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機械人

翠星上的加爾岡緹亞

曾何時機械人是動畫的主流,但近幾年機械人動畫買少見少,改而流行一大堆輕小說改篇的動畫。想不到今年夏季番竟然一反常態,一口氣有三部機械人動畫放送,叫我等一眾蘿蔔迷萬分雀躍。打頭陣先有雷聲大雨點小,虎頭蛇尾劇情嚴重暴走的「革命機」,接下來有走戰隊路線的黑馬「銀行機攻」,最後就是這套科幻小品「翠星上的加爾岡緹亞」。

若果一心只想看機械人連場激戰的朋友,恐怕會對「翠星」感到失望。雖然第一集開場的人類艦隊大戰外星異形,足以比媲「英雄時代」般的史詩式氣勢,但機械人並不是「翠星」的故事重點,主角從冰冷的戰爭機器,找回人類感情的反思之旅,才是這套科幻動畫的主題。當然觀眾絕不用擔心Production I.G.的技術能力,不論是畫面構圖,動作分鏡,劇本形成,還是配樂,皆屬頂級水平。特別是結局那場一對一的機械人對戰,更是難得一見超乎水準的顛峰之作。只不過一下子從全人類總動員的宇宙大戰,跳到相對平靜和平的未來水世界,氣氛落差太大讓觀眾一時間適應不過來,然而這個落差正正本劇想要表達的主題之一。

從細微之處可以看到這套動畫的製作十分認真,其他動畫是不論是外國人還是外星人統統都說日語,這套動畫為加強刻畫主角孤身一人流落陌生星球的文化衝擊,當主角和地球人對話時改以不知什麼語言來配音,突顯出因語言不同引起的溝通困難。編劇更在對白設計上細心地經營舖排,帶出語言是文化的載體的道理。初時主角要依靠電腦翻譯來與人對話,有些字電腦無法直接翻譯,因為他的語言根本沒有那個慨念,要其他人替他解釋那個字的意思。從主角用日語說出第一個單字「謝謝」,到後來能夠勉強生硬地與人交談,他不單只是學習一個新的語言,他更是在學習一個新的文化,不斷地吸收新文化的新想法,而自已的想法也跟著一點一滴地改變。

「翠星」的故事十分工整四平八穩,主角的成長和改變舖排得有條不絮。可惜全劇只有短短十三集,因編幅所限配角的著墨不多,劇情主要圍繞著主角發展。作為一個科幻故事,這劇的內容也很充實,探討何謂人類的主題,留給觀眾很多思考的空間。主角是銀河聯邦的士兵,從小被貫輸的思想,便只有與太空烏賊的作戰,戰鬥成為他人生的唯一意義。作戰撤退空間跳躍出了意外,讓他流落在六百光年外的地球。當時的地球已因全球暖化,海水上升淹沒全部陸地,留下來的人類在船團上生活,打魚在船上耕作自給自足為生,或在海底尋找舊世界的失落寶物。船團的生活美好和平,就算有海盜為患,也只是小規模的不流血衝突,與銀河聯邦的全民皆兵,隱約成為一幅互相對應的圖畫。主角在船團的生活中,感受到人類應有的感情,學懂戰鬥的意義是守護愛護的人。在主角與生病男孩對話之時,問他假如有一天人類戰勝了太空烏賊,試想像和平後的日常生活,他還未能明白其中的意義。到後來主角重遇上校,加入其鐵腕統治的船團,目睹上校船團像銀河聯邦般把船團中沒有用的人殺掉,他才忽然開竅反抗一直以來視之為理所當然,埋沒人性的冷血制度。

除了主角的思想有成長改變外,人工智能機械人錢伯同樣也有改變,也許它才是這劇的真正主角。它除了擔當主角和地球人的翻譯外,它的吐嘈更常常一的中矢,道出主角思想上與地球人的不同。人工智能有其機械死板的個性,搭上個不懂人情世故的主角,亦是本劇的眾多幽默笑點之一。最後一戰錢伯捨身成仁,彈出主角讓他活下去,或許錢伯已學懂人類的感情,從人工智能進化為人。在何謂人的爭論中,錢伯也有一番獨特見解。主角在舊世界海地基地中,得知太空烏賊前身原是人類的秘密,推翻太空海賊是人類敵人的信念,一時間陷入自我否定的精神危機。當地球步進冷河時期,變得不適合人類生活時,人類為如何延繼生存分成兩大陣營。其一主張對人類進行基因改造,讓人類的身體進化,不單能適應水世界,甚至能在宇宙中自由活動,而另一陣營認為讓人類變為太空烏賊是違反人類的本性,於是千年大戰從地球一路打到上太空。錢伯很簡單地判斷太空烏賊不是人類,牠們捨棄人類的知識和理性,退化為只順從生存本能的群體動物。人工智能機械人是人類智慧的產物,錢伯不能接受人類不需要電腦和機械人,其推論用它的自我存在來決定人類的定義。

看「翠星」實在沒有什麼可挑剔之處,若果夾硬要說一點批評的話,我認為劇情悄欠驚喜,可能同類題材的科幻故事看了很多,總覺得我早已估到劇情發展。不過說回話來如果劇情超展開,恐怕我會罵聲四起更加失望,兩者比較還是我寧願現在的劇情合情合理好些。跟據最新消息,「翠星」將會開拍第二季,我想觀眾最關心的是,錢伯會否以某種式形復活,它可是劇中最高人氣的角色啊。

Macross FB7 超時空要塞 銀河流魂

炒冷飯不一定差,也可以炒得香口好吃。「超時空要塞」三十週年,沒有新的動畫企畫,只有這套偽劇場版「銀河流魂」,翻兜十幾年前的舊作Macross 7。電影的表達手法很有創意,借用早前大熱Macross F的角色,從他們的角度觀看Macross 7的錄影帶。對!就是上世紀古老科技的錄影帶,當年Macross 7上映時還未有DVD。情節有點無厘頭不用深究,錄影帶忽然從天上掉下來,一班人圍著個電視邊看邊吹水,最後一齊開演唱會全城大派對。

電影中Macross 7的舊片段,與新畫的吹水會片段梅花間竹。舊片段始終是十多年前的作畫水準,很難與現代的水準作比較,不過Macross 7當年的製作水平也不是特別出色。當年看五十多集的Macross 7,只記得套動畫又長又悶,很痛苦才煲完全套。這次的重溫版,把五十多集濃縮到一個多小時,只留下主要情節,劇情緊湊推進快,意想不到的頗為好看。當年因為故事留下極差的印象,連帶讓我討厭Fire Bomber的歌。今次再聽,其實Fire Bomber的歌也不錯哦,音樂一向是Flash Black的賣點。

電影最後五分鐘,便是萬眾期待,兩大歌姬的開咪時間。蘭卡和雪露眾人,化身為Fire Bomber,露天搖滾音樂會。最精彩的鏡頭,大部份在廣告已看過了。蘭卡和雪露的拉花痛機VF-11和VF-19,現身前後總共不足一秒,明顯是為賣玩具舖路。電影名稱既然叫作Flash Back,目標觀眾自然是老擁躉,新朋友恐怕看得一頭霧水不知所云,而我這個老一輩的菜迷當然十分喜歡。不過三十週年只有碟炒冷飯,讓我等菜迷有些失望,希望「超時空要塞」快點推出全新企畫吧。

Muv-Luv Alternative Total Eclipse

近年真實系機械人動畫賣少見少,這套Muv-Luv Alternative Total Eclipse當然不可以錯過。Muv-Luv是長壽機械人戰鬥遊戲系列,這次改篇為動畫只是其中一集遊戲的外傳小說。Muv-Luv的世界觀十分宏大複雜,發生在外星巨型甲蟲侵略地球的平行世界,但依舊沿用現實世界的各國政治和軍事形勢。故事中漫長的戰爭已持續三十年,從最初人類節節敗退讓歐亞大陸淪陷,只剩下小數易守難攻的地帶和外圍島嶼苦苦支持,到現代科技發展令戰況打成均勢。但在美洲,澳洲和非洲大後方的各國政府心懷鬼胎,而被迫遷離家園的歐亞難民又蠢蠢欲動,足以影響人類存亡的大危機一觸即發。

動畫開場用來交待故事背景的頭兩集,一下子便讓觀眾熱血沸驣起來,其血腥程度和場面的震撼性,足以比媲Saving Private Ryan的開場。外星甲蟲渡海入侵日本,成千上萬的蟲子不停衝來,吃掉路過的所有東西,巨型甲蟲吃機械人吃建築物,小型甲蟲把機師拖出來吃。日本幾經艱辛才擊退蟲子,但京都已被蟲子夷為平地,整隊機械人只有女主角唯依一人活下來,大慨創下了動畫史上派便當最快最多的記錄。幸好在第三集故事正式開始後,轉回輕鬆陽光勵志的風格。如果全套也像頭兩集般黑暗,恐怕大部份觀眾都會吃不消。

主線故事發生在三年之後,唯依調任聯合國阿拉斯加基地,負責美日共同開發新一代戰術機的計畫。男主角勇哉是美日混血兒王牌機師,擔當試作機的試飛員,而試飛小隊其他成員,則是來自歐亞淪陷國的機師。勇哉成長的故事很王道,從不甘心被外調當試飛員,到如何解開心結,融入試飛小隊中,與其他隊員成為生死之交,在戰場上找到戰鬥的意義。唯依則因為遇上了勇哉,撫平過去戰爭帶來的心理創傷。近年日本動畫萌風當道,為照顧市場需要,連真實系也不能幸免。劇中的機師不成比例地美女佔大多數,而男主角則大開後宮,淪為日本,蘇聯和中國的美女機師的愛情獵物。在人類面臨存亡危機之際,劇情也要抽空安排一行人到海灘小島拍軍方宣傳,野外求生練習期間到溫泉休息,不能錯失提供服務鏡頭的機會。不過那些輕鬆劇情並不影響主線發展,交代比較嚴肅的人性,軍事和政治的主題,反而能夠在每段緊湊的主線章節之間調劑一下,讓觀眾更加喜愛劇中的角色。

外星甲蟲類似生物本能的物量攻擊雖然恐怖,但真正恐怖的敵人卻是在背後插一刀的人類。衛士們在前線與外星甲蟲作戰保衡地球,在躲後面的敵人卻為了一已利益,為求達到目標不惜引狼入室,借用外星甲蟲的力量去攻擊人類。故事中段的重頭戲,是試飛小隊前往西佰利亞前線作實戰測試。日本軍的新武器光線炮,卻引起蘇聯軍方的垂涎,為搶奪光線炮的軍事機密,寧可招引甲蟲侵襲基地,讓自已的士兵白白送死。後半部劇情的重點更是人類之間的衝突,各國開發的戰術機之間的明爭暗鬥,背後爭奪戰後世界的主導權。還有歐亞難民不滿後方發達國的安逸,與前線相比彷彿是天堂和地獄的兩個世界,故事最後高潮是難民叛軍佔領阿拉斯加基地,破壞開發中的戰術機,屠殺基地的工作人員,並放出美國研究設施中的甲蟲,作為叛軍推翻後方政權革命的開端。

故事中的機械人被稱為戰術機,采用富有現實感的軍事設定,讓真實系的真實更多添一層意義。劇中各國戰術機的形號,借用現實世界中戰鬥機的形號,而不同國家戰術機的特性,也與該國在現實中武器設計的理念互相吻合。例如蘇聯的戰術機強調大馬力和高機動性,美國的F-22戰術機以隱形和精密的電子戰取勝。故事的主角機,日本的不知火貳型,則以精巧靈活但難以駕馭見稱,對駕駛員水準的要求很高,但頂級的駕駛員可以發揮出超出極限的性能。故事中其中一段十分受機械人迷喜愛的劇情,便是講述在駕駛員與戰術機的交流中,帶出一份禪與道的感覺。勇哉一向習慣美國武器,最初對日本的設計理念看不順眼,但經歷幾場硬仗之後,漸漸理解日本設計的獨特性,學懂以日本心去駕馭日本的戰術機,讓戰術機從單純的一件武器,昇華到機人合一的境界。

Total Eclipse的故事雖然暫時完結,但只是Muv-Luv世界的一個小插曲。要精通Muv-Luv世界的歷史,恐怕得花不少時間上網看資料補完。為照顧對遊戲認識不深的觀眾,動畫中特別加插兩集介紹篇,讓劇中的聲優親自出鏡,為觀眾簡單介紹劇中的世界觀,外星甲蟲BETA和戰術機的資料。不過其實Total Eclipse的故事獨立來看也很完整,不失為一套出色的機械人動畫。只是它要進入機械人動畫的殿堂還差一小步,便是製作成本的先天缺陷。機械人戰鬥場面完全沒有問題,但交待日常劇情的鏡頭,則製作水準十分不隱定。特別是大戰之前的集數,走樣問題十分嚴重,大慨製作成本要省著用,機械人出場時燒銀紙作畫,其他地方就只好將貨就價了。

很期待Muv-Luv系列的其他作品改篇推出動畫,不過在沒有新消息之前,只好讀讀Muv-Luv的外傳小說,遊戲攻略中的故事大鋼,望梅止渴了。

Eureka Seven AO 交響詩篇

我不太喜歡看時間旅行的故事,並不是題材本身的問題,而是大部份涉及時間旅行的故事,也寫得不知所謂。單方向的時間旅行還好一點,但在時間線上不停前後跳躍,會讓人看得頭昏腦漲。時間旅行加上平衡世界,可以完全把故事的連貫性拋諸腦後,編劇喜歡怎樣說便怎樣說好了,反正任他講毫無道理可言。

零五年的Eureka Seven憑機械人天空滑浪,加上科幻史詩的劇情,在動畫殿堂中穩佔一席位。今年不知算是前傳還是後傳的Eureka Seven AO,則除了機械人天空滑浪依然可觀外,故事雷聲大雨點小最後爛尾收場。前作發在在幾萬年後的未來世界,不知怎樣Eureka回到處身平衡世界的現代,誕下了今集的主角青和留下機械人。時間上這部應該是前傳,但因果關係上則是後傳,搞到頭都大。

初段是很王道的科幻故事,珊瑚岩為人類提供光粒子能源,但會引來神秘機械獸攻擊,如果不能成功阻止便會引起大爆炸。主角為保護家鄉小島,坐上只有他才能開動的機機人打倒機械獸,然後加入保護地球的組織藍紋世代,與另外兩位駕機械人的少女,組成花衣魔笛手小隊打機械獸。一切機械人動畫的流行元素也有,大組織背後的秘密,輕鬆的日常生活,弱氣男組後官團,老練仁慈的船長,亦忠亦奸的特務三人組,連最終的壞人也一早出場。如果故事可以如常地展開,倒也不失為一出色動畫。機械獸由奸變忠作為大橋不俗,吐魯絲的身世也尚算合理,但他說要回覆有原子能的現實世觀觀卻是一大敗筆,打破了作品與觀眾之間的第四面牆。而然故事到了中段走火入魔,時空炮的點子玩一次還可以,一連玩三次把世界轉來轉去太過火,最後一炮把吐魯絲打成機械人的人工智能,讓人不禁粗口罵聲四起。人與珊瑚共存是上集的主題,今集一是承接這個中心思想,一是完全把它推翻,可惜夾硬要大團圓結局,令主題半調子的不上不落。

導演的野心太大,把太多題材放入故事中,結果出來的結果是一件四不像。其實他不要這麼貪心,只保留一主一副兩個題材,或許這集未能超越前作,但也是見得人絕不會失禮。讓果我是編劇的話,我會保留機械獸原來地球抗體與找出與珊瑚共存的方法為主線,然後毫不留情把吐魯絲完全刪掉,讓蘭頓取代吐魯絲之位,早點出場與美日兩國軍隊交戰。時間旅行為副線,讓上集與今集完成一個圓圈,多重平衡世界就可免則免了。

Gundam The Origin 機動戰士高達原漫畫版

看完Gundam AGE一肚子烏氣,要平衝心理為免對高達絕望,找來Gundam The Origin漫畫版讀,好提醒自已為什麼我喜歡高達。三十年前的元祖高達,乃開創歷代高達的基石,日本動畫中的不朽名作。不過當年的卡通片主要是拍來給小孩看賣玩具,內容不得不依從玩具廠贊助商的指示。現在元祖高達貴為一代經典,死忠擁躉無數兼他們肯花錢,作者富野有權有財有市場,把當年因為商業理由被刪改的情節補完,用重新的角度去講述心中想原本的故事,於是便誕生了Gundam The Origin這本漫畫。

元祖高達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詳,相信不用再多作介紹,沒看過也有聽聞過略知一二,亦不用寫什麼小心劇透的提示。The Origin漫畫大體沒有改動原本故事的骨幹,所有經典名場面也齊存。電視原作始終還離不開每周一怪的模式,主要是補充劇中角色的心理描寫,以及一年戰爭聯邦和自護的政治軍事舞台,豐富故事內容為其加添深度。UC世界中紅彗星馬沙一向人氣高企,甚至比阿寶更像主角。今次漫畫中段索性讓馬沙當主角,倒敘他逃亡和軍校時代的事蹟,並間接交待自護獨立戰爭和與聯邦開戰的背景,好滿足一眾馬沙迷和自謢粉多年的怨念。自護成也馬沙,敗也馬沙。馬沙是自謢之子不用說,原來馬沙開打革命第一槍,才催生自護走上獨立之路。所羅門之役後,聯邦已後繼無兵,要不是馬沙刺殺紫色老太婆,讓自護群龍無首才投降,要不然聯邦和自護或可成冷戰對峙局面。這與原本電視版的感覺很不同,電視版聯邦反攻上宇宙時,自護看似已是強弩之末氣數已盡,漫畫版則宇宙仍然由自護控制,聯邦倒是背水深入敵陣一戰,絕地反攻不成功便成仁。

漫畫的機械設計亦有所改動,黑高達終於有機會出場,可惜一出場便與渣古同歸於盡。高達的改動相對輕微,只是初期型背部多了枝炮看不慣。取消核戰機和G戰機的設定很合理,反正當年也是出於賣玩具的考慮,讓玩具可以交換部件變型組合才夾硬加進去。違反物理的空中合體和流星鎚也順便刪去。結尾名場面需要核戰機,於是在後期型加入作逃生倉用,不過樣子胖嘟嘟很古怪。自護的機體倒作出不少改動,重新設計帶有復古懷舊風格,好不好看則見人見智,我則一向比較喜歡Ka氏的設計。阿寶在查布羅與魔蟹一戰,改以吉姆出擊是神來之筆,一來為吉姆只能當炮灰平反,二來標誌著阿寶的新人類能力醒覺,不用依靠機體性能取勝,亦藉著吉姆跟不上阿實的速度,展示高達與吉姆實力上的差距。

高達迷絕對不能錯過The Origin漫畫,熟悉的故事全新的演譯,像是在看歷史小說的感覺。元祖高達電視版始終是三十年前的舊作,畫面和技術己落伍過時,很難吸引新一代小朋友。據說下一套高達電視版將會開拍The Origin,正好讓我們老一輩高達迷,告訴新一代的高達迷,什麼才是正宗的高達,不是W,不是Seed,不是00,更加不是AGE,唯有UC才是王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