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週一聚﹕世界觀

前言﹕這是一個叫「兩周一聚」的活動。是網友米雪兒發起。每月十五日﹑三十日﹐一班住在世界不同角落的香港人都會一起寫同一個題目。今天是第十三次相聚,由 tzigane 出題,主題定為「世界觀」。

每一個人的世界觀也不相同﹐有些人的世界觀來自家庭文化背景﹐有些人的世界觀來自他們的宗教信仰。細想我的世界觀從何而來﹐大慨是通過我閱讀的書藉﹐逐點逐點吸收書本中的想法﹐潛移默化下薰荼成為自己的想法。

不計算兒童時代看的童話故事﹐最早影響我日後想法的書﹐就是衛斯理的科幻小說。五年級看第一本衛斯理﹐小學未畢業已看罷全套。用現在的眼光來看﹐衛斯理的科幻小說其實不入流。不過衛斯理的世界觀﹐已經烙印在我年紀輕輕的腦海中。世界有很多未知的事物﹐也許日常生活中不會遇見外星人﹐幽靈﹐巫術﹐鬼神﹐但不代表那些事物不可能存在。所以我們應該要開放心靈﹐去迎接任何有可能發生的事情。

中二的時候我遇上了金庸﹐這次只用了四個月時間便讀完十四部天書﹐再在餘下的半年重覆讀了不只數次。很多人說第一本看的金庸﹐足以影響所以金庸作品的印象。不知道算幸還是不幸﹐當年我從父親書櫃隨手拿起第一本金庸竟然是《鹿記》﹐金庸的最後一本作品﹐亦是一本反武俠傳統的武俠小說。我學不到郭倩的忠義﹐學不到楊過的深情﹐學不到令狐沖的瀟灑﹐倒學了韋小寶的是非道德觀。國家民族意識薄弱﹐行事不受道德教條規範束縛﹐不過還能分清楚大是大非。

不記得是中四還是中五那年﹐逛中華書局時隨意翻開田中芳樹的《銀河英雄傳說》。讀了序章後放不釋手﹐於是捧了一套二十本小說回家。這套小說不只是流行科幻小說﹐可以說是政治學教材﹐改寫一整代年輕人的思潮。楊威利對萊茵哈特﹐民主對獨裁﹐自由對極權﹐正義對正義。就算現在網上參與政治議題的討論﹐久不久也會看見有人引用楊威利的名言。中國的憤青也許應該讀讀這小說﹐讀完後或許他們不會再盲目崇拜大中國主義。不論是陳一諤的六四歪理﹐還是成龍的中國人太自由﹐也可以從楊威利的想思找到答案。

受到衛斯理的啟蒙﹐我愛上看真正的科幻小說﹐科幻小說大師阿西莫夫更是我的最愛。在加拿大讀高校的時候﹐在學校圖書館借了本《永恆的終結》。這本小說在眾多阿西莫夫的小說中並出名﹐沒有《基地系列》或《機械人系列》的宏觀世界﹐好像現在還絕版了﹐想買也買不到。故事講述人類發明了時光機﹐可以返回過去改寫歷史﹐把人類所犯的錯誤統統修正。最後結局很曲拆離奇﹐人類的最大錯誤便是發明了時光機﹐令人類不再犯錯﹐亦同時奪去了人類從錯誤中成長的可能性。時光機的最後任務便是返回過去﹐阻止愛因斯坦研究時光機理論﹐取而代之促成核子彈的研究。讓人類可以從戰爭中成長﹐最終成為宇宙的統治者。現在很多人認為新科技帶來新問題﹐他們認為這些新科技最好沒有出現。他們忘記了只有以科技才能解決科技的問題。若果不去面對克服這些問題﹐人類最終就會像小說中的平衡宇宙般﹐呆坐守著這個地球等待死亡的來臨。

從大學開始我每星期也看《經濟學人》雜誌﹐大學中的選修課也讀了經濟學﹐更是由明星級教授Larry Smith任教。雖然不是主修經濟學﹐深一點的經濟學分析看不明白﹐但作為一個經濟人的基本思維﹐早已深深扎根在我的腦袋裏。我在經濟學和政治哲學是典型右派主場﹐反對政府干預和支持自由市場。在報章或網上看見持左派思想的人寫的文章﹐我總會不期然分析批評他們文章中謬誤。現在工餘時修讀哲學﹐讀過馬克思的原著﹐左派自由主義的理論﹐看法開始有一點改變。左派想思並不是完全一無可取﹐左派的出現是嘗試去解決右派思想中的一些問題﹐而那些問題也是確切的存在。只是左派除了指出問題外﹐還嘗試提供一套解決方法。只可惜那些解決方法並不可行﹐只會衍生比問題本身更加嚴重的新問題。

近幾年開始修讀哲學﹐對世界觀這個問題有新的體會。在課程中我學習認識不同的世界觀﹐大慨所有人世界觀的組成﹐都可以分別追朔到某一個哲學家的某一個想法。當我每學期修讀新一科哲學課﹐接觸新的哲學思想﹐也會讓我的世界觀會產生變化。我一直以為自己十分反對某些哲學思想﹐在讀完那科明白那些思想的正確解讀後﹐卻發現自己的思考模式原來一直也受其思想影響。我有一個念頭希望能夠實踐﹐就是把自己世界觀的思想地圖繪畫出來﹐從開始到終結追蹤我所有想法的來龍去脈。這是一個非常具野心的計劃﹐可以說是作為自我存在的終極反思。這個計劃剛剛邁出了第一步﹐不是指這篇文章﹐而是指我安裝了Wiki並正學習使用﹐打算用來記錄我的哲學筆記﹐以便可以重組出我的思考地圖。

其他文章﹕ The Man Who Loves Evertonchilli mom 、Haricot、wanniHumptiDumptilongqt周游lomicheeNankin洛言Michelle軍師奶讀食hevangelathrunzMugen Ccoffeekemptonmad dog火羽

若果想參加兩周一聚的朋友﹐可以參看這個網頁

The process or the result

I have a friend quited her job and went to study MBA planned for a career change.  Very unfortunately, now she graduate right in the middle of the fiancial crisis.  Jobs opening is drying up everywhere, especially on the traditional MBA related industries.  This year is a very though time for a MBA graduate.  Luckily, although she quited when she went back to school, she is able to get back her old job.  It seems things is not changed at all for her, except she lost a year of salary, the accumulated benefits and got a huge debt for the tuition.

If we are just looking at the result, yes, she seems to be worse off than before.  However, there are many things cannot be quantified with a dollar sign.  Instead of seeing it as a failed attempt of career change, it can be seen as a sabbatical.  My friend always dreamed to study aboard and experience a different country.  That was her last chance to experience the school life full time before she is too old to enjoy that.  The course work she learned in school might not be very useful, but who knows what might come in handy one day.  Most important of all is she had tried to go after her dream.  No matter what is the outcome, she won’t have any regrets.  Maybe when she look back in 10 years, her decision quitting her job to go back to school will have a different perspective.

How to Talk About Books You Havn’t Read – Pierre Bayard

How to talk about books you haven't read

寫篇書評實在有點諷刺﹐書名是《如何談論你還沒讀過的書》﹐梁文道稱之為書皮學。他更真人示範書皮學的絕技﹐寫了兩篇文章[1][2]評論這本書﹐儘管他連一頁紙也未曾翻開過。說在前頭以免被生誤會﹐我可是老老實實從頭到尾把這本書看完。這本二百多頁的小書很容易讀﹐作者雖然是文學教授﹐但文筆絕不沉悶。不過讀者不要太認真看待書中的內容﹐把這本書當成幽默小品輕輕鬆鬆地讀就對了。

這本書不是實用性書藉﹐讀者不要期望看完這本書後﹐就可以成為書皮學大師﹐不用再看其他書也可以滔滔偉論。書名其實有點誤導性﹐作者不過是藉此機會﹐把那些偽讀書的書皮學者諷刺一番。書中每章也從不同的文學作品拿取例子作反面教材。小說總朝著作者的理想方向發展﹐不會有例子引喻失義的問題。在現實中大慨很難如此蒙混過關﹐怕要被人拆穿根本沒有讀書的西洋鏡。作者標榜書皮學技巧了得﹐書中引用其他書的時候﹐在註腳會標明自己有沒有讀過原著。沒錯他有提及很多沒有看過的書藉﹐不過他貼來例子加以演譯的書﹐他全部都曾以速讀方式看過。不知這算不算作者自打嘴巴﹐在講書皮學的書中﹐竟然沒有用自己提倡的絕技。

雖然例子是憑空杜撰出來﹐但也一定程度反映現實的狀況。或許這本書根本不是說書皮學﹐而是說書與知識之間的關係﹐書與讀者之間的關係﹐不同讀者討論同一本書的關係。一本書並不只是一本書﹐還是組成在知識系統的一環。讀者只能通過自身經驗去閱讀﹐看完書後把書中的知讓內化﹐成為他腦海中對那本書的印象。兩個人看畢同一本書﹐但他們受制於自身經驗所限﹐他們會對該書有不同的印象。當他們在討論這本書時﹐其實他們不是在討論同一本書﹐而是討論各人腦海內兩本截然不同的書。

當明白書與讀者關係這點﹐便可以一理通百理明﹐理解書皮學的真義。只要擁有腦內擁有龐大知識庫﹐就算沒有看過一本書﹐也可以從其他線索﹐如書名目錄﹐別人的書評﹐甚至正在對話的內容﹐把那本書的內容推理重組出來。打個比喻說﹐相信任何一個香港師奶﹐也可以從無記劇集的既定公式﹐上集預告和下集重溫片段﹐電視雜誌的故事大網﹐重組任何一集電視劇的內容。

作者認為一般人對自己沒有看過某應該要看本書會應到羞恥﹐他主將讀者要解放自己的心結擁抱書皮學。沒有看過一本書﹐不等於不可以談論它。評論一本書除了關於那本書外﹐更重要是關於評論的那個人。書皮學讓評論者發揮創意﹐讓他構建自己的身份角色﹐為一本書注入第二個生命。書皮學已經從被動地討論一本書﹐昇華至主動地再創作一本書的層次。那本書的內容變次要﹐更重要的是那個評論可以為評論者達到什麼目的。

在外國學術界中﹐充大頭認讀過某本經典巨著﹐或許是身份面子攸關的大事。在八卦雜誌當道﹐市民看見文字便走人﹐寧可打機聽過也不願看書的香港。大慨沒冒充讀過某書的需要﹐反正不會有人理會你讀過還是未讀過﹐一本他們未聽過﹐亦沒有興趣知道的書。不過書皮學並不限於應用在讀書上﹐也可以應用在聽歌看戲﹐流行文化﹐政治評論任何一個領域。也許書皮學的本質﹐不正是吹水的學問嗎﹖

Rideback 背騎少女

Rideback

原本對這套動畫沒有很大的期望。機械設計有點古怪﹐兩旁多了雙手的電單車﹐人物設計是平平無奇﹐主人翁是個很普通的長髮少女。開場數分鐘只影著女主角跳芭蕾舞﹐害我還以為自己看錯了動畫。 全完想不到《背騎少女》竟然是爆冷跑出的黑馬﹐平凡的外表下深藏札實內涵。不論是人物描寫還是動作場面﹐也為厭倦商業動畫的觀眾﹐帶來一份久違了的細緻感覺。像是荒漠中的甘泉﹐讓人記起動畫不能只靠各類賣座元素堆切起來﹐還需要有一個有靈魂的故事。

女主角尾形琳生於舞蹈世家﹐母親是享負盛名的芭蕾舞蹈家﹐從小她就活在要在舞台超越母親的陰影下。可是在一次表演中她失足﹐弄傷了腳部筋骨從此不能跳舞。變回一個平凡學生的她也變得意志消沉﹐幸有好友素子支持才勉強撐過去。升上大學後在一次遇然機會﹐琳參加了Rideback學會﹐坐上了改變她命運的紅色Rideback。機械人的雙輪代替了她受傷的雙腳﹐讓她可以再次起舞﹐找回她人生的光彩。她超乎常人的平衡感令她成為天材Rideback駕駛者。這套不是陽光﹐校園的賽車類動畫。主線雖以琳重新振作﹐到再次跌倒﹐從懷疑自我價值到擁抱Rideback為骨幹。但故事背景很陰暗龐大﹐涉及統治世界的軍火工業﹐與反抗統治的革命軍的鬥爭。

動畫版大幅改動原著漫畫的情節﹐故事集中在琳的內心爭扎和成長﹐她只是恰巧落掉入兩大集團交戰火網中。縱使她是天材駕駛員﹐坐上獨一無異的機械人﹐也不能憑一己之力改寫戰局。她出於自衛本能反抗和逃命﹐卻為敵對雙方打開一個缺口。她的出現打破戰局的平衡﹐令戰況斜傾向革命軍有利的發展。這套不是公式化的每集一戰的機械人動畫﹐反而是偏重描寫琳內心矛盾的劇情片。她為坐上Rideback傷害到他人而自責﹐但Rideback也讓她找回讓她盡情發揮的人生舞台。不論是Rideback學會的同學﹐在琳身旁默默支掛她的好友﹐亦師亦友的前輩學姊﹐契不捨追查陰謀真相的新聞記者﹐配角的描寫也同樣出色。每個人演出的戲份雖然不多﹐但就是短短的幾句對白﹐也能表達出他們對琳的情感﹐或對社會現狀和軍政府統治的不滿。

軍政府宣佈戒嚴令﹐要取締可民間的Rideback﹐防止改裝成武器挑戰政府統治﹐引發民眾上街遊行示威。琳的好友駕了紅色Rideback參加遊行﹐被誤會為扺抗政府象徵的琳。遊行秩序失控﹐軍警鎮壓群眾﹐好友在琳的眼前被警察殺死。一個人見人愛的胡鬧女孩﹐應該是安份當琳粉絲的歡樂角色﹐卻在在毫無先兆的情況下領便當去了。平常機械人動畫總會派便當﹐觀眾早己習慣不當一回事。這套動畫只派了一個便當﹐但因預期出乎意料之外的差落﹐不單在劇中對琳心理做成衝擊﹐也是重重一鎚打在觀眾心口。

不能不提戲中的動作場面﹐Rideback飛馳的流暢和速度感﹐賞心悅目的動作設計﹐大慨是自《阿基拉》以來最刺激的鬥車場面。雖然琳不是每集也駕Rideback﹐但只要她坐上Rideback﹐不論是戰鬥還是逃亡﹐也別有一番優雅風格極為好看﹐有別於其他硬橋硬馬過招的機械人動畫。從恐怖份子手中救出好友﹐坐上Rideback強行突破軍隊封鎖﹐彷如在槍林彈雨中翩翩起舞。琳在公路對上警察的Rideback﹐只出一招贏得清脆利落﹐過程讓觀眾看得清楚明白﹐比那些亂打半集才忽然分出勝負的機械人動畫來得簡潔有力。最後一戰琳單挑一個中隊的無人Rideback﹐更成為是機械人動畫中一個經典﹐從來沒有戰鬥能畫得如此詩意和富有美感。本來《背騎少女》的人設與萌無緣﹐可是長髮少女駕著Rideback彷如起舞﹐讓秀髮和長裙隨風飄逸﹐有另一種不經意又說不出味道的萌﹐比明刀明賣地萌更吸引觀眾。

動畫版中有關琳的故事完結了﹐結局美滿也不用添加什麼補完篇。不過故事中軍政府和革命軍的戰爭還未完結﹐以Rideback作為高機動性兵器﹐應該可以衍生不錯的軍事系動畫。動畫中多次提及馬蟻食像那場戰役﹐那是軍政府第一次把Rideback投入實戰﹐攻陷多國聯合軍隊的基地﹐一戰定江山成為日後統治全球第一塊基石。若果馬蟻食像戰役會出OVA﹐講軍政府如何打倒強國掘起﹐特遺小組眾人反目﹐加入革命軍的經過﹐相信一定十分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