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動畫

灣岸 Midnight

在以前我還去街舖的年代﹐我最喜歡是賽車類遊戲。在機街玩賽車遊戲彷如置身駕駛座中﹐是家庭電玩無法比擬的感覺。《灣岸》我從第二代開始玩﹐到現在第三代最新版本﹐已經不知交了不多少錢學費。我知道《灣岸》遊戲改篇自漫畫﹐但我卻從來沒有深究背後故事﹐反正賽車遊戲就是鬥快﹐誰理會電腦車手的角色是誰﹐漫畫的背景不過是提供賽道和汽車罷了。一來我喜歡看賽車動畫﹐二來玩了這麼多年街機﹐也有興趣知道故事說什麼﹐《灣岸》動畫版當然逃不過我的眼睛。

《頭文字D》掀起賽車動畫熱潮﹐在街機《灣岸》是與《頭文字D》齊名之作﹐會被動畫化是意料中事。兩套動畫均是同一公司出品﹐我還以為兩套動畫會差不多﹐想不到《灣岸》卻完全截然不同。第一次看頭兩集讓我放棄了﹐時隔半年調整好心態﹐才能把整套動畫看完。《灣岸》並不是賽車故事﹐而是說改裝賽車的故事。首都高速不是秋名山道﹐沒有一較高下緊張刺激的比賽﹐比賽沒有開始也沒有完結﹐只有不停在首都高速上跑圈﹐創造出最高速的神話。

《灣岸》描寫的黑夜賽車世界﹐是一群車痴傾家蕩產不惜一切﹐改裝自己的車子去挑戰首都高。他們不是為名利也不是為贏﹐而是要挑戰自己的極限。《頭文字D》的比賽很重火藥味﹐把勝負輸贏看得比生命還重要﹐甚至為求勝利不擇手段的惡性競爭。在《灣岸》的比賽完全不像比賽﹐倒不如說是改裝車同好一塊兒兜風飈車﹐交流改裝心得看看如何可以跑得更快。他們甚至常常交換車子來駕﹐互相幫大家整備改良車子﹐看似對勝負毫不在乎。

正常人不明白車痴的世界﹐動畫也說很多玩車的人﹐玩了幾年便覺自己的愚蠢﹐萌生退意回到正常人的平淡生活。正如劇中的一個主角常說﹐何時退出是自己的自由﹐只要鬆開油門不再踏下去便可以了。可是總有些人無可救藥﹐把車子視為生命的全部﹐在黑夜中以時速三百公里飛馳﹐才能找到生命的意義﹐白天的工作只為養活車子。幸運的車痴進化為改裝技師﹐可以一輩子也與車子打交道。不過再愛車子的人為吃飯也要向現實低頭﹐淪為口不對心為進口車寫膳稿的車評人﹐為做更大生意把改裝店轉型成一般的汽車維修店。

三個主角還是年輕人﹐他們愛車的理由很單純﹐只是一頭栽進首都高速車痴的世界。明雄的惡魔之Z是動畫的正印主角﹐最大主角威能便有免費做維修改裝服務﹐明雄才可以不用擔心吃飯的問題每天跑首都高速。零奈和達也雖然也是愛車如命﹐不過他們一個是明星一個是醫生﹐正職收入足夠維持玩車開支。三個主角不吃人間煙火﹐當然玩車玩得很蕭灑。其他角色沒有這麼好運了﹐他們倒像是現實中車痴的寫照。第一類車痴玩車玩到沒飯開也要玩﹐那是年輕不成熟時才有的熱情。 故事便是說他們遇上主角﹐明白車痴不過是人生的一個階段﹐明白夢想不能當飯吃﹐最終還是要像普通人過生活。第二類車痴是上了岸成功人士﹐他們當日為生活放棄賽車﹐今天事業有成有錢有空閒﹐遇上主角讓他們重拾昔日遠去的熱情。

日本車痴的世界離我太遠我不懂﹐但看看身邊的加拿大滑雪痴﹐也可以看見這兩類人的存在。大慨沉迷興趣與尋找人生意義﹐不論文化背景或地域差異﹐或多或少也是都這個模式吧。

崖上的金魚公主 Ponyo on the Cliff

我小時候是宮崎駿的忠實擁躉﹐他每套動畫我看過十數篇﹐故事能夠如數家珍地倒背出來﹐家中還珍藏了電影的日文正版畫集。不知道現在是我年紀老了﹐還是他的動畫轉趨幼兒向﹐看他的新作再沒有以前看「風之谷」和「天空之城」的感動﹐只剩下像看無線垃圾電視劇般的慣性收視。「崖上的金魚公主」上映已超過多一年﹐終於放長假想不到和老婆看什麼戲才拿出來看﹐可見宮崎駿對我已經失去非看不可的吸引力。

宮崎駿動畫的獨色是堅持不用電腦動畫﹐保留手繪動畫的生動流暢感覺。撇除故事不計﹐在純視覺和音樂效果上﹐「崖上的金魚公主」無疑成績裴然﹐看他的動畫依然是賞心悅目的事情。這種慢功出細貨製作精美的手繪動畫﹐現在已經買少見買。恐怕在全球動畫業中﹐只剩下宮崎駿一個人仍有號召力和市場支持﹐說服投資者製作開支大回報少的手繪動畫。恐怕再過幾年宮崎駿退休後﹐手繪動畫可以申請聯合國文化遺產。

「崖上的金魚公主」的故事非常簡單﹐可以說是格林童話人魚公主的幼稚園大團完結局版。雖說動畫以愛情故事作包裝﹐﹐結尾宗介的愛情力量讓波兒化身成人類﹐不過幼稚園生到底懂不懂得何謂愛情。我總覺得宗介把波兒當作寵物多過當作女朋友﹐更談不上可以附託終身的結婚對像。宗介和波兒要通過的愛情考驗﹐只不過是要家中到老人院﹐上演齣漂洋過海尋母記﹐過程也不是特別艱苦﹐沒有遇到任何危險的冒險之旅。我反而很在意波兒父親和母親的背景和關係﹐為什麼他要捨棄人類的身份﹐到海底去居住﹐怎樣結識波兒母親生下一堆小波兒。我更加好奇宗介和波兒的母親說了什麼話﹐是否指腹為婚把波兒賣了給宗介當童養媳。不知道是我看的字幕版翻譯差﹐還是宮崎駿原本也沒有清楚交代這些劇情﹐看完電影後還讓我一頭霧水。

盡管宮崎駿被捧上神臺成為動畫之神﹐還奪下奧斯卡最佳動畫的榮譽﹐沒有人斗膽批評他的作品。可是我認為他的作品實在每況越下﹐最後一套可以被稱為經典的動畫是「魔女宅急便」。後來的作品雖然保持超卓畫功﹐依然還有久石讓悅耳動聽的配樂﹐但已經喪失一套動畫最重要的元素﹐有一個完整通順的故事作為骨幹。無可否認他嘗試把不同訊息溶入作品中﹐但由於一般人對動畫的故事質素要求降低﹐加上他的名氣關係﹐就算看不明白故事內容﹐只會說那是他的獨特表達風格﹐而不會說批評他的導演手法出了問題。

如果波兒開拍續集或電視版﹐搞不好可會變成萌動常用的橋段﹐他們二人升上中學﹐波兒是宗介的青梅竹馬戀人﹐宗介卻長大成為人渣後宮王﹐大搞多角戀讓眾多女主角登場。於是波兒媽媽一怒下又來大海嘯﹐一眾角色便化身成勇者決鬥深海女巫拯救地球。當然前題是波兒長大後智力正常﹐搞不好的話恐怕她是真正的白痴成為宗介的負累。說到最後亂發嗡瘋﹐其實這套動畫意識十分不良﹐鼓吹人獸(魚)戀的不道德關係和童養娘的封建思想﹐不知道香港明光社有沒有去信廣管局投訴呢﹖

Sky Crawlers 空中殺手

The Sky Crawlers movie image (1)

在日本動畫界中押井守的名字無人不識﹐他曾執導「人狼」和「攻殼機動隊」等硬派科幻動畫鉅著﹐他的新作「空中殺手」自然倍受矚目。在去年我初看到「空中殺手」的預告片時﹐已經被劇中以二次大戰作背景的平衡世界﹐設計有型的後置式螺旋槳戰機深深吸引。可是在觀看這電影後﹐卻發現我的期望完全錯誤﹐這並不是一段像Top Gun般的空戰片﹐而一齣借用戲中獨特時空背景的文藝戲。電影中的空戰場面加起來不知有沒有五分鐘﹐空戰場面雖嚴重不足﹐僅有的戰機纏鬧場面麗亮悅目﹐電腦動畫和手繪動畫配合得天依無縫﹐從機翼的微細移動到機槍彈殼如雨下﹐作畫也一絲不苟毫不馬虎。

可能電影出來與大部份觀眾的期望差落太大﹐觀眾對「空中殺手」的評價毀譽參半﹐有不少人更說被騙的感覺。電影改篇自推理小說作家森博嗣的輕小說﹐原著的味道和電影一樣﹐同樣也不是熱血的戰爭故事﹐只是集中描寫當空軍機師主角的感受。主角是一個由基因工程培養出來﹐不老不死永不長大的少年﹐自懂事便已送上前線拼命。可是打的卻是一場沒有意義的戰爭﹐交戰雙方永遠不會分出勝負﹐因為那只是個劇本已寫好的戰爭遊戲。他的人生完全沒有意義﹐不過是一天重複著前一天地過活。甚至連死亡也沒有意義﹐不過是換過一個軀殼再重投戰場。電影有很多靜止的時刻﹐鏡頭漫無目的隨便影著一個方向﹐或是拍劇中角色在做無意義的瑣碎事情。若果導演想觀眾感受無止境的空虛感﹐大慨很成功地達到目標﹐看劇中途我悶得多次幾乎入睡﹐一心想著何時有下一場空戰看。

老實說在看完電影後﹐我完全看不懂這套電影。只是覺得這套電影很藝術﹐劇中好像有些話要說﹐可是我又聽不明白。後來上網找原著小說的資料﹐再段電影的重要片段﹐才慢慢學會欣賞這齣電影。戲中人物惜字如金﹐較長的對白只有兩場。一場是新來的女兵找主角談心﹐發現自己沒有過去沒有未來的戰爭工具﹐頓時感到人生失去意義。另一場是主角和女上司在餐廳的對話﹐交帶以永遠打不完的戰爭的背景﹐用士兵的鮮血來警醒世人和平可貴。可是話題點到即止﹐完全沒有藉此討人生﹐戰爭與和平的意圖。

這齣電影的深刻意道在盡在不言中﹐觀眾要憑感覺用心去感受。或許主角對萬物的冷漠態度﹐正好映襯女主角由逃避到逃離輪迴﹐由埋藏所有感情到擁抱自己的感情。字幕完結後那數分鐘的場面是整齣電影的靈魂﹐新任機師來空軍基地報到﹐與開場時主角初來報到互相呼應。走了一圈回到輪迴的起點﹐一切像是沒有意義的重覆﹐但女主角心境改變了。即使每天要走同一條路﹐選擇沿左邊走還是沿右邊走﹐便己經賦與那條路不同的意義。

如果要為這套電影評分的話﹐用戰爭動作片的標準來看﹐鐵定不及格。換過角度轉用文藝片的標準來看﹐這是一齣拍得非常美的動畫。導演押井守沒有被過往的成功定型﹐能夠拍出風格完全不同的電影﹐不愧為日本動畫界的鎮山之寶。不過說到底文藝電影非我所好﹐我始終認為拍硬派科幻動畫那個才是真正的押井守。

Zettai Karen Children 絕對可憐

Zettai Karen Children

有時候一些外表平庸的地方﹐內進後卻發現裏要原來別有洞天﹐《絕對可憐》便是一齣讓慢熱的動畫﹐用驚喜回報耐心追看的觀眾。這齣動畫是一年番的動畫﹐長篇故事有一個好處﹐便是可以逐點逐點舖排劇情﹐在不知不覺間捉緊觀眾的目光。在每星期胡鬧嘻笑賣萌的外表下﹐深藏一個充滿愛和人情味的故事﹐埋下一條關乎世界存亡的深遠伏線。

最初根本沒有打算追看這齣動畫﹐不過看見人物可愛有趣﹐三小蘿莉也各有各萌﹐加上輕鬆惹笑的故事﹐可看可不看地無頭無腦看一集。最初十多集的故事只是介紹人物出集﹐三小蘿莉在蘿莉的控領導下﹐用超能力解決不同危機的單完故事。角色設定有點公式化﹐想一網打盡各類宅男﹐三小蘿莉有男仔頭的薰﹐四眼娘的葵﹐公主型的紫穗﹐她們的指導﹐身兼褓母﹐父親﹐男友角色﹐絕世好男人的皆本。其他配角的類型也應有盡有﹐一大票角色如走馬燈地輪流出場﹐有溺愛三小蘿莉的處長﹐神密美麗的秘書﹐花花公子的醫生﹐雙重性格的小野貓﹐有被虐傾向單戀小野貓的指揮﹐角色眾多不能一一盡錄。原本以為那些角色﹐不過是為服務搞笑橋段﹐創造出來紙版人物。但五十集的故事累積下來﹐每個角色也發展出自己的性格﹐各有自己的感人故事和背景。雖然角色性格依舊跨張片面﹐但卻充滿立體感﹐成為故事不可缺少的重要部份。

《絕對可憐》的主旨與西洋漫畫X-Men很相似﹐同樣也是探討超能力者在普通人世界生活的兩難題。一方面普通人對超能力者的能力感到害怕﹐另一方面卻享受超能力者的保護﹐形成一個愛恨交織的關係。三小蘿莉是世界最強的超能力者﹐她們隸屬在政府組織巴比倫﹐以超能力應付突發事故的特重部隊。皆本是她們的上司和監護人﹐除了接受任務外還照顧她們的起居生活。皆本希望三小蘿莉能過正常的童年生活﹐不要成為只懂使用超能力的工具。巴比倫組織有點像X-Men中光頭博士的學校﹐希望把超能力者引導上正途。在另一邊廂敵對則是不老人魔兵部為首﹐解放超能力者建立純超能力者世界的潘多拉﹐可以說是X-Men磁力魔的翻版。故事中其他亂入的勢力﹐還有反超能力者的普通人組織﹐目的未明以催眠操控超能力者的黑魅。

當然販賣可愛少女的日本動畫﹐與X-Men的黑暗主調比較﹐自然是色彩相對地明光開朗。巴比倫和潘多拉的敵對關係也不是十分緊張﹐反正巴比倫的總監﹐另一個不老魔女與兵部原來是戀人﹐兵部對皆本又有點BL情意結﹐最重要是預知未來的超能力海豚﹐預言三小蘿莉將為是超能力者普通人大戰的關鍵﹐其中薰更被兵部稱為女皇﹐擁有結合其他超能力者的神密力量。故事其實是很傳統的少年漫畫模式﹐用愛可以改變世界的老調子。兵部被當軍方當實驗品而變得怨恨世界﹐其他潘多拉的成員也在普通人受苦才加入。相反巴比倫用愛心去培養超能力小孩﹐認為普通人可以與超能力者和平共處﹐當然巴比倫的超能力者對世界有正面的看法。

三小蘿莉長大後會是天使還是魔鬼﹐會毀滅世界還是保護世界﹐決定於皆本一個人的身上。皆本讓小蘿莉感受人間溫暖﹐還俏俏地偷走她們少女情懷的心。要逃避擬似戀童癖指控的蘿莉控皆本﹐人細鬼大對男女之事一知半解的小蘿莉﹐加上兵部搞鬼一時讓蘿莉變成人一時讓皆本變小孩﹐在故事中添加很多有趣的笑料。其實故事中小蘿莉十二歲﹐皆本不過二十一歲﹐兩人相差不過十年﹐在預知畫面中十八歲的薰與皆本走在一起成為情侶﹐也不算是太過份吧。我倒是擔心作者如何替葵和紫穗打完場﹐三小蘿莉也喜歡皆本﹐但總不成讓他享齊人之福吧。

第一季電視版以三小蘿莉小學畢業結束﹐漫畫的連載進度還是在中學篇﹐看來還有一段日子才到世界大戰。大慨要侍漫畫累積一定的故事﹐電視版才可以開拍第二季。正如很多長壽電視劇集一般﹐雖然故事有明確的主線﹐但發展進度非常緩慢﹐其作用不過是用來牽引故事方向﹐防止故事混亂失控﹐反而角色在互動間擦出的火花和成長經歷﹐才是這齣動畫最窩心吸引人的地方。

Fireball

Fireball

Fireball這齣動畫風格十分獨特﹐走實驗性小品的另類路線。日本東映動畫與迪士尼攜手製作﹐總共十三集﹐每集只有短短數分鐘的全電腦CG動畫。這是迪士尼跳出美國本土動畫﹐邁向國際進軍日本動畫界的第一擊﹐所以這動畫有特殊意義不容有失。這動畫在網絡評論中被受稱讚﹐當然看見那個萬分可愛的白色少女機械人﹐觀眾又怎會狠心批評這動畫呢。

故事非常簡單﹐基本上不算有故事﹐只不過是兩個主角相聲搞笑。第一季十三集沒有完整交待故事背景﹐只知道故事發生在未來﹐人類正與機械人大戰﹐不過背景什麼與內容全無關係。每集也是一老一少兩個機械人在無厘頭對話。白色少女機械人任性胡鬧﹐活像一個問題小女孩﹐還時常扮公主出擺可愛動作。黃色機械人外型像工業機械人﹐關係大慨是少女機械人的管家﹐常常嘮嘮叨叨說長說短。故事中有些情節很幽默惹笑﹐有些則完全摸不著頭腦﹐可能因為文化背景不同﹐玩日文食字的笑話便聽不懂。每集一個單完故事﹐但故事無頭無尾﹐輕輕鬆鬆便看完一集。

這齣動畫在日本迪士尼頻道和網上播放﹐可能不是主流作品﹐這動畫並不出名。我是在逛玩具網頁時﹐看見白色少女機械人的玩具﹐覺得這個機械人設計很有心思﹐以髮型變化來更換裝備﹐便找原本的動畫來看看。可惜這個玩具是限量版﹐在旺角商場見到有貨﹐也因為太昂貴不捨得買。這個公仔比同系列同大小的其他公仔﹐足足要貴三倍價錢。也許下一代本田的Asimo機械人﹐可以考慮用這個外形當外殼﹐比現在那個四方箱子的外形﹐這個賣相實在可愛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