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荷里活

Angels & Demons

angeles_and_demons

早幾年看《天使與魔鬼》的小說時﹐已經覺得它很適合用來拍電影﹐因為故事簡單情節緊湊。看罷電影後果然一如所料﹐帶來二個小時的驚險娛樂。這個故事的劇情與《達文西密碼》大同小異﹐都是湯漢斯演的符號學教授拖著美女走來走去解謎﹐不過地點從巴黎換了成羅馬。我去年渡蜜月時在羅馬住了一個星期﹐看見電影中熟悉的羅馬景色﹐重溫與老婆手拖手走過的羅馬街頭﹐看這套電影時更倍感親切。

上次《達文西密碼》故事甚具爭議性﹐很多宗教團體甚至說要杯葛電影。這齣《天使與魔鬼》雖仍然以宗教謎題為主軸﹐不過天主教教庭倒等地發表聲明﹐說這不過是齣無害的通俗娛樂﹐信徒可以安心觀看。故事的橋段非常老土﹐光明會相傳是啟蒙年代受教庭逼害的科學家所創立﹐目標要消滅天主教的神秘組識。在歷史中沉睡已久的光明會再次活動﹐先暗殺天主教的教宗﹐把四位教宗的續位人選綁架﹐威脅一個小時殺死一人﹐還在梵蒂岡安裝反物質炸彈﹐要在午夜時份把梵蒂岡移為平地。教授與美女則與時間競賽﹐從光明會有關的古代文獻和教堂建築中找出線索﹐趕在時限前救出人質和找出炸彈。

編劇可能吸收了上次《達文西密碼》電影﹐湯漢斯長篇大論講解謎題悶壞觀眾的教訓﹐今次電影大幅簡化書中的謎題。教授不必再動腦筋推理謎題的答案﹐與其說是在解謎不若說是在鬥快找出路標。抬頭看看天使雕像手指那個方向﹐便很輕易找到下一個目標的地點。除了謎題作出改動外﹐編劇也改寫了故事的結局。小說原本的結局雖然跨張得過份﹐不過總比電影的結局合情合理。原著中教授經歷九死一生﹐在主教投票選教宗千鈎一發之際﹐趕及回來揭發壞人的陰謀﹐阻止他當選教宗操控天主教會。現在電影的結局完全是反高潮﹐把原著小說中最緊張那段情節刪去﹐改為大伙兒翻看保安錄像﹐看見壞人腦殘地對著鏡頭不打自招﹐把自己的陰謀向受害者一五一十說出來。至於那神秘邪惡的光明會﹐原來從頭到尾只有兩個壞人﹐人丁單薄得有點可憐。不過這倒只是依照小說原著的設定﹐不過羅馬警方和教庭衛隊未免太過無能﹐拘拘兩個壞人便反轉了梵蒂岡。

在原著小說中﹐作者藉著教授的口﹐探討科學與宗教的關係。電影中淡化宗教與科學的對立﹐亦沒有提出和解的可能性﹐只是以教授的對白輕輕帶過。書中交待大量歷史背景﹐講述庭與科學家恩怨。亦很天馬行空地,杜撰教宗在遵守童貞的戒命下﹐以人工授孕的科技誕下兒子。可惜導演為追求觀感效果﹐把這些冗長但有趣資料全部刪掉。大慨荷里活的電影﹐始終還是以娛樂性優先吧。

Watchmen 保衛奇俠

watchmen-cover.

我喜歡看漫畫﹐但那僅限於日本漫畫。我很少看以英雄故事為主的美國漫畫。我對漫畫英雄的認識﹐均來自荷里活改篇漫畫的電影。年初《保衛奇俠》電影版上映時﹐我才知道這套漫畫的來頭。第一套奪取科幻小說最高榮譽雨果獎的漫畫﹐被時代雜誌選為百大最佳小說。嚴格來說《保衛奇俠》不只是一部漫畫﹐應該稱之為圖畫小說才對。它把漫畫從少年和宅男間流行讀物﹐提升到文學經典的地位﹐讓圖畫成為表達作品主旨的媒介。我身邊不少朋友是這部漫畫的狂迷﹐他們告訴我在看電影版前﹐一定要先讀漫畫﹐否則欣賞程度必定大打折扣。

這部漫畫甚具爭議性﹐顛覆了美式英雄漫畫的傳統﹐反問英雄漫畫中視為理所當然的價值觀﹐甚至質疑這些英雄存在本身的價值。蜘蛛俠的名言是義務伴隨力量﹐可是誰來監管這些力量強大的超級英雄呢。這部漫畫的內容十分複雜﹐每個角色明顯帶著其他英雄人物的影子﹐不論是故事主線活躍的角色﹐還只是在回憶中出現的上一代英雄﹐也能各自成為一個獨立故事﹐去探討人性感情和理念的選擇。漫畫只出版了十二集﹐每集最後數頁加插背景資設的文字﹐側寫補完漫畫的世界觀。結集成書後仍然保留這些文字﹐作為每章之間的分隔。除了直接描寫英雄的故事﹐漫畫中加插報販與少年的對話﹐用普通人的角度去看世界﹐讓漫畫的內容更豐富充實。最奇特是漫畫中的漫畫﹐報攤少年在看的海盜故事﹐正好對照故事中的漫畫英雄。

若果要仔細認真探討這部漫畫的思想﹐大慨內容多得可以寫一本書。事實上也有人出版了本《保衛奇俠與哲學》的讀物﹐請來大學教授寫論文分析解構漫畫的各個元素。珠玉在前我不敢班門弄斧﹐在此只是隨便說說我對每個角色的感受。笑面俠未開場已經被謀殺﹐他的過去由其餘各人的回憶交待。笑面俠嗜血殘暴﹐﹐他當英雄只為追求刺激快感﹐本質上與他追殺的壞人無異﹐分別只是他持牌殺人罷了。當政府操控正義的話語權﹐誰是英雄誰是壞人由政府決定﹐笑面俠最後只能淪為政府的走狗。另一個受爭議的英雄是曼克頓博士﹐他在故事中是接近神的存在﹐看透世界所有知識事情﹐掌握操控萬物的力量。可是他如神般高高在上﹐人類不過如螻蟻般微小﹐他又為什麼要為人類擔憂呢。漫畫中的一幕是他勸笑面俠不要開槍殺死孕婦﹐可是當笑面俠開槍時他卻就手邊觀。笑面俠反問他﹐你與我有什麼分別﹐不也一樣是殺人兇手﹐或是他根本對人類的生死漠不關心。

夜梟二世與靈絲二世這對情侶算是漫畫中比較正常的英雄﹐他們展現出英雄背後平凡人的一面。當政府立法禁止蒙面英雄以私刑對付壞人﹐他們便收起英雄的服裝﹐過回正常人的生活。夜梟二世帶有很重蝙蝠俠的影子﹐讀者可以想到蝙蝠俠中年退休後生活的模樣。靈絲二世是女繼母業﹐完成母親靈絲一世的夢想。不知是他們心中仍然是流著英雄的熱血﹐還是只是退休後不甘平淡﹐才令他們重出江湖﹐追查殺死笑面俠的英雄殺手﹐以及背後核子大戰危機的大陰謀。墨譜近乎傳統的美式英雄﹐不理其時移世易﹐堅持走自己的正義之路﹐以暴易暴對付犯罪份子。在黑夜他是個叫白道頭痛﹐黑道聞風喪膽的狠角色﹐可是在白天他的真正身份﹐只個與英雄格格不入的窮光蛋﹐真是夠諷刺。

奧西曼達斯是最充滿矛盾的角色﹐在其他漫畫中他會理所當然做壞人﹐可是在這部漫畫他卻成為人類的救世者。他是一個殺死數以百萬計的人口﹐去阻止核子戰爭毀滅地球的英雄。或許有別一般的傳統英雄﹐他能夠跳出英雄的框框去思考﹐明白左捉一個壞人﹐右制止一次犯罪﹐只不過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並不能解決人類面對的最大問題﹐那就是戰爭帶來世界未日的威脅。他的計劃完美無媲﹐甚至完美得有點反高潮。夜梟二世和墨譜終於找出真相﹐來到奧西曼達斯的北極基地。他向二人解釋計劃的內容﹐並很抵死地幽了傳統壞人一默﹐說那有壞人將計劃向英雄和盤托出﹐讓英雄有機會破壞計劃之理。和平建立在謊言之上﹐真相只會重新帶來戰爭。夜梟二世和曼哈頓博士不得而承認奧西曼達斯的計劃﹐並成為煙沒真相的幫兇。墨譜堅持要張顯的正義﹐要揪開奧西曼達斯的假面具﹐讓世人有知道真相的權利﹐結果被曼哈頓博士秒殺。故事的結局不按理出牌﹐為讀者留下什麼才是英雄這一個大問號。

watchmen_poster16

先看漫畫才看電影的決定十分正確﹐電影只有二個半小時﹐根本不夠時間交待漫畫所有內容。電影劇情集中完全在故事的主線上﹐刪去了所有交待世界觀的副線﹐我很懷疑有多少觀眾看得明白故事的深意﹐而不是拍案大罵最後反高潮的結局。電影很忠實地改篇原著的場面﹐用電腦特技讓漫畫重現觀眾眼前。漫畫中本來也有的打鬥場面﹐在看電影時才驚覺鏡頭是如此暴力。曼哈頓博士發光的身體和墨譜面上不停變型的圖案﹐電影甚至做出比漫畫更好的奇幻效果。電影採用八十年代的音樂作配樂﹐別有一番超現實的懷舊風味。電影改寫結局讓曼哈頓博士硬吃一隻死貓﹐令人類害怕懲罰而變得安份守己。原著的計劃是外星人襲擊地球﹐讓美蘇兩強放下敵對態度﹐攜手共同抵抗外敵保衛地球。很多漫畫擁躉不滿意新結局﹐我也認為原著結局比較正面一點。遲些出DVD導演加長版後﹐我想再欣賞這套電影一次﹐希望加長版會更詳盡交待故事的來龍去脈。

Princess Bride 公主新娘

Princess Bride

每一代也有他們的文化標記﹐《公主新娘》應該是八十年代在北美成長的集體回憶。幾個月前同事間閒談說笑﹐一位同事引用這套電影的經典對白﹐聽得懂弦外之音的人哈哈大笑。我和一位長大後才移民過來的同事﹐和另一個剛出來做事不久的新畢業生﹐沒有其經歷過其他人共同擁有的八十年代童年生活﹐聽得一頭霧水不明所意。其他人奇怪居然有人不知道這套經典電影﹐有個同事甚至說要帶影碟回公司﹐在會議室播放教育我們﹐後來這件事當然不了了之。早前回多倫多旅行時﹐飛機上的電影庫竟然有這齣電影。我放棄不看其他最新電影﹐決定開這套電影來看看它到底如何經典。

電影用戲中戲的表達手法﹐爺爺讀故事書給生病的孫兒聽。電影中間孫兒會忽然亂入﹐打斷爺爺在說的故事﹐以鏡頭外的聲音對故事評頭品足﹐發問些充滿童真的古怪問題。主線故事刻意地非常老套﹐只是傳統王子救公主的基本橋段。但故事本身不是焦點所在﹐笑聲在於玩轉小朋友耳熟能詳的童話故事。以現代的角度看其實玩得不夠盡﹐沒有如《史力加》般完全顛覆故事結構﹐只是盡量賣弄小聰明引人發笑。戲中的笑料大多很無厘頭﹐只是把小朋友間的鬥嘴發揚光大。不過那些無聊對白有趣好玩﹐很多小朋友爭相背頌。當年小朋友現在長大成人﹐戲中的對白也成為偶然會被引用的經典。

大慨《公主新娘》在美加文化中﹐等同周星馳電影在一代香港人心中的地位。久不久總會遇到人引用劇中對白﹐旁人就算不是超級擁躉能把對白倒背如流﹐也能明白說話背後的含意。大家互相換交一個會心微笑的眼神﹐然後感到一份心照不宣﹐大家都是自己人的同根關係。畢竟這齣已是二十年前的舊電影﹐新一代長大的人沒有聽過這齣電影﹐亦不會刻意找出來重看。這部始終不是能登大雅之堂的高深名著﹐不會有影評人拿來引經噱典作比較﹐恐怕會隨著這一代人老去而湮沒。不過上一代喜歡這電影的生兒育女﹐便會播給自己的小朋友看﹐讓老少兩代一同分享電影的歡樂﹐或許這部電影倒會隔代遺傳﹐成為下一代人的集體回憶。

Star Trek 星空奇遇記 (2009)

poster_startrek-myspace

相信很少電影擁有跨越三個世代的觀眾層﹐長青科幻劇集《星空奇遇記》大慨是很特殊的例外。去年聽到會重拍初代電影﹐講述卻克艦和洗樸初遇的經過﹐我己決定一定要入場觀看。當年是家父帶領我進入星空奇遇的世界﹐今天身邊有不少朋友帶同兒子一同觀看新的初代電影版。算起來我應該看齊了十一套電影和超過半數的電視劇集﹐只是年代太久印象已經有點模糊。雖有我不是標準的trekkie﹐主要是我同時也十分喜歡《星球大戰》﹐但還是可以如數家珍地講述關於星空奇遇的世界。

初代電視版六十年代播映時我還未出世﹐只是偶然在科幻頻道重播時會看上一兩集。不過家父很喜歡《星空奇遇記》﹐還記得兩父子坐在電視機前﹐看明珠台播初代的舊電影版﹐他邊看邊講解劇中的世界種種趣味知識。我真正成為《星空奇遇記》擁躉﹐是中學時代播映光頭艦長的The Next Generation。那時我到外國留學讀寄宿學校﹐每星期TNG播映時﹐宿舍的電視機前總是擠滿人頭。受到鬼仔同學感染﹐加上我本來就科幻小說迷﹐令我愛上了這套劇集。當年TNG大結局更成為學校的重要事件﹐我們搞了個聯歡會﹐老師與學生一同見證這歷史場面。後來的Deep Space 9﹐Vogager和Enterprise﹐我也有繼繼續續地追看大部份的集數。可能我讀工程系的關係﹐很多同學都是星空迷﹐從來三輯電視劇的首映和大結局﹐總是成為朋友們一起慶祝的電視派對。

這次重拍初代電影﹐目標觀眾並不是我等老輩的星空迷。導演刻意把故事大幅簡化﹐省略讓觀眾思考世界的傳統情節﹐改為以動作特技為賣點的冒險故事﹐希望可以降低入場門檻﹐吸引新一代觀眾成為星空迷。電影棄用大明星﹐寧可把製作費用在特技效果上。單從視覺效果而論﹐這部電影足以令所有星空迷的感動﹐星空奇遇世界從未如此真實。企業號在船塢建造那一幕﹐簡直與舊電視版的太空船模型有天淵之別。從太空船外觀到和內部計﹐船員的服飾和法寶﹐全部也忠於原來版本的設計﹐但同時也被賦以一個全新現代的感覺。在維持舊作風格的同時﹐沒有絲毫老土過時的感覺﹐電影的美術指導應記一功。

戲中的主角雖然全是電影新人﹐但飾演洗樸卻是我熟悉的Zachary Quinto。不論是在Hero中演大奸角﹐還是演邏輯勝過感情的火神星人﹐他也同樣稱職勝任。這部是百份百的爆谷電影﹐二個小時驚險刺激絕無冷場。雖說電影被大幅簡化﹐初代所有重要船員也有登場。有些角色出場機會不多﹐但他們演活原來角色的神髓﹐給星空迷熟悉的切親感。不過我嫌劇情轉接得跳太快﹐若果可以花多點時間交待文戲﹐描述卻克隊長從邊緣少年入軍校的成長經驗﹐洗樸在邏輯與感情間爭扎﹐兩人如何不打不相識﹐企業號的新丁如何磨合﹐建立互相信任依賴的團隊精神﹐電影相信會更加好看。噢~ 我是不是對電影要求太多﹐想要把四年的電視劇集﹐全部壓縮在二個小時的電影內。

這套電影在故事方面比較弱﹐怎麼星空奇遇的電影﹐老是玩時空交錯的情節。嚴格來說這電影並不是初代的前傳﹐而是借用初代人物﹐發生在平衡世界的新故事。故事不舖直述發展簡單﹐經解話後連我老婆也看得明白。只需要記著地球與火神星是好朋友﹐來自未來世界的Romulus太空船是壞人﹐他們前來報仇要毀滅火神星和地球。未來世界的太空船殺了主角父親的太空船﹐改寫了原著卻克艦長的身世﹐讓他從品學兼優的高材生淪為邊緣少年也就算了。不過把整個火神星炸成黑洞﹐殺死大部份火神星人﹐是否玩得過火了點﹐在原本的時空火神星可是好端端。大慨製作公司打算重拍初代電視劇﹐便索性把整個星空世界重新設定﹐改寫過去四十年所有故事的歷史連續性﹐讓日後編劇有絕對自由創作新的故事。

Frost/Nixon 驚世真言

Frost Nixon

一九七四年發生的水門事件﹐美國總統尼克遜在競選期間﹐指派特工竊聽競選對手﹐成為史上唯一下台的美國總統。可是繼任的福特總統﹐撤消控訴特赦了尼克遜。美國人民沒有機會親眼目睹﹐尼克遜在法庭內接受審判﹐為自己所犯下的罪行付責任。這時一個名不經傳的脫口騷主持﹐看中觀眾渴望尼克遜受審的收視市場﹐要讓尼克遜在電視訪問中親口認錯。主流傳媒認為這是一個可能的任務﹐沒有電視台肯出資拍攝。主持只好自抽腰包買下訪問權和播映時段﹐賭上全身家搏節目成功讓尼克遜認錯。這是一場大衛對巨人的舌戰﹐新進主持決戰老奸巨滑的前總統。

電影的劇本改篇自舞台劇﹐兩個主要角色也由舞台劇的演員擔任。電影模仿記錄片的拍攝手法﹐在過場時會安排角色現身說法﹐以當事人的身份在事後評論事件。可能是電影的內容不易明白﹐當中涉及很多傳媒和政治的權力遊戲﹐適當的時候需要為觀眾解畫。電影看起來只是訪問過氣總統的製作特輯﹐若果不明白水門事件在歷史的重要性﹐大慨不會懂得欣賞這套電影。電影中描繪的尼克遜﹐不愧為政壇老手﹐訪問時懂得如何避重就輕﹐輕輕帶過﹐尖銳問題﹐遊花園把話題帶回自己的功績。主持在首三場的訪問零比三大敗﹐訪問變成尼克遜的自我宣傳。若果節目沒有可觀賣點吸引觀眾﹐主持不單賠上投資的金錢﹐還會賠上名譽和前事業。最後一場訪問結果峰迴路轉﹐主持出奇招制勝﹐刺激尼克遜說出總統可以犯法﹐最後迫使他在鏡頭前向美國人民認錯。

看完電影後我上Youtube﹐重溫當年的原版訪問片段。雖然電影用戲劇性的表達手法﹐但並沒有過份跨張失實﹐兩位演員重構當年真人的神髓。唯一與史實不乎的地方﹐是尼克遜喝醉了打電話給主持﹐酒後吐真言讓主持找到突破缺口。現實中尼克遜當然不會犯這種錯誤﹐那有決鬥前把自己弱點告訴對手的道理。雖然那場戲的對白是編劇杜撰﹐我想那有可能是尼克遜的心底想說的話﹐完全演譯出他對權力的留戀﹐以及認為天下人都誤解自己的心態。主持經此一役後聲名大噪﹐不單節目投資回報大賺﹐更成其後平步青雲﹐成為電視史上最傑出的訪問主持﹐唯一訪問過所有美國總統和英國總理的人。不知道何時才會有香港版的驚世真言﹐陳志雲請同樣也是下台特首的董建華上飯局﹐讓他當著鏡頭前向全港市民道歉賠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