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獨立電影

The Tournament 殺手錦標賽

坐長途飛機的意外收獲﹐便是看到一些平常絕不會看的電影。「殺手錦標賽」是很典型的B級動作片﹐英國電影公司的小成本﹐橋套有咁老土得咁老土。話說每七年便有個殺手大逃殺﹐三十個全球最頂尖的殺手﹐聚集在一個不知名的城市﹐只有一個人可以活下來。勝出者可以獲得一千萬美元獎金﹐當然背後少不了有班富豪打賭下注。這類沒有故事沒有明星又名不見傳的電影﹐老實說下載來看也是浪費時間﹐不過坐長途機睡不著﹐看這電影倒睜著眼也能讓腦袋休息。

不要期望這電影的角色有什麼深度﹐主角是醉酒神父誤吞追蹤器墮入戰場﹐幸運地遇上好心好人的美女殺手﹐不單不殺他還拼命保護他。還有上屈冠軍愛妻被殺﹐今屈回來找出兇手復仇。片中的打鬥場面限於主要角色﹐三十名殺手大部份只有名字﹐鏡頭一轉便被殺從排行榜除名。不過那打鬥場面可謂交足功課﹐先來小菜幾碟讓女殺手大顯身手﹐法國佬在鬧市跳來跳去追殺神父﹐德州佬在酒吧混戰大開殺戒﹐與及尾段運油車追雙層巴士﹐均做到緊張刺激精彩萬分。槍戰和拳腳場面血惺﹐沒有用時下流行的慢鏡暴力美學﹐也沒有扮藝術電影把鏡頭左搖右擺﹐只是清清楚楚把動作拍攝出來﹐很傳統八十年代動作電影的風格。結局非常公式﹐好人有好報﹐惡人有惡報。女殺手與冠軍對決﹐女殺手打輸了但死不去﹐冠軍找出賭局的幕後黑手﹐以自爆同歸於盡落幕。

純萃娛樂不必認真﹐反正對故事也沒有任何期望。要吐嘈的話﹐這電影有太多不合理的地方可以吐嘈﹐隨口說兩句吧。殺手可是專業人材﹐要訓練一個殺手可不便宜﹐每七年清除行裏最頂尖的高手﹐那有這樣做生意的道理。大逃殺遊戲的獎金也未免太低了﹐以那些殺手的技能﹐夾份走去搶劫班有錢佬的賭本﹐回報與生存率應該比參加遊戲高。自爆追蹤器看似高科技﹐竟然可以很兒戲隨便挖了出來。那個法國佬最有頭腦﹐把追蹤器挖出來﹐便敵在明我在暗﹐本來甚有勝算﹐何必勉強要正面交鋒﹐落得被女殺手決解的下場。女殺手好心救神父﹐要帶他逃離遊戲笵圍﹐正好指出這個這戲的破綻。正所謂鹬蚌相爭漁人得利﹐其他人整天在打生打死﹐女殺手在解決最初那幾個人後﹐便一直安安全全躲到最後那場大戰。如果不是冠軍打德州佬時身負重傷﹐女殺手又會這麼容易死不去。

這套電影除了看血肉橫飛外﹐女主角Kelly Hu胡凱莉是本劇的另一亮點。她有點楊紫瓊的影子﹐看資料知道她是選美出身﹐有跆拳道黑道資格﹐在戲中的身手不錯。可惜多年來星途浮浮沉沉﹐主要拍電視劇當大配角。今次有機會擔正做女主角﹐希望她能夠憑此片突破戲路﹐位例荷里活的動作女星。

Fargo 雪花高離奇命案

飛機除了提供最新電影外﹐通常還會提供一些經典電影。我坐飛機不會只看最新電影﹐也會看些我想看很久的經典電影。這些經典電影年代較舊﹐很難在網上找到下載﹐正好趁坐飛機這個機會﹐補完我的電影覆歷。《雪花高離奇命案》是小成本黑色荒謬電影的經典﹐導演Coen兄弟更是Cult片殿堂級人馬。此戲獲得奧斯卡最佳劇本和最佳女主角﹐亦橫掃其他無數影展的大小獎項。報紙和網上影評一至讚好﹐更常常把這片用作衡量同類新電影的標準。

老實說我不懂得欣賞這套電影﹐耐著性子看完個多小時﹐只可以用一個悶字來形容。戲中角色的美國南部口聲﹐聽得我十分辛苦。故事理應充滿黑色幽默﹐但我不記得電影有那個場面我覺得好笑。汽車推銷員請爛仔綁架自己老婆﹐好向有錢外夫搞一筆錢。豈料錯請了個殺人狂﹐綁架行動連番出錯﹐開了頭殺人便一發不可收捨﹐越殺越多任何人等不好彩遇到便遭滅口。鄉下的大肚師奶警察接手調查這宗案件﹐慢條斯理四出問話﹐最後又誤打誤撞破案立功。

這齣電影的故事性薄弱﹐亦欠缺其他電影應有的戲劇元素﹐像是隨便找些零散的場面黏合在一起。其他人盛讚演員演技出色﹐演活美國南方小鎮的精神面貌﹐可惜我對南方文化不感興趣﹐只是覺得劇中人很普通﹐完全不像在演戲﹐反而似隨便街上看兩個陌生人對話。演汽車推銷員的男主角﹐很充份地展現出其小男人心態﹐不過我不喜歡他的角式太過煩人。另一個演爛仔的男主角樣模煨鎖﹐一開口便活像南方低商不高的小人物﹐也很惹人討厭。Frances McDormand雖然拿了最佳女主角﹐她演大肚差婆不過是行行企企﹐查案不刺激又不好笑沒有什麼好看。反而看她與老公日常生活中的瑣碎事﹐倒有一份溫馨浪漫的感覺。最不明白為什麼加插她在城市重遇舊同事那一場戲﹐兩人相對進餐尷尬地話當年情史﹐我想不到與故事主線有任何關係。

好看與不好看﹐經典電影始終是經典電影﹐看過才有資格批評。雖然《雪花高離奇命案》不合我口味﹐但我可以理解為什麼它獲獎﹐為什麼有些人拍手叫好。它不是一套普通的垃圾電影﹐只是它實在太過奇特古怪﹐並不一定適合每個人欣賞吧。

Fireproof 搶救愛情40天

現今社會離婚率很嚇人﹐據說每兩對結婚的夫婦﹐就會有一對離婚收場。教會作為捍衛家庭價值的先驅﹐深明預防勝於治療的道理﹐最有效防止離婚的方法﹐便是多做增進夫婦感情的輔導工作。今年情人節教堂搞了個夫婦電影欣賞晚會﹐看完電影後有例牌的男女分組討論﹐最後神父替參加的夫婦更新結婚時的誓詞。我被老婆捉了去參加晚會﹐反正是情人節便順她意思﹐當作陪她看一部浪漫電影也好。

「搶救愛情40天」是套很感人的電影﹐講述一對感情出現問題的夫婦﹐整天為生活各種事吵架﹐妻子還在工作的醫院有外遇﹐兩人的關係涉臨離婚邊沿。在丈夫正想放棄同意簽字離婚時﹐他的父親給了他一本舊日記﹐叫兒子按照日記所說每天改變自己一點﹐用四十日時間去作最後努力挽救這段婚姻。這套電影應該十分感人﹐我見大部份女士看到眼濕濕在抹眼淚﹐不過也有看見不少男士(包括自己)在打呵吹。

這套電影的票房和口啤也不錯﹐更成為零八年最賣座的獨立電影。戲中那本四十天愛情日記﹐更榮登阿馬遜二十大暢銷書。男主角在四十日的旅程中﹐學懂了何謂愛情﹐學懂愛是無私的奉獻﹐學懂愛是原諒和寬恕﹐令妻子回心轉意重新開始。這套嚴格來說是福音電影﹐除了男主角在四十日之旅中﹐忽然信了耶穌突變開竅懂得去愛外﹐倒沒有講耶穌硬銷信教惹觀眾反感。不過男主角信教並非主要劇情﹐換過其他方法讓他領悟愛情也能說得通。

電影也很照顧被拉來看的男性觀眾﹐適量地加入喜劇元素﹐男主角肥仔下屬便很好笑。另外男主角去醫院找奸夫攤牌那場戲﹐更讓人看得大快人心拍手叫好。男主角是消防員﹐劇中有幾個烈火雄心的場面﹐小成本制作沒有特技﹐但拍出生死懸於一絲的緊張感。我還預計結局會是醫院發生大火﹐男主角衝進火場勇救老婆。可是結局有點反高潮﹐老婆發現了丈夫的秘密日記﹐大家相擁而哭便雨過天情大團員結局。

荷里活電影販賣的所謂浪漫愛會教壞人﹐以為要有感覺才是算是愛﹐讓人活在那些不切實際的電影幻想中。這電影的愛情是真實的愛情﹐現實生活中那來這麼多刻意的浪漫情節﹐其實在平凡之中也可以找到浪漫。愛情是夫婦之間的一個承諾﹐正如男主角的消防員守則﹐在火場中永遠也不能丟下同伴不管﹐夫婦在婚姻中不管有什麼問題﹐永遠也不能丟下伴侶輕言離婚。

雖然這套始終是女人戲﹐不太適合男性觀眾看。不過既然男人一定要陪女人看電影﹐看這套總比看那些荷里活垃圾愛情電影好。至少看完能夠增進夫妻感情﹐而不是總給老婆質問﹐為什麼我不像荷里活愛情片男主角般浪漫。

Moon 月球

moon-movie-poster

七八十年代是科幻電影的黃金年代﹐很多經典的科幻電影也是在那段時間拍攝。反觀近年的所謂科幻電影﹐大部份徙具外表內裏言之無物﹐不過是藉掛科幻的羊頭﹐賣電腦特技觀感刺激的狗肉。「月亮」沒有喧嘩的電腦特技著重說故事﹐甚至採用復古風格以模型拍攝﹐正好是科幻電影混濁中的一股清流。

這部電影由英國的獨立片商拍攝﹐全片大部份時間只有主角一人在演獨腳戲﹐是那類導演功力稍遜便會悶死人的電影。幸好導演把節奏捉拿得十分準確﹐電影聚湊而感人中帶點幽默﹐還留給觀眾思考回味的空間。電影亦橫掃歐洲多個獎項﹐不過觀眾可以放心﹐這套不是那些拍來拿獎的悶藝電影﹐是一套很傳統的硬派科幻電影。(注意﹕以下內容含有劇情)

電影的故事發生在不久的未來﹐主角是在月球工作的採礦員﹐負責維修保養自動採礦車。他跟採礦公司簽了三年合約﹐在這三年裏他便一個人在月球基地渡過。他的同伴只有照顧他起居生活的人工知能機械人﹐閒時從飯盒中種自己照顧植物﹐砌小時長大的小鎮的模型﹐看看老舊的電視錄影節目解悶。他聽著妻兒寄來的影像﹐倒數著回家的日子。離合約完成還有二個星期﹐他在修理採礦車時發生意外﹐醒來後發現基地多了一個人﹐那個人竟然與自己有同樣容貌和名字。

熟讀科幻小說的朋友﹐應該很容易估到電影所用的橋段。採礦公司為節省成本﹐用複製人取代真人操作月球基地。工作合約只有三年﹐複製人只有三年壽命﹐三年後換一個新的複製人。電腦以為主角意外身亡﹐便從冷藏庫復活替代的複製人。豈料新的複製人擅自行動﹐把被困的主角救回來。新的複製人很快接受自己是複製人的事實﹐並著手開始計劃逃亡回地球。主角擁有過去三年的記憶﹐一時間不能接受自己是複製人的事實。電影不是走驚險路線﹐逃亡計劃也只是輕輕帶過。重點是主角的兩個複製人間情誼﹐如何面對另一個自己﹐幫助另一個自己活出餘下的生命。

電影有幾個感動觀眾的場面﹐但並不是那些浪費紙巾的催淚電影﹐而是借用科幻的設定去刻劃細膩的感情。主角逃出無線電干擾笵圍打電話回家﹐發現妻子離世女兒長大成人﹐還說原版自己對話﹐才警覺自己已不知是第幾個複製人。兩個複製人大難當前﹐交心談論被移殖腦中的共同記憶﹐憧景著逃回地球第一件要做的事情﹐流充男人間的浪漫。原以為基地中的人工智能電影是公司派來監視主角﹐它不惜重新啟動刪去所有記憶捨生幫助主角逃走也很窩心感人。

喜歡科幻電影的朋友﹐這是一套很值得看的電影﹐讓我們重溫黃金年代科幻電影的感覺。

Son of Rambow 第二滴血

Son of Rambow 請大家不要誤會﹐《第二滴血》不是《第一滴血》的續集﹐雖然兩套電影也不是全無關係。《第二滴血》的故事發生在八十 年代的英國小鎮﹐有兩個男孩迷上了《第一滴血》﹐自行拍攝電影的續集﹐幻想自己是藍保的兒子﹐在槍林彈雨下勇救被敵方的俘擄藍保。拍攝的過程不單笑話連篇﹐還見證了兩個男孩的一段感人友情。這齣電影由英國獨立電影公司拍攝﹐有別於荷里活的公式喜戲﹐不會夾硬造作引人發笑。英式幽默比較含蓄﹐不會明顯地逗人哈哈大笑﹐但會讓人內心不禁莞爾。

這個故事是圍繞兩個小男孩之間的友誼。他們兩人的家庭背景﹐可說是完全兩個極端。一個男孩生長在清教徒家庭﹐每天除了需要讀聖經外﹐還嚴禁接觸世俗的娛樂﹐不可以看會教壞人的電視和電影。另一個男孩則完全無王管﹐父母在長時間在外國工作﹐與不良少年的哥哥相依為命。在一次遇然的機會下他們相遇﹐壞男孩給老師罰出走廊站﹐好男孩則因為不能看電視要出走廊自條。最初壞男孩是明搵好男孩笨﹐當他是下屬般呼喝使喚﹐好男孩還以為自己交了個新朋友。在壞男孩家中好男孩初次接觸電影﹐偷看在戲院盜錄的《第一滴血》後完全著迷﹐還幻想出藍保兒子救父的故事。壞男孩正想拍攝真人特技電影﹐於是便照好男孩的故事作劇本﹐哄騙好男孩當主角兼土法特技人。

他們兩個人每天一起拍攝電影﹐原本壞男孩只不過視好男孩為一件拍攝工具。直到有一次拍攝發生意外﹐好男孩掉下潮中機乎遇溺﹐壞男孩把好男孩救回上岸﹐他們二人的關係發生微妙的變化﹐壞男孩把好男孩視為朋友兄弟﹐開啟了他的心靈接納好男孩的友誼。在另一邊廂好男孩每天暪著母親拍電影﹐在他家庭的保守教會引起一個騷動。除了兩個小孩異想天開扮藍保拍戲這條主線外﹐這齣電影的支線也很豐富感人。有從法國來的潮爆交換生﹐介入兩人的電影拍攝﹐令他們的友情受到考驗。也有壞男孩與他哥哥的關係﹐好男孩母親與保守教會的關係﹐因為他們的這套電影而轍底改變。兩個小男孩因拍電影而引起的家庭問題﹐換一個角度去看﹐不也是與每個人成長的煩惱源出一轍嗎。

這套電影最成功的地方﹐是兩位童星的演技令人讚嘆服佩﹐把角色的感情﹐內心的矛盾爭扎演活了。在銀幕上好男孩前很天真單純﹐對每個朋友也是同樣付出真心。他一心只想拍攝自己喜愛的故事﹐不明白為什麼牧師要阻止他﹐說他在做壞事。他一邊不想讓媽媽不開心﹐一邊又兼顧與朋友一同完成電影的承諾。演壞男孩早熟得像一個小大人﹐可是老積外表下不時流靈出內裏一顆童真的心。他對好男孩態度轉變的表達技巧精妙﹐演活從欺負對像到真心朋友﹐因為誤會以為友情受到背叛﹐但在最後關頭還是不能捨棄朋友的心路。飾演配角的法國交換生也很入形入格﹐活脫像個受學生歡迎追捧﹐喜歡藝術愛自戀的反叛少年。

據說史泰龍十分欣賞這套 《第二滴血》﹐不過印象中這套電影好像沒有在戲院上過畫﹐甚至DVD也沒有什麼宣傳。我也只是坐長途飛機時﹐其他電影不是看過了便沒有趣興﹐幸運地隨意看到了這套電影﹐直是一個頗意外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