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喜劇

奸人堅

Men Don’t Cry 今年無線的台慶劇「奸人堅」﹐由黃子華一人獨挑大樑。劇中的主要角色全部是二三線演員﹐雖然林嘉華﹐許紹雄﹐葉童等皆是好戲之人﹐但沒有強勁的名星卡士﹐﹐總是覺得不夠看頭。黃子華拍的電影劇集不多﹐但每次都讓觀眾捧腹大笑﹐加上我亦是他棟篤笑的擁躉﹐當然不會錯過這齣電視劇。

很多人常批評無線創意不夠﹐「奸人堅」並不是無記工廠倒模出來公式貨。正如以前黃子華的劇集一樣﹐不論是話題性還是新意交足分數。今次用黃飛鴻的粵語殘片借題發揮﹐為粵語殘片的指定奸角石堅奸人堅大平反。「奸人堅」上半部笑到碌地﹐奸人語錄扺死過癮。經典金句有﹕「女人過六十斤,男女授受不親。」﹐ 「人財兩得,唔使鹹濕。」﹐ 「損人必利己,打贏靠暗器。」﹐ 「有恩未報未算差,有仇不報正人渣。」﹐ 「以和為貴,遲早乞米,三十六著,恃強凌弱。」。有些場面更讓人笑破肚皮﹐例如黃子華扮死亡遊戲的李小龍﹐不過不是著緊身衣﹐而是著件黃色黑間的鬆身唐裝。

葉童飾演的哨牙鬼讓人想起雙刀火雞﹐劇中她與黃子華擦出火花﹐當上一對喜歡鬥氣冤家。黃飛鴻則正經八百﹐本身並不惹笑﹐但與奸人堅一起產生化學作用﹐成為黃子華最佳的挖苦嘲笑對象。可是下半部哨牙鬼不再哨牙﹐縷幽妹回覆正常﹐奸人堅要做好人﹐笑話無聊幼稚後勁不繼﹐劇本質素急轉直下。最後幾集更離譜﹐笑位也沒有多少個﹐堆砌出來的驚險劇情又毫不緊張﹐怪不得尾段收視下跌驚人。

從新聞中看到﹐有不少無聊人投訴 「奸人堅」教壞細路。無可厚非﹐黃子華的笑話有時粗俗點﹐但沒有超出電視容許的尺度﹐至少日常在街上聽到的清潔。若家長要把孩子困在溫室中長大﹐不如索性不看任何電視節目好了。另一方便有些人認為奸人堅這個角色的不道德﹐會對小朋友有不良影響﹐令他們是非對錯不分。一般人認為奸就必然等於惡﹐忠就必然等於善。可是衡量忠奸與善惡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標準﹐兩者沒有必然的關係。他們忘記了﹐奸人用奸計行善也是善﹐忠人無心意外行惡也是惡。

劇中人物奸人堅與黃飛鴻﹐正好代表了兩套截然不同的道德理論。兩套理論沒有對錯之分﹐同屬道德哲學的四大理論之一。只是兩者推論的出發點不同﹐劇中也指出了理論的限制。黃飛鴻的道德觀以動機決定對錯﹐可以歸類為康德(Kant)的道德責任論。他深信每個人也有道德責任﹐必需遵守一些道德規條﹐就算對自己不利時也要堅持。奸人堅的道德觀則剛剛相反﹐以結果來決定對錯﹐可以歸入功用主義門下。他認為只要最後的得出好的結果﹐過程中用什麼方法都沒有問題。他不傷害他人的道德底線﹐正正就是John Stuart Mills的Harm no other principle。前者的問題是動機好不一定結果會好﹐什麼事也講原則就什麼事也做不成。黃飛鴻有過人武功﹐才有條件去講道德責任。換轉是旗下街的奸人堅﹐早就給趙猛丁送了上西天。後者的問題更加明顯﹐警察廳長馬德才便是反面例子。

細路學壞不是因為電視教壞﹐而是因為家長沒有盡教導的責任。如果家長肯陪同小朋友觀看﹐一邊看電視一邊講解﹐「奸人堅」可以是一門很好的道德通識課﹐誰說「奸人堅」一定會教壞細路﹖

Thank You for Smoking 吸煙無罪

Thank You for Smoking 零五年上映的「吸煙無罪」雖然獲提名金球獎﹐但沒有大明星坐陣沒有強力宣傳﹐只是一套叫好不叫座的小成本製作。這套影卻是近年我看過最好笑的諷刺喜劇﹐風格與Nicoles Cage的「軍火之王」(Lord of Wars)相似﹐但在黑色幽默中沒有如後者般叫人沉重。這電影改篇自Chistopher Buckley的同名小說﹐主角是在華府替煙草商工作的說客。這套電影並不是鼓吹觀眾吸煙﹐事實上電影中一個吸煙鏡頭也沒有。

電影是藉著主角的觀點﹐對過份政治正確的反吸煙文化﹐與在美國政壇無孔不入說客﹐作出一針見血的諷刺﹐以及各大五十大板的批判。戲中不乏精警扺死的名句﹐觀眾在笑聲過後﹐總不免要思考一下﹐究竟我們的政治生態出了什麼問題。不論是支持或反對吸煙雙方﹐每個言論獨立來看好像言之有理﹐但把左右光譜政客的言論﹐與他們在前後發表的言論﹐放在一起看﹐總是覺得有點不對勁。什麼地方不對勁總是說不上來﹐不過這並不緊要﹐反正人民的記憶是短暫﹐只要能通過今天的政治議題﹐明天的政治議題又新的開始。

故事是講述主角日常的說客工作﹐ 他四處替煙草公司說項﹐左右民意反對政府立法禁煙。開場時在電視上跟禁煙支持者辯論﹐妙語連珠扭轉觀眾的視線﹐肺癌少年也可以用來為煙草商作正面宣傳﹐不禁令人拍案叫絕。劇情上半部是一個連一個的小故事﹐無不幽默地玩盡觀眾對政治說客的偏見。主角和兩位好朋友不常有午餐會﹐分別是替槍械生產商和釀酒商作說客﹐每次見面一定有讓觀眾捧腹的黑色吐嘈。他們戲稱自己是死亡商人集團﹐還會拿三個行業導致的死亡人數比較﹐看看誰更加邪惡。主角會飛去荷里活與電影商開會﹐想點子讓煙草商讚助在片中大賣廣告﹐挑動荷里活電影過份商業化的神經。到了加洲順道去探萬寶路牛仔﹐用錢叫他封口不要向傳媒訴說自己患肺癌。當然財大氣粗地用錢撻人不會有用﹐主角動之以情說之以理的游說技巧﹐簡直如魔鬼般看透對方的內心慾望。

電影後劇情半部高潮起﹐主角給反吸煙恐怖份子綁架﹐給當記者的女朋友出賣﹐給變態禁煙議員窮追猛打﹐事業從重高處直跌入谷底。最後一場戲主角昂然步入國會聽證會﹐替香煙包裝不應加上恐怖照片辯護。主角一一化解來自禁煙陣營的攻擊﹐避開吸煙對身體有害的爭議﹐把禁煙教育的責任從香煙包裝轉回學校與家長身上。最後禁煙議員刻意刁難﹐既然主角為煙草商辯護﹐那他會不會讓兒子吸煙。明顯的答案是兒子年紀還少﹐讓未成年人吸煙是犯法的。禁煙議員再窮追猛打﹐問主角當兒子成年生日那天會不會鼓勵他吸煙。主角的絕妙回答容我賣個關子﹐只說他最後憑著急智口材反敗為勝﹐重拾失去的事業和尊嚴。

另條一貫終穿全劇的主線是主角與他兒子關係的轉變。 兒子最初不諒解父親的工作﹐受離婚母親的影響﹐認為父親替無良奸商工作的壞。到最後兒子鼓勵父親重新振作﹐以說客踏上國會聽證會替辯無可辯的煙草商作辯的為榮。主角與兒子的幾場劇﹐對白簡直是針針到肉﹐令觀眾思想與眼界大開。用小孩子也聽到的言語﹐把說客的工作與技巧解釋清楚。他把說客比喻為替死囚辯護的律師﹐就算是邪惡商人也應該有答辯的權利﹐況且是不是邪惡還不一定有定論。在兒子學校的家長日中﹐老師請家長介紹自己的工作﹐他在三言兩語間為小孩子反洗腦﹐用父母不許小朋友吃朱古力作為例子﹐讓孩子質疑禁煙份子常常說吸煙不好的說話﹐絕對他是三寸不難之舌的神乎其技。

最經典是他教導兒子身為說客的辯論技巧﹐用辯論朱古力與雲呢拿雪榚那味道好吃作例子﹐示範正確的辯論技巧可以讓自己永遠立於不敗之地。每一個政治人物也應該熟讀這場戲﹐政治辯論根本不需要說服對方﹐辯論最終目的是讓旁觀的第三者認同你的說法。只需要把自己立場方在對手的對立面﹐然後指出對方的錯處擊倒對手。拋出大道理來轉移視線﹐避開自己立場的弱點﹐絕大部份旁觀者(選民)就會覺得你所說的是正確﹐並不會深究其實就算他是錯也不等於你就是對。

香港政壇充斥著大大小小的政治化粧師(spin doctor)﹐我無意批評他們是對或是錯。他們把民意轉來轉去﹐其實與美國政壇的說客同出一轍。在成熟的民主政治中﹐這些人是政治生態中不可缺少的一環﹐可以說是必需邪惡(necessary evil)的存在。只是香港的政治化粧師的化粧技巧實在太差﹐不但不能影響民意還常常越幫越忙。本著敬業樂業做好一份工的精神﹐請他們向「吸煙無罪」取經﹐向美國的說客虛心學習。我也明白政治上無可避免有需要左右民意﹐不過請那些政治化粧師不要當我們選民是白痴。爭取我們民意可要多動些腦筋﹐才能夠說服(或欺騙)我們去支持你們啊﹗

Evan Almighty 衰鬼上帝2

Evan almighty 喜歡上一集Jim Carrey主演「衰鬼上帝」的朋友﹐可能會到對今集感到失望﹐沒有跨張無厘頭的暴笑喜劇﹐取而代之是溫馨感人的輕鬆小品。我一向不喜歡Jim Carrey橡皮怪臉的演技﹐反而今集由傻呼呼的Steven Carell當主角看起來較順眼。Morgan Freeman依舊飾演上帝的角色﹐他的上帝形象深入民心﹐中世紀油畫的上帝永遠是穿白袍的長鬚老人﹐現代荷里活電影的上帝則是穿白襯衣的黑人。

這一集玩的情節不再是上帝放假﹐而是現代版挪亞方舟。上集當配角的Evan今集擔正當主角﹐原本是電視台的新聞主持﹐參考國會議員競選成功﹐一家人搬去華盛頓展開新生活。在這位政壇新星準備大展拳腳改變世界時﹐上帝向貨顯示神諭﹐叫他參考聖經創世紀建造一隻方舟。全世界也嘲笑主角是瘋子﹐不過他始終堅守到最後﹐等街大洪水的神蹟出現﹐拯救原本嘲笑他人的上船避難﹐皆大歡喜大團員結局﹐還踢爆壞蛋議員破壞環境謀利的陰謀。這套電影是黑白分明的童話寓言故事﹐ 所有角色也性格簡單﹐忠的正直奸的邪惡﹐所以請觀眾不要深究劇情細節是否合理。這套電影是喜劇﹐笑位也水份充足。上帝在說道理之餘﹐不忘整蠱捉弄主角﹐於是經常笑話百出。前乘來搭方舟成雙成對的動物﹐更加是生動有趣﹐還懂得幫手造船﹐小朋友一定看到拍爛手掌。還有一些笑料比較隱晦﹐要花點心思腦筋急轉彎才明白﹐照顧到水平較高觀眾的知性需要。這套電影歡歡樂樂健健康康﹐是這個暑假檔期適合一家大細觀看的選擇。

承接上一集衰鬼上帝的風格﹐觀眾在戲院中除了開懷大笑一頓外﹐完場時細味少思劇中的意義還會有所得著。 雖然故事是取材自聖經故事﹐但電影沒有令人反感的硬銷式傳教。劇中上帝說的教訓不多﹐皆是不論宗教派別﹐總會讓觀眾感覺窩心的大道理。劇中方舟比喻想要改變世界就要由自己開始﹐方舟的英文是ARK﹐ 拆開來代表Act of Random Kindness。在中段主角的妻子因為害怕帶著兒子搬回外家﹐在途中餐廳遇到上帝裝扮的待應﹐他們那一段對話最發人深省。大意是說﹕若果有人祈求忍耐﹐你說上帝會直接給他忍耐﹐還是給他一個鍛煉忍耐的機會呢﹖若果有人祈求勇氣﹐上帝會直接讓他勇敢﹐還是給他一個發揮勇氣的機會呢﹖若果祈求一家人親近﹐上帝會否忽現間讓人心中湧出暖意﹐還是給一個機會(全家一起建造方舟)去讓他們學習相親相愛呢﹖

據聞在香港早年拍攝「謊舟大迷信」的影音使團﹐包下電影院播放「衰鬼上帝續集」作為傳教工具。我想他們這些傳教活動只會適得其反﹐讓觀眾更加質疑他們挪亞方舟是歷史事件的宣稱。聖經神話在外國是傳統文化的一部份﹐不少電影也會借用聖經故事來說說道理。這等於希臘史哲學家用希臘神話說道理一樣﹐不會有人認真地當那些神話是真實發生的事情。反而會下意識地認為人可能重新解讀演釋聖經﹐更新那些古老過時的神話故事﹐把道理靈活地應用在現代的生活上。其實這樣做已經違背了基督教中聖經一字也不可以更改﹐任何經文也要照字面意思直解的教義 。電影中的上帝是仁慈的智者﹐最後大洪水是因為人類破壞環境帶來的災害﹐現代挪亞把最初不信有洪水的民眾救上船﹐沒有淹死一人。舊約聖經的上帝卻是個草管人命的凶殘暴君﹐降大雨消滅地球上挪亞一家外的所有人。作為一個有良心理知的觀眾﹐看完電影的方舟故事後﹐再對比舊約原版的方舟故事﹐大慨寧願相信扮上帝的Morgan Freedom﹐也不願相信基督教的耶和華。

大佬愛美麗

Enter the Pheonix 馮德倫是香港發展最多元化的藝人﹐在幕前他曾經與雷頌德合組Dry樂隊﹐可惜他的歌藝平平﹐樂隊最終以拆伙收場。他曾參與多部電影和電視劇的演出﹐同樣他的演技也不甚出色﹐只靠賣靚仔怎樣也紅不起來。除了業餘表演魔術做得比較出色外﹐他看來沒有什麼觀眾緣。他在幕後倒有不錯的成績﹐他為很多紅歌星擔任唱片監製﹐不過我認為他最勝任的工作是當導演。他是少數能夠拍出叫好又叫座電影的香港新一代導演。「大佬愛美麗」是馮德倫第一套執導的電影﹐當年上映時票房不俗。他在照顧商業需要之餘﹐還展現出一些導演的個人風格。讓人意想不到的幽默橋段﹐大眾但不低俗的搞笑點子﹐奠定了馮德倫日後作品所走的路線。

單看片名中大佬二字﹐就知道「大佬愛美麗」選用是港產片最熱門的題材﹐黑社會。那年流行法國電影「天使愛美麗(Amelia)」,愛美麗二字顧名思義代表女性化﹐兩者合組起來就成為這齣搞笑黑幫片的名字。故事講述黑幫大佬去世﹐欽定在海外留的兒子當接班人。飾演兒子的吳彥祖不想插手社團事務﹐他的好友陳奕迅則自細發夢要當大佬﹐誤打誤撞下被誤認是接班人﹐吳彥祖於是陪陳奕迅回港讓他一償心願。劇情編排特別的地方﹐就是原來吳彥祖是同性戀者。於是一個基的真大佬﹐一個扮基的假大佬﹐捲入一場瘋狂惹笑的江湖仇殺中。諧星杜文澤與羅家英在戲中飾演黑幫高層﹐忠心為主替大佬保守性取向的秘密﹐他們在戲中有很多機會發揮爆笑威力。莫文慧是競爭對手社團的千金﹐對方大佬想用政治婚姻加強兩幫的合作﹐一邊廂女主角愛上真基佬﹐想盡辦法幫他回復正常。另一邊廂假基佬愛上女主角﹐但又要欲拒還迎以免被識破扮基的身份。劇中溤德倫也一過戲癮飾演反派﹐他的戲份不多﹐主要功用只是向一眾主角尋仇﹐好讓打敗壞人來個大團員結局。老實說他真的不懂演戲﹐還是專心當導演好了

同性戀與黑社會這兩個慨念好像格格不入﹐社團中人只會聯想起無惡不作的紋身大漢﹐又或者古惑仔主角的型仔師哥﹐絕不會與娘娘腔的基佬扯上關係。江湖漢子間很著重講義氣兄弟情﹐每每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比自己的老婆還重要。可是當他們當中有同性戀出現﹐仿忽就會污染肝膽相照的關係﹐越過那一條禁忌的底線﹐在純潔的情義中蒙上黑點。大家一同去按摩焗桑拿肉帛相見會尷尬是小事﹐心理上承受不了被同性愛慕才是大件事。奇怪的是他們可以為兄弟上刀山入火海﹐有今生無來世連命也可以不要﹐卻不能夠接受兄弟的同性愛慕﹐可以為他去死﹐但寧死也不做他的人。所謂的情義其實並不是真心對兄弟好﹐只不過英雄形像的自我意識投射﹐命也可以不要﹐錢也可以不要﹐不過是用來滿足自私的虛榮心罷了。雖然同性戀是這齣戲的主題﹐但劇中吳彥祖除了說話硬裝陰聲細氣外﹐他左看右看也不似基佬﹐未能拍出同性戀者在黑社會中遇到的處境。反而在「江湖救急」中﹐替大佬梁家輝擋了槍的保鏢﹐倒在大佬懷中作愛的告白﹐那個反錯喜劇效果的震撼力則強大得多。

這套電影不是精緻的藝術電影﹐只是一套笑位計算得十分好的商業電影。可是單憑大佬變基佬這條絕橋﹐加上充滿喜劇細胞的導演和演員﹐就已有足夠吸引觀眾收看的魅力了。

完美小姐進化論

Yamato Nadesico 若果只看宣傳海報和故事簡介﹐少女向唯美主義的角色設計﹐四男一女的典型愛情線佈局﹐醜小鴨變天鵝的老土橋段﹐我一定會以為「完美小姐進化論」只不過是另一套漫畫改篇的少女動畫﹐不值得看。儘管這套動畫的表面證供叫男生敬而遠之﹐內裏其實是男女老幼皆宜的瘋狂爆笑喜劇。這套兩季完二十五集的中篇作品﹐改篇自早川智子的人氣漫畫﹐是套低成本的製作。劇中的配樂來來去去也只是那幾首﹐每集只是很刻板重覆播出﹐是編曲混音去配合劇情也欠奉。最初片頭的只是剪輯併貼劇中鏡頭﹐到了中期才有全新製作的主題曲音樂影像﹐不過也只是拍攝定格圖畫。這套動畫的畫面質素倒很平均﹐沒有外判工序導致人物走樣的問題。製作公司省錢的方法頗有創意﹐很多場面改用簡單線條的Q版人物﹐甚至連樣子也沒有的一舊雲人形也起用﹐節省成本之餘亦建立這作品的獨特風格。這些製作上的缺點絲毫沒有影響欣賞這作品的意慾﹐因為這動畫吸引人的地方﹐是其天馬行空的故事內容﹐幽默抵死極端無厘頭的笑料。我每個星期也下載追看﹐每個星期也有半個小時開懷大笑﹐暫時把生活煩惱忘掉。

「完美小姐進化論」的日文原名是「大和撫子七變化」。大和撫子是日本完美女性的典範﹐亦是女主角中原須內子要改造的目標。須內子原本是個美女﹐因為初中是示愛被拒絕﹐而從此自暴自棄﹐不修邊幅。她的嗜好十分嚇人﹐喜歡恐怖的東西﹐愛收集死屍骷髏骨標本等等﹐加上她長髮披面的打扮﹐常令人誤會她是貞子化身。她的姨姨跨張地有錢﹐擁有一橦大宅租吸四位絕世師哥﹐姨姨決定把須內子她送入大宅內﹐以一年免租去利誘那四位美男子﹐將須內子訓練改造成為絕色淑女。每集的劇情一是圍繞淑女訓練計劃﹐不過每次也都失敗而回﹐一就圍繞是那五人的生活瑣碎事情﹐不過每次也會暴走發展失控﹐結果完全出乎意料之外。除了主角五人外﹐常來串門的還有兩位師哥女朋友的美女﹐將須內子與她們平排一起﹐簡直是天堂對地獄的分別﹐滑稽感特別強烈。這動畫花很多心思在逗觀眾發笑﹐刻意穿插只負責搞笑閒角﹐令人過目不忘是鬼怪蘿莉四人組﹐她們與故事亳無關係﹐只是師哥的追隨者﹐永遠在不適當地方出現﹐做令人汗額的古怪行為。最搶鏡的角色是須內子的好朋友阿博﹐不過阿博是須內子收藏的等高人體解剖模型。每集中間還有搞笑小劇場「通往淑女之路」﹐那兩個打鼓的非洲土人﹐每集也不同裝飾﹐不是出誰的鬼靈精主意。

自舊西片「窈宨淑女」以來﹐絕份大部份醜女變美女的故事﹐也逃不出那個典型公式。男主角與女主角初時時互相鬥氣﹐改造成功搖一變成美女爭回一口氣﹐最終男女主角日久生情墮入愛河大團員結局。開始時「完美小姐進化論」看似得膚淺地強調﹐女孩子要當淑女才有人要的傳統思想﹐因此要把須內子調教為男人心中的完美女人。不過劇情發展下去﹐卻完全反轉這個公式﹐帶出咖一個相反的中心思想。四位師哥費盡心機去改造須內子﹐不單沒能夠成功改造她﹐他們還慢慢地接受須內子的本性。不再盲目地追求虛假外在美﹐發掘出須內子內在美的優點。也許很多人只著看重表面漂不漂亮﹐可是到要相處下來一起生活﹐最重要的還是內心的美麗。帥哥不一定要配美女﹐萬人迷也有萬人迷的煩惱﹐只要真心喜歡關心對方﹐為什麼不可以揀平凡﹐甚至有點古怪的女朋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