郎正宗可以說是豐收的一年﹐先後有兩齣動畫電影改篇自他的漫畫。先在上半年有攻殼機動隊第二集Innocent﹐而在下半年有蘋果核戰記的新劇場版。蘋果核戰記早在1998年已搬上過大銀幕﹐不過那齣動畫的成績並不特出﹐只是成為眾多被看過後遺忘掉的作品。我自己沒有看過舊作﹐亦沒有看過原著漫畫﹐所以很難作出比較﹐我只好單單的評論這一齣新的劇場版。

這齣以高成本製作的劇場版在畫面方便自然是交足功課﹐劇中大量使用電腦效果﹐背景和機械的繪製與近年其他3D作品的水準相若﹐人物則是採用嶄新的電腦模疑Cel效果﹐運用立體模型去模仿傳統的手繪人物﹐在製作上比Final Fantasy那種全立體人物簡單﹐在保持平面人物的親切感的同時﹐亦可以捕捉立體人物的細緻動作。不過始終這是第一次作出類似的嘗試﹐這齣動畫似乎太過賣弄人物效果﹐尤其在是頭髮和光影給有點怪怪的感覺。至於配樂沒有給我留下什麼特別印象﹐大慨只是普通的動作類動畫背景音樂吧。

故事是講述第N次世界大戰後﹐地球各地成了戰亂中的癈墟﹐只剩下唯一運作的城市Olympus﹐在這個城市中人和人造人和平地共存。但在人類有憎恨人造人的方子﹐企圖藉軍方勢力消滅人造人。而人造人也有激進分子認為人類已經過時﹐認為地球的未來是屬於人造人。主角是的該城市創建者以及發明人造人的科學家的女兒﹐她亦在父親的訓練下成為一個出色的戰士﹐在世界大戰中成為傳奇人物。她也同時掌握了人造人進化的重大關鍵﹐被稱為蘋果核的秘密。從她被城市的警察部在戰場中救起開始﹐故事圍繞著她發展雙方的陰謀﹐以及最終解開蘋果核的秘密。

劇本的篇排是這齣動畫的一大敗筆﹐原本很有潛質的背景設定白白浪費了。故事中很多重要的情節完全沒有交代﹐更離譜的是不論是正邪雙方的意圖﹐解開蘋果核秘密的過程﹐最終敵人的出現和弱點﹐甚至那台算是男主角的機械人對女主角的關係等等﹐也好像只是隨機發生的事件﹐令觀眾完全摸不著頭腦﹐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若這齣動畫在動作場面設計上出色﹐作為純萃不用思考的娛樂作品來看﹐劇本上的過失還是可以原諒。不過這作品的動作場面就只可以用沉悶來形容﹐這完全是出在導演上的問題了。很多機械人走動開鎗﹐配以大量的爆炸鏡頭﹐不就是等於出色的機械人戰鬥。在劇中的眾多動作場面上﹐由始至終觀眾也不知作戰雙方為何而戰﹐更加不知道戰鬥是如何發生的。

總括來說﹐除非是蘋果核戰記漫畫的忠實擁躉﹐這齣動畫沒有特別的觀賞價值。相信應該它他會步前作的後塵﹐成為一起給人遺忘掉的動畫作品。

Nadesico 遊擊宇宙戰艦

Nadesico 麻宮騎亞的遊擊宇宙戰艦Nadesico係列﹐包括了四集連載漫畫﹐於九六年改篇為電視版﹐以及在九八年上畫的劇場版後傳。基本上漫畫版和電視版是獨立故事﹐除了角色的造型和少數的機械設定﹐故事以及主題也沒有任何關連。漫畫版的畫功是麻宮騎亞一貫的風格﹐不過故事內容方面並不特出﹐所以只有短短的四集便草草收場。相比之下電視版的Nadesico則十分出色﹐在機械人動畫中有經典的地位。是第一套把機械人動畫兩大類別﹐熱血無敵大鐵人類和現實軍事類混合的作品。這套動畫是以瘋狂搞笑為主﹐宇宙船機械人等科幻背景設定﹐只不過是為角色提供表演舞台﹐並非故事的主要骨幹。仔細研究故事會發現錯漏犯駁的地方甚多﹐但這些小問題不影響這套動畫的可觀性。電視版在畫面和音樂質素方面比同期動畫遜色﹐雖然人物造型可愛獨特﹐但表情和動作則有明顯的平面剪貼痕跡。除片頭和片尾歌曲可取外﹐其他場面的音樂像是翻抄別的動畫作品﹐而很多時候甚至沒有任何背景音樂。

劇情發展則有充滿麻宮的特色﹐就是想到什麼便寫什麼﹐沒有什麼佈局可言。大量人物在故事中來來去去﹐不單很多角色的死法完全出人意料﹐除著劇情的發展也不斷加插新人物出場。主角本身的最大作用﹐就是把所有角色串連起來﹐所以不要對角色性格上的成長有什麼期望。身為艦長的女主角統御由里香是片中最惹人討厭的人物﹐沒頭沒腦的死心榻地愛上男主角﹐除了爭風吃醋就什麼也不懂得做。男主角天河明人也好不到那裏﹐無厘頭的大受女性角色歡迎﹐最後卻不明不白的和由里香成了一對。他起初害怕戰鬥到後來要保護全艦成員﹐當中的心理變化也交待得不清楚﹐在一集之內忽然間變成了另一個人。唯一令人留下良好印像的角色就是小琉璃﹐一個不拘言笑的冷漠電腦少女﹐常常喜歡說白痴作為口頭禪﹐妨彿是在整般戰艦中最正常的人了。

故事人物和動畫音樂素質也在水平之下﹐把這齣動畫從垃圾類挽救出來的﹐就是每集中創新獨特的笑料﹐以及玩轉其他動畫作品的幽默諷刺。這套作品在取材上為動畫界寫下一個里程碑﹐也為日後其他同類的作品奠下參考標準。以今時今日的眼光去看﹐其中的笑料也完全沒有過時的感覺。在高達等動畫中的機械人﹐出發時總是很師的在彈射器飛出去﹐在Nadesico中機械以人手動出發時﹐卻是在彈射器上跑步飛跳出機艙。通常配角的死亡是劇情的一個高潮﹐必然會是英雄式的壯烈犧牲﹐而在這套動畫中卻來個反高潮的諷刺﹐在戰上威風凜凜的王牌機師﹐夜半起身上廁所時遇上逃走的犯人﹐還未清楚發生什麼事之前就被射殺了。不能夠不說本作品的最大的特色﹐艦上眾人愛看的戲中戲﹐以三一萬能俠類動畫為藍本的激鋼人。充滿熱血正義黑白分明的激鋼人﹐正好和Nadesico中﹐除了為了生存外找不到要戰鬥的理由﹐正邪難分的灰色世界形成強烈的對比。最抵死還是在中段劇情回顧篇中﹐竟然倒轉為激鋼人中的人物在看Nadesico﹐有點周莊蝴蝶夢的哲理味道。

劇場版的設定是在電視版完結後的幾年﹐明人和由里香失了蹤﹐小琉璃升為新Nadescio的艦長。和平統一後的地球木星聯合政府﹐電視版中死不了的木星師令叛變﹐奪取了色璃子跳躍的控制權。戲份集中在人見人愛的小琉璃身上﹐明人和由里香則淪為大配角。畫面和音樂上明顯比電視版優勝﹐但卻失去了原有的搞笑神髓﹐讓人感到有點兒添食的味道﹐只為了讓電視版的角色再次出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