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荷里活

Arrival 天煞異降

《天煞異降》的評價非常兩極,被片名誤導,以為這套是打外星人特技片的朋友,不是中途悶到睡著了,就看完不明所以罵聲四起。而我等少數科幻電影的發燒友,則把這套和理非非同外星人齋講的戲,與《Contact》和《Close Encounters of the Third Kind》兩部經典並列,一同供奉在科幻電影的神檯之上。

下文包含劇透,未看慎入

電影改篇自Ted Chiang的星雲獎短篇小說《Stories of Your Life》,原著小說只有短短三十頁,平淡地記載人類語言學家,如何學習到訪地球外星人的語言。當中沒有緊張刺激的情節,卻引發讀者思考,語言與思考的關係,時間的真實性,預知未來與自由意志等哲學問題。如果外星人的時間觀並非線性,那人類如何與他們滿通呢?不得不佩服編劇的功夫,一部如此平淡但具深度的作品,拍成電影仍能忠於小說提出的兩大命題,絲毫不差傳達原著的想法,實在是難能可貴。戲中為加添娛樂性而加插巨型太空船,士兵叛變的爆炸場面,各國玩陰謀盤算獨佔外星人研究成果,結局高潮女主角阻止中國與外星人開戰,與全片淡淡然的風格有點格格不入,是美中不足的小缺陷。

開場時女主角與英年早逝女兒的片段用來扭橋很絕,我一直以為戲中女主角與女兒是回憶片段,想不到原來是女主角學習外星文字後,語言改變腦袋的思考方法,讓女主角跳出線性時間的思考限制,從而看見未來的預視片段。預視未來與自由意志有沒有矛盾,電影中沒有明確探討過這個問題,不過小說中提出語言乃行動,行動讓預知轉化為真實作為答案。有些影評說女主角明知到女兒會患絕症早逝,仍然選擇生她出來很淒美偉大,看來他們仍然局限於線性時間來思考,還未感受到作者想表達那一種全知的時間境界。至於某些狗屁不通的評論,批評女主角預知中國將軍的手機號碼劇情犯駁,他們完全捉錯了用神,套戲根本重點不在這裏,就好像說某歌手演唱會的服裝難看,所以他唱歌不好聽一樣低能。

這套電影是神作,科幻迷不可以錯過。看完電影一定再讀小說,既然已經預先知道了結局,不就是好像是用全知時間去看故事一樣嗎?

Hidden Figures (NASA無名英雌)

公司項目完成慶功,包起整間戲院請同事睇戲,畢竟我們是高科技的工程公司,揀影片也廷有心思,選了這齣與工程學有密切關係的Hidden Figures。故事改篇自真人真事的傳記,講述在美國六七十年代,太空總署的三位黑人女性的事蹟。雖然今天美國已經有黑人當總統,但當年社會仍然有種族歧視法例,黑人不準和白人一起坐巴士,不能使用同一個廁所,不同上白人的學校,甚至連咖啡壺也要分開。黑人加上是女性,更是被雙重歧視,盡管工作能力比白人男性優勝,卻得不到合理的待遇和機會。這齣電影是勵志故事,三位女主角力爭上游,終於憑自已的努力闖出一片天空,成為平權運動的程里碑。

原本擔心電影會很沉悶,估不到意外地好看,沒有刻意販賣種族問題煽情,反而著眼於主角如何克服重重困難。編劇把三位女主角的爭扎,放在美國與蘇聯的太空競賽的默絡中,讓觀眾感受她們是水星太空船發射成功的無名英雄。電影中因為電腦計算軌道出錯,太空人John Glenn親自點名Katherine Johnson,用人腦覆核軌道計算是真人真事,電影中拍得十萬火急,火箭要等著結果才可以升空,現實的版本是有幾天時間去計算。另外戲中三位主角是好朋友,現實中她們只算得上是同事,而當主管的那個主角的故事,真實中其實比另外兩位早十年。電影戲劇性十足,太空總署老總親自拆黑人廁所是神來之筆,讓觀眾感受到太空總署不問膚色只問能力的進步性,不過那當然電影杜撰的劇情了。戲中有些對白亦很到位感人,例如猶太老工程師鼓勵女主角去報考工程師,不要因為自已的膚色未試就覺得一定失敗,他說自已在納萃集中營死裏逃生,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劇中沒有壞人,太空總署的白人同事亦不是刻意地歧視黑人,不過當年社會風氣就是如此,劇中白人女上司正好演活那一種「無知之惡」心態。

身為一個電腦人,戲中描述的電腦歷史很有趣,當電腦有整間房子般大,輸入輸出還是用打卡的年代之前,computer一詞,原意是指用人腦去compute的人,亦即是戲中三位女主角的工作。發射火箭上太空涉及很多數學計算,太空總署請了很多女性來擔任計算員的工作,因為女性比較細心。電影中的其中一個橋段,說要從太空軌道回到地球要用新的數學理論去計算,然後女主角靈機一觸說不如用古老的Euler’s Method去計算,讓我十分驚訝,因為很少荷里活電影有如些合情合理有關「電腦」的對白。不過相信非數學人完全不明白這段戲的精妙,簡單來說從太空軌道返回地球要用微積分去計算軌道,當年還未發明漂亮的方程式去找出答案,而Euler’s Method則是傍門左道的暴力破解,把方程式用數碼化斬件,用大量普通四則運數去計算太約答案。反正又不用真的解開方程式,只要答案在二十海浬的笵圍內,讓海軍空母可以去收回太空船就可以了。這方案就是依賴電腦的運算能力去找去降落地點,所以才有後來新型電腦計算出錯,要主角用人腦去計算落點的高潮。

電影故事很好看,不過沒有特技鏡頭,沒有動作場面,不必要在大銀幕看。這些純劇情的電影,不妨等出影碟才在家慢慢欣賞。若果只是看電影完便算,導演想傳達的訊息便只收到一半,看完電影若能引起觀眾對那段歷史的興趣,借古喻今,讓我們反思社會上的不公義,那才叫是功德完滿。看完電影我爬了不少Wiki,除了知道劇中那些情節是真事,那些是跨張的表達手法外,還看了不少早年太空科技的資料。原來太空船返回地球也有分導道降落和非導道降落兩種,這套電影真的寓教育於娛樂,能夠引起我的學習興趣。

Jason Bourne 叛諜追擊5:身份重啟

失憶特工Bourne系列長拍長有,上集換了主角不用看,今集Matt Damon強勢回歸,當然要繼續捧場支持。故事不用太認真看侍,總之OK通順就可以了,反正動作場面才是本戲的賣點。這套依然沿用Bourne公式,先製造危機做讓主角四處逃亡,順便中段讓舊女主角領便當,換個新女主角繼續支援,最後絕地大反撲擺CIA一道,把應報的仇報完了,再度消聲匿跡隱姓埋名。

戲中三集立要動作場面中,我認為開首希臘那場最好看。Bourne與Nicky雅典街頭會合,適逢當地爆發反政府示威,示威者和警察對峙令市內亂成一面,一方面為主角製造脫追捕的機會,另一方面CIA想趁亂暗殺二人。Matt Damon騎著電單車,在雅典橫街窄巷左穿右插,避開警察和追殺他們的CIA特工,與時間競賽在警察包圍市中心前逃出,十分緊張刺激。

柏林和倫敦那兩場戲於過場性質,對付幾個CIA的雜魚特工兼交待劇情。Bourne先到柏林找黑客幫手解密看Nicky偷回來資料,再到倫敦找出關鍵證人,得知原來他父親創立洗腦計劃,並因想阻止兒子被洗腦而遭CIA暗殺。戲中有個的大彩蛋,第一集那個開場被炸死的路人甲,竟然是Bourne的父親,估不到作者可以這樣玩後設,佩服他扭橋手段高明。劇本有大bug,檔案解密完成,Bourne應該抄回家才慢慢看,那有人背後不設防施施然逐頁看。不過至少沒有低能地撞密碼,算有進步。

最後決戰大鬧賭城拉斯維加斯,科技巨頭和私隱會議全是愰子,重點是Bourne在會場內如何英雄救美。新女主角倒不是省油的燈,為了升職加人工,索性借Bourne之手幹掉上司,雖然上司想殺她在先,只能譔你不仁我不義。若果電影就這樣結局,觀眾可能會覺得不夠喉,於是臨尾加多一場賭城街追逐戰,CIA特工兼殺父仇人行動失敗,搶了輛警察裝甲車逃走,Bourne搶輀跑車去追。我自已覺得這段玩得有點過火,大場面好好是好看,不過變得像007的爆破風格,不似Bourne一貫的低調風格。

新女主角想把Bourne重新招攬回CIA,不過為了替開拍續集舖路,Bourne必須要保持閒雲孤鶴的身份,再一次消失於人群中。怎樣CIA老是學不精,每次CIA想要抹殺Bourne,結局都是陪了夫人又折兵。其實Bourne不想回來工當特工,便由他當普通人過正常生活好了,其至送他一張路人身份證,幫他找份朝九晚五枯燥沉悶的工作。大慨Bourne退休幾個星期便頂唔順,乖乖地回CIA主動乞求出要任務了。

Suicide Squad 自殺特攻 :超能暴隊

在飛機上看完《蝙蝠俠大戰超人》,很順理成章便看埋這套《自殺特攻》。兩者同屬DC宇宙的世界,片頭借用BvS的結局,連蝙蝠俠亦客串出場,一開場把壞人捉入監獄。平時正義英雄拯救世界,今次輪到壞蛋雜牌軍充當英雄。這套電影在宣傳和片頭中,用彩色繽紛的字體,給觀眾一個不用認真,只不過是看在漫畫的感覺,所以觀看前調較好心態,不求深度不求交戲,只求有打有笑輕輕鬆鬆兩句鐘,而這套電影算是交到功課,娛樂性尚可,不妨一看。

自殺特攻隊美其名是一隊人,其實只有兩角色有些少描寫。其一是巨星Will Smith飾的Dead Shot,百發百中的神槍殺手,戲中算是自殺小隊的非公認領袖,而導演亦刻意為他漂白加入好父親的元素。其二當然是女主角兼宣傳重點小丑女Harley Quinn,不過我略嫌她劇中未夠顛未夠喪,而任務中小丑攔途劫人,她與小丑過去的回憶,她的愛意如何打動小丑,大慨是劇中唯一認真的文戲。我好奇她那枝棒球棍是什麼物料製造,機關槍都打不死的喪屍,她可以一棍卜死他。

其他隊員全部是來湊腳的大咖喱啡,團隊合作精神就別指望了。火男是隊中唯一的超能力者,戰力最強不過全程行行企企,最尾打大佬才出點力,亦是唯一合乎隊名的隊員,真是與大佬一同自爆死了。回力標佬與鱷魚男是汎用型,不是特別好打又不沒有什麼戲份。女忍者和軍佬不算是壞人,不過是政府請回來的監工,軍佬還有和正牌大奸角女巫有一腿。最後還有一個逃走被爆頸,連名字是誰都不記得就死了。

我明白看這套電影講故莫駁故,不過大橋實在有太多漏洞了。女巫和她哥看似很強,把整個城市變成喪屍,又可以遠距離射地圖炮。不過自殺小隊全部不是超能力者,她哥先被小隊用炸彈KO掉,然後小丑女近身把女巫的心挖出來,就這樣打贏完場。其實黑婆上司不是一直拿著女巫的心嗎?在女巫失控時,立即把女巫的心破壞,便不用上演這場大龍鳳,還是她認為可以回收女巫。另外中段在指揮中心救出黑婆,手拿引爆器的軍佬和黑婆同在一起,槍神大可以同時把兩人的引爆器打掉,然後大家一起逃亡。

最後不得不提小丑,第三代小丑完全沒有魅力,與初代的Jack Nicholson和Nolan時代的Heath Ledger相差太遠了,戲中的小丑純萃是用來襯托小丑女。

Rogue One: A Star Wars Story 俠盜一號:星球大戰外傳

自迪士尼天價購入《星球大戰》版權,重新啟動整個《星球大戰》系列,每年聖誕檔期推出一套新電影。我與幾位星戰迷朋友,相約一起入戲院欣賞星戰電影,已經是每年這個時候的指定動作。去年的第七集Force Awaken,一洗佐治魯卡斯那三集前傳的頹風,讓星戰迷重拾元祖星戰四五六集的感覺。可惜Force Awaken只有雖形似神不似,兼新故事內涵強差人意,主線太多犯駁和漏洞,未能更上一層樓。這套星戰外戰《俠盜一號》,講述第四集A New Hope前的故事,反抗軍敢死隊偷取死亡星設計圖,為星戰宇宙整個舞台拉開敘幕。作為一個老星戰迷,《俠盜一號》完全超出預期,非常好看,比Force Awaken更盡得的元祖神髓,劇力甚至直逼被譽為星戰系列顛峰之作的《帝國反擊戰》。

下文含劇透,未看慎入,不過歷史不能改寫,《俠盜一號》的結局,一早已經寫死了,劇透也無妨。

《俠盜一號》故事非常簡單,直線發展沒有任何機會出錯,一句到尾夠熱血爽快。帝國終極武器死亡星建造完成,與反抗軍力量懸殊,完全是以卵擊石。絕望感貫穿整齣電影,在大時代中小人物的主角群,在絕望中抓著一點希望之光,明知是死路一條亦無懼向前,那一份悲壯氣氛很有感染力。這集故事解開星戰迷多年的疑團,為什麼死亡星設計有嚴重缺陷,讓Skywalker一炮打爆整個死亡星。原來死亡星的總設計師身在曹營心在漢,雖然被迫為帝國開發殺人兵器,但秘密地在設計中隱藏漏洞,讓帝國軍的最強兵器,成為帝國軍的致命罩門。

劇中男女主角的性格描寫十分細膩,刻劃出在沒有Jedi沒有原力的保護下,一般人在帝國的強權下如何自處。女主角是總設計師的女兒,父親被帝國帶走後,由革命軍養父撫養成人。她從只顧自保不斷逃避,到選擇站出來挑戰命運,知道真相後原諒父親,完成他最後的遺志,把死亡星設計圖偷出來,為絕望帶來希望的曙光。男主角為向帝國復仇加入反抗軍,以服從命令為藉口放棄獨立思考,到被女主角和她父親感染,憑獨立意志邁出第一步,先違抗命令不殺總設計師,然後與志同道合的戰友擅自出擊,去把那份百份之一的希望變成可能。最後一場相倚在沙灘上看日落(誤)的美景,為本劇寫一個美淒的結局。

香港觀眾的注意力,必定在宇宙最強,一個打十個白兵的甄子丹身上。他飾演的聖地守護者盲俠武僧,雖然片中大顯身手和笑位十分搶鏡,不過角色則沒有多少描寫有點平面,他和重炮手姜文在戲中的作用,只不過是編劇替女主角安排的私人保鏢。看丹爺的身手,在戲中不是Jedi也沒有原力,盲眼也可以射箭打爆TIE fighter,若果他早生十幾年在舊共和,有機會拜師Yoda門下學習原力,恐怕黑武士都不夠他打。只是他最後一場戲有點低能,疑似原力上身口唸唸行去開掣,為宇宙最強留下一個污點。其實丹爺和姜文一個擅長近戰,一個擅長遠程攻擊,戲中沒有他們二人互相配合作戰的戲份有點浪費。若我改寫劇本的話,改為他們二人守護輸送器據點,力戰一浪接一浪的白兵,死守到最後一刻力竭而亡,結局便更加悲壯。

既然故事作為第四集的前傳,嚴格來說是第三點九九集,戲中的設定忠於本傳原著,反抗軍的森林基地,X-Wing大戰AT-AT Walker,讓人欠違了的紅藍金小隊,只有第六集出過場的反抗軍艦隊,一眾反抗軍將領熟悉的角色,讓老星戰迷緬舊一番。製作組用電腦特技,把死亡星指軍官和公主,再次重現觀眾眼前,讓這套前傳與本傳更絲絲入扣。最後一幕黑武士出場,砍殺反抗軍雜兵,更讓老影迷喜出望外。結局與第四集開場一氣呵成,公主的太空船及時逃出,讓我看完《俠盜一號》後,很想立即把第四集翻出來繼續看下去。

迪士尼接手後,新星戰一套比一套好看,讓我對明年的第八集,萬份期待。今年看完戲散場去吃飯,已經與老朋友約好,明年準時再見。

註:中文戲名其實譯得不好,沒錯他們是去盜取死亡星設計圖,但他們不是傳統定義上的俠盜。Rogue這個英文字,在軍隊的語境中,Go Rogue是指違抗命令,Rogue One就是指擅自行動的小隊。在軍事史上,因為士兵個人意志的決定,左右整個戰局大勢的例子也有不少。Rogue One便是向這一班反抗軍無名英雄致敬,他們的犧牲為銀河帶來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