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科幻

Infinite Ryvius

Ryvius 無限之Ryvius是在九九年Sunrise Studio的動畫作品﹐在初推出的時候反應並不熱烈﹐但像醇酒一樣需要時間去發酵﹐在眾多動畫網頁上獲得絕好評價﹐慢慢建立起一代經典的地位。Ryvius在畫功方面並不特出﹐雖然在人物和著色上勾畫得恰到好處﹐但沒有耀眼的CG特技﹐動作場面更不時用上定格來偷工減料。音樂方便中除了OP和ED比較耐聽外﹐劇中的只是不過不失罐頭配樂。在設定上Ryvius有太空船也有機械人﹐但在二十六集的故事中﹐機械人只不過前後總共出動了四次﹐和普通的科幻動作動畫有很大分別。Ryvius引人入勝的地方﹐不是以小學生為市場對象的視覺刺激﹐而是以集中描寫劇中人物的關係和成長﹐構成探討人性種種有深度的故事。

有很多評論把Ryvius喻為太空版的蒼蠅王(Lord of the Fly)﹐我則認為此劇比LotF所涉及的層面更廣﹐包括了社會政治心理學﹐再柔合了流行小說的愛情元素﹐加入適量的緊張的冒險動作場面﹐用顯淺易明的方法﹐引渡觀眾去思考廣義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故事開始是太空學校在例行軌道移動中發生事故﹐教師為保護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逃脫而全部殉職。四百名低年級學生在一小隊高年級學生帶領下﹐逃進隱藏在太空學校中的超級太空船Ryvius。學生們最初認為只雖要等待救援便可安全脫險﹐但太空站事故卻正正是由於敵人為搶奪Ryvius而作出恐怖襲擊﹐在Ryvius中學生們為了生存而必需一邊和未知的敵生交戰﹐一邊尋求可以收容他們的星球。接下來故事的發展完全的出人意表﹐難得不落俗套的把發生在太空船以外的事作為劇情道具﹐讓故事核心集中在在太空船內的發生事情。四百名少年人在沒有成人監管下﹐會發展出什麼型式的社會結構呢﹖在短短的大半年漂流過程中﹐船內經歷了人類歷史上不同的社會制度﹐而在制度與制度之間的交替﹐是很合理的順著自然的規律。在最初的世襲式制度﹐是因為管治者無能傲慢而產生民變。其後以小集團武力為基礎共產式制度﹐卻因管治階層以權謀私而告吹。接著以個人政治魅力為基礎的民主式制度﹐因沒法達成管治共識﹐在沒有足夠的行政力量下﹐最終演變為無政府狀態。在秩序失控的情況下衍生出強人政權﹐以公平正義作為理念用機械人為後盾﹐以鐵腕手段用暴力把暴力問題壓下去﹐而然卻又產生理念中自我矛盾的問題﹐和在任何制度下也揮之不去﹐專業管理人欺暪最高領導人的情況。

Ryvius的主角多達十數人﹐而每一個名角色有自己的思想理念﹐在故事中也有充份的發展空間。劇情就是基於人與人之間的異同﹐所發展出的磨擦與共鳴﹐由最先影響身邊最親近的人起﹐再而骨牌效應的影響到整個社會﹐而沒有一個人可以避免。劇中沒有用簡單二分法來決定誰是好人或壞人﹐每一個人物同時有好也有壞。好壞之別只是在不同的情況下﹐因人性軟弱而產生出不同的動機和結果。角色在性恪成長上刻畫的成功﹐正正是觀眾愛上這套動畫主要原因。不難在眾多立體現實的角色中﹐發現自己或身邊某人的影子。

雖說太空船內的故事是主幹﹐劇終也完滿地交代了各人的結局﹐亦解答了大部份背景上的謎題﹐但是有小量謎題沒有清楚交代。結局沒有解釋Ryvius為什麼會藏在太空站內﹐沒有解釋軍隊最初搶奪Ryvius的作戰計畫﹐亦沒有解答那位身為Ryvius精靈紫衣女孩的來歷﹐為什麼只有她能擁有人類的外型和思想。除了這些不太重要的細節外﹐劇本上可說是無懈可擊。

Ryvius是一套十分慢熱的作品﹐在開始的幾集並不特別吸引﹐一下子拋出一大堆背景資料﹐和有那個不時出現的紫衣女孩﹐
讓觀眾有點無所適從的感覺。但劇情自船上第一次發叛變開始﹐就把觀眾以其獨特鮮明的人物描寫深深吸引著﹐不自覺在情感上的跟隨著Ryvius上的眾人起伏。喜歡嚴緊有深度的科幻作品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這齣經典動畫。

Ghost in the Shell 2: Innocent 攻殼機動隊 無罪

GitS Innocent 一九九五年攻殼機動隊Ghost in the Shell (GitS)﹐憑著華麗的畫功﹐明快而有深度的劇情﹐奠定了它在動畫界的經典位置﹐GitS也讓西方影視界重新認識日本動畫﹐從給小孩子看的卡通中分辨出來。曾經有好一段時間在外國人眼中﹐GitS差不多成了Anime的同義詞﹐足以見得GitS作為一個動畫時代里程碑的影響力。

GitS在經過七年的沉寂後﹐在二零零二年推出了電視版﹐Ghost in the Shell: Stand Alone Complex (SAC)。故事和原本的GitS沒有直接關係﹐只是源用了劇場版的角色設定。在電視版引入大量電腦特技效果﹐雖然製作經費有限﹐但畫面和七年前比起也有很大的進步。第一輯二十六集的SAC獲得一致好評﹐在第一輯完結後立即緊接開拍第二輯﹐目前第二輯還在連載廣播中。由於電視版的成功﹐GitS再次受到注意重視﹐而開拍劇場版的第二集。在零四年夏天﹐GitS2 : Innocent 終於再次登上大銀幕。GitS又一次超越日本動畫的製作水準﹐甚至Pixar的製作也望風不及。畫面主要是以3D背景加上2D的人物﹐平面和立體的交接很自然的完全不著痕跡。細緻的畫功加上光影色彩的運用﹐把這套動畫營造出菲林拍攝才有的真實感。配樂的風格則由過往的Techno﹐轉變帶為東方神秘意味的音樂﹐並且和畫面配合得天依無縫﹐完全把場面的氣紛情調襯託出來。

Innocent的場景承接劇場版第一集﹐發生在新香港而非新東京﹐但設定本身沒有和前作有直接的關係。今集的主角換成了Batou﹐和其搭當SAC中新出場的Togusa。第一集和SAC的主角Motoko﹐則不知失蹤去了那兒。第一集的搭當成了第二集的主角﹐若GitS開拍第三集的話﹐Togusa會不會成了主角呢﹖

故事是以Batou和Togusa﹐追查機械人謀殺案開始﹐繼而揭發出犯罪組織﹐把人的靈魂注入機械人的陰謀。若把上一集歸為類動作科幻片的話﹐這一集就該歸類為偵探懸疑片﹐甚至歸類為藝術電影也不算過份。導演在畫面的處理上下了很多的功夫﹐出現很多和劇情沒有直接關係的鏡頭﹐每一個鏡頭也好像有深層的意義要表達。這一集的節奏和上一集有天淵之別﹐動作場聊聊可數且佔戲不多。大部份時間也花在文戲之上﹐聽著角色們互拋書包﹐你一句我一句的說著哲學家或文學中的名句。中段劇情進展十分緩慢﹐加上字幕翻譯得很差﹐我差不多悶得睡著了。雖說故事是以查案為主線﹐但其過程既不驚險也不曲折﹐有點兒像看說明書似的﹐一步一步很理所當然的把答案砌出來。而大家最關心的Motoko﹐可以說有出過場﹐也可以說沒有出過場。在最後臨結局時﹐她單單只有聲音而沒有實體的出來救Batou。雖說是hack入了其他機械人中解得通﹐但Motoko去了那裏﹐發生了什麼事﹐她是不是捨棄了肉身﹐靈魂單純的存在於網絡之中等等的問題﹐電影到最後也沒有清楚的交待答案。

總括來說﹐這一集劇場版令GitS迷十分失望﹐它完全違反了前作的風格﹐也缺乏令前作成功的要素。導演強扮高深玩藝術﹐為取悅影評人而把觀眾疏離。華麗的視覺和悅耳的音響效果﹐不足以隬補劇本上致命的缺陷。上一集帶出了探討靈魂和軀殼的意義﹐證明動畫也可以成為有深度的作品。但這一集嘗試帶出人和機械人之別的主題﹐則久缺新鮮感兼有點行貨的味道。若非標準的日本動畫迷﹐我不打算把這齣戲推薦給朋友看﹐以免影響對GitS以及Anime留下的印像。

Maico 2010

Maico Maico 2010是一套二十四集十五分鐘的輕鬆小品﹐內容是圍繞人工智能機械人Maico主持電台節目的趣事。這套動畫可以說是小成本製作﹐大部份的場境只是在錄音室中發生﹐除了當主播的主角Maico外﹐其他的角色就只有出入錄音室的幾個人。

Maico在第一集出場時﹐還只個未完成的機械人﹐不單沒有下半身﹐作業系統也沒有下載。第一次開咪就只懂說英文﹐節目收聽率必然慘淡收場。第二次開咪也好不了多少﹐遇上程式故障以致Maico當機。隨著故事的發展﹐Maico的毛病慢慢修正﹐但她那不明白人類感情的機械人腦袋﹐和錄音室中的其他人擦出了很多笑話。劇情發展到中段﹐Maico漸漸的和錄音室中的其他建立起感情﹐每一集引出錄音室其中一個人的故事﹐而Maico在節目中﹐也能巧妙解決各人的煩惱。

到了最後幾集﹐在平靜的錄音室發生巨變﹐沉重的劇情取代了輕鬆幽默的笑料﹐編劇突然吐血而亡﹐Maico也給另一台全能的廣播機械人取代﹐給送了去圾垃場。錄音室中眾人明白到因為Maico的不完全﹐所以她能身同感受的明白人類的煩惱﹐勝過新一代的完美的播音機械人。他們於是和新的機械人混戰﹐把Maico成功爭取回到錄音室。有一點比較特別的是在最後一集中﹐大量運用和第一集近似的場面﹐但對白和氣氛卻有很大的對比﹐錄音室中眾人由一盤散沙似的雜牌軍﹐成為互相扶持諒解的大家庭﹐Maico就是把眾人的心連在一起的鍊。

總體來說﹐Maico 2010是一套不妨一看的動畫﹐但千萬不要對劇情有嚴格的要求﹐大部份的情節只是無聊的胡鬧堆切﹐以各種荒詞的巧合來自源其說。但每一集也不乏有趣的笑料﹐加上粉紅色頭髮少女模樣的Maico也著實可愛﹐那就不如暫時把腦袋關掉﹐讓自己放鬆一下吧。看完整套Maico 2010了後﹐心中不禁有一個疑問﹐若果取代Maico的Super Maico不是四四方方的醜陋機械人﹐而是另一個模樣可愛的少女﹐錄音室中眾人會不會對她有不同的對待呢﹖

Eatman 螺絲俠

Eatman 吉富昭仁的Eatman漫畫﹐台譯螺絲俠﹐港譯鐵男。我個人比較喜歡台灣的譯法, 因更能清楚表達出這本漫畫的性質。對比起其他故事性強的日本漫畫﹐這一本的風格較接近美式的超級英雄漫畫。 每一個故事也是獨立的單元﹐甚至連世界設定也不盡一樣﹐從龍與魔法的幻想世界, 到太空船科學家的未來世界也有。唯一的共通點, 就只有我們的主角螺絲俠波特, 以及他那把吃下肚子裏的東西, 從手中再生出來的超能力。

很久以前﹐我在租書的地方看了開始的幾集﹐這漫畫特別的風格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最近在網上遇到第1至15集, 於是馬上下載來看。若不太計較故事的連貫性, 這本漫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內容有打有笑有美少女。故事住住有出人意表的結局。像美式英雄漫畫一樣﹐我們的主角打不死﹐也不知超能力從何而來。每一個故事也 是圍繞主角所接下的工作﹐工作性質其實和城市獵人的差不多。

開始是以獨立短篇為主﹐但作者也故事之間佈下了很多伏線﹐並介紹了好幾位重要的配角出場。有好幾篇故事﹐看罷還有些心靈雞湯的味道。其中在第三集 中的保鑣這個故事, 是我認為寫很最好的一篇。波特受了村長委託﹐要保護一個身份特殊的女孩子一小時, 究竟一小時內發了什麼事呢﹖我還是賣個關子, 留侍讀者自己去看吧。

中段的雷歐篇原本是大解謎的長篇﹐把先前佈下的伏線和配角全都起出來。 可先天劇力不足, 在為讀者帶來更多疑問之下, 故事虎頭蛇尾的草草收場。 後段以是中篇為主﹐劇情節奏緊揍﹐回復到早期的水準, 可是有關波特身世之謎的主線﹐也沒有再發展下去。

看完了十五集的Eatman, 開始有點膩的感覺了。 雖然畫功和單元故事不俗, 但主線嚴重失誤﹐ 單元題材也開始重覆, 波特的超能力亦沒有多太的變化﹐ 缺少了新鮮驚喜的感覺, 可以說這漫畫最終癱尾了。對於喜歡追故事的朋友, 我不絕會向他們推介這部漫畫。 若對短篇輕鬆小品有興趣的朋友, 偶爾讀讀這部漫畫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在98年Eatman中的幾個故事給改篇成動畫﹐但只播了一季就完了。 我還末有機會看過, 不知改篇的水準如何。 不過就市場角度來看, 獨立的單元故事﹐也的確很難吸引觀眾追看呢。

紅塵 – 田中芳樹

Red Dust 上星期去圖書館讀書﹐在讀到悶走去中文書架那邊逛逛﹐發現了這本小說。我十分喜歡田中芳樹的架空歷史小說﹐銀河英雄傳說買了全套不在話下﹐自中學年代以來前後看了五六次。他的長篇阿爾斯蘭戰記和創龍傳也有拜讀﹐買不到又借不到就只好下載回來對著電腦看。田中芳樹除了寫長篇外﹐還著有一系列以中國歷史為背景的中篇小說。讀日本人寫的中國歷史﹐初時有點不接受感覺怪怪的﹐但很快就拋下成見﹐因為田中芳樹寫得實在出色。文筆好情節精彩不用說﹐最重要是史實資料準確﹐比國人寫的歷史小說還嚴緊。書中還附加大量的注解﹐可能主要是方便不熟悉中國歷史的日本讀者﹐說來慚愧﹐這亦方便對自家歷史也不太熟的中國人。

紅塵的背景是在南宋年代﹐開場在靖康之難後十幾年﹐千古罪人秦檜去世﹐宋高宗正式掌握國權。田中芳樹用大時代小故事的方式﹐把幾個平衡故事﹐由韓世忠的兒子韓子溫忠串連起來。作者描寫南宋主戰主和兩派的爭鬥﹐把南宋偏安的前因後果娓娓道來。主線是高宗命令韓子溫潛入金國﹐刺探給金人擄去的欽宗的消息。其中穿插著韓子溫母親梁紅玉回憶片段﹐講述當年岳飛韓世忠等人大破金兵的舊事。其後欽宗遇害﹐金國大舉南下﹐韓子溫等人以寡敵眾﹐力保大宋半壁江山。故事在敵退金兵重新簽定和約﹐高宗因怯戰失信於百官﹐最後讓位給主戰的孝宗﹐給平反岳飛名譽落幕。

可能由於故事受到歷史事實的限制﹐故事性劇力顯得略為不足。雖然田中芳樹加插回憶事件去豐富劇情﹐反而讓人覺得故事不集中流於瑣碎﹐更加削弱原本已不足的劇情張力。故事最尾的決戰有點落雨收柴的感覺﹐欠缺他在前作中描寫戰爭展現出的氣勢。不過若果換一個角度去看這本書﹐不以小說去閱讀﹐而是以歷史演義的角度去看﹐紅塵是一部很成功的作品。田中芳樹用他擅長的人物寫法﹐活靈活現地把南宋政局的歷史展視讀者眼前。書中不忘重申田中芳樹的政治哲學﹐以利益關係為中心去解構當權者的與衰。田中芳樹不單能夠創建虛構的世界去表達他的史學觀﹐還能夠以史為鑑﹐在歷史當中發掘出借古喻今的事例。若要讀有關南宋初年的歷史﹐與其找枯燥的史書看﹐不若看這本小說會比較容易記憶吸收資料。看過後腦中對事件和人物有大慨印象﹐才再讀回史書補充小說的失誤﹐必定可以事半功倍。想深一層﹐連岳飛死後史書上平平無奇的南宋﹐也可以寫出一本精采的小說﹐中國五千年歷史確是寫作題材的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