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歷史

基督教思想史 – 序章﹕教義的慨念

六月開始我參加了基文會舉辦﹐為期約半年多的網上閱讀小組。這次閱讀的書藉如以往一樣﹐皆是艱深的學術著作﹐今回讀神學大師田立克(Paul Tillich)的基督教思想史(A History of Christian Thought)。這部書是田立克在芝加哥大學的講義收編而成﹐很有系統地從早期教會開始﹐整理各家各派的神學論說﹐讓讀者明白今天的基督教是從何而來。依照平常我的閱讀習慣﹐是看完整本書後才寫篇讀後感。不過這本巨著的內容甚廣博湛深﹐恐怕半年後我己忘記很多讀過的知識。雖說只是組上閱讀小組﹐但有不少博士級的前輩帶頭討論﹐學習程度可以比媲大學的遙距課程。我想比較認真地讀這本書﹐不想水過鴨背看完便忘記了﹐所以我決定整理閱好每個星期讀筆記﹐一來可以幫助自己溫習﹐二來可以和來這裏的朋友分享閱讀心得。

序章是全書的簡介﹐教義(dogma)的慨念。說起教義或教條﹐一般人會對此有負面反應。認為教義是死板板﹐與生活脫節﹐教徒盲目地守著的過時規矩。其實教義(dogma)一字是源於希臘文dokein一字﹐是指思考﹐想像和意見的立場。中世紀黑暗年代政教合一﹐教會用政治手段以教條迫害異己﹐才造成啟蒙年代以後的人對教條的反感。

田立克用把從功用的角度去解釋教條﹐教條只不過是用來分辨教派之間信仰的不同。若沒有教條的話﹐人們就不能分辨不同的宗教或教派。從廣義的角度來說﹐不單只宗教﹐每一個哲學學派也是一套教條。基督教中也有很多不同的教義﹐教義本身也隨著歷史不停在變遷。教義並不是像十戒一樣﹐神給摩西刻了在石上後就不曾改變﹐而是經由歷代神學家不停發展。

教條的產生是因為教會內部有爭議﹐必須一錐定音統一口徑才確立教條。所以從歷史的角度上看﹐每一條教條也是在否定某一個想法﹐用來保障教會信仰的一致性。田立克認為教徒可以在接受教條的同時質疑教條﹐對教條從來不質疑只是盲目的信仰。透過對教條的質疑﹐才可以認識教條確立的原意﹐我們才能夠尋找到自己信仰的身份。

若果從純學術的考古社會學的角度去看﹐教條的定義只就是用來把教徒分類。但是若從神學的角度去看﹐把不同教派互相不乎的教條並列的話﹐田立克並沒有告訴我們應該 信那一套教條。這本書 的主旨只客觀陳述教義的來龍去脈﹐並不對每一教條強加形而上的對錯判斷﹐不知會不會變成教條相對主義呢﹖

全書網上版本

墨子攻略

Mokusi 劉德華的電影墨攻叫好又叫座﹐很多人都知道是改篇自森秀樹的漫畫。這套漫畫成名已久﹐日本銷量過百萬部﹐不過我下載了幾年也沒有翻看過﹐這次電影上映令我特地把漫畫找出來看﹐先一遍才看戲好作個比較。電影版只改篇了頭四卷的故事﹐在革離成功擊退趙軍守衛梁城就結束。漫畫版的故事還有七集﹐講述革離清理門戶﹐把背棄墨子信理的墨門消滅。這套漫版的畫功不算太好﹐與同畫古代戰爭場面的火鳳燎原差一大截。人物設計並不討好﹐不過這本漫畫題材屬於另類﹐也可以勉強收貨。故事是這套漫畫的唯一賣點﹐畢竟是改篇自酒見賢一的獲獎歷史小說。

漫畫中電影取材改篇的第一部份梁城篇﹐劇情引人入勝是難得一見的佳作。革離盡使墨家守城本領﹐戰爭場面壯觀奇兵突變﹐讓讀者頻呼看得過癮。故事中亦帶出墨家的非攻兼愛思想﹐放在兵荒馬亂的戰國時代後期﹐從城中軍民最後選擇背叛革離﹐墨家鉅子決定助秦取六國平天下﹐探討墨子的理想是否過份天真不切實際。

可惜漫畫後七卷的劇情急轉直下﹐變成很俗套的流浪戰隊打壞人的故事。再從中加幾個半吊子的陰謀故作緊張﹐又加插些平民受苦的旁枝小節賺人熱淚。革離從墨家總部大禹廳逃出來後﹐從守城智者搖身一變成無敵戰士。下半部再看不到攻城守城的機智謀略﹐只剩下大開金手指的必勝武功。行軍打仗過於天馬行空嚴重失實﹐墨家開發生物兵器蝗蟲部隊助秦滅韓也算了。革離竟然發明火藥﹐單憑隊孤兒組成的小型部隊﹐炸死秦軍幾萬精銳兵馬﹐還把贏政刺殺掉﹐讓個樣貌相似的冒牌貨頂替﹐就真的亂說得太過分了。最離譜是頭四卷還裝模作樣說說墨子﹐下半部沒有再深入探討﹐用很簡單的黑白二分法﹐幫革離的就是好人﹐其他的人一率是壞人。若果只是淪落為少年熱血漫畫也就算了﹐可是最後決戰前卻來個反高潮﹐革離連打也沒有打過就贏了。全靠一個出場只有兩三次的兒時好友,下毒把墨家上下所有人殺死。革離不單血汗不用流﹐連口水也不用半滴﹐落雨收柴地極速清理門戶﹐這樣完場真方便。

結局最令人失望﹐說革離厭倦了四處戰爭﹐決定帶同孤兒們離開中土﹐漂洋過海到日本定居﹐從此過著平安快樂的日子。若劇情需要加插虛構史實﹐其實沒有什麼問題﹐可是加插的故事也要合情合吧。蝗蟲出場還以為有戲看﹐正期待革離會用什麼方法去破蟲陣﹐結果卻是潛入敵營把蟲卵炸個希爛。初初拿炸藥出來還時﹐革離還假猩猩說這兵器很危險﹐殺人太多不應讓之面世。過多幾個章節不夠打時﹐就管他媽的兼愛非攻﹐一於把敵人全部炸上西天。那個面孔似贏政的人﹐第一次出場時以為有伏線﹐再出場就已經變了秦始皇﹐前後隨了行行企企什麼也沒做過﹐對的也沒有一句﹐於是伏線變敗筆。

開場時革離口口聲聲要救萬民﹐用墨子思想讓百姓生活和平豐足﹐最後卻選擇掉下百姓﹐自己一伙人一走了之﹐把墨子的兼愛拋到九霄之外。如果不夠打要逃命也算了﹐可是革離有擁有萬軍莫敵的秘密武器火藥﹐要真打連秦軍也要退避三舍。有勇無謀去刺殺嬴政﹐結果殺了等於沒有殺﹐秦軍照舊攻破六國﹐照舊出個秦始皇千秋萬世。原來墨子的非攻的意思﹐就是拋棄下要守護的人﹐自己夾著尾巴逃亡海外﹐美其名去建設新天地。革離先消滅所有墨子門人讓墨家失傳﹐再背棄墨子理念逃去日本當土皇帝﹐假若墨子泉下有知﹐必定會咒罵革離是令墨家式微的最大罪人。

火鳳燎原

Ravage of Time 香港土產漫畫一向給我不好的印象﹐不單對古怪畫風看不順眼﹐男男女女也是混身不對稱的肌肉。最要命的還是故事情節千篇一律﹐沒完沒了的江湖仇殺打鬥﹐劇情拖到漫畫不再受歡迎就草草收場。不過想不到在這潭渾水中﹐還有一股清流﹐就是漫畫家陳某。陳某是個肥小子﹐本是從事廣告行業﹐後來畫出名堂後當上全職漫畫家。他的作品多以歷史或古典小說為基礎﹐天馬行空創作出野史故事。他的畫功純熟華麗﹐漫畫中背景細緻﹐尤其擅長畫千軍萬馬的大戰場面。畫風近似以日本式黑白漫畫﹐但人物的造型保留一看便知的中國人風格。每本漫畫封面彩頁插畫更是大師級水準﹐令我對香漫還有一線希望。

火鳳燎原是他的第一部長篇﹐現在還在連載中。故事背景是三國時代﹐以正史中的人物﹐配合虛構的歷史人物﹐把三國最終歸晉重新演譯。兩大主角是最後一統天下的司馬懿﹐以及原本屬他的手下殘兵部隊﹐在機緣巧合下成為趙雲的殺手燎原火。其他歷史人物的也有獨特描述﹐呂布不只是一介武夫﹐而是智勇相全的戰神。劉關張三人雖仍是兄弟﹐但張飛是大畫家的出身讓人意想不到。把三國中人所共知的智囊軍師﹐加入天材聰明的幻想人物﹐合成源出同一師門的水鏡八奇為一大突破。為火鳳燎原從純武打漫畫中﹐加入兩軍對壘奇兵突變的鬥智元素。敵我雙方爾虞我詐﹐計中計扭計鬥謀略﹐配合武功是這漫畫的一大特色。

或有人會認為這部漫畫篡改史實﹐但是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也是這樣。最重要的是歷史改寫得合不合情理﹐當然結果完全改變就可以了。為了增加可讀性和趣味﹐把角色加點想像去生動描寫是少不免﹐像火鳳燎原般大改造則很罕見。但想深一層情節也不是跟史實完全犯駁﹐趙雲是五虎將中出處最來歷不明﹐只知道是公孫讚派去跟隨劉備的﹐他的出身的且而確可以大造文章。陳某在漫畫中把劉關張三人﹐與燎原火初次相認﹐誤為趙雲的情節很抵死﹐不禁令人莞爾。至於司馬懿身為三國最後得勝者﹐以個人的材智在幕後運籌大局﹐與其他臥龍鳳雛周俞等謀士周旋﹐也不是全無可能的事情。殘兵的構思也很新奇﹐由戰場上傷殘但仍有本領的士兵﹐組成一部不怕死的暗殺部隊﹐去幹明刀明槍做不了的事情。雖然跨張但不失實﹐武俠小說中一向也不乏傷殘但武功高強的大俠。不過把中國四大美人之一的貂襌﹐寫成原來是男扮女裝的太監﹐就有點大殺風景了。歷史中遺留下來的空白﹐正是漫畫大作故事的題材。不得不佩服陳某富豐的想像力﹐當然讀者不要漫畫中故事當真就好了。

這部漫畫的佈局伏線很精心安排﹐情節住住高潮迭起出人意表。陳某的劇情編排很有黃易的影子﹐單打獨鬥到引兵決戰到逃亡的循環﹐一浪接一浪的讓讀者不住追看。初期對故事中的奇峰突起很驚奇﹐但現在已經有點習以為常﹐反而有點預知事件必定不會這樣簡單的感覺﹐作者可得再花心想去給讀者驚喜。火鳳燎原至今共出了二十本漫畫﹐才剛剛講到董卓兵敗﹐曹操和袁紹開戰﹐劉備還在四處流亡寄人籬下﹐諸葛亮還未正式出山。不知道這何時才會講到司馬家篡魏立晉﹐不過依照目前的伏線來看﹐兩位主角最後必定會走上敵對之路。很等侍的看這部漫畫﹐可以在人所共識的歷史中變出什麼新花樣來。

身為一個香港人一個中國人﹐這部為中文漫畫界爭光﹐不讓日本漫畫獨專的作品﹐必定不可以錯過。

老鹹書 – 江湖忠人

老鹹書 去年香港書展中有一本書﹐因道德意識不良被禁止售買﹐引起了我的好奇心。這書本就是次文化堂出版的老鹹書﹐作者是江湖忠人﹐這個只不過是筆名﹐大慨作者也不好意思把真名字示人。從這本書的文筆水準看來﹐作者應該是靠筆桿子搵食的人﹐可能是記者又或者是專欄作家。

在八十年代長大﹐特是是讀男校的男人﹐相信沒有看過也有聽過這些經典雜誌﹐花花公子﹐閣樓﹐龍虎豹﹐香港九七。原來六七十年代也有那年代的經典咸書﹐老爺車﹐咖啡屋﹐新趣等等。那是香港的第一代色情刊物﹐他們奠定的咸書模式一路源用至今。主力買肉﹐附加消費生活指南﹐色情小說新聞﹐以實用性和娛樂性為主。始終香港咸書的讀者以等下階層為主﹐要大件夾抵食﹐扮高深的咸書難以生存﹐主菜始終是靚女肉照﹐其他只是伴碟。老咸書可以說是香港歷史的一部份﹐展現出每一個年代的通俗生活面貌﹐這一面教科書或新聞剪報常刻意遺留﹐而然卻充滿著有趣的時代精神。作者找到這些失落的寶貴文化資料﹐將書中的見聞奇事結集成書﹐好讓這一章歷史不會隨時間煙沒。

老實說買這本書有點被騙錢的感覺﹐作者並沒有綜合整理或分析老咸書。每一篇文章講關於一期老咸書的內容﹐有時轉載目錄標題已經去了半篇文章﹐通俗有餘但學術性不足﹐讀者得自己整理資料去歸納那年代的生活點滴。這本書的另一個賣點就每編文章隔離﹐複印該期咸書的封面和內頁照片。要了解咸書這一種刊物﹐千言萬語始終及不上一張圖片直接。不要認定露點照就是等同色情﹐那些老咸書的模特兒大多十分恐怖嚇死人。大慨那個年代思想十分保守﹐要找女人脫衣服拍照比今天困難很多。早期的咸書大多翻版外國的色情刊物﹐鬼妹有﹐但香港人喜歡東方人面孔﹐所以照片來源以日本為主。轉貼相片的質素參差﹐早期還有好些用黑白內頁﹐在連一本便利也全彩印刷的今天看來﹐簡直就像是石器時代的遺蹟。隨著民風開放咸書市場漸漸擴大﹐讀者消費能力可以容納一些本地原創。不過香港本土的肉照依然難求﹐香港模特兒比較矜貴所以成本不化算﹐於是出埠到台灣或泰國拍攝成為雜誌的主要照片來源之一﹐三級電影戲照也是另一個重要來源。成龍未紅時拍過三級片相信大家也知道﹐那些劇照現在已經失傳﹐老咸書中有張絕版成龍床上戲劇照﹐不過都無乜野睇。另一個照片來源是明星訪問﹐連中港台歌后鄧麗君也做過咸書封面主角﹐當然沒有露點肉照看﹐最多只是擺幾個性感撩人的姿勢。

這本書幾有趣﹐不過不值得買。書中開始沒有簡介﹐最後亦沒有總結﹐沒有講述老咸書承先啟後的功能。每篇文章可以用獵奇心態去看﹐但缺乏系統和一致性。讀成本書完好像沒有讀過一樣﹐除了知道一堆關於老咸書的零碎資料。我看完全書見到的唯一宗旨﹐就是咸書始線是咸書﹐不過論是四十年前還是今天的咸書﹐讀書最關心還是最基本那個問題﹐最緊要大件夾抵食照片質素高﹐多肉睇才不會被市場淘汱。

A History of World in 6 Glasses – Tom Standage

6 Glasses 這本六杯中的世界歷史是經濟學人雜誌﹐去年推薦的非小說類讀物之一。作者本身是經濟學人雜誌的編輯﹐他以一個湛新的角度以富用趣味的手法﹐描寫六種有著重要地位的飲品﹐對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關係。六種飲品中﹐有三種是含酒精成份﹐有三種則是含咖啡因。它們分別是﹐啤酒﹐餐酒﹐烈酒﹐咖啡﹐茶﹐和可口可樂。不講不知﹐這六種我們日常飲用的飲品﹐曾經直接間接造成國家的興亡。

啤酒是除了水以外人類最古老的飲品﹐有差不多一萬千的歷史﹐是穀物發酵後變成含有酒精。古代啤酒是生活必需品﹐因為啤酒有殺菌功效﹐比飲用山水或河水安全。這亦很有可能是由守獵轉變農業社會的其中一個原因。在古埃及和古中東﹐啤酒甚至用來發放工人的人工。最古老的象形文字﹐亦因要記錄啤酒收支而發明。舉杯飲勝這一個習俗﹐就是由古代一直流傳至今。

餐酒是葡萄發酵而製成﹐在古希臘文學和記錄中﹐餐酒佔一個很重要的地位﹐甚至發至出一套酒的哲學和文化﹐飲酒是身分和地位的象徵。對比其他野蠻民族喝的啤酒﹐釀製餐酒的技術足以顯示出高貴的文明。其後羅馬帝國統一地中海沿岸﹐把飲餐酒的文化帶至歐亞各地。當天主教成為羅馬國教後﹐飲督酒這個傳統給披上了一個神聖的意義。諷刺的是正正因酒在天主教的地位﹐回教為了標榜有所不同而實行禁酒。

烈酒的製法是把啤酒或餐酒蒸餾﹐使其酒精含量提升﹐容易貯存不會禁壞。烈酒可以說是大航海時代的標誌﹐是水手在苦悶航海生活中每天的小小娛樂﹐亦簡接造成英國海軍大敗法國西班牙海軍﹐奠定日後大英帝國的不落日版圖。由於買賣釀製烈酒是一門大生意﹐英國在其殖民地美國徵重稅去支付軍費﹐直接導至美國獨立戰爭的發生﹐美國可以說是因為烈酒而立國。

啡咖在十五世紀從中東傳入歐洲﹐由它有提神醒腦的功效﹐成為知識份子的愛好。在歐洲各地開設很多咖啡館﹐成為知識份子聚集﹐議論政事或科技新發明﹐或人們交流外國新聞的指定地方。法國大革命的先驅者﹐就是從由咖啡館開始。啟蒙時代不少科學實驗﹐亦是源於在咖啡館的學術交流。最叫人意想不到的是現代金融系統的輸紐﹐倫敦的期貨和股票交貿市場﹐前身竟然是間咖啡館。

說起茶就必然會想起兩個國家﹐一就是發明茶葉的中國﹐二就是把喝茶視為人生一部的英國。茶葉是在十五世紀由中國傳至歐洲。原來紅葉和綠葉也是產自同一棵植物﹐只是曬乾製作的方法不同﹐我一直還以為是產自兩個不同種的茶樹。英國人瘋狂地愛上喝茶﹐更發明了三點鐘下午茶這個生活習慣。由於要保證茶葉的貨源﹐一方便用中國施壓要通商﹐另一方便在印度種植茶葉。前者導最終至鴉片戰爭﹐後者則做就了東印度公司(怡和的前身)。

可口可樂是美國的標記﹐在冷戰時代代表著自由民主的飲品。原本藥劑師發明醫頭痛的藥水﹐混入梳打水後變成美國國民飲料。在第二次大戰其間﹐可口可樂被列軍需品﹐是美國大兵離鄉別井的依靠﹐美國統師甚至說過可口可樂的供應足以影響是軍心士氣。隨著美國打勝仗﹐可口可樂被帶到美軍所到之處﹐落地生根。百事可樂抄可口可樂是事實﹐早年打官司輸才要用紅藍二色的嘜頭。不過不知原來百事不很愛國﹐在蘇聯妖化可口可樂的同時間﹐百事卻靜靜地幫蘇聯生產紅星汽水。

這本書不是很厚﹐有關歷史的資料略嫌不夠深入。不過作為消閒讀物﹐作者在通俗顯淺和深入的取捨得恰到好處。以前我也零碎地聽過這些歷史﹐但是用飲品作為中心貫穿所有歷史﹐是很有綽頭寫法﹐亦對易記入腦有幫助。書中最後除了回顧了六種飲品﹐還展望未來。第七種對人類有最大影響的飲品﹐並不特別﹐只不過是最原始的水。但在瓶裝水比汽油更貴的今天﹐水將會是各國在未來可能以兵伐相見要爭奪的重要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