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動畫

Macross Frontier 超時空要塞邊界

Macross Frontier 日本的機械人動畫有兩大長青系列﹐帶頭的是替笨大生金蛋的《高達》。已經有前後十多部作品﹐不過十分質素參差﹐更有些被貶為玩具廣告。雖然每套新作也是冠名《高達》﹐內容卻是全新故事﹐系列間沒有連貫性﹐唯一的共同點不過是主角機械人紅白藍的顏色和頭上的兩支天線﹐以及不斷推出的模型玩具週邊產品。另一套動畫《超時空要塞》也是差不多長壽﹐不過卻貴精不貴多﹐每隔五年才有一部新作品推出。雖然故事的主角和發生的時間不同﹐但所有作品源用同一個世界觀和中心思想﹐每部作品也有著承先啟後的任務﹐一環緊扣一環地開拓擴展《超時空要塞》的世界。

今年是《超時空要塞》二十五週年紀念﹐推出新一輯動畫《超時空要塞邊界》。這輯故事由河森正治擔當製作總監﹐他除了一手創造出歷代《超時空要塞》﹐他更是變型戰機韋基利之父﹐今集的新戰機VF-25仍然由他操刀。基本上這輯故事源用前作的主線大綱﹐人類外太空移民船隊受到不知名外星生物襲擊﹐最後憑著音樂築起溝通橋樑﹐人類和外星生物得以和平共存。《超時空要塞》除了以人類存亡作背景外﹐還有三大重要元素貫穿整個系列。若果缺少其中一個元素﹐就不配稱為《超時空要塞》了。

第一個元表當然是激烈的空戰場面﹐畢竟VF-25才是《超時空要塞》的真正主角。今輯的空戰場面採全電腦CG製作﹐不論是氣勢還是悅目程度上﹐也是近年難得一見的絕佳作品。除了地球軍與外星生物的戰鬥﹐從初代已經有的導彈芭蕾舞外﹐最矚目自然是VF-25決戰VF-27,兩臺新世代戰機一較高下。不少舊作的戰機也有出場﹐與新的戰機相比﹐祖拿達軍的戰鬥服和VB-6變型轟炸機仍然毫不落伍。這輯除了變型戰機的激戰外﹐還首次出現超時空要塞級戰艦的對決。新一代超時空要塞級戰艦出戰場面不多﹐但它作戰時表現出的高機動性和靈巧度﹐不禁令人懷疑那隻是否四百米長的戰艦。不過世事沒有百份百完美﹐雖然作戰場面極盡華麗耀目﹐但礙於電視劇製作成本所限﹐錢花了在戰鬥場面上﹐其他方便就要省點使。通常在大型戰鬥前後一兩集﹐人物畫功就會出嚴重崩壞﹐大慨錢全花在弄CG機械人吧。

第二個元素是動畫內的插曲﹐若果歌聲可以拯救世界的話﹐歌聲想當然必然動聲動人。今輯打破以住由女主角獨挑大樑主唱的傳統﹐﹐改為雙歌姬制讓兩個女主角平分秋色。主題曲連同插曲﹐動畫內的歌曲多達二十多首﹐大部份更是特別為配合這輯全新創作。今輯的歌曲除請來已知名度的女歌手中林芽依主唱﹐更藉此機會辨新一代歌姬選拔賽﹐一手捧紅初出道的新人中島愛。動畫歌曲的CD和Single一推出﹐便輕易打入日本流行榜的十大位置﹐其中動畫的主題曲﹐更連續三個星期坐穩三甲。唱片的銷售數字﹐更突破了動畫音樂的紀錄﹐成為歷來第二銷量最高的動畫唱片。也許只說數字不足以表達歌曲的動聽﹐我自己也十分喜歡《超時空要塞邊界》的兩隻Single和兩隻OST﹐可以整天不停地重覆播放﹐中島愛的星間空行更是我的心水選擇。除了全新創作的歌曲外﹐這輯的女主角亦翻唱初代的經典金曲﹐我的男友是機師和愛可還記得﹐老一輩的超時空迷特別有親切感。

第三個元素是三角戀﹐從初代以來愛情線也是吸引觀眾追看的原因。觀眾的﹐心態與看肥皂劇有點相同﹐想知道到底男主角最後情歸何處。兩個女主角性格各有千秋﹐她們的關係亦師亦友亦情敵﹐有點像《橙路》的阿圓和阿光。銀河妖精雪莉一出場已是萬人迷的歌星﹐蟲姬蘭卡則是夢想為成雪莉的少女。其實兩人同是初代林明美的化身﹐雪莉代表劇場版的明美﹐蘭卡則代表電視版的明美。主角阿魯也有一條輝的影子﹐同樣是特技飛行員出身﹐同樣是在外星生物襲擊時﹐迫於時勢坐上機械人戰鬥﹐兩個女朋友也同樣是一老一嫩。阿魯感情方便十分悠游寡斷﹐像鐘擺般在兩女間來回﹐還是他的最愛其實是飛行。雪莉和蘭卡兩人的星途充滿戲劇性﹐蘭卡從藉藉無名唱廣告歌的落姐馬戈斯小姐﹐因為參與電影演出唱插曲﹐意外地廣受樂迷歡迎。她的出道演唱憑歌聲平息祖拿達軍內亂﹐更是一戰定江山取代雪莉的地位。後來發現她的歌聲可以控制外星生物﹐軍方更大力支持她的歌唱事業﹐雪莉旋即被打入冷宮。雪莉在蘭卡初出道時﹐給她鼓勵與提攜﹐蘭卡才有出頭的機會。雖然雪莉事業低沉星途前景暗淡﹐她卻很硬朗地挨過去了。到了蘭卡出走後﹐軍方發現雪莉的歌聲也可以控制外星生物﹐雪莉再次捲土從來成為人民歌姬。不過不知何解兩女總是事業得意愛情失意﹐事業低沉時則行愛情運。說起她們二人的歌聲﹐全劇最精彩的演出﹐莫過於兩女在醫院相遇﹐鬥歌向愛郎表白心意。

《超時空要塞邊界》本身的故事十分完整﹐後段雖然有點趕戲﹐除了三角戀中誰是真命天子外﹐最後也把所有謎題交代清楚。結局差不多有全集打鬥場面配上兩大歌姬的歌曲作背景﹐可以說是今年度動畫最令人滿意的終結篇。有些人批評這輯故事過份向歷代《超時空要塞》致敬﹐差不多每集可以找出前作的影子。主角們就讀的軍校豎立一條輝的VF-1作紀念﹐他們還拍攝戲中戲《超時空要塞零》的電影。骷髏隊長的黃黑二色戰機﹐還有出戰前吃的菠蘿食品。主角駕駛紅黑二色戰機﹐藍色戰機的墜擊王則愛上紅色戰機的女巨人。 最後一戰前的主角機對女主角的招牌敬禮﹐新超時空要塞號的載頓斯攻擊。差不多歷代的所有名場面﹐全部都以新面孔重現觀眾眼前。我認為致敬多並不是壞事﹐新一代的觀眾沒有看過舊作﹐根本不知道這些致敬﹐亦無礙他們欣賞故事的完整性。對我們老一輩的超時空影迷﹐那些致敬場面反而有親切感﹐並對自己觀察到微細的致敬鏡頭﹐可以把出處娓娓道來感到自鳴得意。也許新一輯的《超時空要塞》只新瓶舊酒﹐可是不要忘記酒越舊越醇啊﹗

Freedom 自由

Freedom 動畫大師大友克洋不是一個多產的導演﹐差不多每隔兩三年才有新作品。他最新的動畫《自由》﹐七集OVA前後差不多用了兩年時間才完成。這套動畫最特別的地方﹐其實是日清杯麵三十五週年的廣告企劃。在每集動畫中必定有主角們食杯麵的鏡頭﹐不論是在月球基地還是地球的癈墟﹐他們總可以找到合味道杯麵開餐。撇除吃杯麵的明目張膽廣告外﹐《自由》走硬派科幻動畫路線﹐承接大友克洋成名作《阿基拉》的風格。不論是主角的造型設計﹐還是第一集的電單車比賽﹐都充滿《阿基拉》的影子。

故事發生在地球生態災難後一百六十年﹐地球環境變得不適合人類居住﹐月球基地伊甸是人類最後的避難所。主角是十五歲的少年﹐他與朋友整天無所事事﹐因為非法賽車被政府判罰服務令。主角在月球表面基地保養工作時﹐偶然拾到一張從地球發射上來的照片﹐並愛上照片中的女孩子。於是他開始逃離月球基地的計劃﹐並要證明政府隱暪地球現況的真相﹐地球環境其實已回復可以適合人類居住﹐人類不必要再局限在月球基地上生活﹐可以追求呼吸大地空氣的自由。

動畫的主線發展很大路﹐其他科幻動畫也曾出現過類似的故事。主角是典型的熱血少年﹐為實現理想不停向前﹐當實現一個理想後﹐再追求下一個理想。最初他只是看見照片上的少女﹐便異想天開想到地球找夢中情人的念頭。他偷走癈棄逃生艙並加以修復降落地球﹐橫跨大半個美國找到佛羅理達舊太空中心向心儀的少女表白。當他看見地球並不是如政府所說不能居住﹐而地球上的人則組合留下來火箭零件﹐向月球基地報發射信件報平安﹐他便決定要返回月球解放月球上的人﹐月球基地更擁有可以令全面修覆地球的技術。少女的父親也曾夢想到月球﹐可惜火箭升空時發生意外身亡。主角說服大家嘗試再征月計劃﹐重組當年美國登月留下來的阿波羅火箭﹐前住月球帶回來可以令地球重生的科學技術。

故事雖然頗公式化些﹐但人物成長的描述十分出色﹐動畫中亦不乏感人的場面。除了主角外的經歷外﹐他兩個朋友也因為他有很大改變。原本打算和他一定來地球的那個朋友﹐因為偷走計劃被發現﹐逃生艙緊急發射不得矣留下來。卻想不到因為意外知道地球的真相﹐被政府招覽成為管治者﹐繼續把月球市民暪在鼓裏。另一個朋友不願離開熟悉的月球生活﹐只是答應修理逃生艙﹐在緊急發射時隨主角到了地球。在月球時他只是個改電單車的不良少年﹐到地球後他發現自己的使命﹐用他的技術幫助村民改善生活﹐從無所事事找到人生意義。他亦是把登月火箭修理好﹐把主角和少女送回月球的功臣。

劇中的月球政府並非殘暴的極權統治﹐甚至可以說得上是仁慈的家長式政權﹐沒有處決犯法的主角﹐不過是判服務令接受再教育。政府把地球的情況隱暪﹐是不想人類再重滔覆轍﹐玩弄科技﹐讓人類再次陷入滅絕的危機。月球政府認為在月球基地和平安穩的人活﹐才是乎合對人類的長遠利益。這種但求無錯的消極心態﹐讓月球生活變得枯橾無味像一譚死水﹐人類只是為了生存而生存﹐喪失了追求生命價值的意義。主角與月球政府守舊的價值恰巧相反﹐認為人類應該擁有開創未來的自由。盡管人類可能再犯錯陷入危機﹐但他對人類的未來有信心﹐認為人類必定可以克服困難再闖高峰。近年不論是環保問題還是金融海嘯﹐總有些聲音主張加強政監管﹐像月球政府認定放任人類就出錯一樣。可是過份的監管是消極主義﹐只會令人類失去追求未來的自由﹐或許我們應該學劇中的主角一樣﹐對人類多點信心對抱樂觀態度﹐才可以看到自由的可貴。

Maid Guy 假面女僕衛士

Maid Guy 近年日本動畫萌風泛濫﹐很多動畫角色的設計沒有靈魂﹐只是像藥材舖執藥般把萌屬性堆切一些角色出來。結果大部份動畫的角色都千篇一律﹐不過是更換些少屬性改少許造型。這種以屬性配對創造角色的方法﹐偶然也會出現令人咋舌﹐完全預期不到的特別效果。《假面女僕衛士》的主角枯木﹐便是把肌肉男和女僕這兩個牛馬不相同的屬性﹐混合一起創造出來的角色。單是看枯木的角色設計﹐已經可以預期這套動畫會走瘋狂惡搞的搞笑路線。

這套動畫基本上沒有什麼主線﹐每集都是獨立單完﹐內容環繞著富士原兩姊弟的生活。話說富士原姊弟的爺爺是超級大富豪﹐亦同時是個有女僕癖的色老頭。爺爺為了保護和照顧兩姊弟﹐派了兩個女僕來他們家。正確點來說﹐應該是一個女僕和一個穿女僕裝的男僕。女僕吹雪比較正常﹐除了一般女僕的屬性外﹐只是加入忍者屬性。至於男僕枯木則完全顛倒人物設計的邏輯﹐把所有不可能的屬性混合在一起。這套動畫是不可以用常識來理解﹐枯木在上個鏡頭給打到全身爆血﹐下個鏡頭可以像沒發生過事一樣已是小兒科。觀眾更加千萬別勿深究枯木的特異功能從來而來﹐不要問為什麼他可以從耳後拉條USB電線出來﹐也不要問他的頭髮為什麼可以變怪物觸手。歡樂愉快地看每一集﹐嘻嘻哈哈笑一大餐看過便算了。

故事沒有明確主線﹐不過每集的共同主題﹐就是故事中的擦邊黃色笑話。作者拿女主角的巨乳開玩笑﹐簡真到了出神入化的景界。第一季十二集﹐差不多集集也有開巨乳的玩笑﹐從扎胸谷腦到巨乳甜品﹐無一不讓觀眾捧腹大笑。其中最搞笑是反轉常理的服務鏡頭﹐從原本偷窺女主角洗澡﹐偷天換日變成看大叔出浴。故事雖然很多黃色笑話﹐但總能堅守樂而不淫的底線﹐要不然也不能在兒童時段播放了。

Votom Pailsen Files 裝甲騎兵 培盧杰文書

Votom Pailsen Files 竟然連續兩篇寫高橋良輔的影評 ﹐搞不好人家會以為我是他的影迷﹐其實不過剛巧最近看的動畫都是他拍吧。裝甲騎兵是八十年代機械人動畫的經典﹐劇中機械人戰狗寫實軍事化的設計和可愛的造型﹐為不少硬派科幻動畫迷津津樂道﹐是少數經得起時間考驗﹐足以名留史冊的殿堂級機械人。說起來慚愧﹐我那套裝甲騎兵的影碟﹐看了幾年還未看完。雖有故事和設定有口皆碑﹐但始終是幾十年前的作品﹐節奏緩慢偏又是五十多集的大長篇﹐結果看了一半便打入冷宮。

裝甲騎兵的名字是金漆招牌﹐每隔一段日子便會推出OVA作品。這次十二集OVA培盧杰文畫是前傳﹐講述主角奇利古在百年戰爭結束前﹐被徵調參加的特別實驗任務。沒有看過原作的人﹐看這套前傳會一頭霧水﹐不明白奇利古有什麼特別﹐為何會是打不死的完美戰士。不過這也不緊要﹐只看戰火連天的打仗場面﹐奇利古小隊總能化險為夷﹐絕處逢生的驚險遭遇﹐也已經值回票價。雖然機械人採用3D電腦繪畫﹐不論是配樂還是拍攝手法﹐這套動畫刻意保留八十年代的風格。用現代的眼光看或許有點老土﹐但對於我們老一輩的動畫迷很有親切感。像看一部翻新了的老爺車﹐你不要期望它有最先進的設備﹐但其閃亮亮的復古設計﹐另有一種特別的魅力和韻味。

雖說裝甲騎兵是真實系機械人動畫﹐ 但主角最重要的設定卻毫不真實。主角奇利古打不死﹐並不是因他特別出色﹐只不過是天生特別好運﹐他的基因是億中無一﹐不可能戰死的完美戰士。雖然完美戰士的理論完全違反常識﹐基因不可能影響控制生死的外在因素﹐姑且接受完美戰士存在的可能性﹐整個培盧杰實驗還是建立在錯誤的邏輯推理之上。故事中軍方司令部看中奇利古不死的專長﹐並糾集另外五個與他同樣生存機率出奇地高的士兵﹐組成一隊打不死的特別小隊。司令部不斷遺派不死小隊去送死的任務﹐說是要測試完美戰士的不死理論。小隊每次都奇蹟地生還﹐到最後司令認定不死小隊真是不會死﹐於是委派他們最終決戰中最關鍵的任務﹐認為不死小隊可以一戰定江山帶領軍隊勝利。可是司令部忘記了一點﹐不死不等於一定可以打贏。若司令部翻看以往的作戰記錄﹐不死小隊幾乎沒有打勝過仗﹐每次也是狠狽萬分地逃命。

看過正傳我們知道只有奇利古才是完美戰士﹐前傳結局自然是其他四位完美戰士候補要戰死沙場。 可是他們死相也太過難看﹐知道自已是不死的完美戰士後﹐真的以為自己不死盲目衡入敵陣﹐很理所當然地被打成蜜蜂巢。只有當自己是正常人的奇利古﹐一路也小心翼翼才可以保住性命。有時我也懷疑奇利古是不是這套前傳的主角﹐奇利古角色的性格沉默寡言﹐是不死小隊中最不起眼的人。在劇中奇利古對白不多沒有佔很多戲份﹐除了他名義是裝甲騎兵的正印主角﹐他基本上與咖厘啡小兵沒有分別。在正傳中他明明不知道自己完美戰士的身份﹐可是在前傳中他清楚知道自己是完美戰士﹐看來編劇前言不對後語﹐劇本上出了不連戲的小瑕疪。

這套動畫並不是拍攝給沒有看過的支持者看﹐八十年代的復古風格很難吸引現代觀眾﹐每集只有平均幾點的收視。大慨除了我們這些小時候看過裝甲騎兵的老人家﹐才會重溫一下新瓶舊酒的昔日光輝﹐

FLAG

FLAG 我一直以為自己是硬派科幻動畫的死忠影迷﹐我發現原來太硬有時我也會接受不了。FLAG是套非常認真的科幻軍事動畫﹐用模疑記錄片的手法拍攝﹐講求高度的迫真性﹐完全與時下買萌耍帥的風氣背道而馳。第一次看時我看了四集便中途放棄﹐可能是由於期望與現實的差落太大﹐加上在追看過份著重觀能激刺的高達和逆反﹐相對之下這套動畫便顯得如白開水般乏味了。第二次看有心理準備﹐不再以吃爆谷的心態看﹐才能夠靜心欣賞這套作品﹐在人物與故事世界之間立體細膩的描寫。

導演高橋良輔擅長拍攝現實軍事風格的動畫﹐ 他的成名作是裝甲騎兵。這次他在故事上四平八穩﹐主角是戰地記者白洲冴子﹐受聯合國委託採訪﹐記錄維和部隊的一項特別任務。破格之處在於實驗性的表達方法﹐整套動畫完全以記者的鏡頭線角拍攝﹐加插電腦螢幕畫面和保安攝錄機的片段。過場時刻意用電腦檔案載入的畫面﹐配合記錄片編輯的第一身鏡外旁白﹐觀眾彷彿看著編輯在整理冴子的採訪記錄。透過冴子拍攝下來的錄像﹐串連起貧窮國家內戰的慘烈情況﹐維和部隊軍人的理想抱負﹐還有作為故事主線的任務的始末。機械人是日本科幻動畫的必需品﹐這套動畫自有也不會例外。不過劇中的機械人非常真實﹐嚴格來說只是二足步行裝甲車﹐連當牽引劇情的工具也說不上﹐只不過部隊的其中一個裝備﹐與直升機機關槍的地位差不多﹐可以無視其存在的意義。故事中任務的詳情我不便透露﹐說穿了便沒有中間轉折的驚喜。不過觀眾可以放心﹐主線是很大路的戰爭電影故事﹐不會像上次餓沙羅鬼般結局神怪暴走。

若果說這動畫的主題是簡單的反戰﹐恐怕是侮辱了這套動畫。這作品涉及內容的深度﹐想表達的思想實在太豐富。透過動畫的影像﹐我們看到戰爭的殘酷﹐但亦同時展現落後國家人民淳樸的生活。在動蕩的亂世中﹐也有人過著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游牧生活。彷彿在城市的戰事與他們沒有關係﹐形成一個很強列的對比。冴子在每次出動前後﹐也會訪問維和部隊的軍人﹐對戰爭對這個內亂國家的感想。他們在遠離家鄉的地方戰鬥﹐要抱著一份他可以改變﹐為當地人民的謀幸福的理想。動畫是從隨軍記者的角度去看整件事件﹐沒有俯瞰背景的完全整資料﹐觀眾只能從對話版段中﹐組織內亂的形勢和來龍去脈﹐好像在看電視伊拉克的新聞特輯一樣。到了最後一集任務成功後﹐觀眾才發現一直看著編輯的工作﹐竟然是整理冴子的遺物。這個結局的確很具震憾性。冴子在槍林彈雨中﹐跟隨著特動部隊出動採訪﹐跨越所有危險安全回來。想不到她的死亡完全反高潮﹐回國航機被恐怖份子炸毀﹐見證了人生的無常。

這套動畫不是每個人也適合看﹐不過若果你能耐心看完全套﹐你會發現這動畫引領你去思考很多人生和世界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