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科幻

挑戰者1號 Ready Player One

大導演史提芬史匹堡寶刀未老,拍了這套大玩懷舊的《挑戰者1號 》,戲中明放暗藏超過三百個彩蛋,一網打盡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流行文化。電影是合家歡式的奪寶故事,未來虛擬世界的創辨人去世,在網絡中留下他生前愛好geek文化的線索,誰人找出彩蛋集齊三條鎖匙,就可以繼承他的財富和網絡王國。故事忠奸分明,好人是主角少年與他的冒險伙伴,壞人則想控制絡網的大企業。主線是很打機化的鬥智鬥力爭先過關,最後一關高潮位是行例牌的全人類集氣,受迫壓的網民受主角號召,一起站出來反抗無良奸商。

其實故事是什麼不太重要,反正在玩遊戲過關爆機,橋段不大可能走樣,加上史匹堡大導演多年拍動作片的功力,場面自然精彩緊湊讓目不暇給。最重要是每關遊戲的精心設計,完全滿足觀眾的懷舊情意結,看見回到末來跑車和阿基拉電單車同場賽車,侏羅紀恐龍亂入追著跑車,高達大戰機械哥斯拉,其他一大堆向上世紀致敬的臨記,已經足以值回票價。第二關重現《閃靈》中的恐怖旅館,變奏得來保持驚嚇,玩到盡然後讓觀眾開懷大笑,這一段簡直是致敬惡搞的最高境界。大慨全靠史匹堡的大名,才可以談這麼多作品的版權回來出鏡,若果沒有那些經典角色機器道具,這套電影恐怕變得空洞無味。除了迪士尼的版權沒有出鏡外,大慨其他作品會以被史匹堡選中為榮,畢竟要夠經典夠地位才能在戲中客串出場。

電影改篇自Ernest Cline的暢銷科幻小說,小說在西方宅男界一眾geek的心目中,有著cult經典的地位,因為書中的彩蛋謎題,全部都是圍繞著宅男們的愛好。基本上電影只是借用了小說的名字和舞台,所有讓原著迷讚不絕口的謎題大幅重設。這也不能怪史匹堡不忠於原著,原著的謎題一層緊扣一層,偏重文戲兼要有重度宅知識才懂欣賞,若果搬字過紙地照拍,大慨會悶死絕大部份觀眾。出於商業考慮以娛樂性優先出發,把謎題簡化加入動作元素,把潛入敵陣的戲份交女主角,讓她不至於書中般淪為花瓶。史匹堡某程度是畫龍點睛,把電影昇華到另外一個層次,不過原著迷不喜歡就難免了。

電影和小說最大的差異,並不是故事或謎題本身的改動,而是到底是誰在懷舊?小說中創建虛擬世界的天才,他是一個很典型的geek,喜愛一切西方宅男世界的次文化,由龍與地下城,到電腦遊戲,到科幻小說和電影,到日本動畫,到某特定類型的喜劇,讓西方宅男讀者有所共嗚。我沒有看過原著小說,不過在外國讀電腦長年做電腦工,身邊認識很多西方宅男,加上自己也是個東方宅男,或多或少明白那個世界的次文化。宅男電腦天材鉅富,在現實世界有不少例子,微軟創辨人Paul Allen是表表者,他喜愛科幻,於是在西雅圖開了間科幻博物館,他是個軍事宅,收藏舊戰機和坦克車,順手也開間博物館。一般宅男玩艦娘艦收藏,他就打造潛水艦,尋找沉沒了的戰艦。我想說不定Paul Allen正正是小說中那個電腦天材的原型。電影版的最大改動,是把謎題改為懷舊八十年代的流行文化,畢竟那才可以讓大部份觀眾產生共嗚,觀眾愛看電影才會賣座嘛。不過如此一來,電影中那個天材發明家,忽然之間變得很膚淺,喜愛流行文化,完全破壞了他應有的宅男形像。

Robotics;Notes 鐵甲夢工場

roboticsnotes

《鐵甲夢工場》由製作精美的小豬社(Production I.G.)出品,改篇自PS3著名遊戲系列《Steins;Gate》的續作,我心想牌面這麼漂亮一定沒有走寶,結果有點小小失望。這套動畫各方面分開來看都很出色,可是故事太貪心支線太雜太亂,總體上失去重心焦點,讓觀眾有點無所適從。奸角毀滅世界的大陰謀,更是最後幾集忽然橫空出世,感覺就是為打大佬而夾硬給你塞個大佬。遊戲改篇動畫很多時有同類毛病,玩遊戲時因為投入享受打大佬的過程,不為意大佬的存在是否合理,但觀眾看動畫時自身抽離故事,這樣不通順的設定就很覺眼了。

《Robotic;Notes》港譯《鐵甲夢工場》,讓我聯想起舊遊戲《美少女夢工場》,心想這會不會是育成系遊戲。反而大陸直譯《機械人筆記》或台灣直譯《機械學報告》比較傳真。故事環繞著一間高中的機械人學會,強氣美女會長,天才打機宅男,外援天才駭客宅女,夢想建造巨型機械人參加世界博覽會,原來以為是輕戮青春勵志劇,結果伏線謎題越扯越多,每個人都有一大堆身世秘密,太多陰謀反而削弱故事性。故事算是好頭好尾,要解開謎底都有所交代,不過過程三級跳缺乏舖排,總之一副理所當然不要追問的樣子。

撇開故事結構上的死症不計,劇中有很多有趣的近未來科幻元素,可以想像不久將來應用在現實世界。小型機械人打擂台賽,很多年前無敵三四郎柔王丸已經出現,不過將手機格鬥遊戲的操作系統,移殖去操控小型機械人真打就很有新意思。以前起巨大機械人外表一定要威風,這套故事中的巨大機械人就只有可動骨骼,純裝飾用的外殼只存在於虛擬世界,想看威風八面的巨大機械人,請舉起電話用AR看,不用起外殼成本便宜很多。至於故事中那一大堆謎題,AR世界創世主留下的線索,主角打機必勝的「超能力」,AR世界內的謎之少女,天上掉下來的單極磁石,劇中劇動畫未出街的最後一話,感覺上是為解謎而解謎,太強烈的遊戲慨視感,動畫觀賞性大打折扣。

近年機人番沙漠化買少見少,這套雖然不是傳統定義的機人番,不過好歹也有巨大機械人出場,勉強可以歸類為機人番,我這個機迷點都要捧下場。

樂園追放

4002

2014年的科幻動畫電影《樂園追放》,虛淵玄負責劇本,竟然毫不狗血,沒有死人,甚至很歡樂,有點兒大跌眼鏡。故事講述未來世界大部份人類放棄肉身,意識上載軌道上的天宮衛星的電腦中運行。地面上只剩下少數沒拾棄肉體的舊人類,在荒蕪的大地上爭扎求存。天宮是一個沒有物質貧乏,每個人都在虛擬世界生活富足的樂園。來自地球的駭客入侵天宮的網絡,於是天宮派出保安官女主角,下載到地球上肉體去追查駭客。讚美電影畫面靚,動作場面精彩的客套癈話少說,東映動畫和專軟體公司Nitro+合作,拍出足以比媲手繪的3D電腦動畫,至於劇中那兩場機械人戰鬥,更加是CG電腦特技的看家本領。

《樂園追放》的主題很明顯是「何謂人?」,說起把人類在電腦中生活的動畫,很自然聯想起另一套科幻經典《Zegapain》。虛擬世界是否就是永遠富足一無所缺,這兩套動畫同時指出電腦本身也有物理限制,記憶體和運算器並非無限,電腦亦要電力來運行。現實世界中的金錢可以購買的物質,在虛擬世界中變成記憶體和運算器等電腦資源。《Zegapain》記憶體有限,人類只能不停重過同一年的生活。《樂園追放》中的天宮,每個人擁有多少電腦資源,亦要按社會階級來分配。罪犯甚至連思想的權利也沒有,沒有足夠的運算器去執行自我意識。像《攻殼》般可以隨便把自我意識上載網絡,完全不用考慮電腦的物理限制,反而太過天馬行空不夠這兩套科幻。

男主角是生活在地上的舊人類,思想雖然受肉體束縛,反而比在電腦中更自由。若果只有女主角新人類,與男主角的舊人類作對比,純萃討論捨棄肉體是解放還是失落,未免太過老生常談了。來自地球的駭客,原來是產生自我意識的人工智能,新舊兩種人類外再加上第三類,三種不同形態的人類並列,回應電影「何謂人」這個命題。舊人類大家都熟識,只用來作參考對比,反而另外兩種形態,展現出人類進化的可能性。新人類安逸地在電腦中生活,雖然擁有自我意識,但思想受到監控,生活沒有變化沒有目的,退化至與機械人差不多的空洞靈魂。人工智能身體雖是機械人,卻承繼了人類的思想,藝術感情和冒險精神。故事最後太空船成功升空,人工智能延續人類的精神,向未知的外太空進發。不過我認為結局有點美中不足,反正女主角意識只是資料,她除了選擇肉體和男主角有情人終成眷屬外,該應把思想複製一份上太空船,與人工智能成為新新人類的亞當和夏娃。

Altered Carbon 碳變

誰叫Netflix發明了一季電視劇一次過放上網,害我連續兩晚一口氣煲完今季科幻大作《碳變》,令我嚴重不夠瞓熊貓眼。原本想立即寫影評也有心無力,要先補充睡眠瞓過夠,腦袋才開始轉動懂寫字。電視劇改篇自Richard K. Morgan的同名科幻小說,講述未來世界每個人都植入腦晶片,可以把意識記憶備份儲存,若果肉身不幸死亡,只要腦晶片無損傷,重新插入新的肉身,就可以讓人無限復活。

主角是二百年前革命軍的死剩種,精通各類武器格鬥戰電子戰,原本被政府判處無期徒刑,腦晶片永不見天日,實際上與被判死刑無異。擁有不死身的超級富豪,因為他本人死唔去的離奇自殺案(嚴格來說是本尊死了,記憶備份補上取而代之),動用關係把主角召喚回人世,以自由為報酬命令他調查自己死亡的懸案。故事是cypberpunk科幻和偵探劇的混合體,劇本兩者都能蒹顧並加以發揮,謎底很巧妙地把所有伏線回收,把劇中的幾宗懸案連繫起來。

劇中世界的設定很宏大,從換肉身如換衣服這個命題開始,由很個人層面如何面對不死的漫長歲月,到不死如何宗教上影響死後靈魂的何去何從,進而到有錢人不死令社會結構性的殭化,窮人依然要營營役役賺錢購買肉身。當然最吸引觀眾視線的不死副產品,是劇中所佔篇幅甚多與主線有莫大關係,由不死衍生出各種出賣肉身市場。從打黑拳要打死才分勝負,到妓女販賣死亡性虐待,基本上就是獵奇式地催毀肉體,反正有腦晶片就可以復活。另外劇中活用不死的特點去嚴刑迫供也很絕,現實在用嚴刑最怕囚犯一命嗚呼,問不出任何情報就掛了。有記憶不死就不怕囚犯不說,迫死了也可以復活繼續迫供。故事中法律也與時並進,傷害肉體甚至殺人的罪名很輕,大約只有刑事毀壞的程度,反正肉體是身外物,不過破壞腦晶片讓人真正死亡,依然就是謀殺的重罪。人的定義不再拘泥於肉體,記憶和意識才是真正的人。

下文有劇透,未看慎入

主線的推理頗為精巧複雜,中段刻意誤導觀眾的偽解謎,到接近尾聲時主角自圓其說騙富豪的逆向推理,到最後水落石出解開真正的謎底,喜歡推理的觀眾相信會看得過癮,合情合理之餘亦有意外驚喜。推理過程在此無法簡單說明,所以索性略過不談,只說句整事件源於兄控求愛不逐。劇中有幾條副線很豐富有趣,很吻合科幻精神以故事探討不死身的問題。女主角在萬聖節讓死去的嫲嫲復活,把她的腦晶片放入黑幫犯人的肉體,外表是紋身大漢思想是老婆婆,帶她去家庭聚會很搞笑很溫清,亦同時探討不是每個人都渴望不死,特別是有宗教信仰的人,死後的世界才是他們靈魂的歸宿。劇中主角的黑人拍檔的天材駭客老婆被拉了去坐牢,主角動用關係救她出來幫手打電子戰,不過救人時出了點小問題,腦晶片放進了男人的肉身,兩公婆重逢的情景感人又搞笑,不知算是異性戀還是同性戀。

整個故事是建基於腦晶片和換肉體的科幻設定上,單看推理破案的主線沒有什麼不合理犯駁之處。不過劇中其他附幫的科幻設定,令整個世界觀加起來有點說不通。故事中有錢人可以大量培殖複製身體,並可以腦晶片無線上存至衛星備份,連腦晶片被破壞也不怕死亡。看那複製身體培殖場相信都價格不菲,不過那邊廂主角弄了台3D生物打印機回來,不消幾分鐘便複製多一個主角出來。雖說劇中明言3D生物打印機是違禁物品,除非很陰謀論地說政府刻意操控肉體的供應,否則肉體應該可以廉價地大量供應,不會出現中產也要按揭去買肉體的情況。其次是劇中腦晶片不需用肉體也可以生活,可以連接虛擬世界也可以上網,若果肉體真的太貴負擔不起,乾脆放棄肉體做純靈魂的存在更划算。最後有錢人那個衛星備份看來不太可靠,中一次病毒就會破壞以前所有備份,還未計衛星遭到破壞的風險,難道沒有定期的離線備份嗎?腦晶片明顯是廉價貨,劇中每個人包括窮人也有,主角亦證明複印腦晶片可行,所以腦晶片才是又平又安全的最佳備份。其實有3D生物打印機和複印腦晶片的技術,革命運領袖又是單人匹馬扺得上一隊軍隊,應該索性學星球大戰弄隊複製人兵團出來,一早就能夠推翻星際政府了。

《碳變》會不會開拍第二季很難說,原著小說有兩本續集,不過故事方向與第一集很不同,變成失落的史前外星人科技大尋寶。不過Netflix大可以不理小說另寫第二季劇本,繼續科幻加推理這個組合有市場。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第二季男主角會換演員,反正故事主題是肉體如衣服,沒有理由主角還留戀第一季的肉體。

Blade Runner 銀翼殺手2049

我第一次看《銀翼殺手》時,這套電影已是上了神枱的科幻經典。劇中未來世界的Cyper Punk風格,「複製人是不是人」的提問,早已被後來的作品不知翻抄了多少次,所以我感受不到《銀翼殺手》當年初上映時的震撼,反而覺得電影過份玩弄風格有點沉悶。時隔二十多年開拍練集,在風格上盡得上集的真傳,畫面依舊唯美精雕細琢,除了有比上集更頹癈更五光十色的大城市外,還新增巨大貨輪垃圾場和死寂拉斯維加斯癈墟,無擬為觀眾帶來視覺上的震撼,不過今集同樣地節奏非常緩慢沉悶。當全世界都估到下一個幕會有什麼事情發生,鏡頭卻亳不理會觀眾的預期,繼續慢慢移動配合背景音樂去刻意營造氣氛,初看頭幾個鏡頭是很有張力,不過全套兩個半小時都是這樣,老實說我不懂得欣賞。我懷著最大敬意地觀看這電影,才忍著手沒有按快速跳播。

下文包含劇透,未看慎入

網上影評一面倒地讚好,若果我批評這套電影,恐怕只顯得我的淺薄,不過總不能埋沒良心讚它好看吧。今集仍舊是獵殺複製人為主線,今集的殺手自己都是複製人,上集福伯懷疑自己是否都是複製人,今集則把懸念反轉過來,複製人殺手懷疑自己是否真人。今集的女主角很特別,男主角是複製人,女主角則是人工智能,可惜二人的感情著墨不多,反而覺得女主角只是陪男主角四處跑的花瓶。劇中那一場女主角叫妓女回來,好讓她附身和男主角造愛的戲,導演太過造作賣弄畫面,難道未來世界有全息投影卻沒有虛擬飛機杯?女主角的流動投影機被壞人一腳踏碎,既然是重要的愛人,難道男主角沒有其他備份嗎?一張記憶卡要收藏很容易。細節的處理破壞了一段可發揮的劇情,不過電影始終是講複製人,不太適宜說太多人工智能的話題,以免喧賓奪主。

上集的複製人女主角,原來和福伯誕下女兒,上集的謎團終於解開了,福伯不是複製人,只是一個普通的人類。戲中說複製人能夠產子,讓複製人升格成為人類,給複製人反抗軍帶來希望。我不明白為什麼要可以生育才是人類,難道患有不育症的人不是人類乎?只要複製人反抗軍攻佔複製人工廠,在某種意義上不也一樣可以繁殖後代嗎,從母體出世是否重要?人之所以為人,不是因為其思想,而非其肉體嗎?把《銀翼殺手2049》和《攻殼》並列一起,兩者在「何以為人?」在科幻命題上高下立見,前者如中世紀的宗教般守舊落後,後者前膽著眼未來向前展望。

最不明白是大奸角那個企業要複製人生育的技術來幹什麼?戲中的複製人是大量製造的奴隸,工廠制造理應比十月懷胎生產更有效率,不然用真正的人類來當奴隸不是更便宜嗎?Nexus 9系列的複製人除了體能比人類優勝外,最大優點是絕對服從主人的命令。不知道服從命令的運作原理如何,但相信與複製人替洗腦殖入虛假記憶有關,若果複製人要是從嬰兒慢慢養大,還如何能保證他聽教聽話嗎?

《銀翼殺手2049》是一個關於男主角幫福伯尋找失散女兒的故事,若不去理會那些不合理的世界觀設定,完全讓人無從反思的偽科幻命題,只要未被悶死的話,應該會很欣賞故事的淒美。不看戲時千萬不要思考太多,越想就越覺整套電影很荒謬。曾經看過上集的影評,說上集之所以成為經典,其中一個原因是戲中導演沒有說的故事,讓觀眾自行腦補鏡頭外有著另一個真實的世界。今次續集導演用鏡頭給觀眾展現很多奇影,可是鏡頭外卻顯得格外空洞無物,我想這套電影應該很適合在谷阿莫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