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魔幻

潮與虎

不知是否近年新漫畫不爭氣,要改篇漫畫拍動畫版,製作社只向舊世代的蒼海遺珠入手。《潮與虎》是九十年代的長篇漫畫,很多年前我曾經看過,故事差不多完全忘記了,很王道熱血的標準少年漫畫。一少年一妖怪的組合,手持妖怪剋星的獸矛,從初段的公路電影的故事,一路打倒白面者拯救世界,主線非常簡潔。

劇情很慢熱,過了一半才開始跑主線,開頭只是在旅途中打壞妖怪,遇上好妖怪結為伙伴,為妖怪世界平反,建立人類與妖怪的橋樑。中段開始解開獸矛的秘密,到最後大佬被封印的白面者出場。白面者是近年罕見的單純邪惡型大佬,沒有自以為是的正義,甚至沒有什麼可憐身世,就是一頭要純萃要毀滅世界的怪物。或許白面者代表著的邪惡太明顯,人心的恐懼,破壞一切的慾望,正邪善惡分明,反而打起來十分爽快。由白面者的嘍囉打起,到被洗腦控制的人和妖怪,白面者的分身,時間旅行打過去的白面者,最後白面者本體復活,打了差不多半季。潮與虎集合全人類和妖怪,僧侶和科學的力量,憎恨等負面情緒不能戰勝白面者,戰勝它依靠希望友愛團結等正能量,有點老土但真係好熱血,現今漫畫沒有這份味道。

十幾年前《潮與虎》出過OVA,只是拍了初段幾個故事,然後便不了了之。今次電視版有三十九集,不過仍然不夠篇幅,要大量刪減故事,北海道篇和東西妖怪大戰全刪了。雖然不太影響與白面者之戰的主線,但不是原汁原味有點遺憾,如果可以拍五十二集更好了。動畫版的人設忠於原著,在萌系角色濫泛的今天,初看時有點不習慣,不過看順眼之後,上世紀的人設反而更感親切,更有性格。不似萌系角色的頭髮面相屬性,千篇一律的模組隨機配對生成般沉悶。

這套漫畫的一個特點,是不論是男女主角,第二男女主角,都比第一男女主角更搶鏡。第一男主角潮是很典型的熱血少年,由於故事不需努力練功,有獸矛變身代勞,除了是個懶好人外,使用獸矛過度會有獸化危機外,沒有什麼值得一提。一路以來能吸引觀眾,很明顯是第二男主角虎了。虎被封印三百年後放出來,古代妖怪撞上現代文明,為故事帶來不少笑位。他性格傲嬌(那年頭應該還未有這屬性分類),旅途中與其他人和妖怪相遇,口裏說不關心其他人,最後總是心軟出手。整天說著要把潮吃掉,其實心裏十分緊張他,每次潮遇到危險時,總是用不能讓他被其他妖怪搶了來吃來當藉口。

正印女主角麻子是潮的青梅竹馬(那年代真的很流行青梅竹馬,夠簡單不用刻畫愛情線,就有女主角可以用),不過她沒有多少戲份,差不多所有重要場面,石妖,海妖,梳頭等,全都是與第二女主角真由子一起。真由子最初麻子一起暗戀潮,讓愛後移情別戀喜歡上虎,餵虎食漢堡飽,與虎一起扮新郎新娘,給觀眾留下深刻印像,人氣把麻子比下去。除此之外,真由子本身是決眉轉生,是對付白面者的重要戰力,最後一戰有很多戲份。另外漫畫中有一章故事講述,真由子把人造人霧雄收兵的經過,不過動畫版刪去一大半。其本上故事中除了潮以外,最好打的第二和第三名,都是她的裙下之臣。甚至連第三女主角白髮巫女小夜的劇份也比麻子多,全世界受白面洗腦失去潮的記憶,她是少數還記他的人,在最後一戰時打開鬼門關,讓以前領便當的角色再出場,功不可抹。在一套熱血瀑畫中,不能打的女主角很蝕抵。

盡管畫面和聲優都是名星級陣容,可惜《潮與虎》的收視麻麻,大慨新一代早已離棄的熱血故事,只有老鬼們仍守著那份熱血魂。

亞爾斯蘭戰記

中學時期迷上了田中芳樹,《銀河英雄傳說》讀了不下十數次。愛屋及烏,連帶他的其他小說也讀了不少,不過除了短篇小說偶有佳作外,其他長篇小說差不多全部爛尾。當年曾經讀過《亞爾斯蘭戰記》,故事內容全部水過鴨背,差不多沒有留下任何印像,唯一記得只有書中的軍師常常強調,打仗時資源調度的重要性,有別於比起其他一味講戰略戰術的軍事作品。很多年之後,我多看了點軍事歷史,才明白以資源角度行軍打仗,原來只是軍事的基本常識,不過因為太過實際到很沉悶,很難為故事加添色彩,所以在軍事作品中常被刻意忽視。

田中芳樹有一段時間停筆不寫《亞爾斯蘭戰記》,我想又多一套爛尾的作品,估不多二十多年後竟然咸魚翻生,先由《鋼鍊》作者牛媽荒川弘改篇漫畫,然後以之為籃本拍動畫版,最叫人感動是終於寫到結局,《亞爾斯蘭戰記》擺脫爛尾的命運。動畫改篇忠於原著,兩季拍到小說第六本,不過我很奇怪第二季只有八集,明明還有時間,怎麼不拍埋第七本《王都奪還》,至少好歹第一部告一段落。看網上新聞說導演想等埋牛媽漫畫的進度,不過第二季一早已經超越了漫畫,反正又有原著小說的故事,又不是動畫收視差被電視台砍番,完全不明白為什麼動畫中間忽然斷了。

《亞爾斯蘭戰記》是一個亡國王子復國的故事,發生於中世紀發展程度的奇幻大陸,不過沒有太多魔法和怪物,主要都是人類國與國之間的戰爭。以前看小說只覺故事讀起來很爽,不覺得有什麼大問題,今次再看動畫時故事的問題才浮現出來。主角陣營實在太強了,有料事如神的軍師,還有其他五個好打得的伙伴,七個人無驚無險戰無不勝,對面的敵人實在弱得過份。初期只有七人一起走難時,動作場面處理還可以,到了後期兩邊大軍隊對陣,動畫完全沒法重現小說中兩軍戰鬥的氣勢。畫面上只是一味人多,完全不知道士兵在打什麼,到底如何打贏法。不知是因為動畫砍掉太多文戲,所以戰鬥的戲情交待得不清不楚,還是導演根本不懂拍古代戰爭。雖然戰爭拍得差,主角威能太一面倒外,故事本身其實不差,有貫穿第一部的身世之謎,主角眾人時不時輕鬆搞笑,軍師把現代人眼光套中世紀世界觀的思維,保持田中芳樹的一貫水準。

漫畫進度緩慢,不知道第三季何開拍,若果要等埋漫畫,恐怕要等三五七年。小說第二部完結了,我有空找小說版來看看,難得有生之年系列竟然有結局,一定要捧場。

魔王勇者 Maou Yuusha

一般的日系RPG情節,總離不開勇者和伙伴一行人,千辛萬苦排除萬難打倒大魔王,從此世界和平遊戲破關完場。尚若當勇者遇上魔王時,魔王向勇者伸出友誼之手,衷心與勇者手攜合作,改變人類和魔族不是你死便是我亡的世界,那故事又會如何發展呢?「魔王勇者」便是基於這一個顛覆傳統的提問,很認真地玩轉傳統RPG的世界觀。

魔王要改變世界的力量,並不是武力的統治,而是把現代的科技,經濟,政治,軍事知識,投入相當於中世紀的RPG世界。把人類長達三個世紀,農業革命,啟蒙運動,工業革命,平權精神等等的歷史,壓縮在短短數年時間內改革完成。RPG世界中人類與魔族戰爭經過數百年,戰爭已淪成為人類和魔族的權貴欺壓人民的手段。權貴宣稱要把敵人趕盡殺絕,可是他們自身的榮華富貴,卻是建立在敵人繼續存在這大前是之上。弱小但充滿智慧的魔王,與擁有無可匹敵力量的勇者,能否從最根本去改變這個世界,讓農奴和人民得到解放,人類與魔族通商建貿易伙伴,互惠互利的共存關係,達到真正的和平呢。

「魔王勇者」的原著是網絡小說,後來結集成五卷小說出版,中文版則只出版到第三卷。小說的體裁很特別,內容是一篇又一篇的對話,沒有任多餘的描述文字。作者已假定了讀者對於日系RPG,與書中引用的現代知識有一定程度的認識,作者只寫下最核心最有趣的觀點,和其引發的重大事件與世界變遷,其餘不那麼重要的旁枝末節劇情,讀者可以自行運用想像力補完。

把這樣的原著改篇為動畫版有好有壞,好處是原著留白地方很多,動畫版有很大發揮空間。壞處是原著內含海量資訊,動畫版因篇幅所限和保持情節緊湊關係,書中對白必定要有所取捨,有些地方無可奈何地要輕輕帶過。幸好我看了第一集動畫,便已急不及待上網追看原著小說,所以能夠好好享受接下來十二集的動畫。沒有看過原著小說,對日系RPG和現代知識又不熟悉的朋友,恐怕會看得一頭霧水,不能理解劇中情節安排精妙之處,只會不停吐嘈說這裏不合理,那裏說不通。那是因為他們不理解劇中世界的邏輯,又或者可以說其實他們也不了解現實世界的歷史和邏輯。描寫得太真實反而在動畫中看起來不合理,那是因為動畫世界中不合理才是常態。

雖然故事的主題十分認真嚴肅,但也需要加插些輕鬆的元素,去保持觀眾的興趣。大乳魔王,純情勇者,與女騎士三人之間的戀愛線,為故事加添不少笑話作點綴。好色老賢者,跳線火龍公女,天然呆女魔法使,吐嘈弟子組等人,初時以為他們插科打諢為主,想不到後來他們也各自擁有自已的故事,是魔王改革世界計畫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份。不過始終受原著文體的影響關係,故事以事件推進為主,角色描述在動畫中比較弱,觀眾沒有足夠時間去了解和喜愛劇中的角色。事實上角色連名字也沒有,原著中只是以職任作稱呼,可見作者只不過把角色當作劇情道具。

很可惜這套動畫的收視並不理想,可能是目標觀眾層太窄,要懂門路的人看起來才過癮。若果只看表面賣點的話,賣萌又不夠萌,動作場面又不夠刺激,名乎其實口水多過茶,講多過打,笑位又不夠多,製作水準也只是一般,的確很難吸引膚淺的主流觀眾。儘管製作組在片尾舖路會有第二季,但情況不太樂觀,畢竟投資者也要看收視作掏荷包的指標。動畫版結局看來無望,唯有耐心等待中文小說版吧。

以下內容包含劇透,未看小說者慎入:

時隔兩年,終於看完小說版。整本書以對話形式行文,好處是資訊密度高,基本上沒有癈話,所有對白都在推劇情。壞處則讀起來很費神,閱讀速度很慢,要三個多小時才看完一本。魔王勇者聯手改革世界,到最後發現世界停滯不前的元兇,竟然是創世神光之精靈。不過故事始終貫徹文戲為重心,打大佬不是用暴力,而是用言語去說服她,開解她的心結。光之精靈並非壞人,不過是保守與進步理念之爭,有點像羅德島灰色之魔女的理念,讓世界在勇者打魔王的無限輪迴中,無知的人民在小衝突小戰鬥中生存下去。當魔王引進現代科技和想思,打破了停滯世界的平衝,天秤可以向兩個方向發展,好那方面可以是社會進步,為人類帶來幸福,反之亦可能帶來滅亡。身為現代人,作者的取向十分明顯,寧願打破安逸平靜的生活,換取自由去尋找更好的可能性。其實不外乎是絕大部份RPG的正面思想,魔王與勇者在最後一戰前退場,讓各人用自已力量守護人類的未來,倒是少有的故事發展與主題互相乎應。不似W高達無盡華爾滋那樣,主角這邊廂在講同樣一番說話,在那邊廂以主角威能大殺四方,豈不是成為以絕對武力鎮壓一切的無上權威。若果魔王與勇者用自身力量左右戰局,他們不過是取代光之精靈的人類家長地位,空談人類自由發展便顯得偽善。

鋼之鍊金術師劇場版 – 嘆息之丘的神聖之星

「鋼之鍊金術師」前年番拍,砍掉了初次電視版的原創結局,按照漫畫版原裝結局,把後半部重新製作,大獲好評。接著乘勢推出新劇場版,吸取了上次劇場版「仙巴拉的旅人」的教訓,今次學精了不再賣弄很玄沒有人看得明的世界觀,而平實地說鋼錁兩兄弟在尋找賢者之石旅途中的外傳故事。與其說這是新版鋼鍊的劇場版,倒不如說是舊版鋼鍊的劇場版。尋找賢者之石在漫畫版並不重要,只不過是用來帶出主線國土鍊成陣的引子,鋼鍊兩兄弟要做拯救世界的正經事,也不再把找回身體這些小事整天掛在口邊。

這套電影的故事十分普通,在國境的城市發現賢者之石的線索,兩兄弟前往調查。其間遇到要復國的少女和難民的游擊隊,又引來帝國軍和敵國合成獸的襲擊。國境的城市原來是一個小型賢者之石鍊成陣,少女的父母因為破解鍊成陣的秘密被殺。少女打算借用賢者之石的力量復國,但她並不知道賢者之石用活人做原材料。在游擊隊發動反攻的時用,冒充少女死去的哥哥的壞人,借機發動鍊成陣把帝國軍士兵鍊成賢者之石。少女的直正哥哥又忽然出現,還投靠敵國成為心理變態的將軍,要用溶岩把當年趕走父母的難民趕盡殺絕。結局大打一場,最後邪不能勝正,兩兄弟打倒壞人救了難民,喚醒入了魔道的哥哥,而難民亦復國成功,少女救哥哥時用賢者之石作通行証,她看見到真理之門。炎之鍊金術師也有客串出場,帶了軍隊來收拾殘局。

新版鋼鍊的畫功已經十分精美,重要場面的質素與這齣電影比較也不遑多讓。這齣劇場版很有看電視的感覺,好像是把一個普通的兩集過場故事,拉長成為兩個小時的電影。電影的故事沒有帶來什麼新發展,不外是重彈等價交換的老調,作者似乎在食老本,搾乾鋼鍊的剩餘價值。

Fullmetal Alchemist Brotherhood 鋼之鍊金術師

荒川弘的漫畫《鋼之鍊金術師》﹐二零零三年首次改篇為動畫﹐隨即捲起一陣鍊金術熱漸﹐引來不少以此為題材的動漫。劇中的「等價交換」和「一即是全﹐全即是一」等慨念﹐更從動漫界打進日常生活中﹐讓不少自以為追貼潮流的文化人爭相引用。《鋼鍊》更衝出日本和東南亞﹐瘋靡西方的動畫迷。可惜當年漫畫版只連載到一半﹐動畫版要自行創作結局﹐故事虎頭蛇尾大玩哲學﹐觀眾投訴結局看到一頭霧水。後來的劇場版更是評劣如潮﹐純萃借動畫的名氣趁機賺錢之作。

二零一零年《鋼鍊》動畫版砍掉重鍊﹐跟足漫畫版原著的故事﹐重新製作六十四集的新電視動畫版。更難得是荒川弘和動畫企畫的緊密配合﹐史無前例動畫和漫畫在同一個月完結的創舉。當年看完舊動畫版後﹐我也有斷斷續續追看漫畫版﹐基本上休斯遇害後兩者的發展完全不同。原著可以說是很王道大路的少年冒險故事﹐鍊金術和找回失去的身體等等﹐不過是用來帶起後來故事的契子﹐不像舊動畫版由始至終著找這點不放。

六十四集動畫看似很長﹐但漫畫版要說的故事實在太多﹐每集動畫的劇情也很緊湊﹐完全沒有多餘的拖戲情節﹐才可以在把故事主線交待清楚。不過細節難免有所刪減﹐早期作舖排介紹的短篇冒險﹐因為與舊動畫版重覆被大幅略去﹐只留下對日後伏筆有影響的重要事件﹐保持故事的完整性。

漫畫版的壞人不再是鋼鍊兩兄弟的父親﹐而是外貌似父親的燒瓶裏的小人﹐發動國土練成陣﹐用國民生命製成賢者之石﹐達成他要吞下神的野心。鋼鍊兩兄弟開始旅途只想找回自己的身體﹐到了發現關乎全國人民性命的大陰謀﹐他們已將自己的身體拋諸腦後﹐與其他主要角色一起努力﹐阻止末日的發生。

漫畫版的故事規模更龐大﹐出場人物更多﹐結局收線合理而巧妙﹐沒有舊電視版亂來局的問題。舊動畫版刪去了清國王子﹐小梅﹐北方軍等重要角色﹐在漫畫中斯卡更是逆向國土鍊成陣的關鍵。新版結局弟弟用自己的靈魂﹐在生死關頭換回哥哥的右手﹐打倒大壞蛋後哥哥用真理之門換回弟弟的身體﹐是熱血感人的神來之筆﹐比舊版真理之門通住現實世界的結局合情合理。

人物作畫以漫畫為根據﹐新舊版感覺差不多﹐只不過溫莉在新版比較萌﹐但鷹眼上尉則舊版樣子好看些。新版所有戲份集中在主線發展上﹐我倒有點懷念舊版用來攝時間﹐炎之鍊金術士和他一眾手下的輕鬆劇情﹐特別是可愛的黑色疾風號﹐新版牠只有剩下過場客串的出場機會。

喜歡舊版《鋼鍊》的朋友﹐一定不能錯過新版《鋼鍊》﹐補完原著漫畫版真正的結局。認為舊版《鋼鍊》不知所謂的朋友﹐更加一定要看新版《鋼鍊》﹐因為這將會令你對《鋼鍊》完全改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