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團體愛做很多無謂的調查報告﹐計算香港人“浪費”了多資源﹐然後在週未沒有新聞的日子﹐發給報社電視台爭取曝光率﹐就像以下這一則﹕「據環保組織的調查發現,本港五大快餐連鎖店,每日午餐時段共派出八萬二千支膠飲管,總長度達一萬六千米,相等於十二條青馬大橋。」新聞的結論總是呼籲市民節約﹐不要浪費自然資源。很多人對這些調查報告不加深究﹐信以為真﹐對浪費資源者痛加指責﹐可是這些資源真的是浪費掉嗎﹖
拿飲管這個例子來說﹐飲管是一個偉大的發明﹐不單決解了一些生活上的實際問題﹐亦讓我們更舒適方便。通常只會在兩種情況下﹐飲品才會附帶飲管﹐一是外賣﹐二是凍飲。
飲管在外賣的用途十分明顯﹐外賣餐飲很容易倒瀉﹐因此杯子要用蓋子蓋好。但如杯子蓋上了﹐行街或駕車時飲用很不方便﹐要掀開蓋子才可以喝到﹐飲管則正好解決這個問題。若果沒有飲管﹐每天不知會有多少杯飲料﹐會因倒瀉而浪費掉﹐還未計弄髒了的衣服呢。
另外大家有沒有發現﹐若喝凍飲時不用飲管去喝﹐凍飲喝起來總是沒有那麼滋味。其實用飲管喝凍飲絕對不是浪費﹐因為使用飲管可以增加喝凍飲的享受﹐原因有以下三種解釋。
一﹐用飲管喝東西﹐包含了啜這一個動作。根據佛洛依德的心理學說﹐啜人類嬰兒期的基本慾望。用飲管喝東西正能滿足人的口慾﹐帶來潛意識的心理享受。
二﹐使用飲管喝東西﹐飲料逗留在口腔的時間較長﹐可以讓我們感受到更多飲料的冰冷感覺﹐亦可以增加味覺上的刺激﹐帶來更豐富的滿足感。
三﹐在喝凍飲時﹐若一口氣把飲料灌進喉嚨﹐有時會出現很不舒服的腦凍(brain freeze)現像。由於食道與頸動脈很貼近﹐飲料的凍氣會經食道竄入血管﹐順著血管鑽入腦袋中﹐要數分鐘不舒服的感覺才會消散。若果用飲管的話﹐口腔的體溫會飲料暖化﹐喝下時就不會因為溫差太大﹐而出現腦凍現像或者胃部不舒服。
環保團體在指責別人浪費資源前﹐請弄清楚資源為什麼要這樣用。資源本來就是拿來用的﹐只要用得物有所值﹐就不算是浪費。盲目地環保﹐什麼資源也不許使用﹐只會降底人類的生活質素﹐阻礙社會的進步。若膠飲管真會造成環保問題的話﹐解決辦法不是呼籲我們不要用飲管﹐而是發明膠飲管的代替品﹐如可生物分解的飲管﹐這才叫作進步。今次環保團體叫我們喝凍飲不要用飲管﹐搞不好下次他們可能會叫我們去廁所不要用廁紙啊﹗
節約和原全不用,好像有點距離吧?
有沒有見過小朋友在快餐店胡亂拿一堆飲管來玩,玩過之後就丟掉?(父母當然無動於衷,因為飲管是免費的)這不是浪費是甚麼?
反環保人士的最大問題是,他們只想維持現有的生活方式,沒有想過其實也有其他方法生活。
所謂生活質素,是可以有不同的衡量方法的。
當然小朋友拿一堆飲管來玩是浪費了。
若反環保人士的問題是只想維持現有的生活方式﹐那環保人士的問題就是想回到過去的生活方式了。兩者也不好﹐要向前看﹐創造新的生活方式才有進步嘛。
wa你這個飲管的研究也太詳盡了吧…
連佛洛伊德都有了~
不過說真的, 飲管還真是必須的啊, 不然冰浮面是很難喝得到的~
哎~ 漏了寫你提出用飲管的理由。冰浮面很難喝到飲料啊﹗
不要想得太極端ma~人家可都只是叫我們節約,不是說不要用~小時候我也會數支飲管一齊飲,有時候拿多了又會掉了就算~這些都造成不必要的浪費!所以,這樣不叫做浪費嗎?
小時候我也喜歡幾枝飲管一起飲﹐還有用飲管駁飲管﹐變超長飲管去飲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