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宗教

聖哥傳(劇場版)

有時我不明白日本動畫的市場,「聖哥傳」這類的搞笑小品漫畫,推出OVA當是特別企畫我明白,但為什麼也可以推出劇場版?不是說劇場版不好看,但這類型的超短篇單元故事,最適合拍十五分鐘一集的動畫,現在把七個八個故事串連起來,變成一齣九十分鐘的電影,橫看豎看就是怪怪的感覺,好像一口氣連續看了很多集電視動畫。

耶穌和佛祖放假下凡間,來到東京租個小公寓偷懶,申延出不斷的文化差異和惡搞宗教的無聊笑料。電影版的故事和笑位很熟口熟面,大部份橋段都是出自漫畫版,不過在篇排方面作出改動配合影像的表達。開場第一段講耶穌和佛祖去迪士尼很搞笑,佛祖用無我去克服坐過山車的恐懼,衝下來一刻擺出打坐手印被拍入鏡頭。

第三段佛祖帶耶穌去泳池,教祂學游水結果變成摩西分紅海。故事亦解釋耶穌領洗為什麼不用浸禮,原來是因為祂怕水所以改為濕頭。在桑拿室耶穌被古惑仔誤會是黑幫二代,釘十架的傷痕當作劈友傷痕,三天復活當作三日越獄,在漫畫中用文字看很好笑,換成電影版的對白笑料卻打了折。

第四段是平常千方百計去按佛祖額頭那點的頑皮小孩當主角,雖然故事只是揉合漫畫幾個故事的橋段組成,但把視角反轉過來說故事有新鮮感。最後一段是他們二人過聖誕節和過新年,現代聖誕節演變成商業掛帥,聖誕老人當主角的消費節日,耶穌認不出聖誕節原來是慶祝自已生日便很諷刺。

整體上這齣電影不過不失,只不過我不明白電影打算拍給什麼目標觀眾看。未看過漫畫的人,未必能夠接受到劇中的笑話,只會當作齣有點窩心有點悶的輕喜劇。看過漫畫的人必定會入場支持,但翻炒漫畫的笑話就未免不夠誠意。我認為「聖哥傳」始終適合拍電視劇多於拍電影。最後我要投訴宣傳海報誤導觀眾,海報畫了佛祖著西裝拿著槍似在做特務,害我以為劇場版會有什麼意想不到的發展,結果故事卻平淡無奇叫人失望。若果不是讓我有這錯誤的期望,我想我會對電影的評分鬆手一些,若不是念在漫畫的面子分上,我早便高呼這套電影要回水。

聖哥傳

「聖哥傳」是「荒川爆笑團」的作者中村光另一神作,看過「荒川爆笑團」的讀者,都會愛上中村光天馬行空的故事,以及無出其右的爆笑情節。「聖哥傳」玩轉兩大宗教的創始者,耶穌和佛祖開小差來到凡間渡假,合租住在東京一個小公寓,引發一連串極盡無聊的生活瑣碎趣事。

兩個性格相異但同樣與現代格格不入的人碰在一起,必定會產生奇妙的化學作用大放笑彈。漫畫中的笑料大多環繞著古代人和現代日本的文化差異,亦有一些笑料是惡搞佛經和聖經中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如耶穌不懂游水只好在水上行走,佛祖打乒乓球太快變出千手如來。佛祖的弟子和耶穌的門徒,以及其他佛經和聖經的人物也不時客串出場一同搞笑。最抵死的是天父平時以鴿子出場,萬聖節那天則變身作烏鴉應節。

嚴肅的教徒或許會不喜歡作者拿他們的神祗來開玩笑,不過漫畫的內容輕鬆有趣並沒有醜化耶穌和佛祖。反而漫畫中耶穌和佛祖的角色設定十分可愛,作者很能捕捉到他們的神髓,讓讀者想像若果他們不是高高在上的神祇,而是如同凡人一般生活的話會是什麼景像,更能讓教徙反思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效法他們活出聖經或佛經的道理。

如果作者能夠在佛教和基督教外,加入世界第三大宗教回教,佛祖和耶穌之間加入穆罕默德,三人行漫畫必定更加有趣。可惜回教徒沒有幽默感,別人畫他們的先知便要喊打喊殺,不似佛教和基督教般開明寬容,恐怕作者只好對回教避之則吉,以免無幸惹來殺身之禍。

令人噴飯的謝飯 – 施諾

我不是基督教徒,但大學年代返了多年基督教會,也曾活躍於當年臥虎藏龍的基版。對於一些基督教會特別的華人教會的荒唐事,不只是略有所聞甚至有第一手經歷。當年基版也曾有人發起過把這些荒唐事記錄下來,不過基版關門之後大家不了了之。剩下只是幾個學術性較重的網站,如基版FAQ基督教人文學會離教者之家等等。想不到十年後的今天,竟然有個有心人的笨蛋自資出書,忠言逆耳指地出基督教會的陋習。

從作者的文筆之間,我感受到他對信仰的熱誠,隱固的聖經學問基礎,以及對現今的基督教會感到失望,正所謂愛之深責之切。幸好他是用筆名出書,不然恐怕他早已給牧師捉去問話,說什麼家醜不該外傳,不要給教外人找著痛腳來攻擊基督教。然而這個種教會中報喜不報憂,缺乏自省能力的不負青任文化,正正便是本書其中一個批評重點。

作者把問題歸納為三個主要問題,神職人員和教徒的「三無」態度,無知,無能,無責任感。耶穌教會的生命內容被抽空掉,只餘下形式上的軀殼徙然存在。作者分為九十多個章節,逐一細數教會中充斥著各式各種的荒謬。與癈話無異的屬靈官腔,被教外人訕笑扮虔誠的愚行,想要做騷但又不濟的見證,不能適應社會的教會沉澱物,自以為是獨佔恩寵把耶穌當成黃大仙,重量不重質地盲目追求人數增長,讓正常人反感的薄涼借苦難傳教手法。教會變成了中產階級俱樂部,教徙集體自我催眠以為在信耶穌,原來只是得把口講耶穌,完全沒有行動去章顯耶穌的愛心。其實這本書的內容也不是新鮮事,基督教會內的腐化非一日之寒。返教會日子久但依然能保持獨立思考的教徙,讀這本書會倍覺身同感受,一邊看一邊讚嘆說出了心底話。

這本書不是神學作品,不涉及教義正統異端之爭,只是以平常心,像國王的新衣中那個小孩一樣,說出教會長久以來的問題。筆者的文筆有點長氣,不過他在序言也說過,若不這樣長氣慢慢地解說,恐怕便給別人斷章取義,說他在生安白造攻擊教會,然後把書中的勸告掃進垃圾筒,繼續依然故我地自我感覺良好。全書最後兩章有簡單的問答,說說作者寫這本書的原因和目標,想批評這本書的人應該看一看。作者只是看不過眼教內的情況想出一分力,他不是要人離開教會,也不是很徫大地提倡要改革教會,只是如果有教徙看過這本書後有所得著,從自已開始不再做令人噴飯的教徙,他便已經功德圓滿了。

若果當年有這本書,又若果當年我返的教會看了這本書改正過來,說不定今天我會是個基督教徙呢。

Love Wins – Rob Bell

基督教人文學會五六月份的閱讀小組,一起閱讀Rob Bel牧l師的新書Love Wins。這本書在美國基督教圈子中揪起軒然巨浪,這本書批評基督教只強調教徒上天堂和非教徒下地獄的訊息,偏離耶穌基督要帶給萬民喜樂的福音,Bell還因此被「時代雜誌」訪問上封面專題。Bell本身的來頭不少,他一手創立的Mars Hill Bible Church,是擁有超過一萬教徒的超級教會。現在站出來指證其他教派傳錯福音,自然在教內引起強烈反彈。很多自命正統的福音派教徒,急不及待跳出來攻擊Bell為異端,誓要把他驅逐出基督教才肯把休,還有人寫了本書叫God Wins,去反駁此書的論點。

這本書的副題是一本關於天堂和地獄,以及古今往來世界上所有人的命運的書。全書二百頁也不夠,字體大又排版疏落,沒有多少內容。閱讀小組分八個星期,每個星期看其中一章,不過如果一氣呵成地讀,大慨兩三個小時便讀完。想深入研究神學的讀者要大失所望了,這本不是學術性的著作,讀起來只有主日講道的級數。內容沒有引證和考據其他神學家的理論,他只是隨便引用聖經金句來支持他的論點,但他卻無視其他與他觀點不乎的金句,或他所引用金句其他解讀的可能性。

第一章Bell向那些自以為得救,並對其他人能否得救指指點點的 「基督徒」宣戰,直接問質疑誰人才能得救那個禁忌問題。他在書中那一大串問題,也不是他第一個提出來,已是很多反基人仕用來質疑基督教可信性的範例。正如他自已也說,不過是把千多年來被遺忘了的神學問題,重新拿出來討論,只有不愛思考的基督徒,才會大驚小怪以為有出現新異端。當中我最喜歡的一條提問,是如果基督徒在世的目的只是為了自已死後上天堂,在地上只抱著過客心態不理其他人也不理地球,那豈不是最差的反面見證嗎?

第二章接下來他先講天堂,Bell否定一般人心中天堂的既有形像,天堂不一定人人著白袍整天唱聖詩。他提出了幾個不同的天堂可能解釋,但每個解釋只是蜻蜓點水一說,講得太過虛無飄渺。其中一個說法是天國臨在地上,但地上天國在物理上不可能存在,除非神對人有直接思想控制,否則地上有物理性的限制,不可能消除現世的問題,Bell又沒有在詳細解釋。接著他把天堂,永生,新世界細分為不同定義。但他說天堂中不一定有永生,我懷疑他犯了偷換慨念。另外他迴避了肉身的復活這個問題,他提出的天堂觀完全不乎合肉身復活,只有傳統的天堂觀才可能有肉身復活。看完這一章,我發現我還是喜歡有聖彼得守門口的天堂,傳統的天堂觀始終易明白好用些。

第三章輪到講地獄,他在上一章否定了永恆生命的天堂,在這章否定永罰的地獄也很自然。他重新按聖經原文去解釋經文中地獄的定義,原來耶穌口中說的地獄是燒垃圾的垃圾場,地獄永火是用來燒垃圾。其實咒人落地獄,不過是罵人是垃圾。耶穌又成日對那些自以為好虔誠的人講地獄,其實耶穌不過是暗寸他們垃圾。他又說地獄是每個人自已的思想,那有點存在主義者Satire的說法的味道。他用財主的故事,去說財主的地獄是源於他的內心。那如果財主在地獄燒燒下有天忽然開了竅,不再覺得自已還是高高在上,他會不會從地獄中逃出來?我還是同一句,我依然認為有魔鬼拿著枝叉有紅紅烈火的地獄,比容易理解明白些。

第四章Bell提出一個問題,問到底神想要什麼?衪是想大部份人得救,還是只有小部份人得救。如果我們可以選擇,我們想要那個神?他亦提出死後也可以得救的可能,引用聖經說天堂的大門是常開,即人是可以逃出地獄升上天堂。我認為這章最重要的部份,是他不停為讀者打強心針,說不一定要信只有小部份人得救才是直正的基督徒,更加不是要信只有小部份人得救的人才能得救。我很奇怪Bell為什麼完全不提天主教的煉獄說法,他只是批評小部份人得救論,但沒有題出一個完滿解決大部份人的方案。他又沒有勇氣拿點神學出來,義正嚴詞指責說只有小部份人得救是曲解福音。他的論點還有一個邏輯問是,他只說我們想神怎樣怎樣,寧可要個怎樣怎樣的神,但神到底真正的想法怎樣,不是我們一廂情願可以改變的。

第五章有點離題,這章和天堂地獄沒有什麼關係,整章也是講在教會講道常聽到,耶穌為我們地死有幾偉大。他說那些只說天堂地獄的福音捉錯用神,可是如果同我上天堂無關係,耶穌救贖幾偉大又關我何事呢?耶穌受苦對我的意義,不就正正是讓我上天堂嗎?他又說耶穌救贖是救全人類,但講完又沒有提出什麼有力的理由。這章很漏氣。

第六章說基督教不可以壟斷耶穌,但同時又說耶穌壟斷了救贖。讀起來有點像天主教神學的觀,他說回教徒佛教徒也可以得救,便正是天主教中無名教徒的慨念了。理論上一個完全沒聽過耶穌,又或者聽過但唔信的人,只要他有恩典也是可以得救。教會以外無救恩,但就算堅決不肯入教的人,天主教也可以在神學上夾硬把他們納入大公教會之內。

第七章他重提死後還可以悔改論和主觀地獄論,他說一個口中說愛,但死後反面無情兼殘暴的神不可信。他攻擊福音派以救贖為中心的信仰觀,他認這樣信得不開心也罷。想不到他引用被說到爛了掉的浪子回頭比喻,他用大兒子的不滿去比喻那些自以為很虔誠的人,說他們信神得好辛苦,信到好似做奴隸。父親對大兒子說你一直與我同在,我的東西就是你的東西,可是口講無憑,行動最實際。父親有為大兒子做過什麼嗎?浪子回頭故事的教訓,是做乖仔永遠好蝕底。為什麼不出去玩完才回來信主。反正死後也可以信,便不用急著生前信了。這一來Bell又答不出人為什麼要生前信神,或者為什麼要信形式上的基督教,要上天堂做個好人不就可以嗎。Bell說口中耶穌的好消息,其實同比諭父親的說話一樣都是空口說白話。如果不是關乎天堂入場卷,Bell又沒有提出什麼必須要信神的理由。

最後一章全篇癈話,大慨他隨便抄自已的一篇主日講稿,不讀也罷。

看完全本書,有點被騙的感覺。雷趣大雨點小,對福音派的批評到喉不到肺。成本書只有主日講道的水準,完全沒有深入一點的神學理論。讀此書時我很有興趣對比Bell的神學觀與一般的普救論有什麼分別,雖然Rob在Times的訪問中否認他是普救論,但左看右看他都是在拐彎地說普救論,不過怕給反普救論的人群起而攻之,他很有技巧地留一線餘地,在關鍵敏感的地方刻意曚糊輕輕帶過。文中只憑幾句金句作為支持,大慨自命信仰正統的「基督徒」,很輕易便說他對經文斷章取義把他打發掉。我懷疑有多少人看了這本書,會改變自以為一定得救的心態。我覺得這本書是寫給「有良心」的基督徒看,給他們多點心靈支援,對抗福音教會舖天蓋地宣傳自以為一定得救的教條。

看完全書後,我不太接受Bell那套人人都會得救的救恩觀,我不反對給那些因為無知而不信的人死後一次機會,但我認為公義的神應該要把歪曲福音的福音派掉下地獄。有些人以為自已一定上天堂,我倒想找個說法反過來說他們一定不能夠上天堂。我一直以為自已是普救論派,原來說到底我還是想丟人落地獄,特別是將那些話我會落地獄的人丟落地獄。

A History of Christian Thought – Paul Tillich

A History of Christian Thought

田立克是二十世紀四大神學家之一﹐去年基督教人文學會舉辨網上讀書組﹐閱讀他的名著基督教思想史。這是難得學習基督教歷史的好機會﹐我二話不說便立即報名參加了。這次參加讀書組雖然獲益良多﹐但過程只可以用痛苦來形容。閱讀田立克這本神學巨著並不容易﹐特別對我這個神學的門外漢。既然下了決心要看畢全書﹐便每星期按進度表閱讀﹐並寫下閱讀筆記幫助理解內容。我在閱讀小組所花的時間﹐大慨足夠讀大學兩課的學分。我看書的速度已經比常人快﹐但也要花一小時才讀二十頁左右﹐實在需要時間去嚼咀吸收書中的解釋。每章我至少看了三次﹐第一次速讀繪畫記憶地圖﹐第二次細心閱讀跟隨默絡﹐第三次綜合整理知識寫下筆記。讀書小組進行到四分三時﹐我因去印度工幹事忙﹐跟不上閱讀度﹐險些兒就此半途而廢。雖然讀書小組早已完結了﹐最近兩個月我還是重新拿起書來﹐努力地完成餘下的章節。很高興我能夠堅持到底﹐成為讀書組中少數能夠完成此巨著的人。

這本書分為兩個部份﹐第一部份是田立克所寫的大學課本﹐從耶穌之前開始一直到宗教改革為止。第二部份是他大學的講義﹐教授近三百年的神學發展。第一部內容雖然艱深﹐但內容編排很有組織很嚴緊﹐讀起來只要肯花心機就會明白。第二部的內容則有點混亂﹐雖然大至上順著時間線﹐但在不同課題間跳來跳去﹐讓讀者有點無所適從。第一部份的內容比較少爭議性﹐畢竟那是有幾百甚至幾千年歷史的神學觀念﹐其中的優點缺點早有定案﹐作者可以比較客觀地如實陳述爭論。第二部份的內容主觀成份較強﹐可能有些神學觀與作者本身的思想有衡突。有時我也分不清那些是其他神學家原來的意思﹐那此是作者加上去補充或辯駁的想法。

這本書並不是靈修書藉﹐讀完不會覺得心靈充實﹐也不感覺與神的關係更加親近。這是一本純學術性的讀物﹐滿足讀者的求知慾﹐解釋一些在教會沒有人會去問﹐只會視為理所當然的神學前設。這些形上問題可以說毫不重要﹐對教徒沒有任何實用價值﹐不會影響教徒的日常生活。但同時也可以說是非常重要﹐因為若不弄清楚最基礎的神學理論﹐整個基督教架構在空氣之上﹐一切信心和行為也沒有任何意義。若從現代的眼光去看﹐同是相信耶穌相信聖經的教派﹐卻有完全不同神學理論很奇怪。不過若放回歷史默絡中去看﹐每次教義出現不同的轉變﹐也是為了解答當時教會面對的一些難題﹐去修正原有教義的毛病。未讀此書時當我遇到一些我不認同的神學理論﹐我總是下意識地認定那理論有違真理。現在則眼光廣闊了﹐神學理論本身不是問題﹐只是另一個神學問題的答案。重點是找出那個相應的問題﹐否則只是推翻了不認同的神學理論﹐還是解決不了原先要解決的問題﹐除非能夠找到一個更好的答案。

書本的內容在此我不再重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看我的閱讀筆記﹕

序章 – 教義的慨念
第一部
第一章 – 基督教的準備
第二章 – 早期教會的神學發展
第二章 – 早期教會與諾斯底主義
第二章 – 新柏拉圖主義
第二章 – 三位一體的爭論
第二章 – 基督論問題
第二章 – 聖奧古斯丁的生平思想
第三章 – 中世紀神學源流
第四章 – 從天特會議到今天的天主教會
第五章 – 馬丁路德的神學
第五章 – 慈運理的神學
第五章 – 加爾文的神學
第六章 – 新教神學的發展
第二部
第一章 – 正統神學、虔敬主義和理性主義
第二章 – 啟蒙運動及其問題
第二章 – 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對啟蒙運動的反抗
第三章 – 普遍綜合的崩潰(上)
第三章 – 普遍綜合的崩潰(中)
第三章 – 普遍綜合的崩潰(下)
第五章 – 調解的新方式 (上)
第五章 – 調解的新方式 (下)