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香港政制發展綠皮書

green paper

看香港政府推出的政制發展綠皮書﹐有點回到大學一年級時﹐讀政治科學入門(Political Science 101)的感覺。當年為應付考試只是囫圇吞棗地死讀﹐大部份課堂學到的內容早已還經教授﹐現在有點書到用時方恨少的感覺。有人會批評這本綠皮書選項瑣碎繁複﹐令市民卻步不去自行研究綠皮書的內容。這本薄薄六十頁的綠皮書絕不難讀﹐我用了一個小時左右就看完了。我認為這本綠皮書寫很十分好﹐對所有可能的政改方案均有詳細中肯的描述﹐沒有偏頗任何一方。政府希望市民達成共識後﹐才把方案呈上中央審批。其實只要市民心水清﹐主力爭取重點議題﹐放棄某些不重要支節的爭拗﹐達成共識不是難事。在各細選項的選擇﹐除了讚成或反對外﹐無所謂也可以是一種表態。

在執藥式地選擇政改方案之前﹐要對政治的架構(framework)有基礎的認識﹐不然只會在普選﹐平等﹐自由﹐安定繁榮﹐中央意向等含糊不清的字眼中迷失方向。政治說穿了只是權力的分配﹐政改方案對香港市民最有利的選擇﹐就是爭取中央盡量給與香港最大的權力。權力是一個零和遊戲﹐香港的權力增加﹐中央的權力則必然減少。換一句話倒轉頭來說﹐對香港市民最有利的方案﹐就是中央保留最少權力的方案。我們可以用遊戲理論(game theory)來分析綠皮書中﹐選出對中央最不利的方案作為共識﹐以作為對中央討價還價的是開價。

綠皮書分特首普選模式﹐立法會的普選模式和路線圖及時間表三大項。很多泛民主派甚至報章的評論﹐也把錯誤重點放在2012或2016上。行軍打仗可以用空間換取時間﹐在普選上則應以時間換取權力。何時有普選故然重要﹐但更加重要是我們得到一個怎麼樣的普選。那些政黨和議員很緊張立法會的普選模式﹐因為那是他們爭奪權力的兵家必爭之地。對於一般香港市民﹐取消功組別已是共識﹐問題只是空出來的三十席如何分配。越簡單的立法會選舉方法﹐對市民越有利﹐因為政黨可以操控的空間越少。我主張一人一票產生全部議席﹐不同政黨按得票取得相應的議席數目﹐讓香港全面實行正式的政黨政治。

特首提名後的普選方式其實不太緊要﹐ 用一輪普選也可以解決過半數認受性的問題。選民在選票上可以填投票的次序﹐若第一志願落選的話﹐票源歸入第二志願如此類推﹐直有一候選人取得過半數票源。這個方法聽起來有點複雜﹐其實香港人早己熟識多重選擇的投票方法﹐這投票方法比中一入學派位和大學聯招還簡單。提名方式上﹐候選人四個或八個﹐十個都沒有所謂﹐兩個就太少了。我主張不設最低門檻或最高上限﹐得到最高提名的那幾個就自動成為候選人。我把提名委員會留到最後才說﹐是因為提名委員會的組成和產生方法﹐才是整個政改方案中﹐重新分配香港與中央權力的關鍵所在。市民不要給綠皮書中的那三個建議定下的框框所限﹐不論多於八百人或少於八百人也好﹐只要提名委員會仍在中央影響下產生﹐香港市民說沒有真正的民主普選。基本法規定一定要有提名委員會﹐那麼就把提名委員會擴大為全香港合資格的選民好了。讓香港市民有提名特首的權力﹐才能實現真正的民主普選。

不過就算提名委員會原地踏步﹐用回第三屈特首選舉的產生方法﹐也不是致命的問題﹐至少袋巾也有足夠提名入場。有一件事在綠皮書中不停強調﹐但沒有給與市民選擇的自由﹐就是基本法規定中央要對當選特首任合的要求。政制方案必須要解答這條問題﹐若果中央不任命當選的特首﹐應該如何處置呢﹖要上一屈特首扺得諗做多任﹐把第二高票數的候選人推上去再試﹐還是中央委派名黨幹部來當特首接管香港呢﹖特首要中央任命不是問題﹐在加拿大澳洲等英聯邦國家﹐民選總理當選後也會由英女王實質任命﹐只是英女王有無論如何也不會不任命的不成文規定。中央任命特首的問題不解決﹐談論什麼的普選模式也是枉然。

香港市民不要給綠皮書定下所謂普選斬件方案牽著鼻子走﹐中央任命特首與提名委員會的產生﹐才是真正的政治權力角力的戰場。

2 thoughts on “評香港政制發展綠皮書”

  1. 支節也不一定不重要的,魔鬼向來在細節中。

    單是提名程序和門檻,已經有很多玩野的空間,足以令普選變成假選舉。

  2. 中國沒有民主﹐香港又點會有民主呀。不過香港沒有新一代政客夠膽要爭取中國民主。還是六四年代的民主黨夠guts。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