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兒童

春田花花同學會

Mcdull Movie 3 春田花花同學會是第三齣的麥兜電影﹐不過這次不再是動畫而是真人拍攝。動畫部份加起來十五分鐘也沒有。最初看宣傳海報以為真人動畫會同場演出﹐結果很失望地動畫原來只是過場的配菜。這齣電影明星眾多﹐多得數也數不完﹐不過大部份演員佔戲十分少﹐有些出了場也不發覺﹐要看完場字幕才知是誰。演員中出鏡最多是超級女優周筆暢﹐反而海影宣傳重點的陳慧琳只是大花瓶。片中周筆暢的粵語對白十分流利﹐不知道是親自配音還是夾口型的。

正如以前的麥兜電影風格一樣﹐也是故事鬆散沒有主線劇情可言﹐只是一幕連連一幕的短篇趣劇。如果第一齣電影的主旨是童年天真小時候﹐第二齣的主旨是不願長大成人﹐第三部曲的主旨則是無奈荒謬的成年人世界。劇本中只做到偶有佳句的水準﹐其他絕大部份時間也十分悶場。以前是全部是可愛動畫還可以勉強接受﹐為電影開脫說只是自己看不明白。但是真人拍攝缺乏給觀眾想像的空間﹐不好看的場面就缺點原形畢露。以前小孩子玩屎玩尿還可以扮無知﹐但牛高馬大還玩這些低級趣味就核突。若果不是掛著麥兜的嘜頭﹐隨手抽段出來看﹐還以這套戲是王晶作導演。第一集被喻為經典的點菜落單笑橋﹐在第二集翻炒已經不應該了。今集還再三炒這碟隔夜冷飯﹐原本好笑也變成不好笑﹐還要拖長來做﹐簡單看到要喊救命。在其中一段戲中﹐加插一個著嘜兜公仔衫的角色﹐不過那件衣服既不合身﹐嘜兜做形也極不可愛﹐像是把身體拉長了一樣。

香港本地出品達世界級水平的牌子不多﹐嘜兜是少數港人足以為傲的品牌。可是嘜兜推出如此粗製濫造的垃圾電影﹐完全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這一套電影令觀眾十分失望﹐可能還會倒過來影響嘜兜的其他產品。下次若果還有嘜兜電影上映的話﹐就算是免費我不會輕易浪費時間去看﹐必定要先上網看清楚讀者影評﹐不想再給爛戲欺騙多一次。

The Chronicles of Narina: The Lion, The Witch and the Wardro

Narnia 真的想不到這套電影的中文譯名﹐大慨不會直譯作獅子﹐女巫和衣櫃吧。這套電影是改篇自C.S.Lewis的經典兒童小說﹐收錄了七集中第一集的故事。是講述幾個第二次大戰時的小朋友﹐進入奇幻的Narina大陸的歷險故事。先說說這套電影的製作背景﹐這套是擺明車馬的傳教電影。Lewis是基督教的重量級靈修書藉作者﹐Narina系列中亦有大量聖經元素。電影公司的老闆是個虔誠教徒﹐有感於時下荷里活的電影道德淪忘﹐不再適合一家大細觀看﹐加上先前Mel Gibson拍的耶穌傳在票房上的成功﹐發現教徒市場原來是個大金礦﹐便斥資把這套小說搬上大銀幕。由於這小說的宗教背景﹐我教堂也有張貼海報﹐神父亦呼諭教友去看﹐大慨是自耶穌傳以來首次。聽說還有些教堂組織教友包下整間戲院看﹐可以肯定在這個聖誕節檔期﹐這齣戲必定已經封了蝕本門會賺大錢。

我沒有看過原著小說﹐但聽同行的友人說﹐這齣戲依足小說的內容﹐連細節也沒有遺漏。入場前我已知道小說的主要情節﹐亦知道這是兒童故事﹐所以對劇情沒有太大的期望。故事的情節很簡單﹐是善惡分明的正邪大戰。四兄弟姊妹要離開倫敦避戰亂﹐寄居在鄉郊一個年老教授的家中。有一天他們玩捉迷藏﹐發現在二樓的一個衣櫃中﹐有通住Narina的時空門。Narina大陸由白色女巫統治﹐在她的魔法下整年也是冰天雪地﹐不見天日。在那兒有個傳說﹐四個人類會從異地到來﹐聯同獅子王一起解放世界。劇情的發展很直線﹐人物的描寫很表面﹐兒童故事不會複雜到那兒。女巫奸到出面﹐連手下的妖怪也醜陋可怖。獅子王則是耶穌的化身﹐牠代罪受死到復活那一段﹐連不是信教的人也一眼看到出自何處。劇中運用很多電腦特技﹐製造出各種有趣古靈精怪的生物。特別值得一題的是﹐雖然戲中有打鬥大戰場面﹐但照顧到家庭觀眾的需要﹐鏡頭的處理毫不暴力﹐一滴血也沒有流﹐最多是給女巫變了做石像﹐又或者插隻箭就按著心口跌底﹐十足十粵語殘片那樣。

很多人會把這套電影和魔戒三部曲作比較﹐作者Lewis和Tolkien是好朋友。同時兩人也是十分出名的基督徒作家﹐所以故事中帶有很濃厚的宗教意味。兩套小說也是屬於幻想類小說﹐分別是一套走以成人為對象的史詩式巨著﹐而另一套則是小孩為對象的童話故事。魔戒電影版是重量級大製作﹐
不論在拍攝﹐演員﹐技術各方便﹐也橫掃奧斯卡金像獎的獎項。Narina只不過是B級製作﹐無論取景還是演員上也和魔戒有段距離﹐戲中的藍幕合成太過明顯著眼﹐頂多只達到電視電影的水準。劇情方便有太多不明白之處﹐以戲傳教的意圖也太過明顯礙眼﹐不過以童話的程度來衡量算是合格﹐不要太強求了﹐畢竟對象不同。

看完這齣電影後﹐我有興趣去讀這套陪伴西方不少小孩長大的原著小說。當第二集推出時﹐我也會繼續捧場。這套戲娛樂性豐富又有教育意義﹐除非是對基督教極之反感的人﹐否則也能夠好好享受這齣電影。香港出品的傳教電影﹐可要向西方主流教派的電影多多學習了。不要老是拍那些令人反感的硬銷福音電影﹐還要拍套反智反科學﹐無無聊聊去土耳其影個山洞的挪亞謊舟大迷信。信教的人固然要去看這齣戲﹐有孩子的人也要全家去看。連哈利波特也兒童不宜大玩恐怖﹐這是少數適合小朋友觀看的電影。至於不信教又未結婚的人﹐如果怕悶怕文藝不想看藝伎﹐又買不到飛看金剛的話﹐不妨考慮看這一套﹐保證值回票價。

Harry Potter and the Goblet of Fire

Goblet of Fire 我一直以來是哈利波特的忠實擁躉﹐在對上三齣哈利波特電影上畫時﹐我必定會在第一個週末排隊先睹為快。不過自從對第六本小書失望後﹐連帶對電影版的熱情也減退了。這次第四集我沒有第一個星期去迫入場﹐等到第二個週未觀眾少才去看。我和女友去看星期天晚上的那一場﹐原本以為多少要排隊﹐但七時五十分到達戲隊﹐八時那一場還有好座位。大慨是觀眾經過首星期票房高峰期後﹐聽到口碑不太好而影響入場意欲。

片長二個半小時﹐跟足原著主線發展﹐講述哈利第四年學年的生活﹐三巫師盃賽事﹐以及佛地魔復活的陰謀。第四集小說厚達六百多頁﹐電影中不可以全部細節也拍。我是在幾年前閱讀小說版﹐印像中的記得的主要情節電影也有。但是總是覺得這齣戲好像欠缺靈魂。我女朋友更大表不滿﹐她沒有看過小說﹐只是每年陪我看電影版﹐她投訴套戲完全看不明﹐要我在回程車時慢慢解釋內容給她聽。回家後不自覺地拿出小說版來看﹐用一個小時快速由頭尾重讀一遍。我記得這部小說是很好看的﹐大慨在已出版的六部中﹐排在第二位﹐只比第三集略為遜色﹐速讀重看小說依然覺得很十分好看。我細想電影出了什麼問題﹐劇場版就像一棵光禿禿的樹幹﹐所有枝葉花果給大刀闊斧地砍掉了。書中的主線只是用來推進情節﹐所有吸引讀者的地方全在細節上。萊妒忌哈利令他們的友誼受到考驗﹐妙麗和別人去舞會惹得萊呷醋﹐哈利和同校對手為張秋變為情敵﹐妙麗要解放精靈奴隸﹐魔法政府內進行的政治交易﹐過去幾集的解謎﹐最重要有關陰謀的懸疑﹐以及誰才是陷害哈利真凶一層疊一層的謎題﹐也統統在戲中欠奉。換來只是原本在書中輕輕帶過﹐完全不是重要焦點所在﹐鬥智鬥人心多於鬥力的三場火杯考驗。戲中那三場考驗佔了大部份時間﹐在全世界也知道哈利一定沒事下﹐給觀眾懶係緊張刺激的電腦特技﹐可以說完全是捉錯用神了。

哈利波特第四集令我十分失望﹐可能是因為換了導演的緣故﹐把一套可以發揮很有深度的劇本﹐變成典型的荷里活無腦特技片。劇中角色的性格缺乏深刻的描寫﹐每個人包括三位主角甚至校長﹐也淪為面目蒙糊的紙板人偶。原本很期待看張秋與哈利的感情瓜葛﹐結果想不到全套戲中她只有一句對白﹐比很多茄厘菲還少戲份。妙麗演出的安排亦很有問題﹐在書中明示暗示她最終和萊是一對﹐但戲中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把觀眾誤導她會喜歡上哈利﹐我女友就是其中一個被騙者。不知道是出於政治正確還是為外國市場﹐在這集魔法學校忽然間多了很多不同國藉的學生。可能為了要平衡重要角色之一的張秋是華人﹐就加入幾個黑妹印度妹做閒角。這齣戲始終是要看的﹐因為是總共七集電影不可分割的其中一個部份﹐但是值不值得購票入場﹐還是應該等DVD推出後才下載回來看﹐
就要視乎你是否小說版的擁躉了。不過有一點必須要強調﹐就是這齣戲不適合兒童觀看﹐因為內容拍得太黑暗恐怖了﹐連我女朋友咁大個人看完也發惡夢﹐小朋友不給這齣戲嚇死才怪。

Pooh’s Heffalump Movie

Heffalump 今天和女朋友去拍拖看電影﹐我原本是打算看Keanu Reeves的魔間行者﹐但女朋友看見小熊維尼的新電影嚷著要看﹐於是便順著她意思看了這齣戲。這齣戲其實上畫也有好幾個星期﹐加上我們是在週末的下午觀看﹐所以就算是在開映前五分鐘入場﹐戲院中沒有什麼人﹐可以隨便的揀好位置坐。除了我們這一對是未婚年輕人外﹐同場觀看的也都是帶著孩子的父母們。這齣戲的片長十分之短﹐四時四十五分開始﹐連片頭在內六時正就散場了。

小熊維尼本來是加拿大的出品﹐在我記憶中原本是人氣一直在下滑中﹐但在一九九八年把給給迪士尼買了版權後﹐在大公司努力催谷下起死回生﹐現成為迪士尼家族眾多卡通人物中﹐繼米奇老鼠之後的第二大搖錢樹。小熊維尼故事中的角色性格鮮明﹐加上布公仔動物的可愛造型﹐令每個角色也有其忠實擁躉。早幾年前以跳跳虎Tigger為主角﹐推出小熊維尼的第一齣大電影﹐而今次則在大家熟悉的百里林各位朋友之外﹐加插了一個全新的主角出場﹐就是小笨象Heffalump﹐相信必然會引起熱賣。故事內容很健康正氣充滿溫情﹐完全沒有色性暴力或任何的不良意識。開始時百里林中的眾人給大笨象叫聲吵醒﹐眾人一如以住無聊地決定出發捉象﹐小袋鼠Roo因為太小而不能隨大伙兒出發﹐但又巧合地和小笨象成了好朋友。最後少不免是一些懶是驚險的場面﹐大家摒棄前嫌同心協力解決難題。

我在入場前對這齣電影沒有任何希望﹐所以也沒有任何失望。電影在畫面方面算是過得去﹐以一貫小熊維尼的粉色水彩畫風格作背景﹐再用平面貼圖方式把人物加上去。想必定也有運用電腦附助作畫﹐不過沒有任什麼花巧的特別效果。音樂方便則有不錯的分數﹐戲中有大量迪士尼式的歌舞﹐雖然不大聽得清楚歌詞在唱什麼﹐不過亦沒有惹人反感讓人覺得煩厭﹐小孩子大慨聽兩次就會琅琅上口跟著唱。基本上喜歡這齣戲的有兩類人﹐一就是六歲以下的小孩子﹐一就是那些長大了還喜歡小熊維尼的女人。至於不是這兩類人的其他人嘛﹐就當是好心做善事﹐陪著太子或太子女看戲好了。

The Incredibles

Incredibles 近幾年漫畫英雄的電影在荷里活大行其道﹐先後推出的有蜘蛛俠﹐變形俠醫﹐X-Men等等。Disney公司和Pixar Studio也趁著這股熱潮﹐拍攝了向各漫畫英雄致敬的電腦動畫The Incredibles。故事內容是講述由於超級英雄在決戰壞蛋時做成大量破壞﹐政府為免要經常替他們作出巨額賠償﹐敕令他們退休過正常人的生活。十多年後﹐中年發福的超人先生﹐在大公司當一個常常受氣的小職員。而與他結婚的橡柀女俠﹐則成為全職主婦﹐照顧丈夫和三個孩子的起居飲食。他們二人生的小孩也擁有超能力﹐但為了扮作普通人融入社會而不准使用。就在這時新的大壞蛋出現了﹐企圖用機械怪獸消滅隱居各地的超級英雄。於是超人先生一家就合力打倒壞蛋﹐保衛地球的和平。劇中對我們熟識漫畫英雄文化作出了幽默的諷刺﹐平常在銀幕前蒙著面當正義朋友的超級英雄總是威風凜凜﹐可是在面具的背後﹐他們也有為著生活小事煩惱的一面。

在電腦動畫特技的運用上﹐Pixar一直是業內的領導者。這齣戲是Pixar的第六套作品﹐在視覺效果上自然保持水準。畫面的合成明顯比主要競爭對手Dreamworks的出品精細﹐而人物的表情和動作則十分流暢﹐沒有其他電腦動畫生硬的感覺。配樂是採用六七十年代漫畫英雄電視劇的風格﹐在指定的場面配合著的指定音樂﹐很有輕鬆懷舊的氣氛。可是在劇情上和Pixar前作Finding Nemo相比下就顯得遜色。劇中缺少了Nemo中那份觸動人心靈的感情元素﹐過於著重玩轉傳統超級英雄電影﹐而堆砌出來的搞笑對白和動作場面。那些搞笑橋段或許能夠取悅沒有接觸日本動畫的西方觀眾﹐但對於我這個標準日本動畫迷則只是老土行貨﹐早己經在十多年前的經典動畫A子計畫見慣見熟了。

從Pixar和Disney拆伙的消息看來﹐The Incredibles屬是於過渡性的作品。在明年在最後一張片約Cars完成前﹐在今年趕快推出以保住市場佔有率。雖然在畫功上遠遠拋離同期的電腦動畫﹐但在一般缺乏技術性知識的觀眾眼裏﹐和其他的電腦動畫作品甚至某些電腦遊戲的畫面根本分別不大。這齣戲也很有可能是為推出電視版而鋪路﹐不單3D模型和情景的製作可以重用﹐在宣傳上也可以省回一筆﹐還可以加插不同超能力的新角色出場。畢竟超人一家五口每天為拯救地球發生的趣事﹐比較適合小螢幕多於大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