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蘋果日報

奇蛋物語 Wonder Egg Priority

文章刊登於蘋果日報

剛剛完結的《奇蛋物語》是一套日劇味濃厚的動畫,由《101次求婚》、《同一屋簷下》的金牌編劇野島伸司執筆,是他初試啼聲寫動畫劇本,訴說一個與別不同的魔法少女故事。

這套動畫的製作超水準,背景繪圖細緻得像實景,彩色繽紛的夢境戰鬥場面,設計獨特有個性的每週一怪,還有優美古典混合電子音樂風格的配樂,技術層面完全無懈可擊。此外野島伸司的劇本野心很大,主題探討敏感社會的材題,少女自殺率高企,校園和網絡欺凌,性騷擾,單親家庭等,有他早年作品《未成年》和《無家可歸小孩》的影子。

主角小愛在學校被同學欺凌,她的唯一朋友插班生小系,因抵受不住欺凌而自殺,令小愛不願上學每天穩蔽在家。有天她得到一顆奇蛋,可以達成讓她死去的好友復活的願望,代價就是每晚要在夢境中戰鬥,在夢世界拯救有自殺念頭的女孩,打倒引至她們自殺原因的怪物夢魘。

與其他魔法少女動畫一樣,小愛在奇蛋世界結識一同戰鬥的伙伴,音瑠是缺乏家庭溫暖的千金小姐,梨花是曾經參加偶像女團的奀星,桃惠外表像英俊男生經常引來女生告白。每個女孩皆受欺凌問題困繞,各人背負著自已的心靈包伏去戰鬥。隨著故事發展,她們互相支持互相鼓勵,慢慢解開心結重新振作。大橋有點公式化的套路,但透過野島伸司感人的筆觸,以他擅長刻畫人性的描寫,編織出一個值得細心品味的故事。

戲中的夢境世界是欺凌社會問題的比喻,若只是一味逃走躲避問題,最終還是會被欺凌的怪物吞噬。只有鼓起勇氣去面對問題,重拾失去的自信心,借助朋友的力量一同戰鬥,最終必會戰勝心魔走出陰影。不過在夢境世界中,女孩手上的文具會變成厲害的武器,還有魔法少女必備的吉祥物會巨大化幫手殺敵,若現實世界能這麼簡單解決欺凌問題便好了。

EX-ARM

文章刊登於蘋果日報

漫畫家桂正和以擅長繪畫美少女聞名,其代表作《電影少女》迷倒無數男生,可惜他近年封筆沒有新作。《EX-ARM》的作者古昧慎也是桂正和的徒弟,繪畫美女盡得師傅真傳。《EX-ARM》很有桂正和早期的風格,走Cypberpunk科幻加美少女路線,不要笑我膚淺,男生就是喜歡看這類作品。

故事講述男主角遇上車禍死了,十六年後變成只剩下腦袋入箱的狀態復活過來,被改造成稱之為EX-ARM的超科技兵器。他被迫加入警察的反EX-ARM小隊,與其他使用EX-ARM超能力罪犯戰鬥,誓要解開EX—ARM之謎並取回自己的肉體。

非常王道少年漫畫的主線,需要動腦筋的精彩戰鬥,有點扭橋折但易明的EX-ARM秘密。最重要是主角小隊中,有很多美女成員,日常戲份亦是主要賣點。隊長是御姐美女,負責裝備EX-ARM有眼鏡娘博士,支援AI人型小蘿莉,拍檔是強氣少女,還有主角需要用身體時,用來上身的美女機械人,讓作者盡情發揮他畫囡囡的專長。

《EX-ARM》動畫版第一季剛剛播完,採用全3D動畫製作,動作場面更以真人motion capture,十分有噱頭。不知是經費不足,還是經驗不足,出來的效果強差人意,角色動作生硬表情呆滞,比傳統平面動畫更差。漫畫中有不少打擦邊球的香艷場面,是桂正和最引以為驕吸引男讀者的手腕,竟然在動畫版中全被潔淨了,故事剩下只有科幻探案的部份,而且非常趕戲,把十四本漫畫壓縮在一季動畫拍完。

這套作品好不好看,視乎合不合閣下口味,喜歡科幻加美少女的朋友,不妨試試。雖說我是在推介這套動畫給大家,其實我更加想推介大家看完動畫後去看漫畫。不論如何這套作品在動畫史將會佔一席位,很多年以後也會經常被提起,作為3D動畫化的反面教材。

天地創造設計部

文章刊登於蘋果日報

Viu正在上映的《工作細胞》是一套娛樂與知性並重的動畫,如果你喜歡《工作細胞》,你必定會喜歡這套《天地創造設計部》。改篇自《月刊Morning Two》的連載漫畫,話說神創造天地後,認為創造生物太過麻煩,於是把工作外判給生物設計部代工,發生一連串的趣事。

設計部的員工以八大行星命名,主任土星的成名作是馬,從此以後一曲走天涯,所有設計都同馬有關。木星非常愛吃,設計的生物一定要試食看看好不好味。金星喜歡漂亮生物,海王喜歡可愛生物,水星則一切效率先決,三種風格誓不兩立,演變成大自然食物鍵的由來。冥王模樣是小女孩,卻最愛恐怖的動物。火星是工程師負責把關,把試作品造出來,淘汰有問題的設計。設計團隊每人性格各特色,碰在一起產生無數歡樂的火花,打工仔一定有所共鳴的職場笑話。

不要以為設計動物很簡單,方案要乎合物理法則,也要能適應生態環境。神說要設計一隻可以食樹頂上樹葉的動物,聰明的觀眾馬上聯想起長頸鹿,但設計過程中被癈棄的草案更有創意。方案一是正常鹿腳長度配超長頸,結果心臟離腦部太遠,血液送不到缺氧暈倒。方案二是正常鹿頸配超長腳,結果低頭喝不水渴死了。另一個設計原本是要造飛馬,但馬匹肌肉太重飛不起來,跟據身體力學作出修改,整下整下結果變成了蝙蝠。

正如現實中設計公司的客戶一樣,神很會隨意地扔下模稜兩可又刁鑽的要求,設計團隊就要攪盡腦汁交貨滿足客戶心意。故事除了有趣搞笑之餘,觀眾還學懂稀奇古怪的生物學知識,例如樹熊BB以母親糞便為食糧,袋鼠有兩條JJ,雌性海馬有JJ,雄性海馬反而沒有JJ等等。至於海馬的生殖器為什麼反轉了,竟然是因為設計師在設計圖上不小心寫錯了性別。有些生物單看設計要求很難估到是什麼動物,設計過程中更貌似恐怖外星人,最後竟然是現實中的貓頭鷹。

誰說看動畫浪費時間,看動畫也可以很有教育意義啊。

悍戰太平洋:黑色禁區 Pacific Rim The Black

文章刊登於蘋果日報

在眾多串流平台中,Netflix的節目最多元化,除了主流荷里活製作外,大量引進世界各地不同的節目,更是唯一投資開拍原創日本動畫的串流平台,差不多每個月也有一套新動畫上架。有別於現今流行的日本本土動畫,充斥著大量異世界轉生、輕鬆日常小品、輕小說改篇等題材,Netflix的原創動畫比較迎合西方觀眾口味,偏向嚴肅科幻奇幻的路線,說白點就是上世紀未九十年代,日本動畫進佔西方觀眾那個時代的主流題材。除了動畫為名玩具廣告為實,定期推出新作的《高達》系列外,現今在機械人動畫已經買少見少。巨大機械人是大男孩的浪漫,三月頭在Netflix上架的《悍戰太平洋:黑色禁區》,我自然要先睹為快,一個下午把第一季七集一口氣全部看完。

2013年上映的《悍戰太平洋》是首部荷里活拍攝,但骨子裏非常日式的巨大機械人打怪獸的電影。故事簡單到不得了,太平洋海底出現次元通道,巨型外星怪物湧出來侵略地球,人類建造巨大機械人保衛地球。當年有荷里活最頂尖的電腦特效,讓人熱血沸騰的精彩戰鬥,那場香港大戰到今天還為人津津樂道。可惜2018年上映的續集《起義時空》,因為中美合資關係淪為宣傳強國的樣板戲,引來劣評如潮票房慘淡收場。今次《黑色禁區》回歸日本,由一直與Netflix合作愉快的Polygon負責,之前拍過三套Neflix原創《哥斯拉》動畫劇場版,CG製作水準在日本動畫業界首屈一指。《黑色禁區》亦不負觀眾所望,尤其是開場第一戰和結局最後一戰,在大廈林立的城市中決一死戰,配合日式特輯片常見的從地面人類視角拍攝的鏡頭運用,充份展現出巨大機械人打怪獸的迫力。
《黑色禁區》沒有明言故事發生的年份,不過相信是電影續集後數年,但亦有可能因續集劇本實在太爛,索性平衝世界重新出發。人類千辛萬苦把次元通道封印,不知為何澳洲大陸出現新的次元通道,大量怪獸湧現破壞城市,人類不敵怪獸整個澳洲大陸淪陷,人類要撤退到太平洋的另一岸。主角兄妹泰勒與海莉的父母是機械人駕駛員,護送平民撤退途中機械人被襲嚴重損壞,把兄妹留在相對安全的野外訓練基地後,便離開前往防衛軍悉尼總部尋找救援。幾年下來父母音訊全無,直到一天妹妹意外發現基地中訓練機械人,啟動機械人引來怪獸襲擊村莊殺光所有同伴,二人坐上沒有武裝的訓練機械人勉強逃過一劫,只好放棄村莊踏上追尋父母行蹤的旅程。

故事展開有點未日喪屍片的套路,只是從坐車變成坐機械人,喪屍變成巨大怪獸。兄妹在途中尋找能源補給時,在補給基地救出培養槽中的神秘男孩,熟知喪屍片公式的觀眾,直覺就知他和怪獸一定有某些關係。在已變成癈墟的城市中,兄妹遇到在怪獸下苟而殘存的人類,在無政府管治的狀態下,發展成憑力量稱王的不同暴力集團。兄妹所駕駛的訓練機械人,自然成為各集團的搶奪對像,又一次強調喪屍片中常見,怪獸可怕人心更可怕的主題。最後一集兄妹順著求救訊號,發現父母機械人的殘骸,利用殘骸中僅餘的飛彈,炸死緊咬主角不放追足七集的大怪獸,以一場充滿質量感的戰鬥,為第一季畫上一個完滿句號。

第一季動畫大大開拓《悍戰太平洋》的世界觀,劇中埋下很多伏線,拋出很多謎題給觀眾。除了從次元通道出來的大型怪獸,主角在旅途中遇上不同種類的怪獸,受人類控制的小型怪獸,被怪獸侵蝕寄生的生化機械人,可以變身怪獸的人類等等。從目前得知的種種跡象顯視,澳洲淪陷很有可能是人為因素,人類進行怪獸實驗失控而導成,正如恣虐全球的某冠狀病毒,很有可能是源於某國的病毒實驗室一樣。雖然父母的機械人大破,但基於不見屍體不算死亡的動畫定律,相信兄妹仍有與夫母重逢的希望。暫時Netflix還未公佈第二季的消息,不知何年何月兄妹才走到悉尼,而在那兒等著他們的會是父母,還是更加多的怪獸呢?

史諾比開騷 The Snoopy Show

文章刊登於蘋果日報

我自細就是史諾比迷,細細個從圖書館借《花生漫畫》來閱讀,後來去外國讀書,每天在學校看英文報紙,一定會看史諾比的四格漫畫。每逢過時過節必定電視重播的《A Charlie Brown Christmas》和《It’s the Great Pumpkin, Charlie Brown》也看過無數次,差不多隔年就會看一次。有一年去三藩市公幹,特登駕兩個小時車北上,到位於聖羅莎的史諾比博物館朝聖,參觀史諾比作者Charles Schulz生前的工作室,他自資興建來看小朋友溜冰取漫畫靈感的史諾比溜冰場,當然還有全球最大的史諾比精品店。

史諾比的舊版卡通,套套都是經典,讓人百看不厭,是陪伴很多人成長的童年回憶。不過2015年的《史諾比:花生漫畫大電影》有點叫人失望,大慨是對3D立體動畫水土不服,始終要手繪卡通才夠原汁原味。不知是否3D動畫版出師失利,接下來幾年史諾比完全沒有新作。直到串流大戰爆發,財雄勢大的Apple TV+重金禮聘,奪得所有史諾比卡通的獨家播映權。先在2019年與美國太空總署合作,開拍半教育電視性質的《史諾比上太空》。然後一眾史諾比迷望穿秋水,終於等到全作的《史諾比開騷》。二月頭剛剛上架,第一季只有短短六集,每集分為三個七分鐘長的單元小故事,好看是非常好看,可惜太少不夠喉。

很多史諾比迷常常忘記,其實《花生漫畫》的主角是Charlie Brown,史諾比只是他養的小獵犬(Beagle)。《史諾比開騷》有別於過往的《花生漫畫》卡通,今次開宗名義由史諾比擔當主角,黃色小鳥胡士托(Woodstock)更異常搶鏡,《花生漫畫》一眾小朋友劇份相對較少,一次過滿足史諾比迷想看更多史諾比的願望。

熟讀《花生漫畫》的朋友,對每個單元的故事都不會感到陌生,內容雖然是全新創作,但原著漫畫的精神萬變不離其中,輕鬆有趣充滿童真之餘,偶然有發人深省的人生哲理,令觀眾不禁莞爾的薈心一笑。史諾比一貫地充滿幻想創意無限,飛天狗屋大戰紅伯爵是必然的鐵膽橋段,送午餐去學校給Sally穿過遊樂場的沙池幻想成橫越大沙漠,帶個金魚缸係頭扮太空人都非常搞笑,

大作家史諾比每次寫小說,都一定用「那個風雨交加的晚上…」開場,今次又是一個異想天開的新故事,扮特務飛去巴黎送機密情報。當然又怎可能缺少《花生漫畫》最廣為人識,萬聖節和冬日玩雪的故事呢。其中史諾比萬聖節tricks no treats(玩食字gag,tricks一字兩解,可以解作整蠱人和變魔術),史諾比令書蟲Marcie拋開書本享受下雪天溜冰的樂趣,是這一季中最好看的兩個單元。

第一集講述史諾比與Charlie Brown的相遇經過,稀奇古怪各說一詞,於是又多了一個新版本。史諾比與胡士托的相遇經過大慨算是隻超級彩蛋,印象中漫畫中從來沒有提及,原本只是過路人的黃色小鳥,逐漸戲份增多升級為常駐角色,今回應該是初次把牠們相遇的故事寫出來。胡士托一向在《花生漫畫》中戲份不多,主要是充當史諾比幻想中助手,今次史諾比和胡士托有不少對手戲。史諾比不小心整爛了胡士托個雀巢,為贖罪叫胡士托來狗屋同居,正所謂相見好同住難。史諾比忘記了胡士托的生日,忘羊補牢氹翻胡士托開心,又搞出一個大頭彿。整季中最另類奇怪的故事,是胡士托愛上了一個羽毛球,有點與傳統的《花生漫畫》格格不入。

看完《史諾比開騷》第一季,我只有一個問題,幾時有第二季睇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