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電影改篇自E.B.White的經典童話故事﹐有趣緻可愛的動物明星﹐也有一個感人勵志的故事﹐是套很適合一家大小觀看。故事是講述一隻在春天出生的小豬Wilbur﹐他沒有看見冬天下雪的機會﹐因為他將會成為聖誕大餐的主菜。他農場中遇上蜘蛛Charlotte ﹐他們成為好朋友亦救了她一命﹐她答應會想辨法讓小豬逃過被屠宰的命運。在農場的一眾動物幫忙下﹐Charlotte用她的蛛蛛網織出奇蹟﹐讓小豬贏得農夫節的動物比賽﹐不用變成豬肉香腸烤豬排﹐可以做負責傳宗接代的種豬公。
這套電影的主要觀眾對象小孩子﹐ 拍攝技巧電腦特技以至演員也不能有太高要求﹐各方面的水準也不過不失。戲中加插一些原著沒有的角色﹐例如負責搞笑的烏鴉兄弟﹐有點兒影響影片的連貫性。不過由於原著篇幅太短﹐若不加插幾段過場劇情﹐恐怕沒有足夠長度﹐所以多出來幾場戲情有可原。在看這套電影時﹐不期然把它和另一套也是小豬當主角的Babe比較。我個人就喜歡Babe的故事多點。Baba能夠逃過變豬排的命運﹐是因為他有牧羊的技能﹐可以幫助農夫為農場作出供獻。Wilbur可以活著見到下雪﹐他自己所作的努力不多﹐全憑Charlotte和小女孩Fern的幫助。 故事說小豬僅有的供獻﹐是改變了農場的眾動物﹐令牠們學會融洽相處讓農場充滿生氣。不過導演乎似功力不夠﹐拍不出小豬來農場前後的改變。
看完戲去吃晚飯時﹐女朋友說因為小豬太可愛﹐所以今天決定吃素﹐我則看完小豬後食指大動﹐特地點了客黑豚肉排。這套電影原來的行貨教育意義可以略過不說﹐我倒看到戲中隱藏的另一層意義。豬本來就是用來吃﹐不過小女孩把小豬當寵物養大﹐和他建立了感情才不忍心讓他被宰。小女孩畢竟也是農家孩子﹐明白動物的食用價值﹐她與小豬玩耍完一同睡覺後﹐依然可以很心安理得地吃煙肉。雖然她在感情上不捨得小豬﹐但她也明白爸爸說豬是用來吃的話是正確。小豬最後沒有變豬排﹐是因為牠贏了農夫節的動物大獎﹐身份由食物變為交配工具﹐可以對人類有另一種的供獻。小女孩的媽媽看見她與小豬交朋友﹐很擔心地問心理醫生小女孩是否正常﹐醫生回答說這是小朋友必經的階段﹐大個成長後就不會再有這些傻想法。我看現今社會中很多支持動物權益的人﹐想法其實也如小女孩般單純﹐他們不明白人與動物的正確關係﹐對動物投入過量感情不希望牠們被殺。不知道那天那些動物權益支持者﹐才會長大不再抱有那些天真的觀念呢﹖
達文西密碼的小說我很早已經讀過了﹐當知道小說會被改篇為電影時﹐自然十分期待視為本年度必看的作品。今天是達文西密碼第一天上映﹐原本怕人多不打算在第一天看﹐不過有同事在吃午飯時提議晚上拉大隊去看﹐便抵受不誘惑要先睹為快。今夜電影院很墟陷﹐我們排了差不多個半小時隊﹐才輪到我們入場觀看。片長二個半小時﹐大至上照足原著發展﹐除了一些支節因時間關係略過﹐例如解謎題找保險箱的位置﹐密碼鎖是兩層而不是一層等等。書中對歷史資料名畫的大量描述﹐電影中亦盡量加以影像化﹐效果和解釋做得不錯﹐不過自然沒有書本詳細。
陪我一起觀看的朋友沒有讀過原著﹐他們基本上也明白故事的內容﹐只是有些比較隱晦的疑團﹐要我散場後稍作加以解釋。他們覺得這齣戲做到緊張刺激﹐沒有後悔大排長龍購票入場。可能我看過小說的關係﹐倒覺得電影有點沉悶﹐節奏應快的地方太慢﹐應慢的地方太快﹐還不時比較少了什麼場面。不過看見電影在實地取景﹐走遍巴黎倫郭蘇格蘭的古蹟名勝﹐有些看書時不太清楚的疑點也明白了。老實說湯漢斯當主角不太適合﹐我看書時想像中的主角形仔很多﹐比較近似夏李遜福或李察基爾早十年的形像。女主角更是澈底失望﹐除了是法國女星這點合格外﹐最大問題是根本唔靚﹐當耶穌後裔有點失體。不過法國差佬那個角色選得最好﹐那演員很出名不過我記不起他的名字。
小說出版那時已經引來宗教圍攻﹐對電影版的攻擊行動自然會升級﹐不少教會叫教友杯葛這電影。我則認為這是教會太過杯弓蛇影﹐電影版的殺傷力比小說還輕。電影的重點不是在那些疑真似假的歷史﹐亦沒有太多時間解釋耶穌生仔的理論。其實那秘密是什麼對觀眾並不重要﹐重要是人靚景靚故事緊湊。觀眾看見主角逐層解謎追蹤﹐有打有笑交足功課﹐通俗娛樂性壓到長篇大論的知識性探秘。達文西密碼那個聖杯血統論﹐固然很附穿鑿會牽強得很﹐求其將教會歷史的幾件疑案炒埋一碟﹐只有白痴才會信以為真。十字軍東征屠殺回教徒﹐聖殿騎士團被免死狗烹﹐中世紀黑暗時期教會獵殺女巫﹐天主教的主業會想思保守喜歡玩SM﹐聖經只是尼西會議的產物﹐達文西名畫最後晚餐中桌上沒有聖杯﹐早期教會有很多教派不信耶穌是神等等﹐全部也有事實跟據。當然這些加起來還離女主角流著耶穌血統的結論很遠﹐其實有點九唔搭八。宗教組織害怕也不是這個兒戲的理論﹐而是怕構建這個理論背後的史實﹐會在教徒的腦中打開一個理性缺口﹐讓他們獨立思考去質疑教會的權威性。特別是聖經是神喻和耶穌是神這兩點﹐正是現今基督教信仰的最大難題。
從我朋友的反應來看﹐相信這齣電影會十分賣座。那麼就幾乎可以肯定﹐這個作者同一系列的另一本小說﹐天使與魔鬼也將會被改篇為電影。我個人認為那本寫得比這本還好﹐至少梵蒂岡給恐怖份子放核彈﹐一眼就看出是天馬行空的老作﹐沒有機會給教會盲目反對的藉口。
電影開場第一句映入眼簾的字幕是﹐這個故事改篇自真人真事﹐這一句說話令電影帶有極大的震撼性﹐讓我邊看邊思索著這齣戲的意義。現實中被魔鬼附體的女子叫Anneliese Michel﹐事件發生在1976年德國。那名女子因為驅魔儀式而死亡﹐負責的神父被控疏忽殺人的罪名。電影把發生的背景搬到美國的小鎮﹐以法庭戲為故事的主線骨幹。控方律師是一名虔誠教徒﹐指控神父因驅魔儀式令女孩停止醫治而死亡。他用醫學科學的角度﹐去令陪審團接納女孩是患精神病而不是著魔。替神父辯議的女律師是個不信神的人﹐她卻反過來要證明神父說的是事實。那個女孩著魔的經過﹐是以倒述方法在法庭的呈堂證供中描述出來。女律師一心想打贏官司成名﹐替神父度各種脫罪的方法﹐但神父不怕坐牢受罰﹐他只想對世人講出事實的真相﹐把女孩臨死前寫下來的訊息傳揚開去。劇中最後沒有為女孩是否著魔下結論﹐由觀眾自行決定應該相信什麼。
很多人對這齣戲有錯誤的期望﹐這齣戲不是驅魔人也不是凶兆﹐更加不是三分鐘一小嚇五分鐘一大嚇﹐讓人高聲尖叫的三流恐怖電影。戲中有女孩附魔的鏡頭﹐很例牌的吃蜘蛛見黑影﹐變得面目猙獰力大無窮﹐說幾句很邪惡的拉丁文。這些場面本身不是十分恐怖﹐因為心理已有準備。最令人毛骨悚然的場面﹐反而是女律師一個人夜攔人靜在家中準備上庭﹐發生女孩遇上魔鬼經過相似的事情﹐而然卻又可以說是巧合去開解自己。到底女律師接手這件案件後﹐她有沒有被牽涉入一場正邪善惡之戰中。還是一切只是如控方所言也有科學解釋﹐世上根本沒有魔鬼存在呢﹖恐怖的地方是讓觀眾代入女律師的角色﹐對鏡頭外的現實世界產生懷疑﹐不再只是安全地隔著銀幕看故事﹐而是深切的感受到戲中的黑暗力量。
看完這齣電影﹐我的心情良久不能平伏下來。電影的內容對我有很大的衝擊。我自己是個天主徒﹐理論上應該相信世界真的有魔鬼。可是我是讀理科出身﹐理性告訴我要相信科學﹐魔鬼附身其實只精神分裂﹐可以用藥物醫治好的。若果世間真的有魔鬼的話﹐那我會問為什麼要讓附魔的人受這樣的痛苦。難道如戲中的神父讀出女孩的遺書說﹐魔鬼只不過是用來提醒世人有神嗎﹖魔鬼為什麼存在這個問題﹐可是困繞了哲學家千幾年的罪惡兩難題﹐我也不會期待我會找到答案。不過我始終是看日本熱血卡通長大的人﹐遇上魔鬼不理三七二十一﹐用藥物治療又好﹐用驅魔儀式又好﹐其至用銀子彈桃木劍死光槍﹐總之就把他消滅了就天下太平。在東方傳統對付邪魔的觀念﹐始終還是靠人類自己的雙手去替天行道。也不用理會魔鬼的存在有什麼意義﹐反正就是不好的東西應該被消滅。
這套電影在香港上映的名稱﹐好像是叫做小紅帽與大野狼。這是一套全電腦合成的3D動畫﹐是獨立公司的小成本製作﹐配音演員也不是一線明星﹐畫面沒有Pixar或Dreamworks出品華麗。人物的動作十分生硬不自然﹐角色造型並不特別討好有趣﹐鏡頭運用也受技術限制﹐高速運動時背景欠奉﹐大慨只有電視卡通的級數。我下載回來看的最主要原因﹐是因為給封面和故事大綱吸引。封面是小紅帽﹐大野狼﹐外婆﹐椎夫等人﹐一字排開站在犯人欄拍照﹐很有經典電影The Usual Suspects的感覺。劇情簡介沒有透露太多電影內容﹐不過很明顯是走Shrek的路線﹐玩轉我們熟悉的童話故事內容來搞笑一番。
故事開始和童話故事大同小異﹐小紅帽去探外婆﹐大野狼躲在床上扮外婆﹐小紅帽悉破大野狼的身份﹐在力抗大野狼期間﹐五花大綁的外婆從衣櫃彈出﹐加入混戰﹐這時椎夫就揮著斧頭破窗而入﹐眾人受驚大叫。鏡頭立即一轉﹐看見警車停在外婆家門前﹐森林的動物警察把一干人等全部拉了﹐由青蛙神探逐個盤問查案。四個人有四個不同版本的故事﹐小紅帽的版本最正常﹐除了小紅帽變成空手道高手﹐途中遇上幾個搞笑角色多加幾個逃避野狼的冒險外﹐大致上和我們認識的版本差不多。之後到大野狼說的版本﹐劇情峰迴路轉﹐反轉之前認為理所當然的故事﹐大野狼變成森林記者﹐懷疑小紅帽是零食大盜而跟蹤她。到了椎夫和外婆的版本﹐編劇變化出更多天馬行空的劇情﹐外婆扮XXX去參加滑雪比賽就很抵死搞笑。最後青蛙神探綜全各人的證供﹐偵破案零食大盜的案子﹐四人聯手決戰零食大盜﹐保護了森林的和平。
這套電影是很兒童向的作品﹐沒有Shrek那些發人深省的道理﹐只有在童話故事的表面上﹐堆切玩其他電影場面的無聊玩笑。當然劇中亦少了兒童電影的必須品﹐可以給小孩跟著唱的兒歌。故事不足加上畫面實在太爛﹐看完後有點被騙的感覺。若果是星期天早上電視播放的卡通﹐或租碟給小朋友看讓他們安靜點﹐這套劇倒算及格。但作為一套在戲院上映﹐要觀眾賺票入場的電影﹐我只可以說要求回水。幸好我只是下載來看﹐不然就笨蛋蝕大本了。
我是Pixar Studio的忠實擁躉﹐由第一套Toy Story開始﹐每年Pixar出品的電影我例必捧場。今年度上演的最新作品是Cars﹐我認拍得比Finding Nemo還出色。去年看預告時想不到汽車有什麼特別﹐預告中的賽車場面很精彩﹐有眼有嘴的車也很有趣﹐但感覺不到Pixar的魅力。今天和女朋友拍拖看了Cars﹐估不到卡通汽車竟然也可以感動觀眾。電影情節溫馨感人﹐小處流露著人生智慧。最重要是保持Pixar一貫的風格﹐令人發笑但不落於低俗﹐運用意想不到的鏡頭﹐幽默地帶出喜劇效果。
在說故事前先說說這套電影的設定﹐用擬人化讓汽車當主角演戲很絕。把機器擬人的手法通常用在幼兒節目中﹐但這樣大規模還是第一次見。一開場看見整個運動場的觀眾也是汽車﹐喝著汽油為跑道中比賽的跑車打氣﹐運動場有斜路取代樓梯方便汽車上落﹐而在轉播室當評述的也是汽車﹐這是一個超現實但很可愛的世界。差不多一看見沒手沒腳的汽車﹐用車輪或其他零件做著人做的事﹐就已經令人重捨童真開懷大笑。故事的主角是架不可一世的跑車﹐從來只自己想著在比賽中勝利。一次意外事故﹐令他流落66公路一個被遺忘了的小鎮﹐在那兒他遇見純樸平實的汽車﹐讓他明白簡單生活的道理﹐重新找到人生意義。老實說﹐故事是很典型的勵志橋段﹐跑車戀上厭倦繁忙都市的靚女保時捷﹐巧遇退出江湖的車壇神話﹐不單學會了飄移絕技﹐還學懂名利到頭一場空﹐獎杯只不過空杯是一隻﹐不可以為求勝利不理其他人的道理。當然小鎮中還有很多富人情味的小角色﹐有的負責搞笑﹐也有的身懷絕技臥虎藏龍﹐在最後關頭出手幫跑車一把。不過可能這套電影是卡通的關係﹐沒有想過也可以帶出生活哲理。若同樣橋段放在平常真人拍的電影中﹐我已經高叫老土沉悶﹐但用卡通的手法輕鬆表達出來﹐我卻很受落。
(註﹕66公路是很多美國電影常用的標誌﹐它是在跨洲高速公路還未建成前﹐由東岸駕車到西岸的唯一途徑。66公路不單單是一條被遺棄的舊公路﹐而是代表著美國的傳統價值觀﹐代表停下腳步檢視自我﹐內省生命再度出發。)
這套電影的配音非常動聽﹐開場賽車第一首歌已經深深吸引我﹐鄉搖加搖滾的味道十分特別。其他的插曲帶有濃厚的懷舊色彩﹐就像是舊美國電視劇集中﹐在加洲駕開蓬車收音機總會播的那些歌。在電腦動畫和視覺效果上﹐Pixel的技術比上套電影更進一步﹐其他的電腦動畫電影更是塵埃莫及。劇中的汽車雖然只有眼睛和嘴巴﹐但說話時表情生動傳神感情流露﹐令人忘記角色只是汽車而是真人。劇中有幾場公路追車的場面﹐若非畫面中的汽車是卡通造型﹐一時間我也看不出和實景拍攝的分別。尤其是跑車和靚女在山路拍拖那段﹐背景的景色令人嘆唯觀止。若與頭文字D中那些賽車場面作比較﹐就好像是學生習作對比博物館的名畫﹐日本的動畫技術至少落後五年。
Pixar電影一向的傳統是在片頭送短片﹐片尾送搞笑的幕後花絮。今次的短片的一人樂隊﹐沒有對白﹐但音效幾可亂真﹐情節抵死有趣。片尾是我看過Pixel電影中最好笑﹐大玩以前那幾套電影﹐將我們熟悉的角色全部變成汽車。根據慣例﹐在戲院放映的版本﹐沒有收錄全部花絮片套﹐所以這套電影的DVD將會令人十分期待。
總括只有一句﹐Cars是本年度最好看的電影﹐男女老幼皆宜﹐不容錯失﹐絕對值得花錢在戲院看。
蘋果日報作者 – 陳馬:書評,影評,動漫,旅行,哲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